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感人事迹素材(精选2篇)
聂海胜个人事迹最新 篇1
1983年,空军来到枣阳一中招募飞行员。招飞考试中,聂海胜的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部顺利过关,考入长春飞行学院。
聂海胜被录取后,金邦才才恍然大悟,他有当飞行员的潜质:平衡能力强。金邦才介绍,学校附近田地里有一根灌溉管,长10余米,宽度只能容下一只脚。别的同学走几步,就会失去平衡,跳进田里;张开双臂的聂海胜每次都能走完,而且通过时间越来越快。
同学刘为众也认为,聂海胜的平衡能力强,范文大全是为飞行而生的人。“我觉得他的平衡能力超强,有天生的原因,也离不开刻苦训练。”
刘为众和聂海胜一同考入长春飞行学院。6月17日,刘为众向上游新闻记者介绍,彼时,训练设备不如现在先进。训练时,手和脚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渗,聂海胜从来不叫苦。他和聂海胜开的是歼击机,对平衡能力要求极高。1985年,他因为平衡能力欠缺,只好转业。但聂海胜还留了下来,还是同行中第一个单飞的人。
公开报道显示,聂海胜驾着歼击机飞向4000多米的高空时,只听座舱外“砰”的一声爆响,发动机停车了。瞬间,飞机转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他一边镇定地向地面报告,一边试图排除故障。所有的办法都尝试过了,飞机还在下坠。这时,地面指挥同意他跳伞。但聂海胜还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把飞机开回来。
他试着让飞机滑行,但因距离太远没有成功。此时,飞机距离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飞机带来巨大的超重过载,动一下都很困难。最后,他不得不按下弹射开关,此时他已出现了瞬间黑视,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睁开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飞机摔在离自己一百多米远的山沟里,扎进土里十几米深,着火了。
后来经查明,事故原因是发动机压缩器上的叶片出了机械故障。鉴于聂海胜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处置险情,想尽一切办法挽救飞机的勇敢精神,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聂海胜先后驾驶过歼五、歼六、歼七3种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聂海胜先进事迹 篇2
当初聂海胜想由飞行员转型成为航天员,妻子聂捷琳并不赞成。
作为飞行员的聂海胜,一向是家人的骄傲。他在报名参加航天员选拔前,已经与歼五、歼六、歼七成为莫逆之交,先后驾驶这3型飞机安全飞行1480小时。
1996年的一天,空军特级飞行员聂海胜回到家里,告知妻子聂捷琳自己准备参加航天员遴选。“啥?”聂捷琳以为听错了。聂海胜再次表明自己的想法后,聂捷琳当即否决:“不行!”
是啊,大洋彼岸“挑战者”号航天飞机那惊心动魄的一炸,声犹在耳,浩瀚宇宙存在太多未知,丈夫打算问鼎太空,哪个做妻子的能不担心?
聂海胜理解妻子的心情,他没有与聂捷琳当面进行争执。过后几天,他瞒着妻子,偷偷办好了手续。当选拔人员上门征求家属意见时,聂捷琳才知丈夫已“陈仓暗渡”,但她仍坚持不愿松口。
期间,聂捷琳还使出了“离婚”杀手锏,聂海胜就是寸步不让。
一个多月后,聂海胜趁周末领着妻子和女儿出门逛街,转了大半天,哄得妻女十分开心。聂海胜趁机再次请求妻子支持自己“飞天”的梦想。聂捷琳白了丈夫一眼,说:“真是拗不过你!”
见妻子态度有所松动,聂海胜赶紧拨通选拔人员手机,让妻子表态。聂捷琳其实早已想通,丈夫对航天事业如此热爱、如此执著,她又怎忍拖他后腿!于是佯装中了丈夫“圈套”,向选拔人员表示支持丈夫参选航天员。
说完那声“我同意”,聂捷琳将头扭向一边,背着丈夫和女儿,悄悄抹去了夺眶而出的泪水。
1998年1月,34岁的聂海胜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举家迁入北京航天城。聂捷琳所没料到的是,他们夫妻却从此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