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设计美学观范例(3篇)
当代设计美学观范文篇1
关键词:科学构建视觉传达美学观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之一的视觉传达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代中国,视觉传达作为一个新型且处于上升阶段的学科和行业,在自身发展表面繁荣的掩盖之下,其实呈现的是美学标准的混乱缺失和美学价值的良莠不齐。“内美”的缺失,必然制约视觉传达设计在社会范围内的发展状态,最终影响其学科及行业的生命力甚至扼杀之。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不仅是视觉传达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当代视觉传达走向真正繁荣的当务之需。
一、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意义
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需要从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的发展现状说起。
从广义的范围来说,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所有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但从狭义范围来说,今天视觉传达学科的主要内容依然是“GraphicDesign”,即大家通常认知的“平面设计”。从广义角度来说,因其所包含的内容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拓展,尚无准确的外延和确切的定义,故而我们对其现状的分析先从其较为严谨的狭义范围说起。从形态的角度看,视觉传达设计包括构造形态和应用形态两大部分。构造形态包括字体、标志、插图、设计影像、电脑图形、动态图像和设计编排;应用形态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企业形象一体化(cI)设计和多媒体传达设计等。这些形态之中,对我国社会生活环境中广大受众影响较大的当属熔铸构造形态于其内的应用形态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VI设计等。这些设计形态基于一定的信息传播目的,借助不同的传达形式,广泛而深刻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并对受众的身心状态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和诱导作用。
综观以上各种形态的视觉传达作品,不难发现,虽其传达形式和内容不同,但总的风格类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传统风格
因循中国传统装饰风格,将中国元素注入各类现代设计之中,使之呈现一种本土气息的设计面貌。而此类风格的作品中,有些彰显了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成为此类风格中的上乘之作;而有的则沦为守旧之作,缺乏新意。
(二)外来风格
外来风格类的作品,吸收借鉴西方或日韩等国家的设计风格,体现出极强的现代个性。但这类作品中,亦有优质而凝聚着内在设计力度的佳作,和一些仅在画面充斥喧嚣着浮躁前卫的形式感的、不知所云的模仿之作。
(三)其他风格
其他一些风格的作品群中,其实是孕育新风格的蚌床,充满着探索和尝试的无限可能性。但也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需要在不断的设计实践中拔高,确立自我。
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视觉传达学科在我国属于一个亦古老亦新兴的行业。如广告、包装等,在我国古代其实早已出现。如唐代诗人杜牧有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个“酒旗”其实就是我国广告的初始形态。又如北宋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拓本,其实也即我国古代附带商业价值包装的早期形态。然而这些视觉传达的早期形式虽然存在于我国商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但其作为一门学科或行业体系的形成却是在西方社会,我国的视觉传达学科和行业体系是从西方社会移植而来的。
移植而来的学科生命体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一些混乱的反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原有的内在美学标准部分丧失;另一方面,本土化的美学标准尚未确立。基于此,是中外混杂之下的美学标准的混乱。视觉传达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门类,其内在美学体系的混乱,必然就造成了其外在形式的混乱发展,这是事物发展必然的内在规律。而时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契机,加剧了其混乱发展,也为科学构建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的形成准备了一个充分的酝酿期。
二、如何构建科学的中国当代视觉传达美学观
当代设计美学观范文
关键词:美学室内设计审美环境艺术当代
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是运用现代工艺、技术将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融入人性化室内空间环境的艺术。完美的室内设计产生于高度的现代文明,成功的室内设计同时创造着先进的文化。作为美学分支的艺术与技术美学是指导室内设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是研究设计领域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今天,人们已日益明晰地认识到被装修空间的布局、质感、色彩;家具的布置;设备的安装;通信等网络的建设不再是简单的组合、时尚的反映,而应提升到人性化和个性化的层面去实现文化、科技、环保和效率的有机结合。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现代美学理论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就此加以论述。
一、从形态学视角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
就本质而言,室内设计是将多种视觉的物质元素组合构成具有三维空间形态特征的造物活动,属造型艺术的范畴,然而与其它纯粹欣赏艺术形式不同的是,室内设计同时具有着实用的动能属性。从形态学的角度看,室内设计中的美学要素及内容任务主要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因此,设计者不能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要勇于探索发现时代技术与审美特点赋于空间的新形象。
(二)美学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应做到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设计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应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三)美学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的柱子等建筑构件以及墙、顶等各界面,对其进行符合功能需要的装饰,是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和丰富多变的装饰形式,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审美效果,同时亦能体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以上美学要素虽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却不能孤立对待,因为从形态学的角度分析,总体应大于所有个体的总和,仅仅依靠总体中的一部分不能解释总体。因此,室内设计整体审美价值的产生要凭籍各美学要素统一框架下的意义整合而获得。
在所有的与视觉有关的艺术设计中,形态学提供了基本的部件构成形式和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准则,当然其中也包括设计中依附于形式的各美学要素的组合法则。不仅如此,形态学理论还被应用在甄别艺术设计风格流派及研究艺术设计的特征等方面。具体到室内设计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把设计的个性从那种“压迫性的总体性”中解救出来,如何充分发展差异性和异质性。其实,这种把大叙述和小叙述对立起来,把总体性和差异性对立起来,把同一性和异质性对立起来,以非总体性、非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审视、规范自我的创造的思维特征,不仅是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而且也是当代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实践来说,它也确实已经对当代室内设计创作带来了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影响。
二、整体环境观念下的功能与审美意义表达
处于随社会变化而不断发展中的当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应确立整体环境的设计观念,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建筑实体围合形成的室内环境,它主要包括室内空间形态、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诸多要素;其二是指包括建筑外观在内的庭院、街道、广场乃至整个社区、城市、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大环境概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等因素,在不同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与理想精神,所有这一切经历史的积淀与传承而形成具有个性差异、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它和地貌、物种、气候交织一起共同构成了这个地区的自然与文化景观。以人为中心的室内设计,不但要从功能上考虑符合人们生活方式和生存所需的各种实用要求,而且更应从心理方面进行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需求的人文关照,以及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愿望。室内设计作为文化的物化创造活动,其风格形式的表现应从大环境整体的高度,运用符号学的理论、方法,把室内环境视作一个符号系统,通过对设计元素在组合中的符号化处理,使能指与所指有效结合而具意指作用,充分运用设计形态符号的象征、隐喻功能,准确反映出室内设计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以及表达审美情感、体现审美意义和价值。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大环境的“外”,具有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大环境系列“链中一环”的室内设计,不可脱离开大环境中的自然、文化与社会特征、意义而孤芳自赏。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环境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综合因素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还存在着相互类同、缺少创新和个性的情况,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缺失内涵而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审美结合
当代设计美学观范文
关键词: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展览展示设计影响
检索:.cn
Abstract:Inthemodernexhibitiondesign,themanyelementsoftraditionalartsandcrafts,whetheritistheformortheaestheticconcepts,allhavedeeppenetrationinthem.Thisarticlefocusesontraditionalformsofelements,colorelements,aestheticconceptsargumentgiventoitsimpact,theexactinterpretationofthetraditionalartsandcraftsformoderndisplaydesign.Attheendofthisarticleandespeciallyforthiseffect,subjectivelydiscussedthedevelopmentofthemodernexhibitiondesignin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
Keywords:TraditionalCraftArt,ModernExhibitionDesign,Impact
Internet:.cn
在当今社会中,传统工艺美术已经愈加清晰地分流成为两种主流发展势态,一种趋势是指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而另一种趋势是指作为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其与现代设计的高度融合。我们不难看出,展览展示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形式,也很明显的承载了第二种发展趋势,从而与传统工艺美术相协调,相磨合,相影响。
一、元素:形式上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现代展览展示设计中,大量繁多而又微妙的元素成为收获不同程度效果的关键。然而,如果说要搜寻传统工艺美术进入现代展示设计的痕迹,那么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在元素的运用上寻到线索。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互相渗透的证据则垂手可得。
(一)造型元素
首先,在造型元素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渗透到现代展示设计的例子就比比皆是,在很多展示设计作品中,设计者都会为其带入传统工艺美术遗留下的古典元素,比如剪纸元素的装饰,古典纹样的运用,镂空形式的雕琢等。
很多设计者为了获取元素带来的复古观感,赢得更多思想复古的观者的青睐,采取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展示的方式。设计者刻意强调“民族特色”,收获其在本民族观者心理投射出的效果。更有甚者,或许将多种传统元素强行杂糅后加至现代展览展示设计中却得到了与之相反的效果。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传统工艺美术中基本元素进入现代展览展示设计的痕迹,这其中也自是不乏应用优秀的作品。
很多设计设计者都会选择将古典“菱格纹”带入符合传统主题的展示设计之中,如东阿阿胶的展示设计平台中,一些专业设计团队为其设计的展示效果图,菱格纹的纹样华美而庄重的装饰在展柜之上,而作为古代药房这一木结构建筑遗留下的其他传统元素吗,也适时的配合着古典纹样设计在展柜的上方,以此取得仿古拟古的效果。
(二)色彩元素
设计者一方面将传统元素果断的带入展览展示设计方案之中,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尽所能摄取对于观者想要获取“传统”这一效果的心理期待所需要的视觉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也顺其自然地反应在色彩的表现与传达之中。
在展览展示设计中,多种色彩的结合可以传递出设计师的极度用心,设计师们希望通过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传递出其自身所欲表达的情感,而观者亦可以在观看后的第一时间内得到这种传递出的情感,并映射出受众们早已无意识的预设好的心理期待。
设计者们迎合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展览展示作品走在“仿古”的道路上,那么,展示设计作品中表达“古意”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运用具有传统工艺美术中常见的色彩元素,如大红色、赭石、石绿等等。比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其所用的主色即是属于传统工艺美术中倍受青睐的红色,也被人亲切的称作“中国红”。红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一种裹挟着极深寓意的颜色,有时它以“警示”、“辟邪”的意义出现,有时他又寓意“吉祥”、“喜庆”,而又有时,它以“自信”“高贵”的身份展现在大众眼前。在传统工艺美术的语境之中,他亦是以此三种身份频繁出现,很显然,“中国馆”携着如此富有极端意义的红色出现,既是表现出一种对于“传统”的延续,亦是表达出国人给予的积极的心理期待,同时又极尽所能的传递出设计者赋予其“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深刻含义,完美的将传统工艺美术语境与现代展示设计融而合一。
二、美学:现代对传统的审美意趣的继承
传统工艺美术元素无处不在的渗透在其中,很多设计者认为,对于当代设计而言,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传统工艺美术学习,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使中华传统设计元素用在当代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这样才能真正走向“国际化”。
当传统工艺美术进入到现代展览展示设计作品中,展示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部分已经为其所深深影响,现代展示设计自然也不会单纯的摄取古典元素而排弃其内在蕴含。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展示设计作品已经深刻的继承了传统工艺美术语境下的美学观念。
(一)传统工艺美术语境下的“意境”之美
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勰就已经提出“神与物游”的美学观念,在此他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认为“物”是承载主体本身在创造过程之中“神”游的载体。那么,古代艺术家们在创造作品的同时也多是认为艺术作品可以传递出艺术家们的主体观念,这一美学思想也深深影响着当今社会的一部分艺术家。于是,在进行工艺制作的时候,古代一些艺术家打破了工匠们常常为了“用”从而制作的功利性制作,在很多传统工艺创作时候融入了主体的思想感情。理所当然的寻求艺术表达过程中的“意境”美。传统艺术的语境下,那些现在被我们分类在工艺美术的一类中的艺术家们就是在探寻艺术品的内在“意境”美,他们极力寻求“象外之象”、“无声有声”的艺术效果。
然而,艺术家们苦寻的“意境”美学终于体现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各个方面。如美轮美奂的宋代影青瓷,如寓意深广的皮革镂花,如以娱众乐的灯影戏等。这里每一种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追求探讨“意境”美的结果。
(二)“意境”美对于现代展览展示设计的影响
艺术家们努力营造的“意境”也是现代设计者们多年研究后所追求与承袭的美学思想,代代相传的工艺不仅在形式上走进了现代展览展示设计,在思想上也逐渐成为评判具有“民族意识”的展示设计是否带有“感情”的标准。这种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特有的审美思想,对于那些携带“民族意识”的“中国化”的展览展示设计走向世界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
《考工记》曾经提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和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主体与客体关系的辩证统一都阐释在这句话中,设计者既要具备工具的丰富,又要孕于天时,且加诸以自身变化之功,则“可以为良”。“意境”的主观阐释与客观结合,造就成功的设计作品。如在一些展览展示设计的橱窗设计之中,雕花楼空与古典园林中窗户的结合常常被挪用在橱窗设计中,这就可以配合设计者本身的趣味营造出“意境”美,达到“移步观景”的效果。
很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传统工艺美术常常追求的“意境”美,不仅影响曾经,亦随着时代的变迁,影响着其后的许许多多,这是影响,也是继承。传统工艺美术是历史的产物,准确地说是历史生活的产物,对于其传承并且影响,甚至改变,都将是展示设计乃至设计本身的根本主题,发展,创新与改进,都将是现代展示设计的永恒目标。这里一方面揭示出传统工艺美术传承和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验证了传统工艺美术在美学思想上对于展览展示设计的影响。
三、功用:现代异化传统的本质体现
以上这些无论是形式美,还是意境美,都是虚幻的美学观念,而展览展示设计的根本竟也还是未曾脱离“功能化”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现代展览展示设计在面对功用本身时,更加注重对于“形式美”的追求,而这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来讲,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新解。
传统工艺美术是建立在“致用”的目的上产生的,对于青铜器、陶器、玉器、丝绸制品等来讲,他们的“功用”大于“审美”;如一场大型人文展览的展厅设计,一次艺术品的拍卖展场设计,一个博物馆永恒主题的展示设计等,都将被观者要求达到“赏心悦目”,从而吸纳大批的参观者进行参观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现代展览展示设计的目的都应当是“审美”大于“功用”的,或者,我们还可以委婉的表达成为,作为现代展览展示设计来讲,都是“审美”偕同“功用”展示在观者面前的。这将是有异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极大的不同之处。
按照什克洛夫斯基的看法,“艺术的目的不是提供认知的对象,而是提供感知的对象,是要恢复人们对事物的鲜活的审美感觉”。展览展示设计本身作为一件供观众欣赏的“艺术品”来讲,应当是提供给观者感知的对象,为观者提供可以感觉到美感的设计作品,那么从传统工艺美术的角度来看现代展览展示设计,我们将会发现,这将是现代展示设计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异化体现。
四、展示:传统前提下如何适应世界
传统工艺美术对于现代展览展示设计作品的影响无处不在。然而,在保持完整“民族意识”的“中国化”的现代展览展示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并走入全球化语境呢?这将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笔者在欣赏现当代艺术作品之余,略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