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读后感,呼啸山庄读后感英文版(整理2篇 )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1
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回味无穷。《呼啸山庄》不仅留名英国文学史,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久盛不衰的文学经典著作,也为读者提供了完美的阅读体验。英国北部的荒原风光,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人物,前后连贯层层推进的故事情节,皆跃然纸上,读时难免会代入其中,为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而喜怒哀乐,仿佛在亲身经历着书中的一切。
一个好故事,举足轻重。
呼啸山庄里发生的故事,是一个绝对的悲剧。从希思克利夫被收养开始,凯瑟琳和哥哥亨得利的平静生活就被打破。因为老庄主的宠爱偏心,导致亨得利从小便对希思克利夫怀恨在心处处刁难,这也为整部悲剧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而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阶级差异,以及两人同样骄傲固执的性格与敏感脆弱的心,也注定了相爱的两个人永远不可能在一起。这一点,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因爱生恨,继而毁灭。
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是如此的相像:一样的自傲、偏执,两个人相互都不肯低头,只能互相折磨对方,也折磨着自己,直到双方距离越来越远。明明她是如此深爱着他,在他悄悄离开山庄、她出嫁给画眉田庄的林敦之前,她的一番自我独白就是她爱他的最佳佐证:
“在这个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而且从一开始,我就全都觉察到、感受到了。我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别的一切全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而要是别的一切都留下来,只有他给毁灭了,那整个世界就成了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我对林敦的爱,就像林中的树叶。我很清楚,当冬天使树木发生变化时,时光也会使叶子发生变化。而我对希思克利夫的爱,恰似脚下恒久不变的岩石,它虽然给你的欢乐看起来很少,可是必不可少。内莉,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永远、永远在我的心中——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而是作为我自身存在我的心中。所以,别再说什么我们会分开了,这是办不到的。”
虽然他们是如此深爱着对方,却没能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老庄主去世,亨得利处心积虑的为难希思克利夫,而两人之间的误会也逐渐积累成山:凯瑟琳想着嫁给林敦,便可以靠着丈夫家的实力来帮助希思克利夫成为同一个阶层的人;而希思克利夫却只看到她对他的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终于她嫁给了林敦,去到了画眉田庄,落下了病根;而他则带着满腔愤恨与爱而不得,悄然离去。
故事到这里,并未结束。
一别三年,希思克利夫带着神秘的一笔财富归来,重新出现在凯瑟琳面前。她波澜不惊的生活,重又泛起涟漪。可谁又能料到,他是回来复仇的。
“为了让你高兴,我心甘情愿地任凭你把我折磨到死,只是也得允许我用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找点乐趣,另外还求你千万别侮辱我。既然你已把我的王宫夷为平地,就不要再搭一间茅屋,赏给我做家,还得意地夸耀自己的善行了。”
正当她快要把他忘了的时候,他却硬要闯进她的记忆里,把她拖进一场新的冲突和痛苦的风波中。希思克利夫刻意接近她的小姑子伊莎贝拉,而后引诱她跟他私奔并且生下了体弱多病的儿子小林敦。凯瑟琳悲愤交加,日渐憔悴,心病无药可医,终于在和他的一次激烈吵架的会面后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早产的女儿小凯茜。
其后接近二十年的漫长时光里,希思克利夫一面深切怀念着凯瑟琳以及过往的岁月,一面有条不紊的把盘算多年的复仇计划付诸行动。
折磨过他的亨得利在妻子过世后日夜颠倒借酒浇愁,曾经大名鼎鼎的呼啸山庄变得没落萧条。最后亨得利在放浪形骸的消沉日子里因为醉酒死去,全部家产均被希思克利夫悉数谋取。而他无辜的儿子哈里顿,则被希思克利夫当做发泄仇恨的`对象,使其成长为一个目不识丁野蛮粗鲁的少年,偏偏还对造成这一切的人怀有父亲般的敬畏与尊重。
伊莎贝拉不听哥哥的劝告,与希思克利夫私奔。在短暂的鬼迷心窍之后,看清了他伪善面具下的真正目的,终于使计逃离了他的魔掌,独自在异乡抚养儿子十多载。直至客死他乡,她也没有回来过。临终委托哥哥照顾自己孩子的唯一心愿也落空——小林敦一被接回来便被他的父亲给掠夺过去了,像掠夺财物一般。因为他是画眉田庄的法定继承人。
林敦或许从来都没有被凯瑟琳真正的爱过,就连她意识清醒的最后时刻,都不是他陪在身边。在她走后,他便郁郁寡欢。好在女儿凯茜聪颖孝顺、乖巧懂事,为他苦闷的心灵带来许多慰藉。然而老谋深算的希思克利夫连这一点欢乐都给林敦剥夺了:在他病恹恹的儿子小林敦快要死去之前,设计让凯茜离开家去到呼啸山庄并将她囚禁起来,逼她与小林敦结婚。短短几天的时间,本就虚弱的林敦便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才见到了逃回家的女儿。见到了女儿,他的心里也便安定了。他走得那么安详,丝毫没有艰难和痛苦。因为他终于可以和凯瑟琳团圆了。
被希思克利夫当做夺取财产的工具的小林敦,从未得到过父亲的喜爱,父亲眼里永远充满着厌恶与嫌弃,责骂与威胁随时降临,就连他的死亡也没能使父亲有一点伤心。和他的母亲在天堂团聚,他一定早就希望如此了吧?
林敦和小林敦都死了,画眉田庄终于被希思克利夫收入囊中,凯茜也被迫搬到呼啸山庄。
凯茜开始向哈里顿示好,她教他读书,借阅书籍给他看,也不再使小姐脾气。两个人关系逐渐融洽,一对璧人亲密交谈的场景,恍惚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往日欢乐情景的重现。对这悄然改变的情况,希思克利夫不再阻挠。因为他复仇的斗志已经沉没,他对尘世的一切都已心灰意冷,不再有活下去的动力。
“我拼死拼活,竟落得这么个荒唐结局,不是吗?
我往日的敌人并没有把我打败,现在正是我向他们的后代报仇雪恨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办到,没人能阻拦住我。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想打人,连抬手都嫌麻烦了啊!这听起来好像是我劳碌了这么多年,为的只是要表现一下自己的宽宏大量。这绝不是那么回事——而是我已经没有欣赏他们灭亡的心情,而且也懒得去干那些无谓的破坏了。”
哀莫大于心死。
孤僻的希思克利夫变得更加沉默寡言神出鬼没。他会在夜晚去凯瑟琳的墓前看望,他会坐在窗前呼唤着凯瑟琳的名字,他整日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很快地整个人迅速消瘦下去,神志也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在一个暴雨天,他终于追随着凯瑟琳的脚步而去。
纵观希思克利夫爱恨情仇的一生,唏嘘不已。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桀骜不驯,从失去凯瑟琳的那一刻起便开始了他漫长缜密的复仇计划,并且让这个计划一步步的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最终一手导演了一出好戏:两个家族因为他而分崩离析家破人亡;另一方面,他又是极度深情的一个人,为了他唯一的挚爱而痛苦一生,灵魂因为复仇的情绪而完全扭曲,生活毫无乐趣可言,直至信念崩塌自我灭亡。他残酷的复仇手段和阴沉忧郁的个性,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到恐惧;然而他对爱情的矢志不渝,又不免让人对其肃然起敬感到佩服。前一秒对他恨之入骨,下一秒又对他同情无比。
注定为爱而生的人,也注定了为爱而亡。犹如飞蛾扑火,在所不惜。
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太过悲壮、惨烈,这份爱令两个人都变得失去自我。或许也正是这个奇特的爱情故事,成就了《呼啸山庄》。两个人的名字,在文学史上,注定了会且将继续占领一席之地。
呼啸山庄读后感篇2
她爱希斯克力夫,又嫁给富有的伦敦,可以说,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悲剧有一大部分是她亲手造就的。希斯克力夫,很疯狂。但很迷人。当然,伦敦也不失为一个好丈夫。只是,笨了一点。凯瑟琳嘛~她坏~她自私~可是她对爱的执着,使她也因此散发着好女人与坏女人的混合着的魅力。
初读此书,,仿佛有无形之手诡异的伸出来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扫了眼片名,顿时觉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庄》。就着孩童丰富想象力和自以为是的理解力,我当场对片名作了想当然的几种解释,——现在看了书才知道当时全是曲解了——对于这个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电影我兴趣不大,转而换台寻动画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却再也挥之不去,萦绕记忆深处至今日。读了原著,忆起那个镜头,也知道《咆哮山庄》就是手中所捧的这本《呼啸山庄》了,才觉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浓,很真实,很到位。天性愚驽,书中个别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时未能领会,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写,饱含激情的对话,性格各异的人物阴郁仇恨误解怨愤交织混杂成为他们爱的主色调,造就他们近乎疯狂的爱。凯瑟琳说:
艾米莉特意营造出诡异的梦魇般的夸张氛围。有些情节似乎带有非现实世界的蹊跷神秘。灵魂,呓语,幻象,噩梦使故事有了传奇色彩,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最深的迷恋,最痴的执著,最痛苦的挣扎。风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与人物激荡的情怀相得映彰,荒凉的旷野深远多变,阴郁悲怆,突显了人物性格,展现来自人性的深沉之爱,让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样野性无常深邃无边的爱深入人心,强烈的撼动着人的'灵魂。
小哈里顿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凯蒂则传承了她母亲凯瑟琳的灵魂,而上一代人的爱,在他们身上又得到延续;希刺克利夫看到凯蒂和哈里顿眼睛里有凯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复苏了,贝拉同他结婚生下儿子小林顿。凯死前生下凯茜。亨死后,希成为呼啸山庄债权人并将吉沦为奴仆,他迫使儿子小林顿与凯茜结婚,终于将两家财产都弄到手。
作为一部英国古,它不仅超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观念和欣赏水平,即使在今天,评论家也将它作为蕴藏着无数谜团,出自天才之手的世纪经典。
它完全不同于十九世纪初的大众文学,在《呼啸山庄》中,你看不到浪漫的品味和高尚的生活,看不到阳光、草坪、洋伞和咖啡,看不到值得效仿的得体举止,也无法领略,但是,正如一名翻译家所言,许多人在看过第一遍后,就再也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我也是如此,每次阅读,都会害怕深陷激情而无法自拔,害怕被那源于生命、连死亡都无法宽恕的爱燃烧殆尽。
这就是小说最奇特、最神秘、最激动人心的内核——爱与恨的纠缠反复。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爱到彼此的灵魂合二为一,感受彼此的痛苦和欢欣,承担彼此的灵魂和生命;克厉夫和凯瑟琳的恨,恨到宁愿死后也不得安宁,在彼此纠缠、彼此折磨中期待团聚。
很难想象一个十九世纪终身未婚,保守、内向、沉默、寡言的女性会写下如此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难怪自小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十部作品之一。小说之所以被不断争论的关键,就在于男主人公克厉夫的角色定位。这是一个内心阴暗狂野,耍尽手段报复世界的魔鬼。
他从出场就是个被欧肖家收养的,没有来历的街边叫花子,在老主人去世后受到凯瑟琳”
为什么,为什么女作家要选择这样一个魔鬼作为第一男主角?又或者,她更多的是想一场绝望的爱撕裂得身心俱碎……。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呼啸山庄,我们只知道凯瑟琳在得知克厉夫出走后,精神崩溃、濒临死亡。于是,高尚、温柔、体贴、可亲的林顿日夜陪伴,帮她渡过了生命的难关。
我们无法想象克厉夫在那出走的三年中经历过怎样的曲折和磨难,我们只知道当他衣着体面、气度不凡的回到呼啸山庄时,那个粗野悲惨、绝望心碎的克厉夫已经消失。他咒骂她,带着绝望、痛苦的火焰和泪水不肯宽恕她,甚至在她死后,诅咒她灵魂永无安宁,永远追随他、纠缠他、折磨他,直到他生命终结……。紧紧相拥无法分离的恋人,用彼此的泪水洗刷彼此的爱和恨,用刻薄绝情的话语刺伤彼此的心灵,用无法遏制的激情燃烧彼此的生命。
这是怎样没有终结的爱和恨?在凯瑟琳死后十八年,克厉夫逼死了老情敌,占有了他所有的财产后,掘开凯瑟琳的坟墓去查看她的脸,当看到她安静地躺在坟墓中时,克厉夫深深感到一种安慰。在这十八年中,他无时无刻不被凯瑟琳的幽灵缠绕,他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气息,感觉到她近在咫尺,可是却无法触碰。他的神智被无时无刻地幻觉折磨,无法吃饭、安睡、劳作、生活,他怀疑她没有离开,她只是在故意和他捉秘藏……。直到他去打开她的坟墓,亲眼验证她躺在坟墓里为止。
如果说克厉夫是魔鬼,那么凯瑟琳就是制造魔鬼的魔鬼。他不肯宽恕,她也无法原谅,用彼此的恨延续彼此的爱,用彼此的怨念维持彼此的思念,在这份异乎寻常的爱和激情中共同选择万劫不复…这就是让所有读者陷入迷惘、激情和绝望的核心,这就是《呼啸山庄》在经过岁月洗礼后越来越灿烂的秘密。艾米莉.勃郎特完全不象是一个古典的英国淑女,她头脑中的狂热和野性,她笔下为爱疯颠、为爱游荡于人间的怨灵,更象是二十世纪现代作家笔下对人性的探讨。即使在今天,也很少会有一个作家选择克厉夫这样极端的角色作为男主人公。最奇特地是,艾米莉并没有让这个看上去十恶不赦的魔鬼受到末日惩罚。
克厉夫终于在一个大雨滂沱、狂风肆虐的晚上死了,死在当年他和凯瑟琳一同被关禁闭的小屋中,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眼中保留着欣喜、兴奋的光彩……。所有的评论都对这样的结尾不可思义:这个不惜毁灭所有人的狂魔竟可以在死后获得安宁?竟可以在死时得与爱人永远团聚?!
可是,我却非常感谢艾米莉,或许,她真得抓住了爱的精髓。
由爱开始的恨应该以爱来终结,无法被宽恕的爱,只能永远延续下去,不管以何种方式,直至相爱的人获得解脱。克厉夫或许是该死的,是应该被惩罚的罪人,然而,他终其一生未能与凯瑟琳长相厮守,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天人永隔,难道不正是为他的爱与恨付出应有的代价,接受最残酷的惩罚吗?那种在孤独、恐惧和绝望中等待与幽灵会面的焦虑和期待就象一把钝刀,一刀刀削割他的灵魂、一点点侵蚀他的肉体,最终把他推向死亡。呼啸山庄读后感3000字3篇
今天的读者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认知和开明观点,抛开虚假的道义教条和做作的品位情调,我们已经可以理解女作家为什么被称为超越时代的天才。她笔下的克厉夫在被所有人唾弃的同时,却从人性角度展现出奇特耀眼的光彩,永恒的爱和至深的恨赋予他独特的魅力,一种散发着狂野欲望、不受约束的个性魅力。正如小说开头所描写的荒野之树,它是扭曲变态的,却是最不加修饰、自然生成的。克厉夫的一切都是环境造成的,他就是那荒野之树,努力地生存,抗拒着狂风暴雨,在变成了这样的丑态之后,用丑恶对抗、报复这制造丑恶的严酷环境。一个遵循传统、保守道德规范的英国淑女,以如此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性,理解了人性。在她的笔下,爱与恨以一种最本质、最自由的状态得到释放、延伸,她给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也是最丑的一面,让我们探寻到任何人内心都无法逃避的善与恶。
暴风雪过后终将是万里晴空的清爽和平静,震撼过后留下深深的思索和无限的遐想。合上《呼啸山庄》,我只希望克厉夫和凯瑟琳在结束一代人的爱恨情仇后,在荒野间获得真正永恒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