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范例(3篇)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职业技能;教学;职业体能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对人才的技术知识储备、技能能力有着要求,对人才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对体育课程也越发重视,开始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职业体能教育随之而来。高校体育课程往往是体育公共课程,并没有针对性的专业体育课程,该文将以培养高校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性操作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的课程。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时,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所需的职业身体能力锻炼活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1职业体能教育模式
1.1职业体能教育基本概述
职业体能教育是在学生们选择锻炼内容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在选择锻炼内容时,选择适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活动。职业体育教育主要是以素质教育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的体育部门经过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专业的评估,利用体育资源,在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体育课程模式。
1.2职业体能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不仅仅作为学生岗前培训存在,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但是专业课程也需要和未来职业需求相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为重。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体育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各个教育系统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技术能力储备,对学生的体能也做出了要求,学生是否能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体能是否能完成较大的工作量,这使职业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迫在眉睫。
2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教育部于2002年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理念,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指导性的意见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职业体能教育现状并不是完全理想。(1)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旧仅仅满足于教学大纲,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资源,设置适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体育锻炼内容和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设置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内容,许多高校领导依然处于把体育当作副课的教学理念。(2)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仍然停留在某些运动的专业能力培养上,课程内容多是某项运动的技能培训。虽然在运动项目上有所增加,但是体育教学模式上依旧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运动技能培训。(3)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没有体现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存在,体育课上基本是老师演示半堂课,学生练习半堂课,都是以老师主导的去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充分发掘和培养,使得学生仅在学校给予的学习任务框架下完成学业,不能适应未来就职后的自我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4)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反映学生的专业教育特点。国家倡导的终身体育不仅仅是口号,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旧着重于运动技能锻炼,没有真正让学生领悟到终身体育的意义。
3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方式
(1)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围绕职业性设计。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因此,职业体能课程设计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考虑学科需求、学生需求、专业需求、社会需求等因素,培养学生职业体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制定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详细评价分析。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体能结合为切入点,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教学水平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详细评价分析。进一步完善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准。(3)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在组织和管理上由学生自我发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建设职业体能教育的师资队伍。高校领导往往对体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是有所忽视的,然而,体育教师是职业体能教育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在职业体能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培养一支优秀的掌握了职业体能教育的师资队伍,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结语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范文
摘要运用教学实验、数理统计、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专业篮球课程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对提高篮球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出色的技能型与创新型篮球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专业篮球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研究目的
长久以来,广西高校体育专业的篮球普修课与篮球专项课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自2007年广西实行体育高考改革,取消了各专项技术的考评,体育考生们只需要参加身体素质的测试,造成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好而各专项的技术水平较差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篮球专选学生的专项技、战术水平普遍较低,而体育院系是培养体育专业师资的主要基地,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培养合格、出色、创新型的篮球人才是极其不利的。针对这一矛盾问题,提出:改革现有的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课内教学+课外篮球俱乐部训练+各形式篮球竞赛一体化的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课内按照大纲要求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课外篮球俱乐部训练可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在篮球技术、专项身体素质、临场裁判能力或临场指挥能力等方面制定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各块面的训练内容,并定期考核;篮球竞赛是开展篮球专选班联赛、或与兄弟院校篮球专业学生邀请赛、友谊赛,每周保持2次正规篮球比赛,比赛中让学生担任裁判工作与教练员的临场指挥工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广西民族大学体健学院2010级48名篮球专选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调查访问法
对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调查走访,同时访谈有关专家及篮球课程任课老师。
2.教学实验法
将体健学院10级(1)的24名篮球专选学生定为实验组,10级(2)班的24名篮球专选学生定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课内教学+课外篮球俱乐部训练+各形式竞赛一体化的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前对48名学生的篮球技术及专项身体素质进行第一次教学测试。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进行第一轮教学实验,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进行第二轮教学实验,实验结束对学生进行第二次教学测试。
3.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与分析。
三、分析与讨论
(一)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选取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专项耐力、专项弹跳力、爆发力5个指标作为学生的篮球专项身体素质指标。动作速度指标通过1分钟内对墙(墙与人的距离为3米)传球完成的次数来反映;移动速度指标通过直线运球往返球场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来反映;专项耐力指标通过3人直线快攻往返5次所需时间来反映;专项弹跳力指标通过助跑摸高的高度来反映;爆发力指标通过跳跃相同高度相同数量障碍物(每次测试要求障碍物的总体长度相同)所需的时间来反映。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5项篮球专项身体素质比较显示,教学实验前两组的五个指标差别不具显著性,说明两组学生的篮球专项身体素质在教学实验前处于同一层次水平。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从表2可知,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的5项指标中,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专项耐力三个指标的P值均小于0.01,说明两组的差别具高度显著性,可见实验组通过一年的课内教学+课外篮球俱乐部训练+各形式竞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在篮球动作速度、有球移动及场上耐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性地提高。
(三)两轮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指标比较
选取5点投篮重复五次(共投25个篮)的命中个数、2人往返2趟快攻所需时间、全场运球过障碍物所需时间、全场按规定路线脚步移动所需时间4个指标作为反映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指标。
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4项篮球技术测试成绩比较显示,两组的4个指标的差别不具显著性,说明两组同学的篮球专项技术水平在实验前处于同一层次水平,技术水平相差不大。
(四)两轮教学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篮球技术水平指标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4项指标比较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教学试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投篮命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投篮命中率的高低直接反映篮球运动员的投篮技术水平;2人全场往返快攻的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的行进间传接球能力更加强,传球的准确性更加高,各篮球技术动作的衔接与转换更加的熟练;全场运球过障碍物的速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各种运球过人技术运用的更加娴熟自如;脚步移动的测试中,包括有转身、加速跑、侧身跑、后退跑、前滑步、侧滑步、等的脚步动作组合,脚步移动技术是完成篮球各项技术动作的基础,实验组的同学完成规定路线的脚步组合动作的时间更短,说明实验组的脚步移动技术更好,动作的转换与衔接更加的快速、合理,比赛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进攻、防守步伐的能力更强。
四、结论
(一)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实验后5项专项身体素质指标比较后可知,其中3项指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实验组学生的3项专项身体素质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实验组学生在课内篮球教学、课下参加每天的篮球俱乐部训练、每周2—3次校内校外的正规篮球竞赛显著提高了实验组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水平。
(二)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实验后4项篮球技术指标比较后可知,4项指标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实验组的投篮命中率、行进间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脚步移动技术的各项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篮球课程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篮球技术水平的提高作用显著。
(三)篮球课程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教学模式弥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不同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裁判临场执裁能力、包括临场指挥能力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得到显著而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基金项目:2012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2JGA130。
参考文献:
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健美操
一、艺术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在不同院校当中,都开展了有关健美操这一课程教学内容,但是在整个教学的内容表现上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教育教学辅助内容、理论课程内容、实践教学内容等等。其中,理论课程则是整个课程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后期的调查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校都已经构建了以理论为基础这一课程教学内容,其中包括健美操的概念、锻炼方式等等。整体来说,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对知识的传授都是相对较为浅显的,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健美操的状态,而且更难以将理论运用到后期的实践当中。从健美操的实践课程进行分析,健美操这一实践课程对后期健美操课程的教学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教育教学内容上主要融合了拉丁健美操、器械健美操等等,虽然在许多内容上都将竞技健美操融入教育教学的内容当中,但是从整个课程的教育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看出,都能够针对相应的竞技等级予以规定,虽然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也会将一些实践教学融入健美操的运行当中,但是,这不仅仅是其中所表现的重要部分,大部分普通高校在整个教学内容上都难以满足国家的要求,而且整个教学也相对较为单一,并且缺乏一定的多元化表现特征。
二、影响艺术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学中学生这一因素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受到很长时间的教育影响,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大多非常重视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对自己身体进行训练,学生针对自己专业课程学习的态度很积极也很端正,但是在整个健美操的课程教学当中,学生大多认为健美操在自身后期的发展过程当中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因而在整个健美操的学习过程当中都很少投入太多的经历,这也是影响整个课程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所在。在从学生后期的学习情趣上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针对健美操早期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虽然对健美操学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伴随着后期的学习进一步开展,学生大多会不断厌烦健美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慢慢丧失兴趣,难以自主的对健美操课程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对健美操整体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课程教学的评价方式、授课方式、环境特点等等。在整个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受到我国传统课程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学生往往会非常注重整个考试的结果,进而导致学生在后期对健美操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教学当中教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人物,也是课程教学当中的核心所在,特别是在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的考核以及后期的设计等方面,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整个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后期的现实需要以及作用。由此,健美操的课程教学者,需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一位领导者,在课程教学当中要用事实说话,要以理服人,努力地去参与整个课程教学当中,真正作为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并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三)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管理性因素
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管理因素同样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内容。健美操教育教学质量就是运用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对健美操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进行调和,有效地对不同的锻炼内容进行控制,完成教育教学未来的发展目标,管理制度在这当中虽然是一种特殊的硬性需要,但是也需要与其他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不然更加难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由此,在健美操的课程教学当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标准,规范整个教育教学的具体开展措施。
三、针对艺术院校健美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对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在健美操的课程教学当中,需要不断优化整个健美操的教育教学内容。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需要充分依据学生以及学校当中的基本条件,在充分对健美操当中的基础知识以及技术能力进行掌握的同时,保证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位技术性强的专业人才,在现有的教育教学纲要表现上,整体角纹单一,需要在这一发展基础之上去丰富整个教学内容,并且安排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努力去拓展相应的知识,丰富整个课程教学内容,展现健美操课程教学的真正价值。健美操课程理论知识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理论的教学,针对学生健美操专业基础知识需要进行重点对待,进而保证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在未来的实践过程当中进行融入,深化理论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而保证学生后期的学习效果。在健美操这一课程教学的设计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健美操基础技能进行训练,而且还需要依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需求,设计出更加具有趣味性的一种教育教学内容,保证在整个教育教学内容上去调动学生独有的积极性和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还需要结合目前的流行元素,增加时尚因素,进而发挥学生独有的创造能力,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二)对课程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
在艺术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一致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针对健美操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当中,需要依据学生以及学校在现实发展当中的情况。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流程以及教育教学人物,在整个课程教学当中,对健美操课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许多,由此不能够运用相对单一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针对发展过程当中的不同教学任务、教育教学对象,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整个课程教学的效果。在提升课程教学的综合能力方面,需要充分对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了解,编创更加符合学生自身优点的健美操,在健美操课程改革后期的教育教学当中,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并且从理论的发展之上进行分析,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就会转变成一种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
(三)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