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报告范文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例(12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3-06 手机浏览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1

[关键词]新护士;护理培训;儿科心脏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22-02

儿科涉及面很广,并且专业性很强,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医护人员不仅要有内外科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儿科的专科知识。CCU即心脏监护病房,是高风险、高技术科室。它需要素质很高的护理人员。因为,护士素质、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所以,儿科CCU对护十的护理技术操作要求很高。既然护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患儿救治水平的高低,所以十分有必要加强儿科CCU新护士的培训工作。我院心脏中心自成立以来,领导一直重视和强化护士,尤其是新引进护士的培训工作。笔者结合护士培训工作的切身体会和经历,谈一谈儿科CCU新护士专业化培训中的一些问题,以期与同行交流和分享我们的经验。

1一般资料

1.1我中心CCU护士的选择标准

由于监护室的护理工作需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监护技能,而且还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所以,我们心脏中心选择儿科CCU护士时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标准,不仅要求每一位新进的护士拥有护士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还要求她们具有如下素质:①健康的身体;②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③对患儿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④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自律性;⑤要有平稳自信的心态和积极且稳定的情绪;⑥敏锐的观察力;⑦娴熟的技术和敏捷的行动能力;⑧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1.2我中心CCU新引进护士的构成

由于我院心脏中心规模很大,所以笔者仅就所在的心脏中心外科病房的基本情况加以探讨。下文若没有特别说明,均指心脏中心外科病房。自2006年以来,我们共引进护士18名,年龄19-24岁,均为女性。其中,中专学历6名,大专学历7名,本科学历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新护士的2/3。新引进护士中,独生子女14名,占绝大多数。

2培训依据和目标

我中心外科病房新引进的护士都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而且具有接受能力快、应变能力强等优点。但是,她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缺乏儿科CCU专业知识以及临床护理经验;对一些仪器的使用不熟练,对个别仪器甚至不会使用;对病情判断不够及时、准确,操作技能亟待提高。我们心脏外科病房针对新护十的不同特点、存在的不同问题,对照儿科CCU护士的要求和标准,开展十分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以促使新护士尽快达到熟练掌握儿科CCU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和独立处理临床问题能力的培训目标。

3培训方法

3.1分阶段理论培训

我们心脏外科病房对新护士进行分阶段理沦培训,从儿科专业知识到CCU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逐步提高式培训。每一个阶段都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都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考核标准。只有通过上一阶段的培训,并且考核合格达标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这种分阶段理论培训能够使新护士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掌握专科知识。

理论培训具体由主管护师、护士长或专业医生每周进行定期讲课。为了加强新护士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我们会安排相应的考核和考试,并要求她们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这种护士参与式理论培训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够强化她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分层次操作技能培训

根据新护士的不同特点以及对仪器熟练掌握程度的差异,我们为每一位新护士配备1名年长且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或护师为其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带和技术指导。我们心脏外科病房还将全体护士分成若干个技术操作小组,每一名新引进的护士都会被归人不同的技术操作小组中去,让她们在团队的帮带下尽快成长。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新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她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3提问和积极参与讨论

结合临床上所遇到的新的或疑难病例、新仪器、新治疗方案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要求新引进的护士在护理查房前查阅资料,在查房时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每日早晨床头交接班之后,主管护师会对当日接班护士尤其是新护士,针对看护病人的前一天病情、特殊检查、手术方法、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措施进行现场提问。若发现存在疑难问题,大家一起来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案,或者向主治医生、科主任请教。这种与临床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培养新护士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她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训内容

4.1上岗培训

我们心脏外科病房在第1周会对新护士进行上岗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职业职责的培训,另一个是规章制度的培训。前一个方面培训要求新引进的护士增强护士职业责任感,忠于护理事业,尽心尽责履行护士职责;并要求她们尊重患儿及其家属,维护患儿的合法权益;在护理活动中,要求做到仪表端庄,举止稳重,语言文明,热情耐心,细心,作风严谨,刻苦钻研业务,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后一个方面的培训要求新护士遵守护理人员行为守则,熟悉儿科CCU的工作流程和各种制度、急危重症急救处理原则、操作流程、交接班制度、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仪器使用保养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护理文件书写及管理制度等,进行规范服务。

4.2儿科CCU培训

4.2.1儿科心理知识的培训对新引进的护士进行儿童心理知识的培训,就儿童体格、精神、心理发育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例如,在生病的时候,儿童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疾病,尤其是婴儿,只能用哭声反映出来。根据听不同儿童哭声的录音,分析哭声的高低(频率变化)及其变化模式、强弱(音量变化)及其变化模式、速度等不同,来判断其是在撒娇、饥饿、困倦、生病或者是已大小便,因为婴儿在撒娇、饥饿、困倦、已大小便、生病等所发出的哭声存在差异。再如,对于3岁左右的幼儿,此时其离开父母时已可产生分离焦虑症,此时要正确对待刚入院儿童的哭闹等。

4.2.2CCU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通过采取科主任、医生就新

业务、前沿知识授课,外请专家进行业务讲座,定期学习和进修学习相结合等方式,让新护士尽快掌握先天性心脏病基本知识、心血管疾病护理知识、心电图的识别、常用药物的计量方法和途径等知识。经过培训,新护士能够很快掌握CCU专业知识,能熟读各种异常心电图,能够把握常用药的剂量知识。

心脏外科病房特别强调新护士对基本仪器和专科仪器的操作技能的培训。例如,培训新护士对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血气分析机、心脏临时起搏器、心电图机、各种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技能,要求她们熟练掌握。此外,新护士还要求熟练配合床边心脏,临时起搏术,掌握心肺复苏术、腹膜透析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掌握专科疾病护理,如急性心包填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重症的观察与护理,心脏介入的观察及护理等。

4.3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

由于现在毕业的新护士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所有的事情几乎都由家长包揽,动手能力较差,且时常不能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针对这一问题,心脏外科病房每月进行1次集体室外健身活动,包括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等,在繁忙的工作中既不占用大家太多的休息时间,又能达到健身与交流的目的。此外,要求护士尤其新护士要注意自己日常的仪表、姿态、动作、神情、气质等;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沉着冷静面对、稳重且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保持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待人要热心、热情、诚恳、乐于助人等。

5培训考评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2

1、严格实行首科首诊医师负责制,接诊医师应做到热情接待病人,认真询问病史,详细进行体格检查,病历记录完整,不推委病人。

2、对急危重病人,如诊断不清又不能转诊,应及时就地进行抢救,如遇特殊情况应请示上级医师或医务科。

3、首诊医师接诊病人牵涉到他科情况者需请有关科会诊,并有详细记录,涉及到多科疾病要请示上级医师或医务科。

4、对急危病人收治入院,首诊医师应随同值班护士一起将病人送入病房,以防发生意外。

5、首诊医师连续三次未能确诊或治疗无效及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如遇下班,应向接班医师交代病情。

6、根据医院有关规定,结合具体病情分别为:

(1)颌面部眉弓以上外伤者,归属脑外科。

(2)颌面部眉弓以下外伤者,分别归属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

(3)其他部位外伤者属外科。

(4)药物中毒者归属内科。

(5)自缢病人,根据病情归属外科或耳鼻喉科。

(6)触电、溺水病人归属内科。

抢救病人争分夺秒,各科必须团结协作.

医生查房制度

1、住院医生每天上午查房一次,根据病人情况,开好医嘱,作好各种小治疗,下午重点巡视病人,整理病历,做好病情记录,晚间应巡视病房一次,做到当天的事当天做完。上级医生查房时要做好准备,并报告病历。

2、科主任对本区病人的诊治全面负责,主治医生协助科主任搞好医疗质量的管理。

3、科主任每周大查房,检查医疗护理质量,解决疑难问题,指导下级医生工作。

4、各级医生对危重、大手术前后及特殊检查的病人应随时巡视、掌握病情变化,遇有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

5、急诊科查房时间每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各当班医生对查房中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写好交班报告,并向下班医生床边交班。

病例讨论制度

1、疑难病例讨论:入院7-10天未能确诊者要组织专科或科外专家讨论。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经治医师必须做好记录。

2、术前讨论会: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生主持,全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长及有关人员参加,订出手术方案,研究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术后观察、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并报请医务科或者院长批准。

3、死亡病例讨论会: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亡后一周内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检查报告后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大科室主任、医护有关人员参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并认真填写《死亡病例讨论摘要》后和病例一道存档。

4、死亡病案的归档:凡死亡病案,由统计室当天收办归档手续,次日送回科室,由负责医生或经治医生书写借条,经讨论后,一周内归还病案室,否则按违规记载处理。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

(1)各科应选择适当的在院或出院(或死亡)的病例,每月举行一次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

(2)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可以一科举行,也可以几科联合举行。如临床科室与病理联合举行时,称“临床病理讨论会”。

(3)每次医院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时,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负责主治的科应将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尽可能做出书面摘要,事先发给参加讨论的人员,预作发言准备。

(4)开会时由主治科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主持,负责介绍及解答有关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主持人作总结。

(5)临床病例(临床病理)讨论会应有记录,可以全部或摘要归入病历内。

6.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参加,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和记录本中。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一般在24小时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科间会诊,原则上由专科高年资医师承担,进修医师和无资质医师不能独立执行会诊。

3、急诊会诊:被邀人员随请随到。

4、科内会诊:7天不能确诊的,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10天不能确诊的,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收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病情需要申请医技科室急诊检查者,主管医师填写申请单需经上级医师签名后送出,非急诊病例或病情需要者,一般不作急诊申请和床边检查。

9、门诊必须执行首诊科室、医师负责制。连续三次未能确诊者、危重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复诊签字,涉及两个或多个科室,一时不能确诊者,应由挂号第一科和第一个接诊医师负责,确诊后方能转入另一科。

10、凡遇疑难门诊病例,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先院内、后院外的原则分别办妥会诊手续进行会诊。必要时门诊办公室可以出面组织会诊,协商责成科室收入院。

附:转诊制度

1、转院病种:对结核病(开放型)、麻疯病等特殊病种,因病房条件和病人管理问题,有关科室可提出转院申请。

2、转院程序:由经治医师提出,科内讨论或科主任审核,门诊病人经门办、住院病人经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转院,任何个人或科室不得自行决定转院,不得借故推诿病人,更不得为谋取私利向兄弟医院介绍病人。

3、对危急、重病人转院时,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转院。转院途中应有医务人员陪同。

4、病人如需要专科治疗,须经转入科同意,转出科写转科记录,并通知住院处。

5、兼有两种疾病或不易判断是哪种疾病时,应按主要疾病(或原收治科)确定收治科室,严防互相推委,延误治疗。

急诊抢救制度

1、抢救室设备要齐全,制度要严格,做到随时投入急救工作,在抢救当中需要各有关科室支持时,必须及时、积极地给予支持;病人需要转入病房时,要及时收容,严禁推拖,抢救科室有呼救权和转诊权。

2、一切急救用品施行“四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消毒及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避免抢救时出现故障,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士要接班交班,并作记录。

3、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由主要的医师和护士长组织抢救,必要时科主任或院领导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各级人员应听从指挥,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合作。

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非参加抢救的人员,未经负责人允许,不得进入抢救室。

5、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困难时,应及时请求上级迅速予以解决。一切抢救工作要求作好记录,要准确、清晰、扼要、完整,而且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6、医护密切配合,完成自己所担负的任务,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尤其是药物的使用,如药、药量、给药途径和时间等,护士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补开处方。

7、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瓶等用完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8、病人经抢救后,如病情不允许搬动者,应留在抢救室继续观察与治疗,确定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

9.对已住院治疗的急诊病人要定期进行追踪随访。

10.抢救室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

11.不得因抢救而忽视正规操作和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以免造成事故和交叉感染。

病历书写制度

1、病历记录应用钢笔书写,语句要简练、通顺;病史要准确、真实;字迹要清楚、整洁,不得删改、剪贴、倒填,医生应签全名。

2、门诊病历封面的一般项目要求由患者本人或近亲属填写,医师书写主诉、重点病史、体检、初步诊断及处理意见。

3、住院病历的书写要求:

(1)新入院病人的病历在24小时内完成,并由本院执业医师书写入院录。对于实习、进修生书写的病历,带教老师应在72小时内完成修改任务。对急症、危重病人要及时书写入院录,情况许可时,随时完成病历。

(2)病历书写应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女性应包括月经、生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等。

(3)实习医生或进修医生书写的病历由带教医生审查并用红墨水笔作必要的修改、补充,并签名。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修改过多应重抄。

(4)首次病程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5)病程记录包括病情变化,检查所见、鉴别诊断、上级医师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治疗过程和效果。新入院病人三天内每天一次病程记录;第三天的记录要反应上级医生查房意见和三日诊断。凡施行特殊处理的要记明施行方法和时间。病危患者随时记录病情及抢救情况,每天至少记录一次,抢救记录具体到分钟,来不及记录时,应在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病重患者至少每二天记录一次,病情稳定后可3天一次病程记录;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上级医师应及时冠签。住院满30天的病人应书写阶段小结。

(6)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应于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要求每周两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查记录要求每周一次。

(7)科间会诊由会诊医师填写会诊意见单并签字,集体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应做详细记录。

(8)手术病人的术前小结、术前讨论、手术同意书、手术记录等,均应详细填写。

(9)医生轮换时,应书写交、接班记录。

(10)凡决定转科或转院必须书写记录,转科记录由经管医生书写;转院记录由主治医生书写,科主任审查签字。

(11)出院记录于病人出院前完成,内容包括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各项检查要求,出院情况和出院后建议。死亡记录当日完成,除书写病历摘要、治疗经过,还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填写好死亡小结,死亡讨论在7天内完成。

(12)各种知情同意书(包括手术同意书、特殊检查、治疗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等)均应在医疗活动前完成。

医生值班、交接班制度

1、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

2、值班医师每日下班前到科室,接受各级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交接班时,应巡视病室,了解危重病员情况,并做好床前交接。

3、各科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的病情和处理事项记入交班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值班医师对危重病员应做好病程记录和医疗措施记录,并扼要记入值班日志。

4、负责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病员临时情况的处理;对急诊入院病员及时检查填写病历,给予必要的医疗处置。

5、值班医师遇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经治医师或上级医师处理。

6、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护理人员邀请时应立即前往视诊。如有事离开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

7、值班医师不得脱离工作岗位,如因抢救病员而未得到休息时,科主任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休。

8、每日晨,值班医师应将值班中病房情况在晨会交待,重点病员向主治或主任医师报告,并向经治医师交清危重病员情况及尚待处理的工作。

9、急诊值班人员(含药房、检验、放射、记账等)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应诊急诊病人,以保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如离开须标明去向;值班医师应搞好交接班,特殊病人重点交班,观察室病人床边交接;接班医师未到位,交班医师不得擅自离岗;遇有疑难病人,要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处理。

10、各科不得安排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务人员单独上岗。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上午转抄医嘱后,须经2-3人查对。

2.查对医嘱者均应在查对登记本簿上登记签全名。

3.临时医嘱应记录执行时间,签全名。若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待医生认为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空瓶,经俩人核对后,再弃去。

5.整理医嘱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后执行。

6.护士长每周应总查对医嘱2-3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处置前必须严格三查七对;三查:备药处置前查;备药处置中查;备药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备药前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隙,有效期及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药卡上写药品、剂量、用法。

5.发药或注射时如,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查血袋有否破损。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瓶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的报告有无凝集。

3.输血前交叉配血报告要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完毕,报告单应贴在病历上。

4.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以备必要时送验。

(四)饮食查对制度

1.每日查对医嘱后,抄写饮食单并填写饮食通知单后查对床号、姓名、饮食种类是否相符(普食除外),将饮食通知交配餐员,护士与配餐员均应在饮食单上签全名。

2.发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上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

3.开饭前,在病人床头再次核对。

(五)手术室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时,接手术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病历及X线片等。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准备体位和消毒皮肤前。再次核对手术通知单、病历、X光片、诊断报告单等,防止手术错误;

4.查无菌包的消毒日期是否全符要求,包内器械是否齐全;

5.手术台上一切用物均应点数,由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对点,无洗手护士时,由医生与巡回护士对点,并记录备查。

6.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不允许用小纱块,一定要用尾巾,同时必须清点数目并登记,待术毕,数目相符才弃之。

7.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关腹或缝合前,须经洗手护士、巡回护士两人核对用物,用时术者清理腹腔完毕后,方能关腹或缝合切口。

8.凡属于手术清点范围内的物品,未经巡回护士许可,不得随意拿出手术间。术中增减物品,应当时作详细记录。

9.术中急救用药,应将用过安瓿、血袋保留以备查对,手术后再丢弃。

10.关完体腔,再次清点手术中所有物品,在记录本上签名。

11.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特检单送检。

(六)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各种器械包必须经护士二人查对无误后方可包装灭菌,并标明器械包的名称、打包者姓名、消毒日期。

2.发无菌物品者,应认真清点品名、数量、物品灭菌日期。3.定期清点过期包及灭菌物品,及时处理重新灭菌。

4.回收物品时,要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状况,若发现物品短少、损坏,则按赔偿制度处理。

5.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效果指示剂、温度计及有无湿包情况。达到要求后方可发出使用。

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别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的病人;

(2)各种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器官移植;

(3)各种严重外伤,如大面积烧伤等;

2、护理要求

(1)设专人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液体出入量并做好记录。

(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诊疗安全。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病危、各大手术后需要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热、昏迷、肝功能衰竭、休克、极度衰竭者;

(3)瘫痪、惊厥、子痫、晚期癌肿病人、早产婴儿;

2、护理要求

(1)严格卧床休息,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2)注意心理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并及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骨牵引、卧石膏床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2、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情许可,可在床上坐起;

(2)注意观察病情和特殊治疗或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病人一次;

(3)加强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的必要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病人、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者。

2、护理要求

(1)按常规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掌握病人的病情、心理状况;

(2)督促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病人饮食,每日巡视3—4次;

(3)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4)进行卫生宣教。

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医师分级

1.住院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2.主治医师:取得主治医师资格后的医师。

3.正、副主任医师:取得相应资格后的医师。

二、手术分级;手术根据复杂程度分为

1.一级手术:普通常见的基本手术。

2.二级手术:中等手术。

3.三级手术:疑难重症大手术。

4.四级手术:新开展的重大手术、残废性手术、科研项目。

三、各级医师参加手术的范围

医生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施行不同级别手术。原则上一、二级手术由主治医师主持,住院医师参加,禁止低级别医师做高级别手术。

四、手术批准权限:决定手术治疗方式、参加人员及具体分工

1.一、二、三级择期手术由科主任批准。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1篇3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thementalstateoftheparentsofchildrenwithLeukemiamentalstatetoprovidebasisofpsychologicalassessmentand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ThepurposeisprovidinginformationforpediatricfrontlineandbloodoncologynursesandfindingbettercareforchildrenwithLeukemia.MethodTake30childrenwithLeukemiaandthesamenumberchildrenwithoutLeukemiainhospitalfromJanuary2014toJanuary2015forexampl.Usehomemadequestionnaires,SASandSCL-90objecttotheparentstoevaluatetheirmentalstate.Dostatisticsintheend.ResultThepercentileofSASandSCL-90intestunitismorethantheother(P

Keywords:Leukemia;Parents;Psychology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60例患儿均来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住院患儿。试验组30例患儿临床确诊白血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1岁1月~13岁4月。对照组30例患儿为非白血病的本科住院患儿,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岁~13岁7月,疾病分类:肺炎8例,肠炎2例,川崎病4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两组患儿年龄、来源地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2患儿家长资料试验组白血病患儿家长60例(父母),年龄23~45岁,学历大专以上21例,中学及以下39例,农村41例,城镇19例。对照组非白血病患儿家长60例(父母),年龄20~45岁,学历大专以上20例,中学及以下40例,农村40例,城镇20例。两组患儿家长、来源地及家属构成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1.3方法

1.3.1测评工具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z1?{。

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家属一般资料。SAS量表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进行1~4级评分,将其正反向记分所得乘以1.25,得标准T分,T=50为界顶,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高,SCL-90量表有90个项目,每项进行1-5级评分,计算各因子分,因子分大于2分表示有症状.采用专人负责调查,调查表应用统一指导语,由受试者独立填写,对于文化程度低者,由调查者逐条读给受试者听,让其独立做出选择。问卷第二日收回,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回收率100%。

1.3.2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

用(X±S)表示,成组设计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SAS总分、SCL-90各因子均值比较见表1、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验组白血病患儿家长存在很严重的焦虑、抑郁、睡眠、饮食、强迫等心理问题。

3讨论

随着儿童白血病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儿童白血病的预后已有很大发展。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5年无事件生存率达70%~80%?z2?{,总治愈率达80%?z3?{。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已达75%左右?z2?{。目前,已公认白血病不再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z2?{。但是由于白血病患儿治疗需要昂贵的费用及较长时间,当某一家庭中一个健康儿童突患此病,对该家庭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意外灾难。患儿父母往往接受不了这种强烈的恶性刺激,他们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历复杂的情感和心理冲突,常常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问题?z4?{。患儿家长常诉疲倦、抑郁。过多的负担可致家庭亲和力减弱,而有更多的婚姻问题、家庭模式改变、父母精神障碍等?z5?{。

3.1白血病患儿家长焦虑抑郁严重。从上表可见,白血病患儿家长与非白血病患儿家长的情绪问题比较,结果显示白血病组患儿家长其焦虑、抑郁和总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白血病组患儿家长。提示白血病患儿家长有更多的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3.2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一般有以下五个阶段的反应:否认,愤怒,协议,抑郁,接受。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各种情感反应交织在一起。一是疑虑:怀疑医生的诊断,认为医生诊断有误;二是担心:担心患儿立即死亡,担心费用过高,无力承受;三是愤怒、狂躁:认为诊断有误,对医务人员充满敌意,把不良情绪迁怒于医务人员,甚至会攻击医务人员;四是焦虑;五是绝望、无助:认为该病死亡率高,难以治愈;六是自责后悔:认为自己平时对孩子照顾不周,导致孩子患病;七是抑郁、自卑:由于担心社会歧视,孤立自己甚至全家人,出现抑郁、自卑。?z6?{

3.3白血病患儿家长的这些适应不良情绪,反过来对患儿躯体疾病造成不良影响。如父母过分抑郁和焦虑,以致于把儿童患病后的不良因素夸大,看不到儿童自己的适应能力而采取过分包办,过分保护,这将导致儿童依赖性和婴儿化,甚至抑郁。内疚心理使家长总想给孩子补偿,也是过度保护的原因之一。而父母的否认态度,又导致其对患儿疾病的忽视。若照顾不周,将其愤怒情绪迁怒于患儿,甚至会嫌弃患儿,这种态度使孩子自感无价值,自尊心减弱,甚至出现自杀行为?z6?{。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4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儿科;护理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手势等方法来交换彼此的意见、情感等,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1]。但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同年龄段的患儿表达个人需要的方式不同,有效的沟通方式尤其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6月的120例儿科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11岁,平均(6.93±2.12)岁,疾病类型分布:肺炎18例,肾病综合征10例,特发性紫癜10例,急性肾炎9例,秋季腹泻1例,脑炎2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10岁,平均(6.82±1.95)岁,疾病类型分布:肺炎19例,肾病综合征11例,特发性紫癜9例,急性肾炎8例,秋季腹泻2例,脑炎1例。

1.2方法所有患儿都按疾病的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如病情观察,健康教育等。同时观察组患儿强调肢体语言沟通:①护理时面带微笑,使护理工作未实施之前即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②照顾到每位患儿,使患儿及家属认识到他们是被重视的,用形体语言创造一个平等祥和的环境。③表现要体贴入微,如护理工作中摸摸小儿的额头,检查是否发烧,让患儿感受关怀。④适时给予激励支持,如需做腰穿患儿因害怕疼痛而比较紧张,有无助感,护士可握住患儿小手,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激励。⑤善于使用身体语言,如身体仪态上,衣着整洁,精神焕发,塑造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拉近与患儿距离;又如在身体姿势上,站立时腰板挺直会让患儿觉得严肃认真,而跷二郎腿或耷拉双肩则会被认为是不认真负责;再如行走时应姿态稳重、大方,手足轻柔、动作娴熟等都会增强家长及患儿的信任感、安全感。⑥善于使用眼睛,视线接触、鼓励赞赏的表情等信息传递可有效增强沟通效果。患儿首先能接触到的就是护士目光眼神,真诚、高兴及对患儿怜爱的眼神有助于增强与患儿及家长的清静感,而目光游离不定则会让他们觉得护士根本不在乎、不关心其想法、病症,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比两组对患儿对医嘱的依从情况。

1.3依从情况的判定[2]完全抵触:表现为拒绝医治,哭闹、恐惧,不合作。部分抵触:愿接受治疗但不配合,如有抵触情绪但不逃避。部分接受:愿意接受医生治疗并遵医嘱,但对部分要求表现的配合。绝对接受:对治疗过程及环境均不恐惧。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中以观察组患儿对医嘱的完全接受率较高,完全抵触率较低,见表1。

3讨论

儿科护理主体的特殊性使护理工作复杂化,为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临床中应不断探索新型护理模式[3]。部分情况下单纯语言沟通很难满足患儿及家属的期望需要,给医嘱的依从性造成影响。肢体语言也叫体姿语,指在特定情境下借助身体姿势、动作来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体态语言。其虽是非语言因子,但含有相随性、可视性及真实性,实际应用中可弥补语言在传递信息中“言不尽意”的缺陷。若护理时面带微笑,可打消患者紧张感,感觉这样的护士可以亲近,增加对护士的信任,无形中缩小护患之间的隔阂。李满华等[4]通过对84例实施眼科手术的患儿研究发现,运用抚触护理可降低患儿术前恐惧和术后躁动,增加医治过程中的配合度。本研究结论和上述报道类似,加用肢体语言沟通的观察组患儿完全抵触率比对照组显著低,而完全接受率比对照组显著高,P

参考文献

[1]秦婵,徐晓华.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与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4):120.

[2]梁薇,郭冬梅,李文秀.儿科护患沟通障碍的常见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115-116.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5

[关键词]地震;板房医院;新生儿;院感;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93-02

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高危区,本院由于地震而建立板房医院,结合本院板房医院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院感的发生。现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对策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科为二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儿科,受条件限制为板房医院。本科分为新生儿科和普儿科,新生儿科为有陪伴病房,设床位20张。地震后2008年9月~2009年12月共收治的新生儿458例(观察组)。其中,新生儿肺炎243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50例,早产儿28例,新生儿窒息(轻度)30例,新生儿脐炎5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地震前同期2006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378例(对照组),其中,新生儿肺炎17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37例,早产儿35例,新生儿窒息(轻度)27例,新生儿脐炎5例,新生儿低血糖2例。

1.2方法

1.2.1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由护士长全面负责,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建立健全了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保洁措施、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及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评分标准等系列规章制度。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每个月进行消毒工作的总结,认真查找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讨论并解决。工作中一旦发现有感染迹象,立即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止感染的蔓延。

1.2.2在现有的条件下将新生儿病房与普儿病房隔开,形成相对独立区域。新生儿室分为感染间和非感染间,相对隔离。一旦发现患有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患儿时,及时将患儿安置到隔离病室或相对隔离区,用物专人专用,根据不同的传播方式采取不同的隔离措施。

1.2.3由于为有陪伴病房,因此加强对陪伴的管理尤为重要,我们采取发放陪伴卡,严格控制无卡陪伴入内,一个新生儿只能一个陪伴入内,同时在进门口设置洗手池,教会家长卫生洗手法,做好手卫生工作的健康教育工作,换陪伴鞋,穿隔离衣,同时每个暖箱配置一瓶快速手消液,教会陪伴使用方法。

1.2.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种医疗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红外线抢救台等应规范消毒,每天派一副班负责使用中暖箱的日常清洁工作(清水清洗),清洁毛巾一用一消毒,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强效液擦拭,特别是暖箱内部要彻底消毒。凡常与患者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奶具等应根据各种物品性能及使用情况采取不同消毒方法,以切断医院感染传播。

1.2.5加强患儿的基础护理[1]:如皮肤护理,口、鼻、眼的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被服应经过高温消毒后备用,包裹婴儿的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用过的被服放带盖的桶内,不要随意扔在地上,更不能与其他污物混放,每日送洗衣房单独清洗和消毒处理。新生儿奶瓶用毕及时清洗,一人一瓶一消毒,牛奶要现吃现配。婴儿毛巾、手帕需一人一巾。

1.2.6室内通风[2]:每日保证新生儿室内通风2~3次,每次20~30min,保持适宜的温度24~26℃,相对湿度55%~65%。室内放置空气净化器,每日消毒1次,新生儿室内床及床头柜、桌椅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新生儿出院时,新生儿床单位进行终末消毒。每日含氯消毒液拖地3~4次,床头桌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洗2次,每个月做空气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途径。

1.2.7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广泛使用抗生素的病房里,尤其是使用广谱抗生素时,因抗生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推动力[3],所以应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均严格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结果

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7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胃肠炎2例,静脉炎1例。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例,脐炎1例。两组资料对比结果见表1。

3讨论

3.1板房医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主要易感因素

新生儿长期处于宫内的无菌环境,缺少各种微生物抗原的刺激,尚未成熟的免疫系统处在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对很多微生物缺乏抗定植能力而易发感染[4]。

“5・12”地震后本院由于受条件限制为板房医院,新生儿院内感染除与医护人员因素、各类侵入性操作因素及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等传统因素有关外,板房医院环境因素建筑布局受限,病房空间相对狭小,消毒设备不完善,管理起来难度较大,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也对其有一定影响。同时,病室通风换气不良,易造成空气污染,也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5]。

3.2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措施

地震后本科在现有的条件下将新生儿病房与普儿病房隔开,形成相对独立区域。新生儿室分为感染间和非感染间,相对隔离。同时加强对陪伴的管理,笔者采取发放陪伴卡的措施进行管理,同时,严格掌握选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均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综上所述,尽管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尽管本院为板房医院,但是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手段,通过实践,高度重视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规范管理程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科学管理,措施得当,本科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夏莲,沈灯霞.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控制的体会[J].江西医药,2009,44(8):846.

[2]席建宏,古丽苏玛依・热合曼.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2):222.

[3]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护理措篪[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55-56.

[4]董海峰,张玮.新生儿医院感染323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67-468.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一、儿科护理学试题库、试卷库的建设和应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专科护理学课程。为体现课程考试成绩评估的标准化、规范性和客观性要求,改革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在学校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建立了一套实用的试题库,实施了教考分离的考试方式。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合理、有效地设计试题库,以求得学科考试的公正性和可信性,使其能够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目的,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试题库、试卷库建设的意义:①有利于课程教学的评价和管理。②有利于课程教学资源的继承和发扬。③有利于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建设。

2.试题库、试卷库的构建原则:①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科学的考试大纲。②依据课程特点选用适宜的题库形式。③重视试卷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④试题库的管理。

3.试题库、试卷库的构建方法:组织有丰富护理教学及临床经验的专家教授,资深教师和高级护理人员,在广泛查阅儿科护理学专业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教学资源,多途径入库。

4.试题库、试卷库的应用:①试题库、试卷库的使用。每学期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完成后,由教务科安排课程考试日期,试卷随机从试题库内选择,一般试卷只在考试前3天才确定并由教务科组织印刷和考场安排,教研室任课老师考前都不知道。考试结束后,所有考卷移送教研室,由教研室组织阅卷工作,其中试卷客观题部分的答案,学生使用答题卡,成绩由教师进行批改并给出成绩,试卷的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部分,由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人工批阅并给出成绩。②试题库、试卷库的评价与更新。重视对每次课程考试试卷的评价与分析,主要从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进行评价,既注意从试卷整体情况来分析,如分析考试成绩分数的分布、平均值及标准差,又注意对试卷内容的具体分析,通过对各类考题得分情况的分析,尤其注意高得分题与低得分题的分析和比较,发现不同类型考题所反映的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情况。通过认真科学的有效分析,比较考试成绩与试卷质量的关系,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与学双方的薄弱环节,作为下一学年教学改进的参考依据。同时,通过试卷分析,筛选优良考题,剔除劣等或错误的试题,使课程试题库建设处在一个动态优化、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中,使其与学科发展相适应,达到试题库建设与时俱进的目标。

二、儿科护理案例库的应用

1.案例库建设的意义:病案是教学中理论联系临床最有价值的资料,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2.案例库的构建方法:我们从临床一线及相关资料中收集病案:①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代表性,采用典型病例,使学生能对这一系统疾病的认识具有启发作用。②复杂病、疑难病的病案:病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提高了学生对复杂病、疑难病的分析和整体护理的能力。

3.案例库的使用与评价。选择2007级护理本科5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儿科典型病案库》中的病案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从两组考试成绩、课堂效果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这说明运用《儿科典型病案库》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我们体会在临床病案讨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与教学有关的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努力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方法,尽量诱导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注重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并合理应用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为护生强化各医学课程间联系并活跃临床思维提供一种崭新的途径。

三、儿科护理课件库的应用

1.课件库建设的意义:是实现资源的储存、共享和利用的有效途径;在课件库的建设及运用过程中,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2.课件库的构建原则:①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②注重营造交互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③注重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④注重建立协作学习机制,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的精神。

3.课件库的构建方法:自制和网络下载,并进行科学整合。

4.课件库的使用与评价: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学校硬件设施的发展,护理教育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护理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能使课堂冲破时空的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个性、素质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对改革教师教学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近几年来,我们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广泛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1)多媒体课件在儿科护理学课堂中的优势:①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②图文声像并茂,通过多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果。③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④转变了教学模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学习进度,按需所取,灵活选择,同时可以加强教学中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辅导。⑤提高了教学满意度,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受到了学生的一致欢迎。我们曾用不署名问卷调查向学生搜集反馈信息,结果表明,学生对应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达96%。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7

关键词:儿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15-01

当前,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科护理而言,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多元化、护理操作的专业化等各种原因,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难度性。目前影响儿科护理质量的因素较多,工作中那些明显的误区通常会被警觉,继而有效防范,易被忽视的很多都是细节,近年来医患矛盾较为普遍,医疗纠纷屡见不鲜,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细小的疏忽造成的。因此,如何从细节入手,想患儿所想,急患儿所急,从细节护理中见真情,为患儿提供超过规范化服务的优质,成为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温馨病区环境要从细节创建良好的病区环境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顺利运行,促进康复的重要条件。

影响儿科病区环境的因素较多,如儿科病房设备简陋,基层医院患儿人数较多,基础设施不到位,环境嘈杂,设置凌乱等,不但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实施,且影响了患儿及家属心情,置身其中,极易产生护患矛盾。因此,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意从细部入手,创建温馨和谐的病区环境,打造和谐健康港湾。还可以在病区提供特色服务,如对年龄小的患儿,为他们增设玩具柜,并举行唱儿歌、讲故事、学跳舞等活动;为年长患儿提供、书籍、绘画工具,以丰富他们的生活;针对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的患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轮椅、手推车等,协助他们进行户外散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以满足不同年龄组的患儿的心理需求……以上事情虽看似简单微小,但这些小小的举动常会使患儿及家属深受感动,进而构架起医患和谐的桥梁。

(2)安全意识要从细节抓起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鉴于患儿自身抵抗力以及身体机能发育等方面的特殊性,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较多,如患儿出现碰撞、坠床现象;在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实施抢救时,因时间紧急,主治医生口头医嘱,造成护理人员因听不清或者混淆等所导致的用药错误以及重复;患儿可能携带一定的潜在疾病的传染细菌,护理人员疏于防范,造成与患儿直接进行机体或血液接触时引发感染,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临床护理中发生的源自细节的护理差错事故。因此,儿科护理必须树立"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有效地转移、防范差错事故,具体如下:①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学习,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对《护士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等护理核心制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班职责、重点流程等进行强化培训,定期和不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掌握程度,保证全科护理人员熟练掌握。②强化护理安全教育。针对护理人员经常更换,队伍年轻、经验相对不足、预见性及应急能力差等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的护理安全教育,每月针对科内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新老护士经验交流等方法,认真剖析并启发大家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提高护士安全意识。③严格控制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应采取日提醒、调、月检查等方法,强化消毒隔离意识,督促每位护士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④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儿科工作比较繁忙,尤其在高峰期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易漏掉一些细节,因此更要细心再细心。

(3)和谐护患关系要从细节打造患儿因对感受不能表达或表达不清,对护士工作不配合,或家长对护理服务过分挑剔,对护理操作不配合甚至干扰等,都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护患关系是一种多元化的互动关系,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其处于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最佳状态,而和谐的护患关系的构建对实现目标具有促进作用。要打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往往体现在护士的行为、仪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调语速、手势、眼神等每个细节上。

(4)专业技术要从细节培训护理业务技术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护理工作环节多、操作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发生技术性护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护士理论知识不扎实、技术操作水平低、临床经验不足,因此应当重视护士专业技术的培训:①对低资历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培训。儿科患者自我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差,因此对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要求高,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培训尤为重要。科室应根据护理部的培训要求结合本专业情况为每位护理人员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明确要掌握的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法律法规、护理常规、操作流程、预案指引等知识及培训期间需参与抢救、护理患儿的数量、完成的操作演示、护理查房、小讲课等。②加强专科护理技术学习。小儿各年龄段具有各自的生理、心理、病理和免疫等特点,有各自特殊的需要,只有充分地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才能及时,准确地制订出-套完整的护理讨划,同时还应了解儿科常用药的剂量、主要作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等多项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儿,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儿科专科护理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不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三基”考试,鼓励护理人员自学或参加函授学习,完成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从而主动、细致地规避各种护理风险。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8

[关键词]妇产科医疗纠纷

自从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且纠纷的成因更为复杂。一些既往不构成纠纷的原因也常成为医疗纠纷的来源。而据各省市医疗纠纷的统计:妇产科的医疗纠纷常排在纠纷的前两位。妇产科是医院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风险,有效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是医院管理者探讨的重要课题[1]。产科问题,往往总是来势凶猛,危害严重,这时病员和家属心理承受如落深谷,与医务人员认识分歧迅速反应出来形成纠纷[2]。产妇入院普遍认为是一个生理过程,是安全的,而且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期望值均较高,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一些病理现象家属往往不能理解。而妇科的手术又与生殖器官的官能状态密切相关,一些疾病易复发,(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一些疾病表现形式多样化(如异位妊娠),一些新的设备的使用(如宫腔镜、腹腔镜、宫腔电切镜)也带来一些新的并发症。一旦发生纠纷,工作人员不能集中精力投入临床工作,医院领导也不得不分散精力处理纠纷,由此,提高妇产科质量控制水平,防止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显得异常重要,笔者就本院前两年发生的医疗纠纷,对妇产科医疗纠纷的成因作出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从医疗质量的事后管理转化为过程管理,以期妇产科能实现“零缺陷”。

一、纠纷的成因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发生医疗纠纷41例,其中妇产科纠纷27例,占65.85%,分析案例,究其发生纠纷的原因大致如下:

1、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所提的问题不够耐心,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有时各级医师对病情的解释不一致。

2、观察病情不够细致,如产后会阴血肿未及时发现及处理,造成纠纷。

3、了解病情不详细,未作一些必要的相关检查,发生误诊及漏诊,如“宫外孕”就诊三次(患者一定有阴道流血)未做尿妊娠试验检查,造成患者延误病情,因急腹症住其他医院急诊手术而引发纠纷。

4、手术操作不够细致,如经阴道分娩后阴道内纱布残留,经腹手术后发生24小时内腹腔出血。不同类型的新生儿肺炎和羊水栓塞症所致的猝死是妇产科非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医疗事故则主要与妇产科手术操作不当有关[3]。

5、手术最佳时机把握不好,如已确定剖宫产时间,因为一些原因手术时间推迟,术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纠纷。

6、产前诊断与分娩的结果有差异,家属不能理解,如新生儿唇裂。

7、医务人员过于自信,未充分了解新医疗器械设备的使用性能,对新的手术方法中出现的并发症预料不足。

8、实行诊疗组负责制后,科主任的管理不到位,重大疑难疾病的讨论不及时。

9、门诊就诊时,对患者性生活状况未详细询问,工作太忙造成医源性损伤,如处女膜损伤。

10、期待妊娠者使用药物不够谨慎,以致患者妊娠后对胎儿的取舍困难,造成纠纷。

二、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出现纠纷的十大原因,提出以下建议:

1、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及管理

(1)加强妇产科业务知识的学习,如熟悉一些易误诊疾病:宫外孕、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2)加强各级医师的业务培训及手术分级管理,提高手术操作技能,充分了解各种手术后的复发几率,对新开展的手术方式,术前应全科充分讨论,了解其并发症以及处理原则。如腹腔镜和宫腔镜下的手术;盆腔功能障碍的术式。

(3)充分了解各种肿瘤的恶性程度与复发几率,并告知患者,重大疑难危重病例应及时讨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慎重把握器官的切除与保留,尤其一些肿瘤患者的生殖功能保留应充分沟通并得到理解。

2、行政管理

(1)门诊二次就诊仍诊断不清,疗效不佳者应请上级医师会诊,以减少误诊及漏诊。

(2)对医疗纠纷多发人群(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配备的工作人员应能及时发现缺陷及时纠正。

(3)关于节假日及交接班时间,有时工作人员可能把手术拖至下一班处理,造成医疗的结果不满意,如:应规定妇产科交班前的医师,在交接班时必须对患者处理充分后方可下班,不得交予下一班处理。(如已有剖宫产趋势的产妇、急腹症以及阴道流血较多需要清宫的患者)

(4)医患沟通更畅通到位,一组疾病的病情应统一由一位医师详细与患者沟通,各级医师再次沟通时内容应一致。另外一些目前技术水平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应充分告知,如胎儿的微小畸形,超声可能不能被确定。对肿瘤或一些疾病术后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应充分告知,一些设备(如单双极电凝)对卵巢功能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应充分告知,对一些疾病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妇科恶性肿瘤的复发状况也应该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

(5)对门诊未婚无性生活史的患者,分诊护士应与接诊医师重点交付,否则也分担相应的责任。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9

【关键词】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护理程序

近年来随着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查房的指导思想有了显著转变,改革护理查房的内容与形式[6],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解决护理问题为目的而进行的护理查房.我院儿科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整体护理查房,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加深对整体护理的认识,推动整体护理实践活动。现将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我科收治危重病人103例,其中男65例,女28例,平均年龄7岁。我科护理人员共11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4人,辅助护士(未取得执业证的护士)2人,其中大专4人,中专7人,专升本在读2人,大专在读5人。以整体护理进行护理查房,同时测评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2护理经过、经验及具体做法

2.1护理查房方法

2.1.1护理查房准备

由责任护士选取所在病房疑难、危重病人为查房对象,由护士长主持,责任护士重点准备,于每周三晚夜班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所分管病人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仔细阅读医生病程记录,重危病人讨论记录及病人各项检查的阳性体征等,修订护理诊断,完善护理计划内容。并对所实施护理计划进行评价,对一些疑难护理诊断提交讨论。要求护士长在查房前,运用护理程序,针对本周重危病人护理重点及疑难护理病例,查阅有关疾病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制订查房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对全科病人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及时进行反馈。

2.1.2实施

定于每周四早8:30进行护理查房。查房人员由护上长、责任组组长、责任护士及辅助护士、进修生、实习护生组成。

2.1.3责任护士报告病人全面情况,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①病史②体征③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重点说明病人现存、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制定相应护理计划与措施、护理效果以及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2.1.4护士长评估病人,根据责任护士的报告,结合本专科护理特点,询问病人重要病史并进行护理体检。

2.1.5评价与指导

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决定在病人床前进行或办公室等地点进行。①护士长依据所收集到的主客观资料,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责任护士所提出的护理问题,有导向地组织护士进行重点内容的讨论,同时进行讲解和提问。病人或家属也可询问和请求指导。②根据护理程序进行评价,包括评估是全面,护理诊断/问题是否确切,护理计划是否符合病人实际,修订是否及时,护理措施是否到位,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在护理过程中,注重动态观察病情,有效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把效果评价贯穿于病人住院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将效果与标准加以比较,发现偏差与不足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改进不足。同时评价责任护士的上作情况,病人的满意情况等。参加查房的护士对以上内容提出自已的观点并参与讨论。③提出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措施及下一步重点解决的问题。指导补允护理诊断/问题和护理计划内容,并根据疾病或并发症的转归和现存的护理危险因素,预测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护理诊断/问题。④针对该疾病介绍国内外护理新进展及动态。利用护理查房的形式迅速传递、渗透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扩展临床信息量,拓宽护理查房内涵,使护理人员花较少的时间和经历,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面系统的在职培训。

2.1.6查房总结

护士长简要评价此次查房效果,并予以护理指导。包括病人现阶段需解决的护理问题,需要病人或家属共同参与的活动,查房中对护士的要求以及需要改进的做法等。

2.1.7考核人员对照护理查房评分表逐项打分,分值100分。并要结合病人的情况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分析和指导,对查房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价。科室针对查房中提出的建议、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责任护士的评分可记入每月护理质量评价成绩中,作为责任护士竞争上岗考评依据,也是年底评优的参考。

2.2质量评价

定于每月第一个周四早进行整体护理查房的质量评价。对整体护理查房进行考核、分析、评价与指导,以促进护理程序的运用与提高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查房的质量。

2.2.1成立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

由护士长、高级职称的护理业务骨干组成,不定期邀请护理部主任参与科室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并予护理指导。

2.2.2制定查房质量评价标准

整体护理查房要求目的明确,程序规范、内容清晰、重点突出、查体正确、评价客观、指导有力。同时还应做到资料齐全,物品齐备,站位准确。①评价护理程序应用情况,包括护理评估的准确性、资料分析的科学性,护理诊断的正确性,护理措施的针对性,护理效果的客观性等。②了解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上作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查房中制定的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的满意程度。③护士长进行提向或组织讨论,结合病情从病理、生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并介绍国内外最新护理研究成果或动态.要注重评价护士长组织能力和解惑能力,评价护士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④评价护士的行为规范以及查房形式、查房的站位,本病区护士参加人数、物品准备等。

护理查房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参与查房全过程,对护理查房进行评价,采取现场评分的方法,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3护理效果

3.1投诉率与满意度统计,护士整体护理考核差异统计。

3.2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护理程序,护士感到了现有知识的贫乏医院新建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病房积极为同志们创造学习条件,鼓励大家订阅专业杂志和参加继续教育。奖励与激励护士参加自学大专或专升本考试,大家学以致用,将外院成功的护理经验和好的护理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使护士的知识结构尽快适应整体护理工作的需要[7]。科室内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整体护理内涵质量得到进一步深化。

4讨论分析

4.1整体护理查房,打破了传统的护理查房模式。

从重病情查房转向对病人整体护理查房,从单纯强调病房的规范管理转向以病人为中心[8],满足病人需求的病房环境中来。

4.2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查房对复杂疑难病历明确诊断和目标,纠正护理中的偏差与不足,既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最完善的护理。同时护理计划与患者和家属公开,既明确了护士的责任,又得到了患者的信任,有利于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

4.3通过查房,完善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监督评价系统。

逐步完善了查房制度及质量标准,保证了护理质量。护士长可把护理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全科护士,各责任护士也可将本组病人有可能发生的护理隐患及早提醒各班,加强观察有效地杜绝了护理缺陷、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强化了护士长的管理意识。

4.4提高了护理人员素质。

通过查房,促使护理人员主动的深入病房收集资料,及时修订计划,认真进行健康宣教,提高了护士学习的热情,增强了责任心,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病人满意度的测评,及时将病人意见反馈给全科护士,强化了全科护士的服务意识,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根本上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5增强了护士参与管理的意识。

由于责任护士做了大量的护理工作,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出通过实践总结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独立处理病人存在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整体护理能力。

思考:护理查房应有目的地选择查房内容,注意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和实用面选择查房内容。实践中可能会忽略此问题,不能及时抓住护士业务知识及理论知识的弱项去有目的地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过于枯燥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方芳.护理查房现状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2,17(2)148~149.

[2]谭自然,金良玉主编.护理新概念与临床.[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8.158.

[3]李银勇,曲维香.在整体护理中如何进行病人教育.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53-54.

[4]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39~40.

[5]刘玉莹,张亚卓.整体护理查房程序的建立与效果分析.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9.

[6]迟凤玉,蔡宝英.护理教学查房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冲华护理杂志,200l,36(7):524-526.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

【关键词】灌肠;发现;肠套叠

1临床资料

患儿,男,9个月,因反复呕吐、低热伴烦躁哭闹面色苍白4h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肠炎,开具了头孢噻肟钠和炎琥宁灌肠方。后护理灌肠室为患儿进行灌肠,核对此患儿的药房,随即用20ml注射器,抽吸15ml等渗氯化钠将药物粉剂溶解,套上一次性肛管,管的头端涂上石蜡油,在家长协助固定下让患儿左侧卧位臀部抬高8~10cm,从患儿缓缓插送入软管,大约插到5cm处感觉有阻力,轻轻转动软管依然无效,遂徐徐拔出软管,发现软管顶端带有1cm长的血迹,作者怀疑是“肠套叠”。随即让患儿躺平,触诊发现左腹部似有包块,包块较软,长粗条状,推之可活动,轻按之患儿有痛苦表情,经医生复诊,指检发现指套上有暗红色血液,经讨论高度怀疑肠套叠,急转诊至上级医院。经上级医院为患儿做CT检查,CT片上有肠系膜环绕征象,包块处呈现特征性的分层,有典型的“宫口样”改变,B超检查在套叠横断面呈现“同心圆”征,套叠头部出现肿块影像,套叠肠管以上部位充气充液,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肠套叠,予以紧急空气灌肠治疗,由于发现治疗及时,使患儿转危为安,避免了手术之苦,挽救了患儿的生命。

2病例分析

2.1临床特征不典型。患儿阵发性腹痛、呕吐、血便、腹部包块为肠套叠的四大主症,缺乏其中一项以上者视为不典型。在发病早期(指发病4~12h)这四大症状并不一定同时出现,甚至在有些患儿身上只表现为剧烈的哭闹,随着病情的发展往往哭闹会减轻,若医生疏忽大意,也会给诊断带来困难。

2.2医生考虑不够全面,诊断依据不全面。呕吐为早期症状,初为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乳凝块和食物残渣,随着病情进展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但呕吐不是本病特有的症状,仅凭呕吐极易诊断为胃肠炎,脑炎或发烧,消化不良等症。

2.3血便是肠套叠的主要症状,一般多见于发病6~12h后[1],少数患儿并未排出血便,此例患儿更只是在灌肠管上留下了血迹。补充指检证实了这一点。

2.4腹部包块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可触及套叠肿块,有触痛,呈腊肠样,光滑稍可移动,晚期病例发生坏死或腹膜炎时,出现肿胀,腹腔积液,肌紧张和压痛,不易触及肿块,有时腹部扪诊和直肠指检双合诊可触及肿块[2]。若医生忽略这一点,没有进行腹部触诊,加之患儿的恐惧情绪不予配合也会导致误诊漏诊。

2.5辅助检查欠缺,在此病例中仅凭临床症状就下诊断是草率的,如果给予常规化验检查,和X线或B超检查,或许此病就不会误诊了。

3讨论

3.1肠套叠多发生在2岁以内小儿,男孩多于女孩,比例约为4∶1,以健康肥胖小儿偏多。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以气候骤变时多见,常伴发于胃肠炎和胃肠道感染。肠套叠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95%为原发,多见于婴幼儿,由于婴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是容易发生肠套叠的结构上的因素。5%继发性病例多为年长儿,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多有明显的器质性原因,如肠息肉肠肿瘤或畸形等均可牵拉肠壁而发生肠套叠。

3.2有些诱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如饮食改变或腹泻等而诱发肠套叠。肠套叠一旦形成,仅有小部分的肠套叠可以自行复位,而对于套入结肠的或复套一般不能自行复位,由于套叠部分的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的肠管部分发生循环障碍,从而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曲张,黏液细胞分泌大量黏液,进入肠腔内,与血液与粪便混合成果酱胶冻状物排出。肠壁水肿,静脉回流障碍,致使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肠壁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由于患儿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起来十分困难。

3.3护士是患儿的直接接触者,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概念的不断更新,护士角色的转变[3],护士已由传统的医嘱执行者转变成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者。护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仅要踏踏实实地工作,而且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勤于思考,独立思考,有敏锐的观察力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现代的护理理念呼吁更全面的护理人才。

3.3.1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是健康的守卫者,观察病情是护士的基本技能,是始终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儿科素有“哑科”之称,由于患儿不会正确表述,这就加重了诊断的难度。在本病例中,护士承担了一个协助诊疗工作的角色。小儿肠套叠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发病早期易与菌痢、肠炎、阿米巴痢疾等相混淆,加之患儿不配合,医生问诊的局限性、片面性,这就要求临床护士充分发挥敏锐的观察力,做到勤观察、细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线索的蛛丝马迹。

3.3.2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知识和临床经验是培养敏锐观察能力的基础,临床护士平时要注意充实理论基础,丰富理论知识,注重学习,为临床工作奠定基础,这样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临床知识全面的做出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错误的诊断,从而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在临床上患者的病情是复杂多变的,因而护士的工作是繁琐细致的,这就要求护士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为患者服务。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要求临床每一名护士包括基层护士必须树立主观能动意识,视护理为己任,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和创新,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应用于指导实践,想患者之所想,急家属之所急。时时处处用心、用脑做好每一个操作、每一个细节,把工作的每一天当做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做好健康的守护者,促进护理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8-250.

[2]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6.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篇11



【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试产至宫口开全改行剖宫产术,术中取胎头困难,采用两种方式娩出胎儿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发生的头位难产试产病例,胎心监护无明显异常,羊水无明显粪染,均宫口开全,胎头在S+2左右,下降阻滞,胎头干涩者改行剖宫产术,术中取胎头困难50例,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助手阴道上顶胎头术者娩出胎儿25例,B组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25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产伤的发病率及预后的情况。结果B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产伤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A组,且新生儿预后明显好于A组。结论当头位难产试产至宫口开全,胎头在S+2左右,下降阻滞,胎头干涩者改行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时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实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关键词】头位难产试产至宫口开全;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两种胎儿娩出方式;新生儿预后

头位难产是产科较为复杂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处理不当,会对母儿造成很大的危害。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增高,剖宫产引起的母儿并发症(泌尿系感染、肺栓塞、伤口感染、损伤、药物反应、新生儿RDS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对剖腹产率设置的警戒线是15%。所以我国各大医院都在控制剖宫产率,鼓励孕妇经阴自然分娩。随着经阴试产孕妇的增加,胎头位置异常引起的头位难产的发病率也在增加,处理不当时对母婴的危害大,故在难产中占很重要地位[1]。我院对50例头位难产试产至宫口开全患者改行剖宫产术,术中取胎头困难,两种方法娩出胎儿对新生儿愈后的比较,发现术中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方法,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产伤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助手阴道上顶胎头术者娩出胎儿方法者,新生儿愈后也明显好于后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发生的头位难产试产病例,年龄21~42岁,胎心监护无明显异常,羊水无明显粪染,均宫口开全,胎头在S+2左右,下降阻滞,胎头干涩者改行剖宫产术,术中取胎头困难50例,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助手阴道上顶胎头术者娩出胎儿25例,B组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25例。

12方法头位难产试产至宫口开全,胎头在S+2左右,下降阻滞,胎头干涩者改行剖宫产术;尽全力缩短从决定剖宫产至将孕妇转运到手术室的时间间隔[2];术中取头困难时A组助手阴道上顶胎头术者娩出胎儿25例,B组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25例。

2结果

50例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B组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困难者,则在子宫横切口上缘正中纵切呈倒“T”形切口,以利胎儿娩出。

3讨论

随着人们对优生优育观念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产妇及家属对医疗质量的期望值过高,对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往往很难接受,有的则不能理解和谅解,较易发生医疗纠纷。这无疑对产科医生施加了不小的思想压力,因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加之产科有着不可预见性因素存在,使得产科医生在处理产程的过程中慎之又慎。由于在妊娠分娩中90%以上是头位,而头位分娩时顺产与难产的界限多难以截然分开,致使产科医生容易对头位难产失去应有的警惕性,不能及时的对头位难产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一味的试产,待宫口开全,胎头下降阻滞,胎头S+2左右,且干涩者,再改行剖宫产术,则胎头往往深定于骨盆腔内,术中取胎头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多需用辅助方法娩出胎儿。对胎头深定者助手阴道推胎头有可能引起胎儿脑幕撕裂、颅骨骨折的危险,故遇胎头深定紧紧卡于骨盆内者,宜取子宫纵切口,或横切口加上缘纵切呈倒“T”形切口,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3]。我院遇此类患者采用助手阴道上顶胎头术者娩出胎儿及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两种方法比较:发现术中取头困难时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比助手协助头位娩出胎儿,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且新生儿窒息时,经抢救后复苏快,愈后以胎足娩出者明显好于后者,笔者通过观察考虑后者新生儿窒息复苏慢的原因可能是助手上推胎头及术者娩出胎头时反射性刺激胎儿在宫内呼吸,羊水吸入有关。综上所述,产科工作者若遇此类紧急情况行剖宫产时,以胎足牵引娩出胎儿可做为一种较好的应急措施。并有效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重庆出版社出版,1990,10:240.

新生儿科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范文1篇12

归脾汤妇科应用举隅陈粮,ChenLiang

李东垣医著考刘佩弘,LiuPeihong

薛生白治虚劳重脾胃经验探讨朱炳林,Zhubinglin

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田华咏,Tianhuayong

复方中药含药血清研究现状余文珍,施红

复方芩柏颗粒剂止血作用的研究王真权,王爱华,WangZhenquan,WangAihua

赤珠清毒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4例疗效观察吴国庆,WuGuoqing

外展外旋撬拨法整复肩关节前脱位42例李声国,LiShengguo

降糖保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45例临床观察董飞侠,Dongfeixia

经方应用的思路与方法王付,WangFu

《医话选粹》自序干祖望,GanZuwang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机理探讨匡调元,KuangTiaoyuan

"肝虚寒"证治初探毛以林,MaoYilin

关于中医高等教育的思考陈国权,ChenGuoquan

肺系病诊治一得张灿玾,张增敏,ZhangCanjia,ZhangZengmin

血糖难控因素的中医治疗仝小林,周水平,TongXiaolin,ZhouShuiping

小儿高热急症的辨治体会陈先泽,陈越,ChenXianze,ChenYue

妇科证治杂谈杜锦海,罗淑君,DuJinhai,LuoShujun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研究成就与发展前景周岱翰,ZHOUDaiha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研究综述罗庆禄,兰启防,LuoQinglu,LanQifang

针刺对肥胖大鼠弧束核作用的研究刘志诚,孙凤岷,徐斌,赵玫,孙志,张中成,朱苗花,项晓人,魏群利

宣清托活法治疗慢性鼻窦炎179例疗效观察张泽民,ZhangZeming

如何培养名副其实的中医名家路志正,万文蓉

论中医科学研究的层次与思维方法王东方

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命名探讨童延清,任继学

动物类药治疗关节痹流源探究毛以林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NO、ET改变及意义眭承志,刘志坤,王彦伟,程火生

胆石胶囊治疗胆石病临床研究毛照海

谢海洲教授治疗癫痫用药特点探析陈少玫,高树彬,尤文质

大剂量中药辨证救治重症肺炎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赵霞,王绍华,刘方,马英明,李明贤

糖尿病胃轻瘫针刺选穴的临床观察郑亮,王新美

CT定位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曾小香,梁进娟

深刺大肠俞、关元俞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邢玉辉,范玉义

中药内服坐浴治疗湿疹疗效观察刘海

千里马合剂外用治疗急性湿疹450例疗效观察黄仁功

辨证治疗疑难症举隅郭远安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之源流考舒莹

石斛属药用植物生物工程研究魏小勇,方花

原发性系膜增殖性肾炎研究综述曾庆波,全世建,李政木

四个"包围"与蜻蜓点水--《南怀谨先生侧记》读后有感陈国权

解读经方治法指导临证组方王付,王邦雷

精神病患者便秘中西医结合护理王丽梅,许玉卿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中医情志护理郑少义

深切缅怀吕炳奎司长朱良春

东方生命科学的架构王琦

脾胃学说与针灸论治袁青,靳瑞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系统评价聂广宁,王小云,杨洪艳,郭新峰

《黄帝内经》腧穴考析张增敏,张灿玾

《素问·痹论》探疑禄保平

肝源性糖尿病诊治笔谈康良石

黄保民教授养阴活血法治疗脑血管病经验总结周德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前后的造血调控因子变化谢文光,邓成珊,魏钰书

参附注射液预防拔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王磊,张敏州,程康林

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王付

二黄乙肝片影响2215细胞HBsAg、HBeAg分泌的实验研究王春玲,邓家刚

"肾主纳气"实质探析霍光旭,黄俊臣

逍遥丸治疗妇科杂病临床举隅许柏泉

通瘀祛风法治疗慢性荨麻疹42例临床观察陈丽红

睾囊伤方治疗输精管绝育术并发附睾淤积症35例陈敏文,陈波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李秀凤,殷辉安,唐明林,安连英

猪苓汤研究综述全世建,曾庆波,李政木

关于中医院校从地市中医院选调教师的构思陈国权

ET、CGRP、NO和NOS诊断心气虚证价值的评价刘强,钟志国,王伯章

针灸治疗64例小儿脑瘫的功能评价和疗效分析于海波,周洁,皮敏,曹雪梅,吴立雄,彭君华

基于体质调整的原发性高血压防治思路张洪钧

运用醒脑开窍法治疗抑郁症理论探析黄跃东,李珀

中医治疗帕金森病切入点思考周永红,王新陆

蒜氨酸+蒜酶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陈锋,顾丹今,许晏,陈坚,王亚男,刘素辉

再谈贾金铭教授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经验马卫国,焦拥政,孔令青

陈汝兴教授学术研究何建成

刘新祥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毛以林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皮层BDNF表达的影响许能贵,汪帼斌,余世锋,易玮

针刺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的影响何慧琴,王中林,胡红莉,刘睿

丹参在纤溶系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谢文光,魏钰书

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异同之探讨隆献,万亮瑜

清热、活血、健脾等不同中医治法对癌基因ras转录调节的实验研究管冬元,方肇勤

芩柏颗粒剂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IgG的实验研究王真权,谢力子,王爱华

中医辨证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范元芳,许秋萍,何伟涛

麦门冬汤治疗上消化道疾病体会郭本传

张仲景运用厚朴功效探讨王建康

穴位贴敷疗法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刘未艾,叶德宝

略论中医学史和发展前景李今庸,LiJinyong

毒邪肺热病辨证论治任继学,张志强,RenJixue,ZhangZhiqiang

读伤寒做临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四)洪广祥,HongGuangxiang

绍奇谈医(五)--论半夏泻心汤及其变方何绍奇,HeShaoqi

朱良春应用虫类药治疗疑难病探析潘峰,PanFeng

《内经》中肺系统相关病症的整理与研究邸若虹,何新慧,李永健,崔花顺

石学敏醒脑开窍法针灸治疗wallenberg综合征汪振宇,李琳,WangZhenyu,LiLin

中西医结合向何处去--我的中西医结合观林福军,LinFujun

儿童频复发性肾病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廖国华,郑健,王智,吴群励

老年病应用活血化瘀药的配伍探讨陈端生,ChenDuansheng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杨鸿,林东红,YangHong,LinDonghong

前列炎清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疗效观察黄晨昕,夏于芳,HuangChenxin,XiaYufang

有感于"现代中医院不能没有西医"

读伤寒做临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三)

绍奇谈医(四)--仲景风湿三方之我见

许鑫梅教授治疗老年胃病临床经验

聂惠民教授临证医案浅析

朱南孙治疗不孕症临床思路

"痓"非"痙"的俗体字

应重视《伤寒杂病论》"字""词""句"研究

起止点合谷刺法治疗肩胛提肌损伤156例

中医是善于改变微观的医学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先普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应用林天东教授经验方振痿汤治疗阳痿临床研究

疏肝润肠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软肝抗纤饮治疗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87例

小柴胡汤合方治肿瘤伴随症验案举隅

补中益气汤治疗五官科疾病举隅

疏肝利胆、通腑泄热法治疗胆石症的临床体会

把握中医学特色学好《中基》

久泻灵对小鼠抗疲劳及耐减压缺氧作用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

学习班通知

70例糖尿病辨证施护临床探讨

62例麻疹患者的中医护理临床观察

读伤寒做临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洪广祥,HongGuangxiang

绍奇谈医(三)--解读<金匮要略>之开宗明义辨虚实何绍奇,HeShaoqi

李今庸教授临床医学思想解析袁思芳,YuanSifang

赵绍琴教授论治郁热经验艾军,AiJun

重症肝炎中医治疗思路与方法刘友章,王昌俊,LiuYouzhang,WangChangjun

从肾而论周期调治不孕症心得李洁心,LiJiexin

对中医现代化的哲学思考闻莉,WenLi

择时针法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邓玫,张琳,DENGMei,ZhangLin

浅析炙甘草汤之君药苑述刚,YuanShugang

常用祛风湿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探讨黄秋云,HuangQiuyun

慢性前列腺炎从疡科辨治的临床研究郑国珍,黄志雄,丁志鸿,郭启先

痛风冲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28例蒋熙,吴坚,朱婉华,王恬

益气活血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30例临床观察吴若敏,WuRuomin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8例林健钊,LinJianzhao

全国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进展高级研修班

准确性与简洁性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译规范化的原则贺小英,HeXiaoying

抗病毒中药体外筛选噬菌体-细菌模型的初步探索王海俊,宁苏莉,王家驯,赖永贤

Beagle犬含药脑脊液对神经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最佳剂量研究郭建文,何迎春,陈绍宏

红花牡丹膏的活血化瘀抗疲劳作用研究叶其馨,曾惠芳,冼彦芳,索娟,林吉,陈建南

中西医抗DN肾小球硬化研究概述冯天保,谢桂权,FengTianbao,XIEGuiquan

立足临床注重疗效是中医生命力所在熊继柏,XiongJibai

读伤寒做临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洪广祥,HongGuangxiang

《金匮要略》肝虚传脾论陈国权,朱琥,ChenGuoquan,ZHUHu

绍奇谈医(二)--新安吴楚何绍奇,HeShaoqi

《内经》"膜原"异文考辨高嘉骏,GaoJiajun

经方药对研究与应用的思路与方法王付,WangFu

顽固性黄疸中医诊治心得王建康,WANGJiankang

浅谈敦煌医学卷子中的诃梨勒组方李应存,LiYingcun

腹针透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雷跃,华云辉,LeiYue,HuaYunhui

陈国权活用《金匮》方治杂证验案四则朱琥,ZHUHu

经方验案三则夏元清,XiaYuanqing

李庆明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之经验探析卢致鹏,LuZhipeng

中药复方敷帖治疗支气管炎症临床探索张颖,沈玲妹,ZhangYing,ShenLingmei

哮喘缓解期中医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周兆山,王燕青,刘治香,姜洪玉,陶红卫,陆学超

和胃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王立恒,WangLiheng

理脊通脉手法治疗青年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刘志坤,眭承志,程火生,王彦伟,刘池

(肾)精、(肾)气辨义--兼与七版《中医基础理论》商榷章增加,胡依平,ZhangZengjia,HuYiping

敏康片抗炎消肿抗过敏实验研究郑湘瑞,姚忆,倪红梅,贯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