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小路教学设计(精选8篇)
第7篇1
小学音乐第九册《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石碣实验小学杨颖春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学会用竖笛演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关键处的处理:
1、教学重点: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
2、教学难点:(1)让学生感受由3/4与4/4变拍子节奏产生的独特旋律感,利用游戏的形式,将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让它变成一个轻松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2)用悠扬的笛声来演奏歌曲二声部,注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奏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酝酿思乡的气氛
一、听一听,说一说
1、提问:同学们,在上课前老师想知道你从家里到学校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在我的记忆里,故乡的小路有很多,到田地里的小路,去奶奶家的小路,到荷花池的小路,去学校的小路,到菜园的小路,每一条小路上都有我最美好的回忆。我记得最多的是去田地的小路,路经一条小河。河水潺潺流过,河里鱼儿游来游去,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在那条小路上发生过很多乐事、趣事,虽然路边也有很多野草,下雨的时候还有泥烂,但是,那是一条条通往家的路,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也都有一条通往家的路,每条路也不一样,感想当然也不同,老师相信,今天,你们一定也有比老师更美好的记忆,那都是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下面让这首《故乡的小路》带你们寻找你们的家,你们的故乡小路?(聆听范唱)
2、学生:学生交流讨论:家、故乡的小路,引出课题。
3、提问:你走过的又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小路就从河上的小桥穿过,我们就经常趴在小桥上用手拨水玩,小鱼吓得的急转弯逃走,我们乐的哈哈笑;小路旁边是各种蔬菜,紫莹莹的茄子,红红的辣椒,翠绿的豆角,大个的方瓜,开着白花的土豆,鲜嫩的韭菜;通往菜园的小路旁边有一口浇菜用的井,夏天,我们玩累了渴了,去打井里的水喝。。。)
二、听一听,练一练
同学们我们再次聆听这首《故乡的小路》,找找在歌曲的旋律小路上发现什么新鲜的东西?听听这首歌曲出现怎样的拍子?(聆听范唱,边寻找老师的问题,老师范唱中要跟音乐打着三拍子、四拍子让学生注意比较)
学生回答:多了一个#4号
1、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变化音符的演奏乐谱)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柯尔文手势。4—3唱;#4—5唱,唱准“”。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与故乡的依恋和向往。
2、刚才在你们聆听这首歌曲时有没有发现老师拍了怎样的拍子。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
归纳:歌曲有两种牌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它是由哪两种拍子组成呢?请看屏幕。
3、三拍子、四拍子的强弱规律图示。
a、复习三拍子与四拍子的打法(手-肩-肩、手-腿-手-腿,两拍交替拍)
b、让学生选择乐器来打拍子。
c、打拍子读歌词,之后进行接龙游戏(要注意弱起拍,是由最后一排同学拍的)。
d、老师范唱,同学们为老师打拍子,几个同学拿乐器伴奏。
三、听一听,唱一唱
1、请学生用柔美的声音和有节奏、有情感地朗诵歌词。(配上伴奏)
2、学习歌曲:
a、老师带唱歌谱(注意情感的变化)b、用”lu”来唱旋律c、配上歌词演唱
d、歌曲反复的第二次有个结束句要唱好(无限地对故乡的思念)e、跟着视频演唱
四、听一听,奏一奏
1、提问:你们能用竖笛与老师进行比赛吗?
2、教师示范。
3、学生个人练习。
4、老师提问:在练习过程中,你觉得哪里最难吹,5、老师帮忙解决问题。升记号的认识、讲解。带有升记号的#4的吹奏指法;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6、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教师走进学生中,分别指导,个别辅导。
7、分组演奏
8、加上其他伴奏乐器,他组表演歌曲。
五、听一听,演一演
1、通过处理后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与表演。
a、有感情地演唱齐唱第一声部。
b、第一次先女同学领唱第一部分,齐声唱第二部分;重复男同学领唱第一部分,齐声唱第二部分。c、配上竖笛和其他乐器表演。
2、提问:这首歌除了用演唱的方式来表现他,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演他呢?(画画用彩笔来回忆故乡的小路;有舞蹈表演优美的旋律;用诗歌来歌诵等)
3、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演。
六、小结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回去以后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来让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小路。让我们用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下面让我们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
第8篇2
《故乡的小路》教案教学目标:
1.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变拍子与变音记号的掌握
2、“4”与“#4的音高的区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由欣赏《乡间的小路》导入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条熟悉的小路。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小路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试着给大家讲讲吗?
生:思索并举手回答。
2、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3、展示《乡间的小路》的多媒体课件(MTV)。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乡间的小路》。允许同学轻声跟着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令人流连忘返
三、引入要学唱的歌曲《故乡的小路》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参加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去!
师:刚才在来之前我们欣赏了一首《乡间的小路》,那么故乡的音乐只有欢快的主题吗?下面海外的游子请大家来听听这首《念故乡,细细品味一下。(播放《念故乡》)(2)师:这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啊?说说你的感受。师生交流。
1、师:既然来参加音乐聚会,那么肯定要表演节目的,下面我们也来表演一下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气息趣味练习:大家随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用笔画一幅自己心中的故乡的小路的简笔画。(学生随老师的画笔作气息练习。方法是学生先吸足气,保持住,随着老师的粉笔动而发出“咝”的声音,老师画长线———或曲线,学生就发出长长的“咝”的声音,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老师画短线–,学生就发出短促的“咝”的声音。)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画:
3、初听范唱,把握歌曲节奏、情绪、旋律的特点。
师:在今天的音乐聚会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和游子共同学唱一首思乡的歌。(媒体播放〈故乡的小路〉范唱,)。提出两个问题:
①歌曲内容是什么?②歌曲由几个声部组成?
4、学唱歌曲
(1)跟师唱简谱
(2)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你发现哪些地方比较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生视唱并交流。)
设问: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一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5)讨论以上两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6)跟师唱歌词(第二声部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5、不必从理论上讲弱起小节,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6、歌曲处理
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性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7、试唱第二段(显示第二段歌词)
8、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为其拍打节奏。
四、小结:
1、师总结:今天,我们参加了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还学习了歌曲《故乡的小路》,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同学们,以后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我们的故乡音乐聚会下次课继续。
2、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常回家看看》,会唱的跟着唱。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美丽小路教学设计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小路教学设计(共19篇)
故乡教学设计
第2篇3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故乡的小路》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歌曲采用大调式,与周期性的变化的节拍,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合唱部分,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结束:以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仿佛还沉浸在无穷的思念之中。在歌曲的演唱过程中掌握弱起、变拍子和升记号等乐理知识。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五年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通过老师的引导,能用他们喜欢和擅长的演唱、聆听、朗诵、表演、创作等多种形式来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渴望被认可,也更敢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和个性独特见解。设计思路:
从相关的音乐导入思乡主题,通过演唱的歌曲,情感处理,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歌曲的意境,表达绵绵的思乡、爱乡之情。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育学生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
【知识与能力】:能熟练而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通过创编击拍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唱法学习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
2、把握歌曲的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教学难点:
运用优美的歌声抒发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理知识卡片、电子琴等。
教学方法:练习法,合作法,自学与听唱结合法,比较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乡间的小路》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乡间的小路》,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8页,然后听听这首歌曲的歌词是什么内容?歌唱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启发,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故乡的小路(画小路)二、新课教学:(一)说故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请一至两位位从外地转过来的同学说说发生在故乡的事、说说故乡的人和景。
设计意图:通过班上个别从外地转来的孩子的讲述,使班上其他同学感受怀念家乡思念家乡亲人之情。(二)唱故乡
1、欣赏《故乡的小路》
思考:这首歌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最喜欢的歌词是哪一句?2、边听边分组讨论交流上面的问题,请几位同学回答。3、学唱《故乡的小路》的歌谱。
(1)师教唱歌谱:(唱谱只要求熟悉不要求熟练)
教师唱……学生唱……(注意升fa的音准以及附点的时值。)······跟琴学唱······前半部分用lu唱(男生),后半部分用la唱(女生)。
(2)你们发现这段歌谱在节拍上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3)讲解变拍子。板书:变拍子
#记号
弱起
自由延长记号设计意图:在演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单一的讲解更人性化。4、变拍子游戏。5、学唱歌词。
(1)师教唱歌词;师唱谱生添词;师在琴上弹奏生跟唱歌词。(2)用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结束句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3)跟伴奏带完整演唱歌曲。
用真挚朴实的感情来表现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老师和学生共同演唱。
设计意图:根据歌词,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大家一起营造的思乡氛围中得到歌曲情感的升华,并产生共鸣,把“作者故乡的小路“变成“我故乡的小路”是对作品积极有效的三度创作。三、歌曲的艺术处理1、师范唱。
2、分组交流讨论:你觉得老师那一句唱的好听?你能唱好那一句?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3、跟着伴奏音乐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的唱一遍。四、念故乡
1、下面请同学们就自己收集图片照片和自己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这些图片和照片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表达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让同学们深深体会思念故乡或者对自己家乡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情感这一主题。(五)课堂小结
(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故乡的小路》,体会到歌曲中深深地思乡之情。同学们学的都很认真,掌握的也很好,在这里提出表扬。我们虽然没有离开自己的家乡,不能真切体会到离开故乡的哀伤,但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立足本职,好好学习,将来把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美丽!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五、作业:
以美丽的家乡为题,画一幅《家乡好》的作品。
第3篇4
教学设计《故乡的小路》
内容:欣赏《乡间的小路》、学唱《故乡的小路》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具:电脑,大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创编动作,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乡间的小路》
二、重点、难点: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抒情的思乡情。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歌,通过对故乡小路的描述,回忆起童年的幸福时光,表达了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歌曲采用大调式,与周期性的变化的节拍,单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曲调平稳,着重表现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合唱部分,情绪较为激动抒发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结束:以哼鸣重复末乐句的后半句,仿佛还沉浸在无穷的思念之中。
教学过程:
一、由欣赏《乡间的小路》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我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农村的风情画。放录音,听后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吗?(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感觉如何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体验一下感觉,会唱的同学可跟着哼唱。
(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乡间的小路》。允许同学轻声跟着哼唱。)4、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亲切。二、学唱的歌曲《故乡的小路》
1、导:小路——乡间的小路——故乡的小路,让我难以忘怀。下面请同学们再听一首歌曲,那里我们有许许多多对故乡美好的回忆,它又表达了青少年对故乡怎样的感情呢?(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听录音)2、听歌曲《故乡的小路》,教师拍3/4、4/4。再听一遍,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学习“变拍子”)3、测试听力,区别变音记号:
请听老师吹奏的两个不同的乐句,看谁的耳朵最灵,能听出它们有什么不同?(#4)
吹奏歌曲第二乐句,并将变化音改动一次,让学生听辨其中的不同。加以练唱,解决关键音的演唱。
4、熟悉旋律,合作学唱:
(1)小声学唱:(这节课我们就学唱《故乡的小路》的第一声部,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随着音乐小声学唱。)插入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范唱音乐。(2)小声学唱:(“我那故乡的小路”第一个重音在那个字上?在“故”上。范唱听辩。)提示弱起小节,插入歌曲《故乡的小路》的范唱音乐。老师边唱边拍强拍提示。(3)分句教唱:
A、故乡的小路是我童年走过的也是最熟悉的小路,因此,“我那故乡的小路,是我童年走过的路”应唱得平稳而亲切。(范唱学唱)。
B、“路旁盛开的小花,给我欢乐和幸福。”这一句,应唱得亲切而略显激动,我仿佛看到了路旁盛开的小花,是它给我欢乐和幸福。(注意有表情地范唱)。
C、“啊,弯弯的小路,梦中我思念的路”小路在我的记忆里仿佛更清晰了,力度应渐强。(范唱、学唱)。
D、“啊,路旁的小花,时刻向我倾诉。”由高潮回落力度要渐弱。E、最后的“嗯”仿佛还沉浸在无穷的思念之中,力度越来越弱。(4)最后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随范唱音乐。(5)再按处理将歌曲完整的带有情感的演唱,随伴奏音乐。
5、齐唱歌曲:放伴奏音乐,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6、总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乡间的风情画,那乡间的美景令我们倍感亲切,难怪远离家乡的游子永远也忘不了故乡,我们学习了歌曲《故乡的小路》,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同学们,你热爱我们故乡的什么呢?7、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下课。(我们的家乡这么好,那就听着这首《谁不说俺家乡好》下课吧!)
第1篇5
《故乡的小路》人民音乐出版社五年级上册
课题:《故乡的小路》
课型:歌唱课时:一学时执教:张潇班级:五年级2班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故乡的小路》,让学生感受由4/
4、3/4变拍子产生的独特旋律感。
2、通过歌唱、编创《故乡的小路》培养学生对故乡一草一木深厚的感情。新课导入:
师:大家看过很多的电视电影了,随着画面,音乐,我们的剧情跌宕起伏,我们首先来欣赏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的片段,感受配乐的魅力。(播放视频)师:接下来我们今天也有一个配乐的任务,我会给你们出示一些画面,然后画面是没有音乐的,需要你们给它们配上合适的音乐?首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聆听一次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注意它的歌词内容,这也是配乐的一个标准。(聆听全曲)师:接下来分段聆听,仔细听完这四句旋律歌词,我们的画面马上就要出来了。(分段聆听)(配乐开始)新课学习:
(用la轻声哼唱歌曲)
1、简谱学习(自学)
2、该曲节拍的不同?
1.温习《外婆的澎湖湾》(它们的节拍分别是怎样的?)2.温习《牧场上的家》(它们的节拍分别是怎样的?)3.学习变换拍子(变化拍子的特点)
3、老师带领大家做变拍子的拍手游戏。如:三拍子:拍手掌、点手心、点手心,四拍子:拍手掌、拍肩、拍肩、拍肩,老师举起拍号卡,(3/4拍和4/4拍)带领学生做动作,也可以各自开动脑筋,各自编创一套独具风格的动作,并与大家一起分享。
4、打击乐编创
1.一部分学生为其拍打节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交替表演。3.学生分组演唱
5.把学生分成四组表演,分别用自己的伴奏方式表现歌曲。6.赏析费翔《故乡的云》课后拓展: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们走到何方,思乡的旋律将永远萦绕在我们的身旁。让我们共同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家乡的小路。让我们用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共同演唱《故乡的小路》。
第4篇6
《故乡的小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1、变拍子与变音记号的掌握
2、“4”与“#4的音高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由欣赏《乡间的小路》导入
1、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条熟悉的小路。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小路上都有些什么呢你能试着给大家讲讲吗
生:思索并举手回答。
2、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仔细听听,这首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3、展示《乡间的小路》的多媒体课件(MTV)。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地欣赏《乡间的小路》。允许同学轻声跟着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令人流连忘返
三、引入要学唱的歌曲《故乡的小路》
今天啊,老师带你们参加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去!
师:刚才在来之前我们欣赏了一首《乡间的小路》,那么故乡的音乐只有欢快的主题吗下面海外的游子请大家来听听这首《念故乡,细细品味一下。(播放《念故乡》)
(2)师:这又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啊说说你的感受。
师生交流。
1、师:既然来参加音乐聚会,那么肯定要表演节目的,下面我们也来表演一下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气息趣味练习:大家随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用笔画一幅自己心中的故乡的小路的简笔画。(学生随老师的画笔作气息练习。方法是学生先吸足气,保持住,随着老师的粉笔动而发出“咝”的声音,老师画长线———或曲线,学生就发出长长的“咝”的声音,就像给自行车打气一样,老师画短线–,学生就发出短促的“咝”的声音。)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这样一幅画:
3、初听范唱,把握歌曲节奏、情绪、旋律的特点。
师:在今天的音乐聚会上,我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我们要和游子共同学唱一首思乡的歌。(媒体播放〈故乡的小路〉范唱,)。
提出两个问题:
①歌曲内容是什么②歌曲由几个声部组成4、学唱歌曲
(1)跟师唱简谱
(2)大家唱谱子时遇到什么困难或者你发现哪些地方比较特别,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视唱并交流。)
设问:旋律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一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与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
(5)讨论以上两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6)跟师唱歌词(第二声部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5、不必从理论上讲弱起小节,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6、歌曲处理
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性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7、试唱第二段(显示第二段歌词)
8、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为其拍打节奏。
四、小结:
1、师:今天,我们参加了海外游子的音乐聚会,还学习了歌曲《故乡的小路》,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同学们,以后不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我们的故乡音乐聚会下次课继续。
2、最后我们来听一听《常回家看看》,会唱的跟着唱。在《常回家看看》的歌声中结束新课。
第6篇7
《故乡的小路》教学案例
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教学目标:
1、聆听和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据《故乡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对家的爱。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故乡的小路》教学难点:
理解、表现《故乡的小路》的情感内涵教学课时:1教学准备:萨克斯、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课堂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想家的时候》,学生在歌声中走进课堂。(课前酝酿“想家”的气氛)鸣)
二、新课
1、欣赏歌曲《故乡的小路》,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设置疑问:
(1)歌曲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情绪如何?
(2)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第二遍聆听)
2、教师范唱
3、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8小节。
4、分声部学唱歌曲B部分旋律。
5、歌曲合成6、歌曲理解与处理,感受并对比萨克斯演奏的不同风格的不同小路(理解、体验和感受不同的“家”)(1)教师演奏:慢速中速快速(2)提问:
A、你觉得这三种风格的《小路》各表现的是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家?
B、配上歌词来比较(教师演奏学生演唱)(3)你觉得那种表现风格比较合适属于你自己的故乡的小路?并说说理由,学生讨论(4)老师小结:第一种风格慢速节奏,表现的是悲伤,走在路上的人很伤感,可能这个人不开心或者这个家不大幸福;第二中是中速,表现的是甜美、幸福的路,是幸福之家;第三种是快速,表现高兴,快乐,是个快乐的家庭!
7、带着情绪演唱全曲(甜美的)
三、创作与活动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编自己的《故乡的小路》,标名速度、风格,并唱一唱
2、教师作伴奏,邀请学生表演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做动作表演或伴奏
五、小结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回家的这条小路也各不相同,路虽然有好走的,也有难走坎坷的,但是,家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停靠的彼岸,家才是最温暖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生活,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教学分析:
本教案设计立足于新音乐课程标准,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恰当,符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发展的要求。教学反思:
一、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突出学生本位。
情感就是艺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很显然,它需要情感的投入,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很明白,要唱好一首歌,要表演一个人物角色,必须要以感情的投入为基础,上音乐课也是一样,我们作为学生的策划指导者,要想他们投入,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先要付出更多呢,以前上音乐课我也没注意到这一点,结果学生就表现得很散,不集中,通过这一节课,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二、加强与学生合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不例外,有些学生条件好,唱歌自然好听,也有些学生舞蹈动作做得很好,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所以,我在课堂上常常轮流安排一些学生表演,这就很容易去发现他的优点,既锻炼了他本人,也乐趣于他人,形成对比,帮助他人乐于去找自己的闪光点,这很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不断注入音乐新元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也要不断加入新元素,如果一味以歌碟,又或者是钢琴这种单一的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厌倦,那么对于音乐的学习,那可能是件很可怕是事,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永保新鲜感,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应用到了萨克斯管作伴奏乐器,尽管吹得不大好,但是,学生还是投入了浓烈的兴趣,在这种气氛下教学,是我要的效果,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老师的意愿。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搞搞新意思,或许会有更多的惊喜!
第5篇8
《故乡的小路》教学反思
《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
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在认真研究课程之后,本着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听辨和创编,了解变拍子,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感受变拍子的特点,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和抒情。在进行节拍训练和感情处理方面我采用了:
一、对比聆听的方法。先复习三拍子和四拍子指挥图示和节奏特点,然后利用游戏的方法,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在歌曲中找出规律,并反复练习将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
二、歌曲的感情处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先从导语中渗透关于故乡的概念,然后在歌曲处理时从歌词入手,由配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味,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之情。从而引出第一乐段的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乐段的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结束句的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余味无穷的歌曲处理。让学生能够体会并运用到歌曲之中去。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课没有能够使用课件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对于本课的教授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在变拍子的环节应该言简意赅一些,把握之间,让后面处理歌曲的时间更加充分一些。
二、加强第二乐段的学习。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要以思念之情做倾诉的主线,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的歌唱。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希望下一次的讲授能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