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有关科学教案模板集合(精选3篇)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1-03 手机浏览

科学教案篇1

学习目标

喜欢唱歌。

知道生病了要吃药。

初步了解吃药的安全守则。

活动准备

歌曲《医生,谢谢你!》(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药水、药丸。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播放歌曲《医生,谢谢你!》,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2.与幼儿讨论歌曲的内容:

歌曲中唱了什么?

根据幼儿的回答可以给出以下提示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肚子疼要怎么办?(看病。)

为什么肚子会疼?(自由回答。)

生病了,要吃什么才会好?(吃药。)

医生怎样帮助我们?(治好我们的疾病。)

看完病,你会对医生说什么话?(谢谢。)

3.出示药水和药丸,向幼儿提问什么时候要吃药。

4.请幼儿分享吃药的经验,并说出吃药的正确方法,例如生病时才需要吃药、要定时和按医生要求或说明吃药等。

5.请幼儿一边唱歌曲,一边做动作表达歌词的内容。

活动评价

能唱歌曲《医生,谢谢你!》。

知道生病时才能吃药。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8篇

【精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八篇

关于科学教案模板集合9篇

【必备】科学教案模板集合5篇

【精选】科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科学教案篇2

活动总目标:

1、关注自己的身体,激发幼儿探究自己身体的兴趣。

2、感受和体验五官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主要功能,发展感知能力。

3、能积极运用感官感知周围的世界,懂得保护自己的五官。

《我的耳朵灵》

活动目标:1、感知日常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尝试分辨一些不同的声音。

2、知道耳朵可以听声音,要保护好耳朵。

3、发展幼儿认真倾听的能力和辨别能力。

活动准备:1、录音机、磁带,铃铛、铃鼓、盘子、钟等能发出声音的物品。

2、教学挂图(大自然的背景图、流水、刮风、雷雨、鸟鸣等)。

指导要点:1、游戏:耳朵耳朵听一听。

教师和幼儿边摸耳朵边念儿歌:“耳朵耳朵快醒来,听听我是谁?”念完儿歌,教师播放事先录好的幼儿熟悉的声音(如:汽车、摩托车的喇叭声、自行车的铃铛声,常见小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等,或在桌子底下敲击幼儿熟悉的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幼儿猜猜是谁或什么物品发出的声音。

待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增加游戏的难度。这时,教师可请幼儿闭上眼睛并变换发声的位置,让幼儿说说声音来源的方向。

2、教师与幼儿讨论耳朵的用途:你是怎么发现周围的声音?耳朵有什么用呢?

3、出示大自然的背景图,依次播放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流水声、刮风声、雷雨声、鸟鸣声等),请幼儿根据磁带所播放的声音选择相应的图片贴到适当的位置。4、讨论:在我们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声音?并请幼儿模仿出这种声音。

5、讨论:怎样保护耳朵。

(1)请幼儿说说没有耳朵会怎样?

(2)请幼儿捂上耳朵,教师轻声说话,引导幼儿感知听不见的不方便。

(3)说说怎样保护耳朵?(不要对着耳朵大声说话,不要让水流进耳朵或留在耳朵里等)

活动延伸:让幼儿寻找生活中能发出声音的各种不同事物或现象的图片、实物,将它们展示在科学区中,说说或演示它们发出的声音。

《我的眼睛亮》

活动目标:在游戏中了解有关眼睛的常识,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活动准备:1、教室中幼儿常见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笔、积木、剪刀等。

2、大块的布一块,桌子。

3、镜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篮若干等。

指导要点:1、教师出示幼儿熟悉的物品,让幼儿说说这些物品的名称。

2、游戏:变魔术。

(1)请幼儿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师用布将桌上的物品盖住。

(2)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布覆盖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请幼儿睁开眼睛,并将布缓缓打开。

(3)请幼儿说说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可以增加或减少布内物品的数量再请幼儿猜;也可以请有兴趣的幼儿轮流上台担任“魔术师”。

(5)请幼儿说说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让幼儿拿镜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说说眼睛是什么样子的。

4、游戏:运水果。

(1)请两位幼儿,其中一位幼儿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见,然后再请这两位幼儿到“果园”将两篮水果运回来。

3、小塑料瓶(药瓶、胶卷底片盒等)若干,并在瓶盖上挖一个小孔。

4、流“鼻血”的娃娃一个,手帕等。

指导要点:1、展示搜集来的有气味的物品,由搜集者介绍该物品,并请大家闻一闻。

2、游戏:神秘箱。

教师事先将前面展示的'有气味的物品逐一放进神秘箱,让幼儿用鼻子在神秘箱的小孔处闻一闻,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最后教师打开神秘箱,与幼儿共同验证。

3、与幼儿一起讨论鼻子的用途,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并引导幼儿回忆:爸爸的鼻子平时是用来干什么的?妈妈平时用鼻子做些什么?还有爷爷、奶奶的……

4、游戏:找相同。

教师出示装有不同气味物品的瓶子,让幼儿将瓶子拿起来闻一闻,并把具有相同味道的罐子放在一起,并说说是什么物品的气味。游戏几次后,教师可适当增加装相同气味物品瓶子的组数,再按上述方式分组进行游戏。

5、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保护鼻子。

(1)教师出示一个流着“鼻血”的娃娃,教师提问:娃娃怎么了?娃娃的鼻子怎么会流血的?教育幼儿不能用手挖鼻孔,鼻涕流出来时,要用手帕来擦。

(2)请幼儿当“小老师”,教娃娃正确的擦鼻涕的方法。

《小嘴尝一尝》

活动目标:1、通过味觉体验,使幼儿知道舌头可以感觉各种不同的味道。

2、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活动准备:1、装有5种不用味道的水(如:柠檬水或醋、糖水、苦瓜汁、盐水、姜茶等)若干组,筷子或吸管(超过幼儿数)。

2、《教育挂图》(画有不同表情人物的脸谱

指导要点:1、教师讲述《酸甜苦辣咸》的故事(见小小资料库)。

2、邀请幼儿当“大厨师”,试着找一找桌上酸、甜、苦、辣、咸5个小朋友躲在哪里。

3、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水杯,用筷子(或吸管)蘸一蘸水杯里的水,尝尝它们是什么味道的,并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味道。

4、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味道的感受,在挂图上把与味道相应的表情连线。

5、说说舌头对人们的帮助。

活动延伸:

请家长协助创造条件,让幼儿在家里当“大厨师”,自己动手拌凉菜。注意:在动手之前应让幼儿认识各种调味品,并提醒幼儿想一想自己要拌出什么口味的凉菜后再动手。

《我的五官》

活动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发现五官,知道五官的名称。

2、观察五官的相对位置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保护五官的一般常识。3、能大胆地用语言向老师或同伴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残缺五官的脸谱若干、相应的五官,人手一面镜子。

2、幼儿学习包第页(脸谱及五官拼图)。

※指导要点:1、让幼儿拿镜子照自己的脸,看清自己脸上的器官,说说看到了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自己身边小朋友的五官长在脸上的什么位置,和自己五官的位置一样吗?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4、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出一个五官的名称,请幼儿迅速、正确地用手指出。

5、游戏:看五官。教师出示五官残缺病人的脸谱底版及五官的有关材料,请幼儿当“医生”,为五官残缺病人看病:看看这些病人少了什么五官,少了这些五官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并帮助病人找到相应的五官粘贴在脸谱的相应部位。

6、与幼儿讨论五官的用途和保护方法。

7、智力游戏:摆五官。

提供脸谱及五官拼图,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操作,尝试摆五官,并说说五官的名称及五官对人的帮助。

活动延伸:让幼儿照镜子作出各种表情,观察:当作出各种表情时五官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动手粘贴带有各种表情的脸谱。

科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调制泡泡水,以及老师演示调制泡泡水的过程,使幼儿初步感受到水的特性,知道洗涤用品溶解会产生泡泡,并用自己调制的泡泡水吹泡泡,体会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洗涤用品调出泡泡水,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

2.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与同伴一起吹泡泡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洗涤用品在水里能溶解会产生泡泡和体验自己动手制作泡泡水的快乐;

难点是在掌握洗涤用品上的用量上,幼儿把握的不好。

活动准备1.肥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等常见洗涤用品;2.人手一杯水和一根搅拌棒,吹泡泡的工具;3.音乐《吹泡泡》;4.调制好的泡泡水一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这有一瓶神奇水,它能变出很多的泡泡。”(教师演示,提高幼儿的兴趣。)

“你们想要这瓶神奇水吗?”(想)“可是老是这只有一瓶,怎么办呢?”(自己动手制作)

小朋友们快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这瓶神奇水是怎么调制出来的。(里面加了洗衣粉;里面加了洗洁精等)由于幼儿在家都玩过,因此幼儿很快答上来了。

二、幼儿自己动手调制神奇水,老师观察。

1、让幼儿从四种洗涤用品中选择一种进行调制。

“老师这有四种洗涤用品,请选择你觉得能调制出神奇水的一种进行调制,请小朋友大胆的尝试。”

2、幼儿尝试自己调制的神奇水能否吹出泡泡。(个别提问,神奇水是否调制成功)

三、请幼儿讲述自己的调制过程。

1、让调制不好的幼儿讲述。

2、让调制好的幼儿讲述。

3、分别提问:加入了多少洗涤用品?有没有搅拌?

4、让幼儿进行比较,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

5、教师小结:在加入洗涤用品时,不能加的太少,加太少了就不起泡了;洗涤用品没有容化也是吹不出泡泡的。

四、教师进行调制神奇水,边说边进行。

第一步,往水中加入适量洗衣粉或其它洗涤剂;(对于适量一词幼儿不明确,教师可根据水的多少,来规定要加多少洗衣粉。)

第二步,用搅拌棒在水中轻轻搅拌,使洗衣粉溶解。

提问:1、洗衣粉去哪了?(溶解)幼儿对溶解很难理解,可以解释为衣粉和水混在一起了,洗衣粉不见了,我们就说他是溶解了。

2、我们用到了什么工具?(搅拌棒)

3、搅拌棒有什么用处?(让洗衣粉溶解的快)

第四步,用吹泡泡的工具吹出大大的泡泡。

五、引导幼儿明确自己与老师的不同之处,让幼儿按照步骤再次进行调制神奇水。

注意:1、调制的时候要注意洗涤用品不能吃;

2、搅拌时不要把水弄洒

3、吹泡泡的时候嘴巴不要离杯子太近,不要对着小朋友吹。

六、幼儿随《吹泡泡》音乐,自由吹泡泡。体验玩泡泡的快乐。

提醒幼儿玩完后要把剩下的神奇水倒掉,以免弄洒,把杯子收好,不要乱扔。

活动延伸:课后可以进行吹泡泡比赛,比一比谁吹的有多又大,从而延伸到如何才能吹的又多又大。

活动反思幼儿对本次活动很感兴趣,对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在老师讲调制步骤时,幼儿只顾玩自己的,而不去听老师讲课,这一环节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