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个人工作(精选3篇)
社区工作者个人工作(整理篇1
社区的生活环境是每个住户最关心的大事.也是考察管理者的责任所在.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管理,提高环保意识,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倡导大家从我做起,自觉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综合利用等意识和行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建立工作机构。明确任务和责任。制订社区环保行为规范“二不、六提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让社区充满浓郁的绿色环保的生态气息。今年被评为“全国绿色社区”的光荣称号,有关各方面工作。特总结如下:
一、建立“绿色社区”创建机构。制订“绿色社区”发展计划和工作思路。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建立环保志愿队、义务护绿队、义务监督队,做到定期巡查,开展环保宣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二、充分利用科普长廊、宣传栏、横幅等宣传环保知识,建立环保公益广告固定牌,环保图书室及时更新环保书籍。报刊资料供居民们阅读。定期举办环保讲座,引导大家热爱环保,宣传环保,参与环保,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三、在“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特别组织宣传。制造声势,做到有的放矢。今年以“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题进行活动。共分六部分。环保警示教育展示板,回收旧电池,节能节水,保护绿地。青少年绶带宣传队,环保宣传游行。环保谜语、学生现场环保绘画。
四、组织辖区小朋友和家长进行环保涂鸦秀活动比赛。小朋友的世界中永远都是丰富多彩,有画房子、蓝天、微笑的太阳公公、小蝌蚪跟青蛙妈妈。一幅幅有趣可爱的图画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也引来了居民前来观看。一把把生动可爱的以绿色为主题的小伞点缀在广场上。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五、“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签订落实率达100%。督促大家自觉维护社会市容市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实际形成人人以环保为准绳,做到垃圾入坞并日产日清。定期组织居民打扫室内外及公共场所卫生。治理阴暗角落的杂物垃圾。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繁荣的生态家园。
六、定期进行除“四害”活动。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宣传除“四害”与身体健康的关联。动员大家人人参与。由专人培训、灭前测试准确。掌握阳性率。做到放药到位。认真观察及时补缺,对下水道及阴暗角落做到重点消杀,成效率达到98%以上。
七、健全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对油烟、噪音的管理,道路边无固体弃物,禁止无证饲养家禽、宠物。提倡大家绿色消费,保证下水道畅通,及时疏通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雨水,保持地面干净、整洁。
八、教育住户认真做到爱绿护绿。利用植树节广泛宣传绿化,并提供树木让大家参加植树活动,鼓励居民屋顶种植花卉、植物、墙边垂直绿化,定期对树木花草进行喷药治虫,剪枝成形,树根培土。夏天天晴少雨,安排专人对树木进行浇水。防止树木枯死。台风季节,对高大树木进行拦腰剪顶,树木加固等措施,防止被狂风刮倒。
九、为提高居民们的绿化意识,社区定期组织大家对花坛除杂草,拾垃圾等活动,要求大家自觉热爱绿地,不乱扔垃圾、不乱伐树木、不乱摘花等并传授绿化知识。定期检查,观察树木生长情况并建立绿化台帐。
社区工作者个人工作(整理篇2
20__年转瞬就将过去了,在办事处领导和同事支持和帮助下,一年来我坚持不断地学习理论及业务知识、严格遵守本处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了自己岗位的各项职责。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将本人思想及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及时适应新的岗位
继续发扬社区干部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精神,利用节假日进行义务劳动,美化社区环境。为了适应工作要求,配备了工作日志本、会议记录本、学习笔记本和来电、来信、来访登记表。通过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工作行为,调动了积极性,提升了社区整体工作水平。
二、勤奋工作,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我主要负责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名社区干部,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完成各项任务。
1、提高认识,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优化社会环境这一主题,全面开展了创建“诚信平安社区”活动。在和区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街道办事处又分别同4个居委会和卫生管理站签订了综治责任状,明确了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通过签订责任状,各居委会和环境管理站从思想上、认识上、领导上、措施上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建立健全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同时,加强了与公安部门沟通,召集居民代表联合召开了联防联控座谈会议,进一步提高了居民的防范意识。配合各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
2、做好民调、帮教、帮扶、信访等工作,巩固综合治理成果
在民事调解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成功调解民事纠纷35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调解工作认真、细致,纠纷调处成功率98%以上。
外来人员、流动人口、刑释人员是综合治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对象,为此,我们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在居民花名册的基础上,掌握了重点人口情况,加强了外来人员的管理。对社区承租房屋的外来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对租赁人的租赁期限、来区时间等进行详细的核查,并通过片长随时对外来人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员登记。
帮教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开展。有帮教对象的单位基本做到帮教对象个人资料齐全。社区干部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为零。
在信访工作中,我们把信访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收集反馈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上,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原则,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__小区居民因为修路上访问题、__社区、__社区路灯及上下水改造问题等都通过社区干部的不懈努力,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今年以来共接待来信来访459件次,无一例去市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发生。
虽然今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今后要不断自身建设,为管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工作者个人工作(整理篇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社区已经成为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创建“平安社区”,强化社区的维稳功能,加强社区治安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综治工作是“创平”的基础,“创平”是综治工作的深化。社区治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区能否具有和谐、安祥、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创平”工作是老百姓的迫切需要,是政府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搞好“创平”工作,将“创平”工作落到实处,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为此,社区专门成立了“创平”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创平”工作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法,责任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对“创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协调帮助,有力地推动了“创平”活动的深入开展。
“创平”活动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好借鉴,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积累经验、教训,从加强综治基础的环节抓起,对照“创平”的要求和标准,将“创平”工作定位在“今年争取创成,明年巩固提高,第三年争创成典型”的总体规划。
三、坚持群众路线,健全群防群治网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__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要想搞好“创平”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是“创平”工作的基础和支撑点。
建立群防群治网络,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对“创平”和综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平”的目的在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扫除“黄、赌、毒、邪”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努力营造和谐、优美、安定的生活环境。
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创平”的要求,社区组建了一支由志愿者和部分低保人员组成的义务巡防队,另外,我们还将辖区内的楼长动员起来,组成联防互动安全防范网络。正是有了这样多层次的防范网络,从而构筑了一道铜墙铁壁,初步形成了和谐、安全、稳定,一家有难大家帮的生动局面。
四、全面推进,重点突出
“创平”活动开展以来,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绩。在“创平”活动开展过程中,紧紧围绕“创平”的要求,为确保切中要害,排难点,查症结,找问题,抓落实,实行集中攻关,分牌包干,保证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1、加大对“两劳”人员的帮教工作,我们对“两劳”人员建立了帮教档案,层层落实责任,在加强思想改造的同时,我们还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2、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完善了防范组织建设,建立了矛盾排查预警机制,卓有成效地化解了各类民事、家庭纠纷。在20__年度,截至至10月,无越级事件,无上访问题,各种纠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100%。
五、高准标,严要求,创出特色
在“创平”过程中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创新工作。首先,着力强化人民调解,整合各方资源,齐抓共管,健全调解网络,加强培训,提高调解员的综合素质。从矛盾纠纷排查切入,将民间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调解网络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小矛盾不出家,较大矛盾不出社区。其次,强化民主建设,推进社区自治,引导社区居民自__遵守“文明公约”,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等,从而奠定了社区稳定,切实加大了“创平”工作的力度。
“创建平安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它既包括打击和预防犯罪,对敌斗争,也涉及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等。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只有全民动员共同提高,强化思想道德,提高法治意识。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稳定。但遗憾的是由于近年来社会治安的下降,社会风气的恶化,人们缺少安全感。于是乎严密的防盗门和自身的心理防线使“社会人”变成了“个体人”,传统的“老邻居”关系渐渐成为历史。面对这样的局面“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社区”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主体,离开了人的交往,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个体身心和谐,既取决于社会成员具有良好的心态,也取决于制度给予人的希望,即社会成员感到大致的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合理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取决于社会制度的合理安排。在激发社会活力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处于社会强势地位人创造、拥有财富的活力,又要注重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只有这样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