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作文[](精选6篇)
民风民俗作文篇1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以前过年,只是和大人凑热闹。今年过年我知道了不少和春节有关的'风俗习惯。
大年三十的上午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以示迎春之意。外公每年都要挑选一幅称心如意的好春联。今年选的上联是:喜气洋洋财旺旺,下联是:好运多多福连连。横批是:吉星高照。这足以预示新的一年里的幸福生活。
年三十午夜吃饺子,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老人们都说吃饺子好。吃饺子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意义。饺子谐音交子,就是相交子时,交好运发大财。因饺子的形状又像金元宝,故又象征团圆和财富。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意思是人们要走出家门进行户外活动。这天上午我和外公外婆沿着河堤,从将军码头一直走到新华码头。这里是滑冰场,男女老少人头攒动,人们身着五颜六色的节日新装,好像给冰场上装点了盛开的鲜花。人们有的在滑冰、有的在打冰车。还有的在冰道上从高处往下放冰车,大家玩的真尽兴!大人、孩子和老人,一片欢歌笑语......
这不正是太平盛世的真实写照吗?
民风民俗作文篇2
每年春节都许多传统的春节习俗,比如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给压岁钱……
而每年最难忘的春节习俗应该就是扫尘了,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每家每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这次,我和老爸“光荣”地领到了擦玻璃的任务。我们家住在4楼,我一站上窗台,立刻吓得浑身哆嗦,我看了看下面,一派“万丈深渊”的'景象。但事情总是要干的,我连忙和老爸商量了一下,他来擦“风险极大”的外面,而我,则擦我力所能及的里面。
开始擦了,我先用沾过洗洁精的抹布擦窗户的内侧,但由于一年没擦了,窗户的边边角角已经积了一层灰尘,我先用手指尖套着抹布,从窗户的四周边缘用力地抠了一圈,紧接着,我把那块布洗干净,再沾上一点洗洁精,开始对窗户“发起进攻”。
我用那块湿布轻轻地擦着窗户,等到窗子上有了一点洗洁精痕迹时,我拿来一块干净的干布,一小块一小块慢慢地擦拭着窗户上的污点,但是,一块又一块的污点向我“俯首称臣”了,唯独这几块污垢还是在窗户上,做起了“山大王”,仿佛在对我说:“哼!就你这个小孩,还想来拿下我,没门!”
我不服气了,又抹上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干布用力地擦,但这么几块顽固的污点就是不下来,我急坏了,这时,爸爸走了过来,对我说:“不要这么费力,这时,爸爸窗户上抹了一些洗洁精水,再用指甲轻轻一刮,那些顽固的污垢个个“举手投降”了。
后面,在我和爸爸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窗户又干净得类似新的一样。这时,妈妈在屋子里的卫生也打扫完了,旧的也“辞”完了。望着焕然一新的房子,我仿佛看到了明年,我们每个人的运势都写着“胜利”。
春节习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春节重要性的标志,让我们的春节过得更加有趣,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些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
民风民俗作文篇3
到了农历五月初五,无疑是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端午节。传说在春秋战国年间,屈原在楚国被楚王否认,因此楚国被攻破了,屈原十分悲痛,投江自杀了,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去吃屈原的尸体,便在江中投了粽子。我们现在过端午节,更多的是吃端午粽,佩香囊,看赛龙舟。
今年端午正逢周末,我睁开眼一骨碌爬起来就看到餐桌上刚出锅的粽子正冒着热气,粽叶上附和着一层水蒸气,水滴一滴滴地滑下来,像一颗颗晶莹透亮的宝珠。洗漱完毕,来到餐桌旁,我剥开箬叶后,里面的糯米反衬着光,亮晶晶的,香气扑鼻,咬上去一口,又咸又粘,十分可口,吃完后嘴里还回荡着肉粽的香气。
我拿来一个小布袋,又拿来了一些妈妈特意准备的中药粉,小心翼翼地把中药粉用棉片包住、鼓紧,塞进了小布袋中。我把布袋上一个个拉绳挑断,随后抽出,再用彩色的线缝住袋口,最后在香囊上套上铁坏,把绳子卡在铁坏上,套在脖子上,香味也就弥漫在我身旁了。
早饭过后,我们一家人来到南湖边观看龙舟赛。每条龙舟上都雕刻着五颜六色的图案,选手们的比赛服鲜艳夺目,有的桃红色的',有的青绿色的,有的花紫色哨声一响,鼓声伴着划桨声开始追逐起来,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朝着终点划去。划龙舟需要每位船员动作有力,节奏一致,不然速度就会慢下来。看!那艘红色的龙舟划暂时领先,船头的鼓声越来越急,在为队员喝彩鼓劲,船员们划起来整齐有序,不慌不忙,眼看终点在望,可不知怎的,突然船头斜了,整条船偏离了方向,被第二名迅速超上,紧跟其后的绿龙舟获得了第一名。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爸爸变戏法般变出了一桌丰盛的晚餐,有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还配有黄酒,据说这也是江南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我们一家人围在餐桌旁吃着饭,聊着天,分外温馨、热闹。
民风民俗作文篇4
大家好,我最近收集了一些关于彝族有趣的风俗和生活特点,所以我把这些有趣的特点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彝族的服装都是一样的,男人通常会穿黑色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脚长裤。女人多数会保留自己民族服装特点,一般头上会围上包头,还会系上腰带和围裙,有些妇女会穿长裙,确实非常有特点。
有衣服穿了,还要有东西吃,彝族的主要食物是玉米,而不是米饭和面食,这是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除了玉米,彝族有时还吃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彝族人虽然也吃面和大米,但不像我们吃的次数多,他们只是偶尔吃一次而已。彝族人吃肉的方式也很独特,他们把肉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的去炖,汉族人称这种肉叫“坨坨肉”,光听这名字就能想象这肉好大。彝族吃饭时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那就是酒,酒对于彝族人是一个重要的物品,酒可以解除纠纷,而且还是交结朋友等各种场所不可缺少的东西,一般有了酒,不管什么事都很容易解决。
吃的穿的都有了,还差一个住的地方,彝族的房屋和汉族很相似,他们夯起几面墙,再用长长的`“板顶”盖上去,加固一下就可以了。
那彝族有没有一些有趣的节日呢?当然有,比如火把节就是一个,节日历时三天,第一天叫迎火,村子里的人宰猪打牛,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的人都赶回来吃团圆饭,还会有人在村子里建造祭坛,接着点燃圣火,再由全村人手持火把,照亮全村,希望火光可以驱赶病魔和灾难。第二天叫赞火,也是火把节的高潮,人们会举行赛马、唱歌等热闹的活动,我也非常想参加,这些表演一定非常精彩,第三天叫送火,是彝族火把节的尾声,夜幕降临时,全村人手持火把,竞相奔走,山上山下的村子里的人会聚集在一起那场面一定非常壮观,一条条火把组成的火龙向着一个地方前进,等人差不多到了,点起一个大篝火,人们挥舞着火把,载歌载舞,迎风引吭,希望日后可以团结有爱,为期三天的火把节就结束了。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觉得彝族的风俗特别有趣呢!
民风民俗作文篇5
老家那边有一个习俗,就是除夕夜垒旺火。垒旺火是什么呢?就是……其实呀,我也不太明白,还是看看爷爷和爸爸怎么弄吧。
首先,爷爷搬来几块大砖块,围成一个圈,接着,抓了一把枯草铺在圈里。我想:这枯草肯定是用来当燃料,用来点火的吧。正想着,又看见爸爸从后院搬来几块又大又平整的炭块。咦,这是要干什么呢?我赶紧睁大眼睛仔细看,只见爷爷和爸爸把炭块横放在转上,也围成一个圆圈,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上垒,垒到高约一米时,他们停了下来。我疑惑的想:难道这样就垒完了?哈!原来不是,爷爷拿起斧子,劈了几根柴,放进了炭块堆得圆心里,把圆心填满后继续垒炭块,不过是越向上圆心越小,最后,用一块炭堵住圆心,便成了塔状,比我还高。我围着旺火转了几圈,又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旺火的最顶端压着一张红纸条上面写着什么呢?我瞧了半天,才看清楚“旺气冲天”这四个金灿灿的小字。
这时,爸爸走了过来,说:“你一定很想知道旺火的来历吧?”“嗯,对呀,爸爸,你快给我讲讲吧!”“好吧。旺火呀,传说是人们当年对付一种叫‘年’的怪兽时所用的',因为这种怪兽最怕火和鞭炮声,人们为了驱赶‘年’,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每逢春节它来的时候,就放鞭炮、垒旺火,‘年’看见了,便再也不敢来了,于是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直到今天。”“哦,原来如此。爸爸,那垒旺火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刨根究底的问。“你看见旺火上压的纸条了吧,垒旺火就是图个吉利,想旺气冲天,旺火垒得越高就说明主人的期望越高。”爸爸像个小老师,认真的给我讲着。
“哦,明白了。”怪不得要挂张红纸条呀!爸爸给我上的这一课,让我了解了旺火的来历、意义,让我对民间的民俗有了更多的认识,真是一举两的呀!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
【推荐】民风民俗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推荐】
民俗民风作文
民风民俗作文篇6
说到湖南湘西,你也许会想到沈从文的书、黄永玉的画、宋祖英的歌。湘西不但人杰地灵,而且山环水饶,它还有一个神秘的苗寨。在湘西的苗寨里,有热烈激昂的歌舞,精美绝伦的服饰都会让你惊叹,肃然起敬。
走进苗寨,回荡在山谷间的是歌声,鼓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再走进一些,你就会看到一场精彩纷呈的“大苗鼓”表演,打鼓的都是些相貌俊俏的小伙子们。你看!他们身着有领的对襟,衣短袖窄,安布扣七扣,裤大而短,衣服的颜色都是深毛蓝,湖蓝色的。据说苗寨的男生一般都是这样的打扮。而“打苗鼓”可是苗族部落的象征,见到宾客就跳“迎宾鼓”,逢年过节就跳“四面鼓”婚嫁迎娶就跳“猴儿鼓”。小伙子们个个神采奕奕,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他们把鼓敲得震天响,游客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的鼓声所感染!
苗寨的姑娘们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她们眉目清秀,丽质盈盈,妩媚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在青山绿水之间。奇了!怪了!没有乐器,她们载歌载舞时仍可以听见清脆的伴奏声。哦,原来是她们盛装上的饰品,银光闪闪的小铃铛,盛装打扮的“苗家新娘”,头戴青帕银凤冠,苏山耳环吊两边,颈围银项圈,身披银披肩,满襟绣花又滚边还配银链银铃银牙签。这样的盛装配上优美的舞蹈,真是一场超级的视觉盛宴。
小伙子们的鼓声,姑娘们的.舞蹈还有他们的笑容,无不向我们诉说着苗寨人民绵延千年的激情。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古老童话世界时,却被一位苗家女孩拉进了舞蹈圈里,原来他们的舞蹈还要和游客互动的,我们就以大鼓为圆心,围成一个大圆圈,随心所欲地载歌载舞,好不快活!舞蹈结束后,大哥哥大姐姐们用“地灰”往我们脸上抹,据说这是苗寨人对游客们的祝福和喜爱,脸上的“地灰”越多就表示他们越喜欢你,结果,我被抹成了“猫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热情好客的苗寨人,他们的服饰,歌舞都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吸引八方游客的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