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计划(精选4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2-07 手机浏览

第2篇1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儿童成长”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

3篇课文组成。本单元写的都是儿童的成长故事,文章都比较长,要学习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2.本单元重点: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3篇课文都很长,而且都是分成几个部分来写的。《节选》用序号来标示每个部分,《我们家的男子汉》用小标题,《芦花鞋》用空行的方式。这样的写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只要把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就可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18小英雄雨来节选

教学要点本课介绍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重点是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9我们家的男子汉

本文介绍了我的小外甥的故事,重点是根据课文的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20芦花鞋

本文主要写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重点是继续运用“小标题串联法”把握主要内容,探

1.默读课文,标小标题。

2.弄清事物的由来,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2课时

教学建议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2.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说说课文主要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2.换标题,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究“芦花鞋”的故事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题目《和朋友相处的秘诀》,重点是学会整理小组意见。

1.根据讨论的目的,记录重要信息。

2.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习作

本次习作是写《我学会了

》,重

1.交流学做事情的经历和体会。2.写作并修改。

点是写出学做事情的经历和体会。语文园地

本次学习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如何抓住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理解积累古诗。重点是学习并仿写比喻句,理解并积累古诗。

1.学会积累好词好句。

2.小组合作探究法完成练习。

第1篇2

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二、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具体安排:

1、古诗词三首3课时

2、桂林山水2课时

3、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

4、七月的天山1课时

语文园地一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第4篇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

新词

积累词语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4、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时数:11课时

课时安排:10、十六

前的回忆................................2课时

1、灯光............................................1课时

2、为

服务......................................2课时

3、一

夜的工作......................................1课时回顾、拓展三...................................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4课时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

目的1、初读课文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并积累有关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的条理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重点

难点

关键

:掌握本课的生字

新词

理清的条理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通过导读

我们知道本组课文将为我们展现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今天我们就来再现第一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2、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步释疑

1、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

读准

读通课文

(2)思考:十六年前是那么远可作者李星华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3、这位父亲是谁?谁能用你所搜集的资料简介一下李大钊?

4、再读课文

画出表示阶段性时间的词语

并想一想这些关键的时间段

作者都写了哪些事

5、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概括所述的事情

三、领会主旨

1、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要求再读课文

(1)画出文中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句

交流自己读出了李大钊的什么品质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在组内讨论

交流

解答疑难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课题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

目的1、集体反馈小组自读的情况

研读语句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总结全文

感悟相互照应

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关键

:研读描写事件中人物言行的语句

体会人物高贵的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并掌握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本课词语

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创设人之一李大钊遇害的经过

本节课......二、研读感悟

1、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形象?是从哪感受到的?学生以下面的句式所馈问题:我看到了一位()的革命者形象

我是从()事件中的这些语句描写中感受到()

2、重点研读下列句子:

(1)那年春天

父亲每天夜......(2)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4)父亲不慌不忙地......要求:

(1)研读时

可适当采用创设情景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2)抓重点词语

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以及作者流露在文中的感情

三、学习文法

1、面对李大钊一脸的凛然正气

你们想说什么呢?

2、引导学生解决课后练习第三题

3、找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说说有什么好处?(句子略)

板书

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冒险留守高度负责

不幸被捕处惊不变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法庭斗争凛然正气坚持革命

满怀信心

噩耗传来激励后人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1、灯光

教学

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十六年前的回忆》为我们展现了......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灯光》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

理解词语

憧憬、千钧一发、璀璨

2、说说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画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

有感情地读一读

并和同学交流句子令你感动的原因

4、思考:文中

三、深入理解

1、从文中找出引起作者回忆的2、这两句话是谁说的?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指导看图:这就是

他们此时的神态怎样?

4、他们的目光集中在同一个地方

那上面画的是什么呢?

5、引导学生想像:郝副营长第一次说

当时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6、教师小结:其实这两处多好啊表达了郝副营长同样的憧憬

那就是胜利了

板书

设计

11、灯光

憧憬

郝副营长点燃书

照亮部队前进的道路

下一代用上电灯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

课题

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教学

目的1、调查了解民风民俗并加以整理

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一篇习作

2、小组交流自己所写的民俗

讲清楚习作的内容

学会倾听同学意见

能够耐心解答同学的提问

重点

难点

关键

:口语交际时

能抓住特点

说清楚

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突出特点

能够根据大家的建议对习作进行修改完善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口语交际编号:

一、出示交流主题

要求选择一个主题

重点来交流

如:节日习俗

地方股市

特色饮食

独特民居

民间工艺品

二、交流具体要求和注意点

1、主题明确

把一项说明白即可

2、把民俗的特点

叙述清楚

把自己的想法溶进去

3、认真倾听

交流评议

二、习作指导

一、读题

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由读题目

想一想这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指名反馈

教师归纳

(1)写某一民风民俗

(2)突出这一民俗的特点

(3)表达清楚

(4)自行修改习作

(5)编一本民俗作品集

3、回顾

迁移作者章法

(1)自读本单元的课文

想一想每篇作者都是怎么安排材料的(2)指名反馈

教师引导

(3)指名包馈

你准备写什么?准备怎么写?先写什么?后什么?

4、品句

巧妙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5、创作:写出民俗特点

6、修改:为自己的习作加工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

目的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毛泽东同志围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了解毛泽东同志围绕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导读:这是北京新华门段路上的一块巨大的影壁

影壁上有一行金色的大字

写的是什么?大家读一读

2、师:课文《为人民服务》是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时所写的演讲稿

3、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

了解张思德

张思德是一个怎样的同志

毛主席不仅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二、自读课文

1、《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

那么它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围绕中心议题作者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教师出示要求

学生静读

(1)读通课文

掌握生字新词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泰山、鸿毛、精兵简政等

(2)思考:中心议题是什么?围绕中心议题作者阐述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把自己的理解旁注在边上

3、集体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三、小结

毛主席围绕

通过五个方面的......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

课题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

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

结合文中对

2、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弄清部分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了解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

同学们自读了课文

理清了的条理

谁能说说课文围绕

2、导入:今天

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深入了解毛泽东同志是怎样从五个方面具体论述

二、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一、研读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指名回答对

3、讨论并交流对这句话理解

二、研读第二层意思

1、对于死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是怎么论述的呢?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人固有一死或......的一句

3、怎样的人死得有价值

怎样的人死得微不足道呢?

三、研读第三层意思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共有几句话

每句讲了什么?

四、自学第四、五层

五、总结全文

板书

设计

追悼

12、为人民服务重于泰山

为人民服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

课题

13、一夜的工作

教学

目的1、读通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周总理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

为人民鞠躬尺瘁的崇高品质

2、训练学生的语感知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关键

: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

体会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

: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读文的独特体验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编号:

个体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总理的照片:你们知道创谁吗?

2、学生展示资料

介绍总理

3、导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了解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板收课题)

二、学生自读

1、找出的中心句

2、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并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3、画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感受

三、品读感悟

1、这篇共有7个自然段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成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的什么?

2、课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描写周总理生活简朴

工作劳苦的语句

4、集体反馈

(1)生活简朴的语句

(2)工作劳苦的语句

5、读了这些语句

你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总理?

6、周总理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指导学生读出对总理的敬佩

爱戴

怜爱之情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编号:课题

感兴趣的民风民俗

教学

目的1、通过评析

使学生能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

2、通过悠入

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关键

:能把习作的民俗的特点讲评清楚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习作讲评

一、回忆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某一民风民俗

2、突出这一民俗的特点

3、要表达清楚

4、自行修改习作

二、总结本次习作

1、选材得当

2、结构按排

3、详略等方面加以总结

三、赏析一类文

1、请优秀的习作的作者读文

其他同学听评:哪些地方写得最精彩?

2、你的习作中也有同样精彩之处吗?读给大家听

3、结合学生习作的精彩片断交流

教师作以小结

注重鼓励

四、二类文赏析

1、投影出示二类文

学生自读

2、找出文中的不足之处

并试帮助修改

对于修改有困难之处可小组讨论

3、指名修改后

读文

五、试用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1、独立修改

2、组内修改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案课题编号:

回顾、拓展三

教学

目的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感受以及文法上受到的启示

2、阅读《囚歌》理解短文体会革命者不怕牺牲坚持革命到底的高贵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短文并背诵

重点

难点

关键

:总结本组课文的文法

并能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激发学生阅读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

步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填空

引导回忆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的李大钊()的郝副营长(的周恩来总理

这些革命烈士

用自己的()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师:今天

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本组课文的体会

感受以及作者文法上给予我们的启发

3、学生自由交流

4、集体反馈

教师适当评价和引导

二、日积月累

一、了解叶挺

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

2、从

3、指名介绍叶挺资料

二、读通诗歌

理解诗意

1、全班齐读

读通

读准)的张思德同志()

2、边读边画不懂的地方

3、集体反馈

理解诗歌意思

三、感情朗读

体会革命者的气节

板书

设计

课后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第3篇4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二、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三、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具体安排:

1、古诗词三首3课时2、桂林山水2课时3、记金华的双龙洞2课时4、七月的天山1课时语文园地一5课时

第二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想想等。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本组4篇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好材料。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让学生积累有关诚信方面的古诗文名句和由“信”字组成的词语,这不仅能丰富语言积累,而且能使学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通过说和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加深对“诚信”这一专题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5、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要求。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体会人物的品质。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具体安排:

5、《中彩那天》3课时6、《万年牢》2课时7、《尊严》2课时8、《将心比心》1课时语文园地二5课时

第三单元

一、教材简析

本组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取材。启示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保护好生态平衡,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二是要从大自然获得启示,从而进行发明创造。本组的几篇课文,通过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说明了大自然所给人的一些启示,具有深刻的启发性。这些课文,都表明了一定的道理,比较适合默读训练,可引导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明白课文阐述的道理。二、教学要求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加强词语的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2、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

3、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完成语文园地中的各项能力训练,特别是口语交际训练,要培养学生搜集和表达的能力。而习作注重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注重细心体验在活动中的经历,注重体会,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写出来。三、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自然现象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3、组织学生参加综合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

4、帮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体会再现,进一步提练,最终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四、课时安排:

9、自然之道

2课时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课时11、蝙蝠和雷达

2课时12、大自然的启示

2课时

语文园地三

5课时合计

13课时

第四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二、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4、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5、推荐一些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电影、电视作品。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2、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四、课时安排:

13、《夜莺的歌声》3课时14、《小英雄雨来》2课时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课时16、《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1课时

《语文园地》四5课时

第五单元一、教材简析:

本组以“热爱生命”为主题。选有四篇有关生命的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含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训练项目)。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组课文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具体的人物和事例来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把具体的人和事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道理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了解课文内容。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

3、发现并总结出概括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5、通过学习,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三、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四、课时安排:

17、《触摸春天》3课时18、《永生的眼睛》2课时19、《生命生命》2课时20、《花的勇气》1课时

《语文园地五》5课时合计:13课时

第六单元

一、教学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二、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了解拟人手法的特点。

2、学会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丰富自己的语言。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激发热爱和向往乡村田园生活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四、课时安排:21、乡下人家2课时22、牧场之国1课时23、古诗词三首3课时24、麦哨1课时

语文园地六5课时合计13课时

第七单元

一、教学简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二、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课文,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时26、全神贯注1课时27、鱼游到了纸上3课时28、父亲的菜园1课时

语文园地七5课时

合计13课时

第八单元

一、教学简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二、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正确读写新词等。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在练习讲课文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激发读书兴趣。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同时,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2、通过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在练习讲课文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丰富的课外阅读,激发读书兴趣。四、课时安排:

29、寓言两则2课时30、文成公主进藏131、普罗米修斯332、渔夫的故事1语文园地八5合计13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