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介绍(精选2篇)
端午节的由来介绍 篇1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 www、baihuaw www、baihuawen、cn en、cn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城市已经很少有机会在端午节挂艾草祛病防病了。如果家中有艾益生艾灸仪器的朋友,可以在家做艾灸,可以达到更好地驱寒祛湿,活血排毒,通经活络,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作用。另外,用完的艾饼通过燃烧熏房间,还可以驱蚊驱虫。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篇2
说到端午节,相信人们对这个节日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端午节的习俗是祭屈原、吃粽子、赛龙舟。这个赛龙舟说实话我真没看过,至于这个吃粽子嘛,嘻嘻,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哦!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我没有做过,但是有一句俗语说“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嘛,我正好反过来,我是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我吃过粽子。
今晚我回到姥姥家过端午节,看着桌子上放着的粽子,不禁馋了起来。粽叶和糯米掺杂在一起的徐徐幽香扑鼻而来,让我仿佛有些穿回到古代“独坐幽篁里”的感觉,又有些坐在竹林间,望着粽子,闻着它的幽香,却又无法品尝的感觉。我想到这里顿时就从古代穿回到了现实,咦?我为什么不吃啊?“还在那里傻看着干嘛呀!”姥姥说道,“快来吃粽子!”听到姥姥的话后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冲去洗了手,紧接着又以这般速度冲回了餐桌。
我毫不迟疑的拿起里一个的粽子,将缠绕在上面的线一圈一圈的,轻轻的拿了下来。又找到一片粽叶的开端缓缓地,尽量让里面的瓤保持原形的剥了下来。
这时只见一粒粒晶莹剔透、白嫩至极的糯米粒,惊喜般的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之中。闻到这香美的粽子,我的食欲大发起来。
用双手将粽子递到我的嘴边,缓慢的张开嘴巴,轻轻咬了它的一处棱角。我深深的感觉到它的甜美顺滑和入口即化的美妙感觉。我再一次的将它递入口中,细细地品尝着它那让人陶醉的滋味。
就这样一整个粽子就在我美妙的感觉中消失了,它的那种说不清摸不透的感觉,真是耐人回味。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纪念我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他的那种崇高的爱国精神是值得每个国人所学习的。
晚饭后我坐在院子中享受着粽叶的清香和徐徐的晚风,一整个晚上就在这充满着欢乐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的气氛中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