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防雷电安全措施范例(3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4-05-28 手机浏览

防雷电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农村;雷电灾害;现状;防雷措施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防雷工作高度重视,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加快建设农村雷击高发区域的避雷装置,解决雷电灾害频发的问题。目前,各地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深入开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广大农村对雷电的认识还不够,对雷电灾害防御意识尚不强。如果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防雷措施不健全,势必会埋下较大的防雷隐患,轻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并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农村的防雷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做好新农村防雷工作,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雷电灾害现状

根据

2、农村雷电防御主要措施

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wWw.133229.cOM由于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基础薄弱,环境复杂多样,要想实现全面、系统、完善的防雷措施,不仅资金需求大,而且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只有掌握了农村雷电存在的主要隐患、发生的主要规律、入侵的主要途径等,抓住重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作用大,遵循简单、实用、高效的原则,才能使防雷工作在农村得到普及、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做好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主要措施。

2.1选址应远离雷电高发区

雷击具有选择性,因此新农村建设选址前期最好请有防雷资质的单位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使新农村的选址远离雷击高发区。从地形上看,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从地质上看,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如特别潮湿的河床、沼泽、苇塘等,或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和岩石与土壤交界处等地区;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山区上升气流的迎风面方向等都是雷击的高发区。远离雷电高发区是现代防雷技术中最先考虑的,也是非常经济的重要措施。这样能够大大降低防雷的难度及成本,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雷电灾害的威胁,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2.2农村建筑物直击雷防护

农村建筑物的典型结构一般有2种:一种为1层尖顶或平顶房;另一种为2层或2层以上砖混结构的楼房。对于第1种房屋,由于其高度较低,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小,通常可不安装防雷装置;对于第2种类型的农村建筑物,凡采用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应做好接地处理,即用扁钢或圆钢将预制板中的所有钢筋全部焊接在一起,沿房屋墙角做引下线(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与防雷装置做可靠连接,接地极可采用简易做法,但接地电阻应不大于30ω。如果此类建筑物处于雷电多发区,应严格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1]的要求设计施工,以提高安全系数,确保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2.3电源系统雷电防护措施

首先,应按照《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从源头上做好农村总低压配电系统的雷电防护,这是确保农村用电安全和防雷的关键。其次,做好雷电波侵入的防护措施。由于农村电缆的进出线多为架空引入到户,这些线路暴露在户外,在雷电活动下极易产生感应雷电压。如果雷电感应电压沿电源线路传入室内,极易造成电器设备损坏及人员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有1/3雷电灾害是由进出线缆引起的。因此,对于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接户线上的绝缘铁脚亦应接地。绝缘子铁脚接地的意义在于以其冲击闪络放电电压,可对过高的雷电电压起到泄放保护作用。

2.4弱电系统的防雷措施

电话线、有线电视、网线等防雷最好由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在线路敷设安装时统一实施较为完善的防雷措施,这是既经济实用又安全可靠的解决办法。如果无法采取此措施,也可采取与电源线路相似的办法,即在线路入户前,将其绝缘子(例如通信蝶式绝缘子)或金属终端盒机壳接地[2-3]。不建议在农村采用spd(浪涌保护器)来保护弱电系统,因为spd价格较高,一般农民难于承受。但需要向农民宣传,在打雷时,或看天色可能打雷时,一般不要打电话,并要将有线电视及网线拔掉。

2.5室外电视天线及太阳能热水器的防护

许多农户都喜欢在房顶架设室外电视天线,这是很不安全的。若确需架设天线,一定要在其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否则,当天线遭雷击时,不仅电视机会遭雷击损坏,而且还有可能伤及室内人员。太阳能热水器作为节能环保产品,近年来逐渐在农村应用和推广,但在雷雨天气环境下,却隐藏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为太阳能热水器通常安装在屋顶高处,一方面使得太阳能热水器在雷雨天气里更容易遭受雷电袭击,造成太阳能集热板的毁坏;另一方面还会使大的雷电沿着电源线路、输水导管等直接通入室内,使室内人员或家用电器遭到雷击。保证太阳能热水器防雷安全,最重要的是打雷闪电的时候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另外要将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在低处,并增加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或避雷带、引下线、接地装置),使热水器处于避雷针(带)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针对具有自动上水、加热等功能的太阳能,为防止雷电波侵入,对电源线路要采取接地、屏蔽等相应的防护措施[4]。

2.6高大树木的防雷

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房屋及周围的大树与房屋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5m。同时,在雷雨天气时要远离高大树木,更不要在树下避雨,以避免因雷击树木后的旁侧闪络、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而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如果是珍奇树木或国家保护的古树,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进行防雷保护。

3、结语

新农村建设的防雷工作要想得到广泛推广和实施,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具体环境及不同的特点,抓住重点雷击对象和主要的雷击方式和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既经济实惠又简单易行的防雷措施,完善新农村防雷设施建设。若要更有效地保护广大农村不受雷电危害,需要气象防雷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积极探索农村防雷减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防雷的法规和标准,并切实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的组织管理。农村防雷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是着力加强农村的防雷意识,建立健全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同时,各级防雷主管机构要认真做好雷电监测预警及信息传递、农村防雷科普知识宣传、雷电灾害的调查分析、技术指导、咨询等服务工作,制定新农村防雷技术规范标准,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从源头上做好新农村建设中防雷设计、施工、检测、验收等工作,加快实施新农村防雷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农村防雷工作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防雷电安全措施范文篇2

摘要分析了台山市农村雷电发生的原因,提出当前农村雷电灾害的防御对策,以期为农村防雷害灾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防雷;原因;对策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近年来,全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呈急剧上升趋势,直接威胁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雷击灾害事故发生在农村的约占总雷电灾害数的3/4,雷击伤亡事故的4/5以上发生在农村。台山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地形复杂,受海洋天气影响显著,气候多变,雷暴活动频繁,年平均雷暴日为86d,是强雷区,由于该市防雷减灾工作管理意识和雷电的防护意识还比较薄弱,存在人员、措施、设施不到位等现象,留下了极大的防雷隐患。

1雷电灾害发生原因

1.1农村房屋没有采取防雷措施

台山市辖广海湾工业园区、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华侨农场,台山境内海(岛)岸线长达649.2km,海湾、港湾119个,土地面积主要以山地、丘陵和滩涂地为主,农村的房屋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农村建房由于经济原因,没有进行雷电风险评估,对所建房屋的选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多数没有考虑防雷,没有安装基本的防雷措施(避雷带、避雷针)。框架结构的建筑立柱内钢筋基本没有直通屋顶,竖直的主筋电气连接也不是很好,无法起到防雷引下线的作用;也没有安装接地网。2005年7月20日16时17分,台山市某民宅遭雷击起火,火灾现场为3层楼房,由于顶楼房间内存放了稻谷、木材等易燃物品,遭到雷击后引发火灾。

1.2电力、通信等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冰箱等各种家用电器已经普及,但电力线路、通信线路等在居住区布线凌乱,且线路上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2005年6月12日13时许,雷电击中了台山市某厂房之间的架空电缆,导致雷电波侵入,使该厂房的配电箱起火爆炸。另外,在农村线路入户处既没有安装防感应雷的浪涌保护器也没有采取线路套铁管来减弱雷电波的防护措施,卫星电视接收天线或自制的电视天线没有采取任何防雷措施,这些都是造成农村雷击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1.3田间、林区空旷区易遭雷击

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主要在田间进行,山区(或丘陵)的田地有一部分在山坡、山顶或湖泊、水塘等附近多水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易发生雷击,但又缺少躲避雷雨的安全之处。而农民缺少雷电知识经常在树下避雨,增大了遭雷击的概率。

2农村防雷减灾对策

2.1农村建筑的防雷措施

近年来,由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盖了很多新房屋,在这些新房屋中,广泛采用水泥预制板做屋顶或楼板,必须对其进行接地处理。对于已建房屋的防雷改造是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并做好接地网。屋顶有太阳能热水器或水箱的应安装避雷针保护,并与避雷针有一定安全距离[2]。屋顶有电线的,应置于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并做好接地,房屋长度小于25m时,可在房屋两端设立两根避雷引下线,如果房屋长度超过30m,需采用四根避雷引下线,分别设在房屋四角。从减少遭雷电灾害的角度来看,应该将房屋的位置选定在“非易雷击区”,而不应该选定在“易雷击区”。“易雷击区”主要特点:地形位置较高,突出于周围地貌;邻近潮湿和水草地区;处于上升气流的迎风面;地下有金属矿藏的地区。

2.2农村电力线路的防雷措施

由于农村都是架空线路,雷击到线路上和线路上感应到雷电流的情况较多,直接安装浪涌保护器防雷效果不好[3]。一般情况下,线路在入户前套15m长的钢管埋地引入或改l5m长的屏蔽线入户,并把屏蔽线两头接地,以把线路感应的雷电流的大部分通过屏蔽层和钢管入地[4]。应注意的是电视线路和电话线路不能和电源线路同管,并保持≥0.5m的安全距离,然后在入户处安装浪涌保护器,将雷电流彻底引入地下,保护室内的人员和电器安全。另外,室内电器和插座都应安装接地线。对于村内的室外线路防雷措施:一是室外架空线路安装避雷线保护,避免雷电直接击中线路;二是在村内线路的电线杆上安装室外线路浪涌保护器。

3小结

农村防雷工作艰巨,需要加大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宣传,稳步推进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首先普及简易的防雷措施,树立典型,带动全局。其次建立相关合理的农村防雷组织、法律与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和雷电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防雷意识,增强群众安装防雷装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防雷减灾的目的。

4参考文献

[1]罗金平,林苗苗,孙俊艳,等.南阳市雷电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46.

[2]汪顺勤.农村地区雷电灾害活动规律和防护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15):7083-7084,7103.

防雷电安全措施范文

关键词:供电所;10kV配电线;防雷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07-02

1概述

用电安全问题一直是民生问题的焦点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关注电力产业的安全问题。但是,就雷电对配电线路的损害问题而言,对我国依然是不小的挑战。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相关问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重视,提高10kV配电线路运行也成为焦点问题。

目前,为了提升用电安全的可靠性,相关部门针对供电所10kV配电线路做了相关统计研究,在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绝缘化导线中,雷击对于较为成熟绝缘导线技术的损害最为突出,雷击问题已经成为电气产业的重中之重,所以根据这些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防雷研究,研讨解决雷击问题依然具有十分现实意义,对于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210kV配电线路中防雷的主要意义与主要手段

2.1配电线路中防雷的必要性

一般情况下,造成10kV配电线路受到巨大影响的主要原因是雷电的攻击性,对配电线路造成严重破坏的主要是塔台,因为雷电本身具有高辐射性、高温性与高穿透性的特点,因此容易造成10kV配电线路相关设备的损害。线路中的电压会在雷电击中配电线路之后瞬间升高,这就使得配电系统中的线路容易因为雷电袭击而发生损坏。其次,配电线系统受到雷电袭击而发生击穿事故的变电设备、电容器等,并影响其正常运行,线路与设备的损坏不仅对于检修工作人员和电力施工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还会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成本,造成巨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因为雷电对于电力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胁性,因此加强10kV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于雷电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在一方面降低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有效的保障了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另一方面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

2.2配电线路中防雷的主要措施

在常规状态下,我们对于雷电的基本预防措施为采用安装避雷针和加强局部绝缘以及掩埋接地线路等方式。对配电线路与输电线路同样适用,避雷针均能起到防雷作用,另外,合理的设置避雷器对于配电线路起到保护功效,也能起到相当好的防雷效果,但这种方式的不足是相当一部分的传统避雷器仍然容易发生故障,其主要原因是避雷器需要长时间运行在工频电压下,从而承担过多的雷电过电压的冲击。所以我们如果选择氧化锌避雷器安装于配电线路当中,要对避雷器经常维护,并且在安装时将配电线路中有选择性的安插,以起到保护配电线路以免发生故障的作用。

2.3接地防雷的原理

降低接地电阻是接地防雷的主要原理,其使用办法是降阻剂降阻与水平接地体的方法。相关研究表明,单独使用配电线路或单独采用水平接地体方式防雷,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降阻剂、防腐剂的使用中配合水平接地体,两者结合使用能有效的预防接地体易腐蚀导致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情况出现,在降阻的要求上减少差异性,不仅防雷性能稳定,具有较强的防腐性,充分发挥良好的降阻作用。

在此基础上,另一种措施相对来讲有利有弊:对于提高线路冲击放电、增强其抗击穿能力有显著功效,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绝缘线层的厚度,并且能够将10kV配电线路中的绝缘导线与外连接处绝缘固定。但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下增加了工程造价。

3加强10kV配电线路预防雷电的问题分析以及预防措施

3.1完善10kV配电线路中雷电防御的措施

配电线路中的10kV配电线路是一个问题切入点,对目前避雷器的安装位置来讲,防雷效果起到最有利作用的是安装于部分杆塔,但细节上涉及无法全个方面覆盖,以达到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安全。同时,再加上在全配电网系统中安装避雷器存在诸多困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即增加了投资成本,又因为避雷器的安装维护具有相当难度,因此不太容易被接受采用。为此,我们在选择时不仅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措施分析办法,还要全面实现配电系统的安全系统保证,从而减小影响电力安全的因素。同时,注重问题的分析与措施的解决办法,在追求配电网系统用电安全运行的同时不断积累相关经验,从而提高灵活的电网运行,保证用电的安全可靠。随着安全用电要求的提升,也为了增强配电网系统的可靠性,相关工作人员在用电线路的装置中增加配套的开关以及刀闸等防雷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了保障了用电安全性。配电网系统中的线路在没有设置刀闸与开关时,遇到雷电问题容易因为灵敏性差,防电性低容易在受到雷电波及的情况下损害开关和整个用电系统的安全。

3.2电缆线路问题的选择

如今,配电线路在电缆线路的应用中有相当广泛的作用,较为尖锐突出的是防雷问题,尤其是环网柜与电缆分支箱问题。由于电缆线路在配电线路中较为常用,且目前处于运用相当广泛,从而电缆的防雷问题成为配电线路中的敏感问题之一。

在电力系统中,更多的考虑配电线路的应用,使得人们对雷过电压的感应与抑制更加重视,人们也在逐渐增加避雷器等安全设备的采用。因此,我们可以考虑有选择地安装保护环网单元,相对于在每个单元整个环网回路系统中都安装避雷器,其避雷器安装的经济成本更低,除此之外,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也大大增加。

3.3对10kV配电线路防雷性能增强的措施办法

3.3.1增强配电线路绝缘水平

电线路绝缘水平可以通过有效的降低雷击闪络率来实现,其有效措施是将原来的普通绝缘材料替换为等级更高、冲击放电电压更强的绝缘材料,在两种材料的相互替换中提高10kV配电线路防雷水平。

3.3.2采用有效的避雷器安装措施

高发易发领域的线路分支点在实施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到避雷器对当前杆塔的专属保护作用,这种现象通常具有常见性与突发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针对这些容易发生雷击事故与防雷保护的T接位置,来合理分布避雷器的安装,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配电网的防雷水平。

3.3.3采用间隙保护的方式提高配电网防雷水平

因为电流的特殊性,绝缘子串的放电处于相对较后的间隙保护位置,因此可以根据间隙的保护来引导放电异常的电弧根部,从而引导雷击电流进入地面,从而保护线路与绝缘子串安全的作用,有效避免其被电流击穿烧毁而损害,在电流稳定的状态下保护间隙和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的可靠性。这样,即使在过大的操作中也不易被击穿造成用电事故,在最大限度保证电力线路的安全性。

3.3.4可以选择非金属接地方式降低接地电阻

由于石墨、保水剂、吸水剂、凝固剂等非金属接地具有较好的吸水、保水性能,所以在这方面的模块构成中具有增强接地的电解质导电作用,其之所以能增大接地体的散流面积,也是因为非金属的接地模块的具有防腐剂的特殊性,所以对于防腐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利用性,这样就能有效的增加其三十年的使用年限,由于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经济环保等效果,因此在推广实用性方面相较于镀锌材料与传统的钢材更具有可塑性。

4结论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电力系统中依然存在10kV配电线路的防雷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用电安全。因此,加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效的确保配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是保证电力检修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只要人民群众的用心再加上相关部门的重视,在具体防雷措施的采用过程中,针对电力系统中防雷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就能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事业的整体安全。

参考文献:

[1]范耀生,梁喜彪.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7(15):587-588.

[2]吴敏.10kV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研究[J].电力建设,2013,31(04):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