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办公写作

认识教学设计(精选8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4-01 手机浏览

0认识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工具

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从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0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课后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1)3-3=()。

A.3

B.2

C.1

D.0

(2)0+2=()。

A.3

B.2

C.1

D.0

(3)5-0=()。

A.5

B.4

C.3

D.0

(4)3+0=()。

A.3

B.2

C.1

D.0

板书

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0认识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会读、写0。

2、培养学生认真写数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0的两种含义。

教学难点: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1个小铁盒子、2个硬币、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师拿出一个装有2个硬币的盒子,给学生看。)

1、师:看,老师带来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有硬币,让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老师的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呢?谁猜对了,老师奖励他一朵幸运星。(摇一摇盒子,发出声音。)

2、生1:有1个硬币。

3、师:他猜得对吗?谁还想猜一猜?

4、生2:我猜盒子里有2个硬币。

5、师:那么到底谁猜对了呢?(倒出硬币,和同学们一起数一数,有2个硬币。)

哦,原来有2个硬币。

(老师装出神秘的样子,把盒子放到背后,将盒子中的硬币全取出,把空盒子举高。)

6、师: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次老师在盒子里放了几个硬币呢?(再摇一摇盒子。)

7、生:没有硬币了。

8、师:那没有了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吗?(可能有同学说出用0表示,对此要进行肯定和表扬)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的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0的认识吧!(出示课题)

9、出示学习目标:

(1)、0表示有没有的含义?

(2)、教学如何书写0。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同桌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师:看到同学们学得怎么开心,那你们想不想把你所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1: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可以用0来表示。(板书:0)

生2: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字。

生3:0的书写是从右上角起笔,先向左,再向下,最后收笔和起笔相连。同学们拿起手来一起写一写。(师生一起对空写)

师提示:写0的时候要注意,起笔和收笔一定要相连,不能分开,而且不能有角。

生4:我觉得"0"像鸡蛋、皮球。

生5:我能编首儿歌来记住0呢?数字0,圆圆的,没有角。

生6:(生拿出直尺)发现了0、1、2、3……0在1的前面。

生7: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从0开始越往后数字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生8:"0"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直尺上的哪个数字,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东西的长度也就越大。(边说边有动作演示)

2、小结:一个小小的0就可以让我们知道这么多的知识,可见知识是多奥妙无穷的。今天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数学

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0这个数字,那什么时候可以用到呢?大家畅首一言吧!

生1: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了5个,还剩0个。

生2:小明有3支铅笔,用了3支,还剩0支。

生3:跑道的起点也可以用0表示。

……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今天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老师是打心里高兴着。大家就带着所学的知识去找一找0吧,好吗?

0认识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页“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读、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铁盒子,为每组准备6张(0—5)数字娃娃卡片,多媒体电脑及相应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田字格纸。

教学重、难点:

感受0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再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2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盘子里有2个桃子,盘子里剩1个桃子和盘子里没有桃子都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0和1、2、3……一样,都是一个数,它表示一个也没有。)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猜数游戏,理解0的含义。

师:(拿一个盒子,其中放1个硬币,上下晃动。)

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有几个硬币?用几来表示?

(把硬币取出,再上下晃动盒子)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时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呢?

2、借助直尺,理解0的含义。

师:(课件出示直尺图)

这是什么,你认识吗?在上面你都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0在尺子的最前边,在第一条刻度线的下面,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3、讲练结合,掌握0的写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们觉得0像什么呢?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建立0在头脑中的表象。)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0怎么写呢?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在学生观察的.同时,老师边演示边叙述:0是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要写的圆滑,不要有棱角。演示完毕,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田字格纸上描红,书写,规范0的写法。写完后,小组互相看一看,展示两个写的好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三、探究算法,经历过程

1、(课件演示29页小鸟图。)

师:看,可爱的小鸟在做什么?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3只小鸟都飞走了,鸟窝里还剩几只小鸟?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学生汇报:3—3=0)

(教师边板书边说:“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都飞走了,1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2、(老师演示:盘子里有2个苹果,把这2个苹果送给一个小朋友,同时提出问题)

师: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谁能列出算式?

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呢?

(随学生发言,教师板书:1—1=0、0—0=0、4—4=0、5—5=0并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青蛙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汇报:0表示没有,4+0就是4什么也没加,所以还等于4。)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看看谁说的最清楚。从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出示几道口算题,巩固和0有关的加减法0+0=0—0=0+5=5—0=)

四、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活动一:排一排。让学生给6个(0—5)数字娃娃按顺序排队

师:你们桌子上有数字娃娃,想请你们帮它们按顺序排排队,你们愿意吗?

(找两组到前面展示,并让学生说出排列的顺序。一组按从大到小排,另一组按从小到大排。)

活动二、填一填。

师:瞧!鱼缸里的小金鱼多美呀!请大家认真数一数,金鱼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呢?把数字填在括号里。

活动三、算一算。

师:看,智慧爷爷种了一棵苹果数,只要你们把得数算对,这些苹果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答对一道,苹果变红一个,直至算完。)

师:在你们的努力下,这些苹果都熟了,你们可真棒!

活动四:摘苹果。

师:苹果成熟了,那接下来,请你再仔细观察,看看画面发生什么变化了?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那些知识呀?(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最后归纳。)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0,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在尺子上还表示起点;我们不但掌握了0的书写,而且还学会了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其实0还有很多奥秘,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就会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评课: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并考虑学生兴趣的需要,精心创设情境,组织安排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实践各项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上课伊始,教师用生动的课件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热情地关注小猴吃桃的情境,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活动。

2、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掌握知识是发展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基础。由此,教师精心组织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

用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请学生根据画面变化描述小猴吃桃的情境,并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学生在仔细观察、充分交流的活动中,体验“从有到无”的变化,感知0的含义。接着还组织猜数的游戏,根据响声猜测盒内硬币的个数,说出用几表示。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经历了“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的过程。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教师还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生活,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实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同时感受0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0认识教学设计篇4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学习重点:

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学习难点: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讲《狼来了》的故事:在北方有一个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个放羊娃,放羊娃每天都要把羊赶到对面的山坡上吃草,傍晚的时候才回来,这一天,他把羊群赶到了山坡上,羊儿们自己边走边吃,放羊娃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发呆,实在是无聊的很,便想了个注意捉弄人,他在山坡上大声喊到:“狼来了,狼来了,狼来吃羊了”大家正在农田里干活,听到他的喊声,都匆匆跑来帮助放羊娃,(5个人可以用数字5来表示)他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哈哈,我是骗你们的,哪里有什么大灰狼”农夫们气得扭头走开了。第二天,放羊娃又来放羊,感觉无聊的很,他又对着山坡喊:“狼来了,狼来了,“农夫们又相信了,又有4个人扛着锄头铁锹匆匆跑来帮助他”,(4个人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放羊娃大笑着说:“你们真傻,根本没有狼来”,第三天,放羊娃没事还是对着山坡喊:“狼来了,狼来了”可是村里再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了。没有人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生答“0”,好,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说不尽的0”(板书课题)。

师总结:小孩由于说谎结果:羊全部被狼咬死,自己也差点被狼吃掉,我们大家不能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由于小男孩的不诚实,羊全部被狼吃掉,没有羊了可以用0表示,那么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表示什么呢?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

表示起点

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右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

A、从0到1是一段,用数字1表示;从0到2是两段,用数字2表示;从0到3是三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4是几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5呢?

师:刚才我们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0还在1的前面,那这里的0还是表示没有吗?那0还可以表示什么?人们在用直尺量东西的时候,都是从0开始,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用直尺量东西,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个数字,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物体的长度也就越长。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点,“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想想学校操场上的赛跑跑道,有没有见到0呀?看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三、延续故事情境,学习0的加减法

(一)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但只要知错就改仍是好孩子。经过村长的教育,放羊娃决定改过自新不再骗人了,于是村长就决定送给放羊娃1只羊,现在放羊娃有几只羊,怎样列式表示?

村民见村长送放羊娃羊了,第二天,有一个村民,也送了他一只羊,现在放羊娃有几只羊呢?怎样列式表示呢?到了第三天,又有村民送给放羊娃一只羊,现在放羊娃有几只羊呢?怎样列式计算?如果每天都有人送给他一只羊,到了第五天,放羊娃该有几只羊呢?

(二)放羊娃又有羊了,于是还是每天都带着羊儿去山坡上放羊

1.有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山坡的东边有3只羊在吃草,西边有2只羊在吃草,现在放羊娃一共有几只羊在吃草呢?怎样列式计算?

2.不一会西边的2只羊都跑到了东边,现在一共有几只羊在吃草呢?怎样列式计算?

3.时间长了,放羊娃觉得无聊极了,于是呼呼大睡起来。等他睡醒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羊不见了踪影。现在还有几只羊呢?怎样列式计算?5-5=0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求孩子要认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四、趣味数学故事:零先生漫游记

传说最早的时候,数字界像一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片,乱七八糟,分不清正数负数,有理无理。人们只知道有数学这个东西,但谁也讲不出是什么。这一坛子东西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0。0在数字中是最小的,但是也是最有力量的。“0”先生在鸡蛋中沉睡了足足54亿年零几千万年,终于在8世纪左右醒了过来。他睁开他的唯一的眼睛,只觉得身旁漆黑一片,这时各样的兄弟都在他的身边乱窜。他想直起腰,但是连将自己舒展一下都不可能,他生气极了。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他可以随便改变身边的状态。在“0”转念一想的时候,他的身边就出现了一个与生俱来的xx和+,他抓起后,把这两样东西组合成了x+,这就是一把斧头,他抓住斧头,用力一挥,只听一声巨响,鸡蛋骤然破裂,所有的数字都解放了出来。其中负的东西向下沉,正的东西向上飘,一半变成了地,一半变成了天。

“0”高兴极了,但是他害怕天地会重新合拢到一起去,所以他就撑着正数和负数,但是他错了,正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负数越来越多,越来越低,圆滚滚的O从此就被拉成了0。在最后,英雄满意了,但也筋疲力尽了。数字们都要推举他为国王,“0”喜欢过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日子,便婉言谢绝数字们的好意。从此以后,数字们为了敬重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便尊称他为“0”先生。

“0”先生过着神仙般独来独往的日子,有一天,“0”先生突然心情大好,想看看它所创立的子民xx数字都在干些什么,于是,它到世界各地去巡查,结果是他感到又喜又忧,喜的是他发现人们就不再用绳子,泥板,贝壳了,而使用阿拉伯数字了。忧的是人类认为0不是最小的数字,也不是最大的数字,而是一个没有影子,没有尾巴的数字。特别是一些小辈们谈到他不是微微一笑,就是摇摇头,这使他感到特郁闷。但是,“0”先生是个谦和的人,他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他又开始过他悠闲自在的日子。

0认识教学设计篇5

一、案例背景,《基本信息》

设计者:谢林红,文集青星小学。

学生:文集青星小学一年级。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二、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采取了认数、写数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熟悉、感兴趣、能够接受的事实中选择具体的数学题材,努力创设浓厚、鲜明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ダ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一个数;例2通过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明白“没有了”也用0表示;例3通过直尺图,使学生认识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体会0可以表示起点,并认识已学过的数的排列顺序。接着教学0的写法。“想想做做”一方面巩固0的认识和5以内数的顺序,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崩斫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闭莆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碧寤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四、学习者分析

这虽是学生初入学的第三课,但在生活实践中他们对“0”已经有了丰富的体验,所以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对“0”的经验,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教师选择有趣的话题,让孩子们在动中完成学习。经历了观察—“眼”动,操作—“手动,讨论—”嘴“动多种感官参与,一人动,同桌动,小组动,在动中不断体验成功,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主动完成学习。

六、本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中完成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物格尺等也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苯裉煺饨诳挝颐抢慈鲜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苯萄Ю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硎尽*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苯萄Ю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苯萄Ю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三、多样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硎?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硎?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0认识教学设计篇6

教学内容

认识0(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0的不同含义。

教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的尺子图,小黑板,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例1图)

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教师在写0时,注意动作慢一点,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教学例3。

讲述: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几?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

一、多样练习,巩固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小猴摘桃”的故事)。

(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呀?可以用几表示?

(2)小猴看了很馋,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2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用几表示?

(4)小猴索性把最后1个桃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然后汇报交流,并说说其中0所表示的意思。

3、“想想做做”第3题。

(1)请戴有0、1、2、3、4、5卡通形象头饰的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其余学生说说是怎样排的。

(2)学生在书上填一填后,互相检查正确与否。

4、“想想做做”第4题。

(1)想一想除了尺子上有0之外,你还在哪儿见到过0?

(2)看一看课本中第4题里画了些什么?你能看懂吗?

四、总结全课

1、(出现0的卡通形象)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

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你们还能看到0。

3、(0、1、2、3、4、5以卡通形象在电脑上出现)小朋友们拍手齐唱数学歌。

0认识教学设计篇7

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有关0的加减法算理。

教学难点:0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把这几个数在桌子上摆出来,然后按顺序读一读,先顺读,再倒读。)

质疑:(1)这几个数中,谁最大?谁最小?

(2)比2多1的数是谁?比2少1的数是谁?

(3)比1多1的数是谁?比1少1的数呢?

最后一个问题,学生会冷场或有个别同学答出是0,老师借此机会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然后板书课题“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评析:在已所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理解大小,并由“比1少1的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他们的知识体验,使“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呼之欲出。】

二、探究新知,理解感悟

1、认识“0”

(1)调出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师:谁知道“0”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

师:“0”是不是一个数呢?

“0”既然是一个数,那么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

(2)理解含义

分步出示盘子图。

问: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2)

这个集合圈里有几个茶杯?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1)

这个集合圈呢?一个茶杯也没有,就要用数字"0"来表示。(板书:0)

学生读:0

问:0表示什么意思?

你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说一说"0"的用法吗?

学生举例说明。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那么你们说在数序当中,“0”应该排在哪?请你拿出数字卡片“0”,在桌上摆一摆。

问:你把“0”摆在了哪?为什么要把它摆在1的前面?

让学生按顺序读一读这几个数。先顺读,后倒读。

师:请你拿出直尺,看一看"0"在什么位置。

出示直尺图。

师:“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

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指导书写,出示幻灯片1

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评析:结合对0的认识和对0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经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学具丰富了对意义的认识。教师还以此为素材引发生活中的温度,让学生再次结合自己的体验去了解和探讨,加深了他们对“0”可以表示界限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有关0的加减法师:我们了解了0的含义,学习了0的写法,你们还想研究0的什么知识呢?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1)出示幻灯片2

鸟笼里有几只鸟,飞走了几只?(飞走了3只)结合图的意思,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3=0

问:这道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生:回答略。

问:3减3为什么等于0?

生:从2里面去掉2,结果一个也没有了,所以等于0。

问:你还能举出得数为0的例子吗?

0认识教学设计篇8

一、教材解读:

教材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子逐次把2只桃吃光的过程:盘子里有2个桃,吃了一个,盘子里还剩一个,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还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想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0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5各数及其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与这些数字打交道,对它们并不陌生,但对于0的含义来说,学生还有些陌生,因此教学0的含义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0的两种含义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它是谁?课件出示小猴子。你们猜小猴子在目不转睛的看什么呢?

二、学习新知

1.教学第一种含义

依次出现教科书的主题图,提出相应的问题。

盘子里2个桃可以用数几表示?

小猴子把盘子里的一个桃吃了,现在盘子里还有几个桃?用数几表示?

现在盘子里还有桃吗?

没有了,我们可不可以也用一个数来表示呢?学生说出0后,板书课题。

揭示课题:0和1、2、3、4、5一样,也是一个数,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0的知识。

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要提醒小朋友,出示写有“专心听讲”四个字的纸张,请全班小朋友读出来,有几个字,用几表示。再出示一张白纸,是学生明确这张纸上一个字也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你能向老师这样,用桌子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身边的事物来表示0.

2.教学第二种含义

出示跑步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一人在起跑线数起跑前,一人在跑道中间起跑,学生会说这样比赛不公平。

师小结:比赛时,大家要遵守比赛规则,都要从起跑线后,也就是0起点出发。所以0还有个意义:就是表示起点。

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尺子。

表示什么也没有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里?在几的前面?0的前面还有数吗?

0在最开始的地方,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一段对准0刻度,从0刻度开始量,所以0表示起点。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0有两个含义: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到处都有数字的存在,你还在哪里见过0?

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0还表示界限。

3.学习0的书写

教师示范写0,边写边讲解书写要求: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学生书空后,教给学生写0的小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29页的小鸟图,引导学生观察,说明图意。在学生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3-3=0,请学生说说算式的意思。

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写了这么多,一起读一读。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同学们可真棒,把藏在算式后面的小秘密全都发现了。原来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也就是说,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出示青蛙图,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4+0=4,组内说说算式的意思。这个算式你会计算吗?2+0=5+0=你发现什么了?0+3呢?

师小结:不管是一个数加0还是0加上一个数,都得这个数。

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了,出示5-0=的算式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指名汇报是怎样想的?

四、练习巩固

1.看算式说得数

2.说出几个这样的算式

3、0-5排序

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形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抽象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