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优秀作文()(精选7篇)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1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大概是四岁时吧,那时候家乡的河还能划船的。当我远远地听见锣鼓震天、呼喊撼地时,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里的阿姨出门看热闹去。作为保姆的阿姨总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颤颤巍巍地往长堤那边走去。刚好,河上五彩缤纷的龙舟正威严地列成一排,气势汹汹地准备捕捉那一声令下。
发令枪响后,箭在弦上的龙舟真如一条条迅猛如雷的水龙,在水上飞窜。而船上的那些“驭龙者”更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特别是船两头正奋力击鼓的鼓手,划舟人的斗志似乎随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声而不断激涨。
这一幕真让少见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乡竟有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而阿姨在旁一直紧紧地攥着我的手,和蔼地笑着。继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头筹的选手们。每条船上的人都湿了,而在我这稚嫩的眼中,冠军不过是更加湿透了的人们。
兴高采烈的我又挽着阿姨的手回到家中。午饭时间到了,阿姨端出两只冒着热气的翠绿的三角体,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叶子。阿姨微笑着说,这些用荷叶包着香米的三角体就叫粽子,我还惊喜地发现米饭里面还有内涵丰富的肉馅。它们都是阿姨从乡下带来的,大家都会在划龙舟时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这喷着荷香的饭团,用力地咬下了一块。望着阿姨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阿姨在我上小学以后便回乡下颐养天年了,但是我们家还是经常在端午节去探望她时带回几只粽子,来重温旧日的快乐与节日的喜悦。只是这几年来给我带来的是遗憾,端午节被韩国人注册了,家乡的的河脏得不能再划龙舟了,阿姨寿终正寝了。然而,端午节被外国人注册了,我们还能吃粽子;这条脏河总有变清的那一天,我们还能在水上划龙舟;但是最让我伤感的是,我永远不能再牵着阿姨的手在长堤看比赛了。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但是我更想念的是那永远不再回来的童年和阿姨。端午杂思,思忆至此,足矣。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2
端午节我非常喜欢过节,尤其是传统节日,我前几天刚过了端午节,我很开心。端午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这三大节日就是春节、中秋节还有端午节。端午节有许多由来,这是我知道的其中一个,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提起端午节,人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说他在他的国家里是一个很有名的一个人,国王也非常爱戴他,但嫉妒他的人很多,故意制造了屈原要造反的谣言,国王轻信了了那些人的话,就把屈原流放到了别处。但他刚出去不久,就发现他的国家已经被外敌侵占了,他痛不欲生,就投入汨罗江自杀了。当地百姓听说后,都很伤心,便乘船来到江中,往江里投放了许多煮熟的糯米,因为他们很怕鱼虾们把屈原的尸体吃掉。回到家后,许多百姓都做了同一个梦,他们梦到屈原了,屈原说:“你们煮的糯米很好吃,我很谢谢你们,但我并没有吃太多,因为大部分都被那些小鱼小虾吃了,下回你们可以用叶子把米饭包起来,并包成三角形,这样小鱼小虾们就不敢吃了,而且还要把船改成龙形的,这样鱼虾们就以为这是龙王撒下的,就更不敢吃了。”第二天,人们都照做了,当天晚上,百姓们又梦到屈原了,他说:“鱼虾们再也没有抢米饭吃了,我给这些米饭去一个名字吧,叫粽子吧!再见,谢谢你们了。”这天刚好是五月初五,人们就把这天叫做端午节,以纪念屈原。
端午节到今天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但直到今天,人们还是每逢五月初五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不,端午节到了,我和妈妈去了姥姥家过端午节。第二天早上,姥姥4点多钟起来就开始忙活了,先包粽子,然后煮粽子。而我呢,还在炕上呼呼大睡呢,因为姥姥家的热炕头实在是太舒服了。我8点多钟才起来,醒来一看,餐桌上正摆着香喷喷的粽子呢!我赶紧穿好衣服,跑到餐桌前,姥姥见我来了,连忙剥了一个粽子给我吃,我咬了一口,啊!太好吃了,美味的糯米还带着粽叶的清香。我一口气吃了3的粽子,终于吃饱了,然后我又去炕上睡大觉了。我一觉睡到了中午12点,我和爸爸都有课,所以我们就先回家了,临走时爸爸拿了一捆艾蒿,我说:“那这个干什么啊?这是什么东西?”爸爸不紧不慢地说:“这叫艾蒿,能辟邪呢!”我说:“这东西是挂在门前的吧!”爸爸说:“还真让你蒙对了,这就是挂在门前的。”我对爸爸做了个鬼脸。
我们回到家,我连忙把艾蒿挂在了门前。:“好小子,跑的比我还快啊!”我说:“嘻嘻,辟邪嘛!”我很爱过端午节,我真想天天都过端午节啊!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3
抚摸着雨后闲城的一砖一瓦,嗅着沐雨后绿树红花的芬芳馥郁,望着曲曲折折的古城小径,心中不禁升起一个疑问,我的端午,究竟是什么味道?
回到古城内所租的小屋,院子的老板和她的女儿正认真地包粽子。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那边的小女孩察觉到我的失望,用一尘不染且天真纯粹的一双眸子凝视着我,娇滴滴地说:“姐姐,你们北方的粽子是不是比我们南方的好吃呀?我也想尝尝,你和我一起包粽子吧!”我的心好好像被她眼里的那汪春水温暖了,毫不踌躇地说:“行呀!”小女孩递给我两片黄绿色的粽叶,我接过后就开始包粽子。
粽叶经过充分浸泡,显得很柔韧,嘿嘿,看你怎么嚣张!我狠狠地把粽叶折一下,一个圆锥形的粽筒就成了,“如果里面再放几颗红枣那就是绿映红、红衬绿了!”我感叹到,小女孩听后很配合地拿来大枣,我把大枣放在粽筒最下面,装了一大勺糯米,全部倒了进去。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这居然成了云南十八怪中的“东边日出西边晒”的场面,可怜的粽筒支撑不住,露出了自己的笑容,白嫩嫩的糯米也滑了出来,——凡是只怕有心人,这点小风浪算什么,我又从包起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到了添米这一步时风捉起一小把米,一层一层地往上铺盖,托着粽子的手也轻轻地握着,再不像原来那样给它紧身,这下胖胖的'粽子也可以容下更多的“糯米脂肪”,平安地进入了“桑拿房”。
蒸煮过后,束着“腰带”身着绿衣的粽子出锅喽,香味四溢的粽子在白糖上打个滚就可以供大家享用了。小女孩吞完最后一口枣粽,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粽子!没想到山的那么一边粽子是这个味道!”她又抓起她自己包的粽子“这是南方的肉粽,你尝尝!”
吃着南方的肉粽,感受家的气息,坐在这雨后古城的小院,看着小女孩大口大口的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切如此惬意。端午节,原来也可以是粽子飘香的味道,可以是看到努力成果开心的味道,反复尝试执着的味道,不断磕碰苦涩的味道,端午节,受益匪浅的端午节!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也叫端阳、端午节和端午。目前,端午节的许多活动都与纪念伟大作家屈原有关。在这一天,每个家庭都会吃粽子,在南方的各个地方都会举行龙舟比赛,所有这些都与纪念屈原有关。每个家庭似乎都有相同的端午节。现在让我介绍一下我们家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和赛龙舟。因此,我们家有一个真正的包粽子的妈妈。今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学做粽子。妈妈先拿了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放在桌子上,一片在对面,夹在中间,然后把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心形的圆雉形状。我从我母亲的外表中学到了东西,拍了三部电影把它卷成一个圆锥体,但是卷得不好,它还是一个直的管子。我母亲看到它时指出:用左手抓住芦苇叶的一个角,用右手把芦苇叶的另一个角向内卷,把它紧紧地夹在下面,然后稍微松开。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卷起了树叶。然后,我母亲将一根筷子插入空心形的芦苇叶中,用调味勺舀起一些糯米,放入其中,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糯米被紧紧地裹住。我还在叶子里放了筷子和糯米。
摇动筷子时,要么芦苇叶被刺穿,要么糯米包不紧。母亲说。摇动筷子时,轻一点,把芦苇叶捏紧。看着我妈妈说话和示范,而我听和学,哈哈!我包的粽子看起来像什么。最后一步是系好绳子。我看见妈妈双手紧紧地抓着树叶,用绳子把它们包在粽子的尖角上两次,绑好绳子的两端,包了一个漂亮的粽子。我也按照规则把第一个单词绑起来。然后,第二个和第三个我连续打包了几个。我妈妈包的粽子又肥又大,就像老佛爷睡觉一样。包好粽子后,她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一会儿,然后上菜。虽然我们包的粽子原料非常简单,但是我们包的粽子味道很好。妈妈在高压锅里蒸了30分钟,然后把它们浸泡在汤里大约一个小时,让它们变得美味,然后就可以吃了!这些粽子很香,你一闻到就能激起食欲。
一闻到香味,我和父亲就抱着两只贪婪的小猫在锅里走来走去。我们问妈妈:妈妈,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吃饭?母亲总是笑着说。你们俩。小贪婪的猫!
看,这是我们的端午节!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5
要说端午啊,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它的名称很多,有“龙日节”、“午日节”、“龙舟节”、“浴兰节”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包粽子、系彩绳、戴香包、喝雄黄酒等。在这天,我也好好体会了一番。
粽子,在端午节前奶奶就已经包好蒸好了。那一个个粽子小巧可爱,里面的馅料更是香甜可口。再撒上白糖,那叫一个好吃。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是用菰叶包黍米做成牛角状的,称为“角黍”;还有用竹筒装进米烤熟的“筒棕”。东汉末年,还有用草木灰水浸泡过的黍米做成的“广东碱水粽”,因为水中含碱因此得名。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时期,花样更是繁多,比如“蜜饯棕”、豆沙、猪肉、松子做馅的粽子等。吃着粽子,我不禁感叹道古人的伟大。
接着就是挂艾草。奶奶将门口挂了一年的艾草取下,换上新的艾草,浓浓的艾草味扑鼻而来。“这能防蚊虫,还能迎福辟邪。”奶奶对我说道。趋利避害这点我倒是知道一些,“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嘛。对人们来说,端午节将艾草、菖蒲挂在门口,就像贴了灵符一样。“因为虫子们都被熏跑啦,所以邪气就都走了。”我不禁一笑。
端午节,少不了的就是戴香包。奶奶亲手做了一只香包给我,让我戴上。里面装的是奶奶存下来的香草,还带着一股浓郁的香气,很好闻。其实香包来历也不小,里面装过的东西经历了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的过程,更是成为了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它的寓意也不少:有象征鸟语花香的,有象征万事如意的,有象征夫妻恩爱的,有象征家庭和睦的。青年人更是讲究,据说如果一对青年男女处在热恋中,那么心思细腻的女孩就要赶在节前做好香包送给自己的情郎,看到的人都会夸赞女孩子的手巧呢。
当然,我们还看了赛龙舟比赛,看了有关端午节的新闻转播,还在手腕上系上了五色线。看啊,就在那一个小小的端午节的粽子里,也包含着浓浓的一份情意在呢。
端午节优秀作文
端午节赛龙舟作文十五篇
社区工作总结优秀篇
安全演讲稿优秀篇
写的端午节作文十五篇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6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
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
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门楣上,象征着一年的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我的妈妈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我的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我同我的妈妈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在我心屏上总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完,我多想问问:亲爱的乡亲们,你们又酿端午酒了吗?
端午节优秀作文篇7
走着走着,草绿了。
走着走着,花开了。
走着走着,走到了端午节。
这个端午节注定不一样,因为我和天成作文学堂的老师、同学们一起去西公园“找夏天”,我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微笑,都期待着这次“浓情端午”活动的开始。
天刚下完雨,空气无比清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第一个目的地——植物园,只见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树木就像刚洗完澡,一身清清爽爽的。花儿经过一夜的沐浴,显得格外娇艳,那花瓣上的点点雨露,宛如一层透明的外衣。我们走在路上,聚集在树叶上的雨滴不时落在我们头上,引得我们不时抬头往上看。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快看,蜗牛。”顿时所有的人都被那群蜗牛队伍所吸引,由于刚下过雨,它们都迫不及待地从土里爬到嫩绿的草叶上呼吸新鲜空气,它们个个背着小房子,悠闲地在叶子上散步。每当看见它们在路面上慢慢行走时,我的心也不由抽搐一下,担心它们的生命,看见我的小伙伴们有的把它们放在手心揉捏,有的放在纸上让它们爬行,有的装在瓶子里想带回家,甚至有的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小蜗牛,顿时,小蜗牛就变得粉身碎骨,看见这一幕我非常伤心,它们会多痛啊!走着走着,我们会见了几位神秘嘉宾——十二生肖雕像,我们纷纷跑到自己的属相跟前合影留念,接着听同学们讲述了十二生肖的来历,我知道了猫为什么不在十二生肖里,原来是猫睡懒觉,被小老鼠抢先一步到了终点。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鱼米水乡,在那里,我们举行了以端午节为主题的朗诵比赛,同学们积极踊跃地上台朗诵,我也拿出我的状态,有感情地朗诵了《浣溪沙·端午》,最终我获得了一等奖,妈妈说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来真是这样。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作家王莉老师的签名会,王莉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的写作历程,给我们讲述了写作的方法,她还朗诵了她写的关于端午节的文章,我听的都入了迷。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王莉老师居然认识我,哦!原来我的作文曾经和她在同一版发表啊!听完王莉老师的讲座,我牢牢记住了王莉老师在写作路上的三个关键词“感恩,热爱,坚持”。是啊!正是这份感恩的心,这份对写作的热爱和坚持,王莉老师才会写出《风烟俱净·岁月安好》这么好的作品。
就这样,我渡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一个非常开心而充实的端午,真喜欢这次有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