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气象局交流材料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3-12-31 手机浏览

气象局交流材料范文

象山画卷

“山决定了那座房子的尺度,那座房子就像一棵树,种在山边。”王澍曾在他的著作中表达过对建筑选址的精妙理解:环境山水,比建筑本身更加重要。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视角来看也是如此,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不是景观关系,而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布局,风水气韵,甚至比建筑更加重要。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选址于杭州郊区,山之边缘水之畔,是一片宁静校园。两条从山脉西侧流出的小溪,分别从象山的南北麓蜿蜒而过,在象山东端合流汇入钱塘江。象山脚下原是一片平坦的稻田,王澍先生在平地起坡,按照中国传统风水和习惯,顺坡就势而建起学校的各处院落。校园中心是郁郁葱葱的象山,山脚下是两湾潺潺流水,校园能得山水之照应和领引。

此外,校园内的场地也模拟江南丘陵地貌,采用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此起彼伏,有坡有道,愈曲愈深。校园中建筑和环境中的山水相互呼应,建筑和自然景观各占一半,建筑不再突显、不再突兀、亦不张扬;建筑空间也不隔、不塞、不分,如谦谦君子一般,侧身相让于境界和气象,更和自然之境融为一体。

学校的30余座建筑,顺着山势水围一气呵成,行走其间,宛若穿行于一幅中国传统的手卷画。步移景异,处处景色不能一览而尽,只有慢慢品味,象山画卷才徐徐展开。这种流动,不是静止的建筑美学,体现出空间和运动的生趣转换,亦是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精妙传达。

东方气韵

纵观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整体风格,其在选址、布局、色彩、肌理、造园、空间等方方面面,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文化的风流韵味。然而,在继承和体现东方传统精髓之外,王澍在象山校区的塑造中,将东西古今熔于一炉,用现代观念对传统习惯实施了一番改造和升华。

从整体而言,象山校区采用中国传统“大合院”的形式,三三两两的单体建筑,形成相对松散的院落群,它们之间又通过宽大的走廊或步道相连接。但是,王澍对合院的运用并不拘泥于传统。在校区中常见并无封闭的“三合”院,也可见出现偏移扭转的随意布局。

三合院往往在面山、或临水的一面完全敞开,仿佛要将自然之景色揽入院中。例如在校区的图书馆院落中,三合的缺口处种植了林木,建筑者大概期望学子们能通过这种建筑设计,来领悟修学之道,学养的培育、知识的增加,恰如树木的生长茂密的过程,需要开放的态度和胸襟。

在着色方面,象山校区大面积地使用白墙、黑瓦和原木色,尽显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意蕴。一黑一白,是中国国画的色彩基调,两者交相辉映,使得校园拥有素雅的色调气质。

此外,由于是校园的功能定位,象山校区的建筑也特别着重于教学空间的营造。在动静结合、虚实对比等空间组织原则下,校区建筑大量采用了飞道、下沉院落、屋顶平台等丰富的空间变化,从而营造出富于层次变化的交流空间。学生在建筑和自然之间穿梭,在实与虚之间流走,体验心灵的自由,体悟一种纯粹的学习理想。中国的艺术学子们,受东方印象的感染,受东方韵味的熏陶,并从这里生发,成长,走向更宽广的艺术殿堂。

和时间的恋爱

象山校区在建筑材料的运用上独辟蹊径。王澍从华东各省的农村拆房现场,收集了700余万块出自不同年代的旧瓦片、旧砖头,并将它们全部砌入象山校区的建筑之中。王澍认为,用旧的瓦,旧的砖,建筑自生成一天起,便有了几十年、上百年历史了。

这些来自全国各处、来自不同年代的“废料”中,沉淀着传统建筑的时间感和历史感,体现出一种本土基因的延续和生长。而且使用这些建筑材料,既体现出生态环保的建筑理念,也能有效地控制整体造价。

此外,象山校区体现出浓郁的南方建筑特色,在建筑材料中多用灰砖、黑瓦、白泥、绿竹、连廊、飞檐等江南元素,让美院的校园充满了古老江南意蕴,灵气十足。此外,在建筑基座平台的地面,几乎全部使用“露石混凝土”工艺,体现一种“陈年旧物”的时间质感,就像乡村水泥路,走得久了,表层被磨掉了,路基上的石子都露了出来。

气象局交流材料范文

阅读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省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材料二气象部门从2001年开始持续对青海湖面积进行动态监测,研究发现以2005年为转折点,青海湖水体面积进入增长期,2012年7月19日的卫星资料监测显示,青海湖面积达近12年来的最大值。

材料三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和青海湖流域示意图。

(1)描述青海省降水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可以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比较三区年平均气温的大小,并分析主导影响因素。

(3)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推断2005年以来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区域降水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区域地形的判定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题,读等值线图,看分布特征,比较大小。第(2)题,根据题干信息,从柴达木盆地的位置和面积推测。第(3)题,从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因素(生态保护)两方面分析流入青海湖的水量增加。

【参考答案】(1)降水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区域内降水差异较大(东南700mm左右,西北100mm以下)。原因: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南部的降水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越往西部水汽越来越少。

(2)Ⅱ区平均气温高于Ⅰ区和Ⅲ区。Ⅱ温度区大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地势较低,降水较少,因此气温在三区中最高。

(3)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冰川退缩、水量增加,导致青海湖流域降雨量增加;人类活动:政府支持下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的实施。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主要有两点理由: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和成因分析是高考的考频高点之一;结合具体区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可能是2013年高考重要主题。

二、巴西的生产布局和迁都问题

阅读巴西国土利用图回答问题。

(1)概述巴西综合性工业中心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社会经济原因。

(2)b城市现为巴西的首都,是1956年从a城市迁移来的,简述b城市被选址为首都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中心分布特点及原因、首都区位、土地利用的潜力以及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考查了同学们读图析图、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巴西综合性工业中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原因可从交通、人口、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第(2)问,原因可从海拔较高,适合人口居住以及国土管理和开发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分布特点:巴西综合性工业中心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开发历史悠久。

(2)b城市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凉爽;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人口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首都建设于此便于国土管理和中西部的开发。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国家,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六个国家之一。2014年世界杯、2016年夏季奥运会都将在巴西举行,是世界关注的热点区域。本题围绕巴西重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设问,考查同学们读图析图、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高考的要求所在。

三、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读我国长江以南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地形特征。

(2)下图为该区域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3)该地大力保护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和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是什么?

【解析】第(1)题,从等高线分布和数值以及河流形态可以判断出地形。第(2)题,图中表示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过程,显示了土地的合理利用,农业生产高效化。围绕人工制造沼气,使用沼气产生的综合意义回答。第(3)题,抓住森林的环境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的环境效益,减少河流泥沙量,改善季风气候区河流不稳定径流量。

【参考答案】(1)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和河谷为主。(2)对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沼肥、沼液、沼渣,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对生活:提供燃料;充分利用废弃物,净化居住环境。对生态: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改善局部地区小气候;河流含沙量减少,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中共十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预测2013年高考地理可能在该主题上命制试题。本题以长江以南某区域为背景设问,考查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切合时代主题。

四、辽中南工业区及其转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辽中南工业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由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重工业基地。它是我国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之一,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建材、煤炭等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材料二

(1)据以上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建立初期的有利区位。

材料三阜新曾是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但今天的阜新却成了一座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它的转型重点之一是走一条由“黑”到“绿”的经济之路一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如今,阜新已经初步形成家禽、生猪、食用菌、奶牛、肉羊、獭兔肉兔、牧草花卉、杂粮等10多条产业链和农业园区,吸引到了国内60多家大型企业。

(2)简要分析阜新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条件。

(3)除阜新之外,抚顺、盘锦也是我国公布的辽宁省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请归纳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解析】第(1)题,据图和材料可以得出,辽中南工业区建立初期的有利区位主要在资源、交通、市场、技术力量和国家政策等方面有优势。第(2)题,在材料二中找出阜新的地理位置,结合材料三依据其所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资源、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摆脱资源枯竭困扰等,可参照教材中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措施来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1)①煤(抚顺、本溪)、铁资源(鞍山)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铁路、海运);③以辽河为水源;④接近消费市场,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强;⑤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

(2)阜新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土壤、光照条件非常适合粮食、花卉、食用菌的种植;此外,东北天气干燥寒冷,疫情不易传播,也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3)因地制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和治理好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怎么转?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辽中南工业区发展条件产生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措施有相应改变。本题实质是考查根据区域变化的情况发展经济的措施,要求突破惯性思维分析问题。

五、我国高铁建设再度进入提速期

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高铁建设再度进入提速期。读我国“四纵四横”铁路规划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其原因是什么?说明高铁建设对我国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2)京沪高速铁路“以桥代路”的长度占全线长度的80%。试分析其原因。

(3)我国已有多条南北向铁路干线,请简要分析修建“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高速客运专线的意义。

【解析】第(1)题,要注意河流对城市的影响,包括供水和交通。高铁建设对城市化的影响要从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两方面说明。第(2)题,要结合所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分析影响。第(3)题,从人才流动、社会经济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1)原因:河流具有供水功能和运输功能。高铁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可能在地域空间上扩展,另一方面城市人口增多)。

(2)沿线跨大江大河多;沿线原有交通线密集;避免多占用耕地。

(3)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问,提高效率;提高运力,缓解原有交通线路的压力;促进人才流动;加强环渤海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

城市区位比较,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高铁推动我国经济格局进行深刻调整,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带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本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城市、交通区位和交通建设的意义,符合高考命题方向。

六、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问题

下图为庐山三叠泉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该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分析三叠泉景观形成的原因。

(2)说出观赏三叠泉景观的最佳时间和角度。

【解析】第(1)题,瀑布的成因从流水的侵蚀作用分析,特殊的“三叠”景观要从流水不断向源头侵蚀解释。第(2)题,庐山夏季水量大,在适当的距离仰视瀑布壮观。

【参考答案】

(1)山谷汇集水流形成沟谷,流水不断向源头侵蚀,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由于岩石硬度不同,侵蚀出现差异。

(2)夏季;适当的距离仰视。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

最近几年高考旅游试题侧重于旅游区位条件评价和旅游资源保护,预计2013年可能考查旅游景观的成因和观赏;2013年1月9日,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年会的评估中,因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知识”等方面有所不足,被给予了黄牌警告。

七、我国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央气象台针对我国北方强降水形势趋强,于2012年7月21日10时将暴雨预警升级为黄色。随后了未来几天一系列天气预报信息。

材料二

(1)该期间到陕西南部、四川中西部、京津地区旅行或到山区郊游要注意哪些问题?

(2)根据暴雨预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第(1)题,旅行、山区郊游要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第(2)题,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主要是采取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围绕暴雨、强对流天气可能产生的灾害有针对性地回答。

【参考答案】(1)要密切关注天气信息,注意防雨防雷,避免到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活动。

(2)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御暴雨的应急工作;切断危险地带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押题星级】

【押题依据】

我国是一个多气象灾害的国家。近几年暴雨围困城市,尤其是2012年夏季“看海”的景象在多座城市上演,吞噬了很多人的生命。“防灾减灾从我做起”、“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成为近几年的防灾减灾日主题。

八、我国西北地区土壤盐碱化及其治理

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为治理某种土壤存在的环境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治理措施。即将平地改造为梯田,然后达到对某种地理环境问题的治理目的。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所示治理措施主要是为了治理哪种环境问题?

(2)结合材料说明治理该种环境问题的原理。

【解析】由于大水漫灌,水分蒸发旺盛,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问题,因此可将平地改为梯田,这样既灌溉农田,也便于排水,减少土壤盐碱化程度。

【参考答案】

(1)土壤盐碱化。

(2)将平地改为梯田,增加坡度,既灌溉了农田,也便于排水,使得土壤中的盐随水流走,从而避免了只灌不排这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达到治理土壤盐碱化的目的。

【押题星级】

气象局交流材料范文篇3

关键词:试验,强度,匹配,破断脆裂

一、立项原因及背景

近几年,为了加大资源开采率,厚煤层、薄煤层开采已成为煤炭开采的必然发展趋势。与之相适应,大采高及薄煤层使用液压支架及重型刮板输送机的制造数量逐年增加。而为了满足液压支架支护能力大、自重轻,刮板机功率大、自重轻的发展方向,使用材料也逐步向低板厚高强度方向发展。故700MPa以上低合金高强板焊接已成为摆在煤机制造行业的一道重要课题。

2006年以来,先后完成的ZY6400/12.5/2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结构件及SGZ830/630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中板,选用材料均为σb=800MPa的Q690板材和σb=700MPa的Q550板材,碳当量CE>0.6,焊接性能差,集团公司属于首次使用,在国内也属于初期使用尚未有十分成熟的焊接规范。

二、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针对以上情况,接受任务后,我们组成了700MPa以上低合金高强板焊接研究小组分别赴郑州、平阳等专业支架制造厂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认真总结吸取了兄弟厂家使用同类型材料的经验教训,根据本厂实际情况,反复探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多次焊接试验、工艺评定、工艺会签,制定了以下工艺方案,付诸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焊接材料选用

焊接材料选用有三种方式,即高匹配、等强匹配、低匹配,其中常规使用的是等强匹配。我们对等强匹配和低匹配两种方式分别进行了焊接试验,结果如下:800MPaQ690板、700MPaQ550板选用等强匹配的焊件,虽然抗拉强度满足了使用要求,分别达到800MPa和710MPa,但是压弯试验中,均产生脆断现象,弯曲角度未达到要求的120°而且拉伸试验断裂后,焊缝区没有明显塑变,缩颈现象,证明焊缝延展性、塑性差;而采用低匹配的焊件,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796MPa和702MPa符合焊缝强度±2%的要求,且压弯试样,弯曲角度达到100~110°时,800MPa焊件产生微裂,700MPa焊件未开裂。

综合比较,为了保证焊缝塑性、韧性及接头强度均满足要求;我们在焊接材料选用上采取了低匹配原则,即焊接材料比母材材料低一个强度等级,800MPa的Q690钢板选用700MPa的焊接材料,700MPa的Q550钢板选用600MPa的焊接材料,同时为了兼顾焊缝强度和外观质量,且在同级别焊接材料中分别选用了焊接熔透性较好的E70M(E60M)焊丝,用于打底焊和填充焊,选用了成型性优异、波纹平整的E702(E602)焊丝用于盖面焊。

另外,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焊接生产效率,我们选用了直径φ1.6㎜焊丝,抛弃了多年来长期沿用的直径φ1.2㎜焊丝。

2、焊接气体的选用

根据国内外各种焊接书籍介绍,600MPa以上材料焊接,保护气体推荐使用80%氩气+20%CO2气体或100%氩气保护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为了既满足焊缝质量,又确保方案经济合理,我们对保护气体与焊丝匹配的三种方案即药芯焊丝加富氩气保护,实芯焊丝加富氩气保护,药芯焊丝加CO2气体保护进行了反复试验,结果超声波探伤焊缝内部质量均在Ⅱ级焊缝以内,均满足《金属焊接结构件焊接质量检验技术要求》中二氧化碳气体保护自动和半自动焊的产品焊接件焊缝质量检验:自动焊选取Ⅱ级,半自动焊重要焊缝选取Ⅱ级,非重要焊缝选取Ⅲ级”的规定,但方案Ⅰ富氩气保护加药芯焊丝,每件产品需费用21080元;方案Ⅱ富氩气保护加实芯焊丝,每件产品费用18913元,方案ⅢCO2气体加药芯焊丝,每件产品需费用15916元。

综合比较,选用了焊缝质量与经济性能最佳匹配方案,药芯焊丝加CO2气体保护。

3、焊前预热方法选择

由于Q690、Q550钢板属于可焊性差的低合金超高强度结构钢,其淬硬倾向严重,产生焊接裂缝及延迟裂纹的可能性较大,这在北京煤机厂、郑州煤机厂使用过程中已得到了充分体现。而且ZY6400支架生产日期又正值大同地区风大,气温变化大的三、四月份,保持始焊温度及层间温度对于焊接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着既保证产品质量,又降低成本,改善焊工工作条件的原则,我们对Q690与Q690、Q690与Q550,Q690与Q460、Q550与Q550、Q550与Q460、Q460与Q460六种组焊方式试样,分别采用了不预热、氧—乙炔火焰局部预热,加热炉整体预热三种工艺方案进行了施焊,并采取了超声波探伤和理化试验措施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如下:

Q690母材相关的九件试样,不预热的三件在熔合线附近出现程度不同的微观裂纹,其中最长的达到15~20㎜长2~3㎜深;氧—乙炔局部预热的三件试样,有一件有可疑性裂纹,加热炉整体预热的三件试样,未发现有焊接裂纹,焊缝质量Ⅱ级。

Q550母材相关的六件试样,不预热的二件有一件有可见阴影线疑似裂纹,而氧—炔局部预热和加热炉整体预热的四件试样,均未发现有任何焊接裂纹迹象,焊接质量一件Ⅰ级三件Ⅱ级。

Q460与Q460焊接试样,三件均未发现有焊接裂纹迹象,焊接质量Ⅱ级。

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我们确定了Q690钢板焊接,必须入加热炉整体进行焊前预热,预热温度150~200℃,且焊接过程中应经常进行点温计监测层间温度,低于100℃时,应重新入炉加热至150~200℃;Q550钢板开始焊接前,用氧—乙炔火焰对始焊部位焊缝两侧80~100㎜范围内预热1.5m~2m,温度150~200℃,以提高始焊温度,施焊过程中,通过焊接自身电阻热,保证层间温度介于80~100℃之间。

4、焊接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预热效果,保证焊件层间温度满足焊接要求,工艺要求焊接过程废弃过去长期使用的单人包件制,改为作业小组包件制,即3~4个人组成一个作业小组,对同一工件预热后,不间断连续焊接,中间采取多人轮换方法,直至该道焊接工序组件全部焊接完毕,进入焊后热处理为止。

焊接采用两人对称焊接方法,以控制焊接变形。规定焊接电流介于350~400A,焊接电压34~36V焊丝伸出长度23~25㎜,焊丝送丝速度11~12m/分,气体流量19~20L/分,且要求加强焊接工艺监控,严格限定焊接电流,防止电流太小产生未熔合,未焊透现象,电流太大导致焊缝热影响区增大,焊缝严重脆化,造成焊缝开裂。

5、焊后热处理方法选用

为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我们对工件进行了焊后热处理方法的选用研究分别对Q690与Q550焊件进行了预热,不预热试验,结果如下:Q690未采取热处理措施试件,在磁粉探伤检查中,发现有磁粉残留现象,疑似有裂纹;采取热处理措施试件,未发现有磁粉残留现象,焊缝表面光亮。Q550试件,采取或未采取热处理措施试件,均未发现磁粉残留现象,焊缝表面光亮。

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Q690钢板为主要母材制成的工件,严格强调每一道工序焊接完毕,都必须马上入炉进行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450~500℃,保温2.5小时后将工件运至避风部位空冷至常温,再进入下一道工序组点。(2)Q550钢板为主要母材制成的工件,主要零件焊接工序,重要焊缝必须立即入炉进行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450~500℃保温时间2.5小时后将工件运至避风部位空冷至常温,非重要焊缝及次要零件焊后可不入炉热处理,但必须避风放置冷却至常温。

二、创新点

1、焊前预热,对700MPa级母材采取了局部氧—乙炔预热工艺,对600MPa级母材不预热,降低了产品成本,改善了员工工作条件。

2、保护气体,采用了药芯焊丝加CO2气体,气—渣联合保护方法代替了富氩气保护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

3、焊接材料选用,采用了低匹配原则,改变了等强匹配的传统观念。免费论文参考网。免费论文参考网。

4、焊后热处理,采用了消氢处理与焊后热处理相结合空冷的方式,改变了低合金高强钢必须焊后热处理,随炉冷却方式。

三、应用情况及社会经济效益

1、应用情况

2006年4月,对成套工艺进行了焊接工艺评定,结果如下:

拉伸试验如下图

①抗拉强度Q690与Q690、Q690与Q550采用入炉预热700MPa焊丝,380A电流,12L/分气体流量,干伸长度23㎜,焊后热处理,在拉力试验机进行,试样尺寸30×30×400㎜,破断力达到标准要求,未断未裂(因接近设备允许拉力极限未拉断)

Q550与Q550、Q550与Q460采用氧—乙炔局部预热,600MPa焊丝,380A电流,12m/分送丝速度,20L/分气体流量,干伸长度23㎜,焊后入炉热处理,在100KN试验机进行试验,试样尺寸30×30×400㎜破断力642KN、638KN未断未裂;

②弯曲试验(见下图)

试验数据

1、试验方法圆头弯曲(三点弯曲)试验

2、圆头直径D=90㎜(标准要求3δ)

3、支点宽度150㎜(标准要求≤3δ+D)

Q690相关试样1/3试件焊缝处发生开裂现象,2/3试件未断未裂

Q550相关试样焊缝处大多数未断未裂

超过标准提出的≤120°要求合格

③2006年3~7月我们分别对按照该工艺焊接Q690和Q550、Q690和Q690,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做了4~5次探伤试验,除发现局部焊接缺陷外,未发现任何焊接裂纹。免费论文参考网。同时在拉伸试验中抗拉强度均达到700MPa左右,其中最好的试样达到了800MPa未断未裂(由于保护设备没有继续加大拉力);

④2006年5月,送北京煤科总院支架试验中心,对ZY6400/12.5/28掩护式支架样机进行支架型式试验,全部指标符合MT312-200《液压支架通用技术条件》要求,一次成功,进行工业性试验阶段,未发现由于工艺问题而出现的焊缝开裂现象。

实践证明,在同一产品焊接过程中,已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在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焊接中,围绕焊接材料选用、保护气体选用、焊接工艺参数选择、焊前预热方法选择、焊后热处理方法选用等工艺规范有较好的推广交流价值。

参考文献:

1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杨道明,朱勋.金属力学性能与失效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3俞尚知.焊接工艺人员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王笑天.金属材料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