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辛弃疾传》有感范文好作文推荐(精选4篇)
读《辛弃疾传》有感范文通用篇1
半醉半醒中,你将长剑轻放于膝上。烛火在剑上跳动,映出了你眼中的炙热。
我好像看见了你的军营生活。将士们或坐于木桩之上,或席地而坐,围着篝火,刀尖上烤着大块大块的肉,手中弹拨着五十弦,大口大口地喝酒。嘹亮的歌声划破夜幕,被飒飒秋风一带就带出了万丈豪情。然后被推向深处,推向渺远。而你,辛弃疾就在期间。
于刀光剑影中,我好像又见到了你。你脸颊上溅着斑斑点点的血迹,手执长剑,心持爱国情,鲜衣怒马,少年意气风发,奋勇杀敌。正如你所说的那般,“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身先士卒,奋勇上前,厮杀声响彻天际,铠甲与刀剑在烈日下闪着报国的光影。
少年,你的梦,不,是你一生的'梦就是杀敌报国。可是,梦终是梦,梦醒一切便散了。手执长剑,身骑战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被困在这小小的田地间,被世事所磨折,壮士再难酬。可你心中名为报国的光从未熄灭,你便以剑为笔,以雪为墨,沥血成诗。
你写《破阵子》写《南乡子》写《水龙吟》写……你在后来改号为稼轩。可我知你心中的“幼(佑)安”报国,从未改变。你登上北固亭,看着远方,“何处望神州?”疑问一出,心中早已血流成河。一阵风吹来,将你的思绪吹散,吹向远方。你想起了你的剑,想起了你的白发,失落惆怅,悲伤叹息,“了却君王天下事”,完不成了,一身傲骨被折弯碾碎,转而又重组。你大抵也是想:大宋还需要我吧?!你便和着热血,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执笔直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从未放弃,也从不想放弃。
我有些不解,朝廷如此,负你一腔热血。为何你就不曾想远离?读你一首首的词让我明白:世事磨折仍不悔,沥血为诗终报国。这就是你,这才是你南宋伟大爱国词人!
读《辛弃疾传》有感范文通用篇2
阅读着辛弃疾的诗词,闭上眼,仿佛在追溯着他的一生,与他在交谈。
忽然眼前一现这不同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远方的.夕阳将画布一般的天地铺染,大雁从头顶悲鸣着一掠而过,草木中浸透着深秋的寒意,高高的望江亭立在江边,一位男子站在亭中,环顾四周,他手握佩剑,身后是那匹的卢马,马背上挂着那张硬弓。他正眺望着汴梁,独自一人在喝酒。这不正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吗?秋风萧索,他身上的长袍随风飞舞。
我移步上前,心中早已浮现他的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一生都在为国忧思而又无法报效国家的词人,他内心该有多么痛苦啊……我怀着深深的敬意,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是轻轻地叫道:“辛幼安先生?”
他转身望我,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深入骨髓的悲哀,我也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朝廷如此枉费您的一腔热血,难道您就没有想过要远离政治,归隐田园,像陶渊明先生一样,岂不逍遥自在?而是要与岳飞一般,誓死孝忠?”他又目视远方,坚定地说:“罢了,只因我为大宋子民,孝忠国家是理所当然。国生我,我忠国,即使身死国亡,也不应忘记自己的国家,哪怕朝廷负我,我也不能与乱臣贼子一样苟且偷安,也许我这一生虽不能‘赢得生前身后名’,但我依然坚持!”
辛先生,您的爱国情怀如“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般决绝;在你生命将逝之时,还希望精忠报国,在战场上“气吞吐万里如虎”,凯旋而归,就连在梦里都魂牵吹角连营。
辛弃疾的不幸,缘于身不逢时,遇人不淑,倘若你能遇到刘邦、李世民这样识才的君王,或许您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吧。
历史在隐隐淡去,我依然能听到他在战场上的呐喊声,依然能看到他高奏凯歌,把酒赋词的豪迈。
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邓小平传》有感
读《马克思传》有感
读《岳飞传》有感
读《贝多芬传》有感
读《辛弃疾传》有感范文通用篇3
到底什么是爱国呢?我认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历史上,有哪些人曾经为国家慷慨赴义呢?在宋朝就有好多爱国人物,如北宋的岳飞,南宋的文天祥、陆游、辛弃疾和李清照等。现在,我想要分享的是辛弃疾的爱国故事。
辛弃疾被誉为第一爱国词人,他是一位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脉的诗人。公元一一六一年北宋被灭亡时,老百姓群情激愤,各地纷纷自组义军抵御金兵,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辛弃疾就领导大约二千名农民对抗金兵,获得重要的胜利。辛弃疾的义行不仅打击金人的侵略,更鼓舞了人民抗金的信心。为了彻底打败金兵,义军主帅耿京听从辛弃疾的建议,派他到朝廷商谈合作事宜。当辛弃疾圆满达成任务时,耿京却被奸人张国安所害。他悲愤填膺,只率领五十余人马就直冲五万人的'金营捉拿叛徒张安国,趁张安国与金将饮酒时,捉拿张安国至京城,斩首示众。而辛弃疾最后不得已只能南渡归宋。从此就在南宋一展他的长才。
辛弃疾南归后,他独排众议:“打击敌人,恢复国土,是关系到国家、生民的大业,不是皇帝或宰相的私事,应当上下一心共同参加。”但主和派却对辛弃疾的抗金行动表示反对,从此之后,辛弃疾竟被逐出朝廷达二十年之久。直到辛弃疾六十四岁时,南宋大臣韩氏想再度进军中原建功立业才又把他找来,辛弃疾心愿未了,想藉此机会实现抗金愿望,到最后还是未能如愿以偿,他去世前还一直大喊:“杀贼!杀贼!”可见其抗金决心至死不渝!
辛弃疾所做的一切,无不为国家着想的,可惜在最关键的壮年期被迫归隐山林二十年。他所写的词真情流露,令人荡气回肠,并蕴含有志难伸的感叹,也只能说是时不我与!辛弃疾有此才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爱好读书的结果。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学习辛弃疾努力不懈的精神,不但把读书当成习惯,甚至是嗜好,好好地学习书中的知识、汲取书中的智慧!
读《辛弃疾传》有感范文通用篇4
“请大家翻到书本第45页,今天我们学习宋元的都市与文化,同学们做好课前预习,时间两分钟。”我翻开书,开始预习。预习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尊手握宝剑,威风凛凛的将领塑像,这是谁呢?
老师开始了讲课。“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人。”ppt上马上放映出一张威武不屈的脸,跟我看到的一模一样。“这是南宋抗金将领,也是伟大的词人辛弃疾。”原来如此,我仔细端详着他的脸,他眉宇之间那种坚毅精神让我不禁啧啧称赞。
“那一年,辛弃疾出生于金国,但逐渐长大的他,知道了自己的民族。于是,他毅然南下投奔宋朝,开始抗金斗争。他在南宋朝廷任职,在与金军作战时也立下了不小的战功。”这使我对辛弃疾有了新的了解,我本认为他只是一个词人,没想到他还是一个伟大的抗金将领!我在心中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他被朝廷中的小人诬陷,罢了官,无法从事抗金事业。他异常悲愤,虽隐居山林,但仍有一腔爱国热情。于是,这才让今天著名的《稼轩长短句》流传于世。”
这时,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眼中报国无门的悲壮,也让我了解了当时政治的腐败之极,更让我为当今强大的中国而自豪。
辛弃疾斗争失败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思想是忠君爱国,最后反被君主背叛,导致报国无门,但他的抗争精神与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代人。
几个世纪后,辛弃疾精神终于得到了传承。在中国领土被列强瓜分的时候,在民族危机来临的时候,在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有一个人挺身而出用他的思想拯救了中华民族,并在1949年成立了新中国。他,就是伟大的毛主席。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他的思想没有受封建社会的影响,不仅是为了爱国,而且还为了人民。就这样,他收获许多的民心,才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
今天的我们,也需要让辛弃疾精神传承下去。我们要努力地学习,坚强地走下去,做一个中国的好公民,成为国家的栋梁。
望着辛弃疾的脸,上面不仅写满了悲愤与报国无门的忧伤,但更突出的是他坚忍的品格与浓烈的爱国情。想着想着,我不禁吟诵起了他的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