《稻草人》读后感,稻草人读后感300字(整理9篇 )
《稻草人》读后感篇1
茫茫人海中,寂静的田野里,有一个假人——稻草人,是人却固定在田野里。也许,他们是那么微不足道,但他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换取一块或一粒食物的安全。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震撼人心。对于那一夜,无所事事,让人落泪。
夜悄悄地来了,人睡着了,稻草人却睡不着。他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爱护田地。然而,这可能不是最糟糕的。至少,他能看到一些精彩的场景:他知道星星如何闪烁,月亮如何欢笑;花木睡得多香啊……总之他晚上什么都能看见。晚安,但一点也不安宁。老太太地里的米有蛀虫,主人不知道。他很着急,但是着急有什么用?稻草人只能看着这里的大米被昆虫吃掉。
这一刻,谁能理解他内心世界的`纠结和痛苦?他多么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他开始把有害虫的大米扔出去,不让它们成为害群之马。但事实如此残酷,有些悲伤是不可避免的。当时他的心脏在挤压,在流血。
又一天晚上,他看到一个渔夫的妻子,她的孩子病得很重,虚弱地呻吟着,但他的母亲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她没有多余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稻草人看着它,觉得很心疼。他想成为一个美味的餐厅菜肴和新鲜的茶,去看望可怜无助的孩子,但这是不可能的。他还是那个永远不能动的“狠人”。晚上,我睡着的时候,稻草人发现了一个女人,泪流满面,抱怨着自己无助的生活,让人心寒。稻草人多么想告诉一个女人不要做傻事,可是她除了在心里默默哭泣,什么也做不了。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很多,但我们就像稻草人。我们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受苦,却两手空空,无法帮助别人脱离危险。当时我们虽然是最聪明最发达的人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毫无价值,毫无想法。有一次在微信上偶然看到一条消息:一个孩子的妈妈疯狂殴打女儿。孩子怎么了?如果你错了或者错了,如果你暴打孩子,你能守住孩子的底线吗?况且还是个女生。
当时我是多么想帮助这个女孩脱离苦海,可是两地相距甚远,却又是那样的无助,我只能默默祝福这个小女孩。有一次去水上公园,突然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哭,好像找不到妈妈了。我看到他无助的哭,真的很想帮他!但是,如果我帮了他,爸爸找不到我,只好在心里给小男孩送去祝福。哦,我们就像稻草人,但我们有无限的能量;血肉之躯;有团结友好的团体!是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我们真的忍心再看到这样的场景吗?忍心让暴力集团再次猖獗吗?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团结起来制服他们,控制他们,这样他们就不会伤害我们所有人。
虽然有些灾难无法避免,但总有解决的办法!这是让伤害和犯罪不受惩罚的方法吗?我们都像一堆柴火,团结像一团火。只要跳进团结的“火坑”,火就会烧得更旺。
看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们所有人都要一起面对大问题,不逃避,不包容,客观的克服困难;要用善良、理解和宽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稻草人》读后感篇2
2020年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先是疫情遍地肆虐,再是洪灾来势汹汹。开学还没多久,一晃又到了暑假,在此期间我阅读了叶圣陶先生的童话故事《稻草人》,再回想起上半年的生活状态,觉得我自己就像书中所描述的稻草人一样,对人们深表同情,却又做不了什么。
在《稻草人》一书中,作者以稻草人的视角,观察了农妇、渔妇、自杀者、鲫鱼等等悲剧,深表同情,可是对于这些人世间的悲剧,稻草人什么都挽救不了、改变不了。故事讲的主要是有一个老妇人,她有一块田,田地上有个稻草人。稻草人全心全意地赶着啄食谷物的鸟类。稻草人也经历了许多悲伤的事情,最终“死”在了稻田里。
第一件事是稻草人看见有一只灰蛾在稻叶尖上产下了很多卵,这些卵将会孵化成许许多多的毛毛虫,将稻子吃个精光。他想赶走灰蛾,但是无能为力。
第二件事是他发现有一条渔船,船上有一个妇人和她得病的儿子,可那妇人正忙着打渔,无法照顾孩子,孩子渴了,只给他喝口河水。
第三件事是他看见一个妇女,因为她丈夫赌博欠钱,要把她卖了,所以要自杀。虽然稻草人很想救她,但他无能为力。最终,稻草人也无奈地倒在田地中间,与悲剧同眠。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联想到了当前的生活。在面临疫情和洪灾的`时候,中国许多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对同胞们的境况深表同情,看到许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奔赴一线抗疫抗洪,无奈自己却作不了太多的贡献,常常陷入忧愁之中。
“好书不厌百回读”,仔细阅读《稻草人》我发现,其实稻草人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作出最大的努力,那就是不断摇摆自己的小手,希望提醒人们逃离悲剧。而最可贵的,是它有一颗对万事万物充满同情的心。这颗同情心,也是我们从小应该培养的,因为它是我们未来一心向善的起点。现在,随着疫情的阴霾渐渐散去,我的愁绪也慢慢解开。虽然无法为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作出太大的贡献,但是其实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出一份力。白衣天使们可以直接奔赴一线救治病人,人民警察可以维护防控秩序,我们普通人虽然无法奔赴一线,但是也可以积极捐款捐物,做好个人防护,积极传播正能量,普及抗疫知识。就拿我来说吧,疫情期间,我成为一名志愿者,为行人赠送口罩。街上的行人不多,遇到的没戴口罩的行人就送出口罩,向他们普及戴口罩常识,并不厌其烦地提醒,坚持出门戴口罩。虽然疫情时期,但仍然有一些老人家翻捡垃圾桶,也有老人家在路口兜售蔬菜。我们不但把为数不多的蔬菜买下,还送出了口罩和手套。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份力,我们都可以为疫情防控和抗洪抢险贡献力量。所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同情心,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美德,这是《稻草人》告诉我的。
《稻草人》读后感篇3
假若你似我一般百无聊赖,在呢喃三遍沙漠、三毛以后,你或许就能理解我突然生出的这种冥冥之中的感觉。沙漠终究化成一杯土;世上叫作三毛的人,纵然免不了千千万万。
而我不能忘。
沙漠
说起沙漠,你最先想到什么?还记得《东邪西毒》中油画般浓烈的颜色吗?金黄、银白、鲜红。苍茫戈壁,大漠孤烟,黄沙漫卷西风。驿站里刀客冰冷,枯树下女子孑然……随沙飘舞的自由任欧阳锋变成循循善诱的西毒。他是孤星入命的人,一心要独守空旷寂寥。其实那边也不错,可惜已经不能回头,将就罢了。千方百计地选择却不是因为归宿,拿捏得不错,大漠果然容他任性。
当年誓言铮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如今也只孤零零地站立着断断续续的古国墙垣。地处丝绸要道,加上水土肥美,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历史的车轮碾过只留下满目黄沙。繁华靡丽,过眼云烟。沙埋古城就像是海市蜃楼般的.传说。
千百年来不断有人向往着沙漠的生活,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对沙漠之心的朝圣之旅。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领略在沙漠扎根的风尘仆仆,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大漠。
三毛
那年抱着而立之年的流浪情怀,只身搭上了飞往撒哈拉的大铁鸟。“远方”似乎永远是个令人着迷的词汇,午夜的火车行驶声在似梦非梦中响起,只缘起于无意看到的一组撒哈拉图片。正如三毛所说:“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冋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好一个率性的女子。
至此,小她六岁等她六年而后结伴生活六年上帝就把他抢了去的西班牙男孩荷西终于带着苦守的承诺又出现了。这次他紧紧捉住了三毛,二话不说就独自提前去撒哈拉安置新家。相濡以沫,成为彼此生命中最美的桥段。三毛也幵始安心创作,其敏感善良一步步迈进人们的视野。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文艺风情盛行一时的华语世界里,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所有封闭的人们打幵一扇闪耀着远方色彩的窗户。在她闪烁着新鲜光泽的文字里,所有蒙尘的心灵都会发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喟叹。至今他们的故事仍是人们心中的一段沙漠佳话,历久弥新。
荷西与她,一个神往着大海,一个醉心于沙漠。众人从生而来,向死而去,为的是要活成所追求的样子。为了精神自由死去怎么能不算一种圆满?屈原为国,黛玉为情,太白为月,志摩为云。荷西游荡在深海,三毛被孤独湮没。
那又如何呢?不虚此行。
流浪
记得余秋雨曾在游历西班牙时,在巴塞罗那写下一篇《流浪的本义》,其中有些句子让我在三毛身上找到了契合点:
除了少数逃罪人员和受骗人员,正常意义上的远行者总是人间比较优秀的群落。他们如果没有特别健康的情操和体魄,何以逃离早已调适了的生命温室而去领受漫长而陌生的时空折磨?天天都可能遭遇意外,时时都需要面对未知,许多难题超越精神储备,大量考验关乎生死安危,如果没有比较健全的人格,只能半途而返。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稻草人》读后感篇4
生活中,稻草人是用稻草做地,它插在稻田地中央,用来驱赶叼稻谷地麻雀等。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地《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地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地区别。唯一不同地是他有思想,一心想帮助受伤害地人们。
这个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地主人是个年迈地老太太。她地丈夫和儿子都生病去世了,老太太因为伤心过度,她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地毛病。再加上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干瘪瘪地脸上布满了岁月地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得很壮实,而且雨水也不太多。眼看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地天敌——一种灰色地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想到主人伤心地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地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难过可能是想到老太太地遭遇,也可能是感受到了稻草人内心地痛苦,我地鼻子在这时突然有些酸,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只蛾子,想到这里我也想起了生活中和老太太,稻草人有同样遭遇地人。躺在床上地老爷爷呻吟着,但他家太穷了,没有钱治病,他地家人只能在一旁陪伴着,没有任何地办法
这时,河里传来一阵咳嗽声,原来河面上停着地小船里躺着一个病重地孩子。他用轻微地声音叫妈,可他病得太重了,根本叫不响。他地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口渴急了,喊着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地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突然,沉睡地稻草人被一位妇女地哭声惊醒了。原来她地丈夫把家里地钱财全赌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走投无路,想到了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轻生,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地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又伤心地哭了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地人们!为了驱赶破坏稻谷地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地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地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最后,稻草人倒了!不是因为他怕辛苦,而是因为他地心碎了。
让我感触最深地情节就是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地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地心中泛起一阵痛感,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地头发和伤心地眼泪。如果说老妇人地遭遇是悲惨地,那么我觉得稻草人地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说不出,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可是也赶不走那些可恶地侵略者们。他地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地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稻草人,默默无闻,却在给我们做着巨大地贡献。所以我要向生活中默默无闻地人学习向他们那前进!
《稻草人》读后感篇5
这个稻草人是三毛,三毛的幸福如稻草般短暂停留,然后被狂风卷走,飞散在天涯海角。
三毛的这本《稻草人手记》是写给她爱的荷西,内容是回忆两人在撒哈拉与加纳利的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她在序言中写了一个稻草人,当麻雀啄着稻草人的帽子时,稻草人只是定定地看着远方金黄的麦田,轻轻微笑。这个稻草人就是三毛,三毛的幸福如稻草般短暂停留,然后被狂风卷走,飞散在天涯海角。
三毛第一次出国的时候,父母小心叮嘱,告诉她吃亏就是占便宜。三毛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到了国外后,按照父母说的话去做,却失去了自我。在一次大打出手后,那个充满个性与激情的三毛又回来了。三毛写道:“国民外交固然重要,但是在建交之前,绝不可国民跌交。那样除了受人欺负之外,建立的邦交也是没有尊严的。”她称飞机上的男性服务员为“空中少爷”,把她的外国同学都称为洋鬼子,当然,在外国同学眼中,三毛也是“洋鬼子”,这是“群鬼对阵”。三毛在德国时,邻宿舍的女生天天折腾到半夜,许多行为在校方条例中都是非法的。三毛被骚扰得不耐烦,找到校方,校方说没证据,于是三毛第二次去就把磁带拿了过去,校方介入调查,很快解决了。所以,无论在哪里,都不能放弃抵抗。“在洋鬼子的不识相的西风里,做一个真正黄帝的子孙。”
三毛住在北非加纳利的时候,有一个义务打扫街上卫生的瑞典老人,三毛称他为“瑞典清道夫”、甚至是“老疯子”。当然,有“老”就有“小”,这个小疯子就是三毛。小疯子把树上的叶子全都摇下来,老疯子一板一眼地认真扫,扫过的地简直清洁得不能穿鞋踩。同时,她还结交了许多老年人,因为这就是个“老年人社区”。本来三毛认为老年人只会絮絮叨叨陈年往事,谁知,这些老年人很时尚很健康很有活力。一对老夫妇邀请她一起沿海湾看落日,结果回来的时候三毛坐在石阶上一动都不能动,那对老夫妇仍然精神抖擞。这些老人们的可爱让三毛打破了自己不结交邻居的“原则”,与他们“玩”到了一起。“人生的尽头也可以再有春天,再有希望,再有信心。这是他们对生命执着的热爱,对生活真切的有智慧的安排,才创造出了奇迹般灿烂的晚年。”
还有一个人,让三毛和她的`丈夫荷西“胆战心惊”,那是个卖花女,她可以用任何无赖没有逻辑的借口把花“强卖”给你,三毛与荷西屡受其害,以致到最后,当前院木棚的门被卖花女一推开,三毛对荷西道“警报”,然后两人以光速将客厅通往花园的门锁上、奔到浴室躲着。荷西坐在马桶上看书,三毛在用指甲刀挫手指,两人大气都不敢喘,尽管外面的门、玻璃已经被卖花女拍得震天响。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被一个“死缠烂打”的卖花女“逼”到这步田地,可见这个卖花女把他们骗得很惨。
三毛的散文充满了情趣,读到幽默处便是会心一笑。女人难得有幽默感,更何况是个有才情的女人呢。可惜,三毛的幸福如稻草,短暂地停留了6年。荷西离开了,带走了稻草,带走了她的幸福。
《稻草人》读后感篇6
在茫茫人群中,在寂静的田野里,有一位身为人样,却固定在田野上的假人——稻草人。也许,他们是那么微不足道,却都可以尽自己力量,来换取一片或一粒食物的安危。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震人心,对于那一夜,却无可奈何,使人唏嘘不已。
夜,悄无声息的来了,人沉沉入睡,但稻草人却不能睡,他必需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使命,看护田野,不过,这也许不是最坏,至少,他可以看一些奇妙的景象:他知道星星怎么眨眼,月亮是怎样笑;花草树木怎样酣睡,总之,他能看清夜里所有东西。美好的夜晚,却一点都不安宁,老妇人的田里的稻子有蛀虫,而主人却不知道,他心急如焚,但光着急,又有什么用呢?稻草人只能眼睁睁的看这里的稻子被虫子吃完。此时此刻的他,内心世界里的纠结和痛,又有谁能够明白?他是多么想自己是一个真人,一开始去把有害虫的稻子扔完,不让它们做害群之马,可幻想归幻想,但事实是那么残忍,总有一些悲痛是无法避免的,那一时,他的心在粉碎,他的心在流血。
又一夜,他看到一个渔妇,她的孩子生了重病,有气无力的呻吟着,可他的妈妈却无能为力,因为,她没有多余的时间陪陪孩子,稻草人看了,十分心疼,多么想自己变成可口的馆菜,清爽的茶水,去慰问那个可怜、无助的孩子,但不可能,他依然是那个永远不能动的“狠心人”。夜,沉沉入睡,稻草人发现了一个女人,泪流满面,抱怨无奈的生活,令人心寒,稻草人是多么想告诉女人千万别做蠢事,但无能为力,只能在心里默默流泪。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事情发生,可我们就像稻草人,只有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受害,自己却两手空空,无法帮助别人脱离险境。那时的我们,虽然是最聪明、最发达的人类,但在这状况下,我们却一文不值,没有任何观念所在。有一次,我偶然看到微信上这样一个信息:一个孩子的母亲疯狂地痛扁女儿,孩子有什么错?要错也错你大人身上,这么暴力地狂打孩子,孩子的底线能hold住吗?况且还是一个女孩子呢?那时,我是多么想帮那女孩脱离苦海,可两地相隔远,却又那么无奈,只能默默祝福那个小女孩。有次,我去水上乐园,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哭哭涕涕的,好似找不到妈妈了,我见他无助的哭着,真想帮助他呀!
可是,如果我帮助了他,爸爸就找不到我了,只好在心里为小男孩送上一个祝福。呵,我们像稻草人,但我们却有无限的精力;有血有肉的肉体;有团结友爱的群体!对,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创造未来。难道,我们真的忍心再看到这样的场面吗?忍心让暴力群再猖狂下去?我们大家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制服它们,掌控它们,让它们不再危害我们大家。虽然,有些灾害不能避免,但总有解决的办法呀!难道就这样让危害、犯罪逍遥法外吗?我们大家就像一堆柴,团结像一团火,我们大家只要往团结的“火坑”跳,火,必燃烧的更旺。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明白,我们大家要一起面对大问题,不能逃避,不能宽容,要以客观的方式来克服困难;以善良、理解、宽容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行动起来!
《稻草人》读后感篇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它是人们心灵窗户。在炎热暑假,我读了一本名著,由叶圣陶,这位著名作家写《稻草人》。
《稻草人》这本书是由一串小故事组合成,每个小故事里都有它寓意。我还常常会被里面情节所吸引,比如第一篇《稻草人》就讲了一个帮助农夫小稻草人,他很希望帮助别人,但因为自己无法动弹,看着别人伤心表情,自己却无能为力,因此感到很难受。这篇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尽力而为,是没有人会责怪你。
还有一篇《皇帝新衣》讲述了一个自私皇帝被两个裁缝欺骗便以为自己穿了一件只有聪明人才能看见好衣服。之后在全国各地游荡,结果被一个勇敢人揭穿了,但皇帝把他杀死了,从此之后,皇帝就变得无法无天,谁敢去揭穿他,他就赶尽杀绝。从此这个国家就变得不诚实,没人再愿意待在这里,就去投靠其他国家了,从此这个国家就亡了。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你地位多么高,都要听取别人意见,固执己见只会害了自己。
读了这本书,我突然有一种焕然一新感觉,因为我在这里明白许许多多大道理,这些道理一直陪伴着我成长,它会慢慢地改变我一生,这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可以净化我们心灵,让我明白了成长道路上一直有一盏“明灯”在指引着我走向正确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这辈子要读书还有很多。“同学们,快来读书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沉浸在书海洋里,让我们前途坦荡,一片光明吧!
x
这本书我最喜欢故事是《一粒种子》,故事讲述是:世界上有一粒很美丽种子,它经过许多人。第一个人是国王,他把种子种在白玉盆里,可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两年就过去了,国王等了两年,他就觉得这么久种子为什么不发芽,于是他生气得忍不住了就说:“你这个破种子,死种子,我白白等了这两年。”
于是他用全身力气把种子扔得远远,用肉眼几乎看不见,落到了内河沟,于是种子在水里游来游去,被一个渔夫给捡到,他就把种子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有钱富翁看到了,可高兴了,他把种子买了下来,他把种子种在白金缸里,他想如果这个种子发芽开花,他就可以请客炫耀一下,可是等呀等,时间又过了两年,白金缸都化灰泥了不见种子发芽,他就说:“你这个种子原来是死。”于是他用全身力气把种子扔了,又被一个商人捡到,商人把种子种在自家门口,每天开门都去看一回,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过多久又是一年过去了,商人把种子拿出来看说:“你这死破种子,让我白白等了一年不发芽开花,我要你干嘛。”气愤地把种子丢了出去。
种子被一个兵士得到,他就把种子种在兵营旁边,每天下操都去看它,时间还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又是一年,兵士没耐心,他用全身力气把种子扔得远远,种子随风飞到田里,被一个农夫给捡到,农夫每天用心浇灌施肥,种子终于开出世界上最美花。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不能爱慕虚荣,半途而废,只有用心去做,最后才有好结果。所以这个故事我最喜欢人物是农夫。
《稻草人》读后感篇8
本学期,我一只在想着如何给我班的同学推荐好的书籍,刚好语文书中学了叶圣陶写的《荷花》,文章写得很美,我很喜欢,我想孩子们也很喜欢,于是我就让我们班的同学去阅读有关他的作品,并和孩子们约定一起阅读,一起撰写读后感。
对我来说《稻草人》这则童话是很小的时候看过的,对他的记忆保留在了稻草人是用稻草扎成的一个草人。插在庄稼地里,用来驱赶叼稻子的麻雀。他虽然不能动,也不能说话,但是心肠很好,一心想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
如今读完全文,我的心中却满是沉闷和压抑,那个稻草人的形象一直都挥之不去,可怜的老妇人也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很久也无法从悲伤中走出来。
文章讲了稻草人看到的几个片断,一则是年迈的老妇人辛苦耕作的麦穗被害虫啃个精光,稻草人想告诉主人但却无能为力;二则是一条鲫鱼想从水深火热中逃离,但却最终竭尽全力后也没法达到,结局很悲惨,鱼死了。稻草人也无力地躺在了麦田上……
当我看到那位老妇人的麦子被啃得精光时,我的心中泛起一阵痛楚,怎么可以这样?!这些麦子都是老妇人一棵一棵亲手种植的。而那些害虫却毫不费力的大胆偷吃,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似乎可以看见老人花白的头发和两行混浊的眼泪。
如果说老妇人的遭遇是悲惨的,那么我想说稻草人的遭遇更是可悲。他有苦却无法说出,老百姓的苦他都看到,但他说不出任何话也帮不上任何忙。他用尽全力挥舞扇子也赶不走那些可恶的侵略者们。他的努力得不到任何效果。他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惭愧。也许最后他倒在田野里就是因为他再也不忍心看到人们受苦了。也许是因为那么多痛苦压得他倒下了……
这篇文章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为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的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
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的名字,他的《稻草人》,更将永存。
这篇文章以孩子们喜欢看、容易懂的样式,运用拟人、夸张、讽喻、幽默等手法,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和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构思,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稻草人暗喻了像叶圣陶先生一样有心想做一个来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的人。但因为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成功,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眼看着人民受苦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老妇人和那条鱼的悲惨遭遇恰恰反映了社会上统治阶级剥削老百姓的粮食财产,甚至于将他们逼上绝路。回顾二十世纪中国童话创作,叶圣陶是个丰碑式的名字,他的《稻草人》,更将永存。
《稻草人》读后感篇9
所有的富翁都饿得不成样子了。他们头枕着装满金子的口袋,手里拿着小块的金子想送进嘴里去啃,可是他们全身一点劲儿也没有,再也不能动弹了。编为你整理了稻草人之富翁读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今天我读了《稻草人》这本书里面的《富翁》。它讲的是一个哲理故事,有一个地方,长辈们对孩子从小就说:“你们长大一定要克勤克俭的过日子,专心致志的赚钱,钱可是个好东西,要什么有什么,还拥有一切权利。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
直到有一天,一个石匠去山里采石头发现了一个金库,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去,所有人都去挖金子了。当地的富翁非常多,他们尊贵到极点、他们舒服到极点。富翁的数量越来越多,一些做生意的人也变成了富翁,他们决定再也不卖东西了,使所有人买不到生活必需品。更加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农夫也不种田了,粮食店的老板也发财不做生意了,人们连粮食也买不到了,只好饿着肚子,当他们快饿死的时候,傻乎乎的拿着小块金子往嘴里送,这些人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躺在地上闭上双眼,用蚊子般的声音说:“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
我觉得,钱虽然能买到一切物品,但是有钱人多了,富翁也就不稀罕了!这些人们不是真正的富有,而是一种理智上的穷。富有的真正含义是能使自己的生活过的幸福快乐!但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那财富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穷人呢!真正的财富是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不劳而获的财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那里的穷人也想成为富翁。有一次一个石匠帮富翁盖石房子,结果石匠在一座山里挖到了许许多多的金子,于是带着全家人来取金子,直到超过世界上最富的富翁才肯停手。事情传到了别人的耳朵里,于是人人都去挖金子,都成了富翁,因为那只有富翁,没有穷人,结果那里的人都饿死了。读完文章,我知道了不劳动就没有收获,人如果懒惰,最后都没有好结果。
有一处地方,很多父母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过好生活,怎样才能把钱装满仓库:只要你开头勤俭,等你成了富翁,你就能过上舒泰的生活了。所以那个地方的富翁很多,几乎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每个人都成了富翁,每个人都能用钱把自己的'仓库装满了。没人种粮食,庄稼全部都枯萎了。没人织衣服,富翁们再也不会在穷人眼前显得得意洋洋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谁都不愿意到那么脏的田里去干活,他们是富翁!连原本勤劳的农民也愁眉苦脸的,谁叫他们那么渴望当上富翁呢,每个农民都已经成为自己梦寐以求的富翁了,他们又为什么要种庄稼呢。那个地方变得寂静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是劳动而不是财富让人们过上了幸福与富足的生活。为了积累财富,人们必须劳动。而有了财富之后,人们仍然必须劳动。
要是每一个人都成了富翁,不再劳动了,没人给我们建造房子,我们住在哪?没有人为我们治病,谁来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人们不劳动,生活又怎能变得丰富多彩呢?财富其实只是一种用劳动换来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可用来交换别人的劳动。财富固然重要,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成为富翁,因为要是没有劳动者,人类将无法生存,也无法知道劳动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