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土壤改良的方法范例(3篇)

来源:收集 时间:2024-05-29 手机浏览

土壤改良的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

50年代以前,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研究仅限于天然结构改良剂,研究较多的是藻朊酸盐,它是从藻类中抽取的多糖羧酸类化合物,藻朊酸钠用量0?1%(按土重计算)便有显著的改土效果。但由于天然结构改良剂易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且用量较大,难以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于是,人工合成结构改良剂的研究便逐渐开展起来。克里利姆土壤改良剂是初期人工合成的改良剂,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钠盐,具有高效、抗微生物分解、无毒等优点。最近几年,高效低用量土壤结构改良剂出现,使用方法不断改进,使用成本逐渐下降,使其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i=4i+-4nk-fg8g-[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理农医学农林学]i=4i+-4nk-fg8g-

1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种类、性质

土壤结构改良剂是根据团粒结构形成的原理,利用植物残体、泥炭、褐煤等为原料,从中抽取腐殖酸、纤维素、木质素、多糖羧酸类等物质,作为团聚土粒的胶结剂,或模拟天然团粒胶结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所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前一类制剂为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后一类则称为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1.1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

1.1.1天然结构改良剂的种类?

1.1.1.1腐殖酸类以泥炭、褐煤为原料制成褐腐酸钠或钾,它们是一大类多环稠环有机化合物。其结构与土壤腐殖质相似。?

1.1.1.2多聚糖类从瓜尔豆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物质。?

1.1.1.3纤维素类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用碱液加湿处理后,即产生纤维糊,可做为结构改良剂。?

1.1.1.4木质素类一般以纸浆废液为原料制成,包括木质素磺酸、木质素亚硫酸铵、木质素亚硫酸钙等。?

1.1.1.5其它粉煤灰、糠醛渣、沼渣。?

1.1.2以多聚糖和腐殖酸类说明天然结构改良剂的性质和作用机制

多聚糖是一种水溶性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它是从瓜尔豆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物质,其分子质量大于2.0×105u。多聚糖在水溶液中是一种生物不稳定性物质,在土壤中能被微生物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因此,改良土壤时,用量大于人工合成改良剂。多聚糖是一种线性的绕曲的高分子聚合体,在其链条上有大量的-oh,羟基与粘粒矿物晶体表面上的氧原子形成氢键,示意如下:粘土晶面si-o……ho-r-oh-o-si粘土晶面,将分散的土壤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团聚体。多聚糖的亲水基-oh与粘粒的氧键,其键能为20.9~41.9kj/mol。由它胶结的微团粒或团粒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这样,粘粒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被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取代,而且有机化合物的亲水功能团与粘土矿物的活性点相结合,于是,粘粒表面为疏水的烃链所被覆,从根本上改变了粘粒的水合性和胀缩性,使生成的团粒具有水稳性。?

1.2人工合成土壤结构改良剂?

1.2.1聚乙烯醇(pva),属非离子型聚合物,结构式为:?

1.2.2聚丙烯酰胺制剂(phm),结构式:?

这种制剂中的干物质含量为8?0%,干物质中的含氮量为19?2%。?

1.2.3沥青乳剂(asp)?

1.2.4聚丙烯腈?qupb=6kvosuw="[此文转贴于我的学习网理农医学农林学]qupb=6kvosuw="

-(-ch2-ch-)a-(ch2-ch)b-?

|?

coo-

ch+

它们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单体有乙烯单体(ch2=ch2)、丙烯酸(ch2=ch-cooh)、丙烯腈单体(ch2=ch-cn)等。在聚合物链条上有许多功能基,其中有些是活基,如羧基(-cooh)、氨基(-nh2)等。这些活基在溶液中解离后,就使聚合物成为带电离子,或是聚合阴离子,或是聚合阳离子。合成的结构改良剂一般具有很强的粘结力,能把分散的土粒粘结成稳固的团粒。阳离子型聚合改良剂与粘粒上的负电荷结合,胶结

分散的粘粒形成团聚体,阴离子型结构改良剂作用机制不同于阳离子型,它与带负电荷的土粒结合分三种情况:一是由氢键连结,即阴离子型结构改良剂分子上的羟基(-oh)与粘粒矿物晶体面上氧原子结合形成氢键;二是在低ph条件下,阴离子型结构改良剂产生正电荷,与粘粒晶面上的负电荷形成离子键;三是高价矿质离子作为盐桥分别与阴离子型改良剂分子上的负电荷和土粒上的负电荷结合形成离子键。

2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应用效果?

2.1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改良剂能有效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小土壤容重,增加总孔隙度?。西南农业大学曾觉廷的研究证明,土壤改良剂能使分散的土粒形成微团聚体,进一步形成团聚体,不仅增加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而且显著提高团聚体的质量。在盆栽土壤试验中,大团聚体含量比对照增加了,phm为20.88%,vam为4.73%,hna为2.24%。陕西农科院土肥所宋立新的试验表明,0.5~0.25mm团聚体相对增加3.7%~54.6%,结构改良剂不仅能使分散的土粒团聚,还可使微团粒相互粘结,所以施用结构改良剂后,大团粒的比率大大增加。有人曾做过试验,施入0.05%crd-1816后,2~5mm及大于5mm的团粒占团粒总数的63%,施用量增至0.15%时,则达90%,而对照仅为11%。结构改良剂促进团粒结构形成的同时,还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紫黄泥土施用phm(0.4%)和vam(0.1%)后,土壤中>50μm孔隙分别是18.3%和11.7%,而对照仅有7.7%。最近,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土肥所研究了粉煤灰的改土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施入粉煤灰后,可以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调节三相比,提高地温,缩小膨胀率,明显地改善了粘土的物理性状。?

2.2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

西南农业大学陈萌在紫色土上的试验证明,phm和vam均能提高土壤持水量和释水量,增大土壤吸持水分对植物的有效程度。中国农科院汪德水的研究结果说明,沥青乳剂和phm均能减少土面水分蒸发,保蓄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王久志在土壤结构改良剂覆盖改土作用的研究中指出,施用沥青乳剂后,在0~15cm和1m土层内,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19.33%~27.44%和10%。在蒸发的3个阶段中,沥青乳剂具有抑制水分蒸发的效果,抑制率达14.7%~32.3%?。?

2.3提高土壤温度

℃。宋立新等研究证明施用沥青乳剂增高耕层地温,较对照高0.8~1.5℃?。

3土壤结构改良剂使用技术研究?fea)4!(?1miv-gn6[本资料来源于贵州学习网理农医学农林学]fea)4!(?1miv-gn6

3.1土壤结构改良剂的用量

一般以占干土重的百分率表示,若施用量过小,团粒形成量少,作用不大;施用量过大,则成本高,投资大,有时还会发生混凝土化现象。根据土壤和土壤改良剂性质选择适当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80年代,hedrick和mowry等报道,聚电解质聚合物改良剂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的最低用量为10mg/kg,适宜用量为100~2000mg/kg。奥田东等指出,以5000mg/kg用量为极限,超过这个极限,反而不利于团粒的形成。近几年来的研究结果与以前有所不同,1986年,wallace试验证明,使用量为4mg/kg时,水稳性团粒增加的幅度大,说明聚丙烯酰胺用量低于10mg/kg,也具有一定的改土效果。

3.2土壤结构改良剂的使用方法

如果将粉剂直接撒施于表土中,由于结构改良剂很难溶解进入土壤溶液,这种施用方法的改土效果很小,在相同情况下,将改良剂溶于水施用,土壤的物理性状明显得到改善,例如,每公顷用42kg固态聚丙烯酰胺,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导水率均未增加,但改良剂溶于水施用,每公顷只用32.2kg聚丙烯酰胺,团聚体增加45.2%,土壤的物理性状有较大改善。?

3.3施用时土壤墒情

以前普遍认为,要在表土墒情适宜时进行,适宜的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最近,由于施用方法从固态施用到液态施用的改进,施用时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与以前不同。研究证明,施用前要求把土壤耙细晒干,且土壤愈干,愈细,施用效果愈好。

4在烟草上应用展望

中国植烟土壤长期片面重视化学肥料,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锐减,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尤其是团聚体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土壤通气状况退化。研究证明土壤的物理性状对烟叶的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其中尤以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之间的平衡,控制了大部分品质要素。烟草是需氧较多的植物

土壤改良的方法范文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摘要:以石大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帝利安”土壤改良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帝利安”对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及棉花产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表现为土壤容重降低0.22%,pH降低1.67%,电导率降低17.24%,提高了盐渍化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籽棉较对照增产2032.1kg/hm2,增产率达37.1%。

关键词:帝利安;土壤改良剂;盐渍土;改良效果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土壤退化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球盐碱地面积已达9.5×108hm2,且每年以(1.0~1.5)×106hm2速度增长。其中,我国盐碱土面积为3.7×107hm2,几乎遍布全国[1]。开发利用盐渍化土地资源现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对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新疆农业生产情况及土壤盐渍化特点,以石大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帝利安”土壤改良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验证“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在盐渍化土壤中的施用效果,为指导当地盐碱土壤改良与农民科学施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3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进行,地理坐标为北纬44°29′,东经86°28′,海拔393m。试验地面积4hm2,土壤类型为壤土,前茬作物为棉花,4月16日(播种前)取样化验,土壤0~30cm平均土壤容重1.62,碱解氮31.928mg/kg,速效磷23.544mg/kg,速效钾287.686mg/kg,有机质9.451mg/kg,电导率1831.1μs/cm,pH值8.63。

1.2试验材料

供试产品为“帝利安”土壤改良剂,由石大绿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8号。1.3试验方法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为常规施肥下使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在出苗水和第2水时分别滴入1kg/667m2和3kg/667m2土壤改良剂,总施用量为4kg/667m2;处理2为对照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与对照常规施肥用量及其它田间管理措施均相同。

2结果与分析

2.1“帝利安”对土壤pH和电导率(EC)变化的影响

2.1.1对土壤pH变化的影响

pH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pH对于盐渍化土壤具有更大的意义[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CK)处理土壤改良前后pH值降低了0.09,相对降低量为1.04%。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后,土壤pH相对降低量为1.67%,由此可见,“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土壤的pH值。

2.1.2对土壤电导率(EC)变化的影响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EC)呈正相关,因此,土壤浸出液的电导率数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含盐量的高低。从表1可以看出,施用“帝利安”改良剂后,土壤电导率有所下降,下降了17.24%,对照(CK)电导率下降了9.95%。

2.2“帝利安”对土壤理化性质及肥力的影响

土壤容重是一个反映土壤质地、结构性、松紧度和通气状况等的重要参数,结构好的土壤容重小。由表2可以看出,与对照(CK)相比,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容重有一定的降低,下降幅度为0.22%。

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盐分的组成和性质、盐渍土的改良产生重要影响。由表2可以看出,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有机质增加11.88%,碱解氮增加6.83%,速效磷增加24.99%,速效钾增加9.23%。

由上述结果可知,通过施入“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

2.3“帝利安”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棉田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后,棉花收获株数、单株铃数、单铃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这表明土壤改良剂通过对棉田土壤环境的影响,保证了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由表3可以看出,收获株数“帝利安”处理要比对照明显增多,籽棉单产增加了2032.1kg/hm2,增产率达37.1%。

3小结

(1)通过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降低盐渍化土壤容重、pH和电导率。施用后,土壤容重降低0.22%,pH降低1.67%,电导率降低17.24%。(2)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盐渍化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3)施用“帝利安”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增加棉花收获株数、单铃重,与对照处理相比,棉花籽棉单产增产率达37.1%。

土壤改良的方法范文

摘要:为改善吹填土的理化性质,实现吹填土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充分利用,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试验,研究在不同施用量下土壤调理剂对吹填土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及各种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淋洗过程中,各处理淋洗液全盐含量先急剧下降,之后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ph值先显著升高,后缓慢升高并逐渐趋于稳定;淋洗后土壤容重降低17%以上,渗透速率提高到0.20mm·min-1以上,水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全盐、k+、na+、ca2+、mg2+、cl-、so42-含量较淋洗前原土均有90%以上降幅。

关键词:吹填土;土柱试验;土壤调理剂;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tu471.99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5.005

吹填土又名填充土,具有粘粒比重、相对密度和容重较大、结构性差、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小、碱性和含盐量高(为氯化钠型)以及自然脱盐率极差的特点[1]。该土一般是在疏通整治河道、围海造陆的时候,用挖泥船和泥浆泵通过水力把港口或者江河的泥砂吹填而形成的沉淀土。所以,要充分发挥吹填土在城市和生态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优化吹填土的理化性质,使其向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演化显得至关重要。对于滨海吹填土的改良,以往主要是采用暗管排盐、生态修复、客土、灌溉淋洗等措施[2-4],并且土壤调理剂也主要用在改良内陆盐碱土方面[5-6],其在改良滨海吹填土方面的应用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以天津南港工业区吹填土为例,采用土壤调理剂掺拌改良与室内土柱淋洗相结合的试验,研究土壤调理剂改良吹填土的可行性,为吹填土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土壤为天津市南港工业区碱化度较高的吹填土,试验地土壤的含盐量为22.26g·kg-1,ph值为8.27,容重为1.98g·cm-3,渗透率约为零,孔隙度为28.78%,水解氮(an)含量28.2mg·kg-1,全氮(tn)含量0.329mg·kg-1,有效磷(olsen-p)含量37.6mg·kg-1,速效钾(ak)含量594mg·kg-1,有机质(som)含量14g·kg-1。

试验所用的调理剂主要有3种,编号a、b、c,分别由诺沃肥、脱硫石膏和蘑菇棒3种成分按不同比例配制而成,各成分配比及其基本性质见表1。其中诺沃肥是土豆面粉、玉米淀粉等原材料的发酵残渣,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蘑菇棒主要是用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菌棒经腐熟后制成,因此,该土壤调理剂为有机无机复混调理剂。

1.2试验方法

土柱装置是用内直径19cm的有机玻璃管,采用室内自来水进行淋洗。淋洗过程中保持水流缓慢,土柱底部装有10cm厚的石子和石英砂作为反滤层,土柱下方装有渗漏排水孔,可收集滤液。

选择0~60cm耕层土壤作为控盐改碱的目标,先将风干土样过2mm筛,然后混合均匀,量取7份等体积干土,其中1份做对照,其余6份分别按体积分数10%,20%的调理剂a、调理剂b、调理剂c进行完全混合均匀后装入土柱,对应标记为a1、a2、b1、b2、c1、c2,土柱高度60cm。装填后的土柱用自来水慢速饱和。待土柱饱和后,静置4d。待调理剂与土壤充分接触后,开始淋洗试验。根据淋洗液电导率调节灌水量,每天灌水前收集各土柱渗滤水。直至淋出液的电导率达到标准值为止。淋洗结束后,对土柱内的土壤与淋出液各指标进行测定。

1.3样品制备及测定方法

将土柱内的土壤取出,自然风干,磨碎,过2mm筛后备用。所有的土样均制备1∶5土水比浸提液,并与淋出液测定其电导率(ec1∶5)、ph值和离子组成含量。ec1∶5采用ddsj-308a型电导率仪和djs-1c型电导电极测定。ph值采用phs-3c型ph计和e-201-c型ph复合电极进行测定。na+和k+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ca2+、mg2+、cl-、so42-、co32-、hco3-采用土壤盐分常规法测定。an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tn含量采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olsen-p含量采用碳酸氢钠法测定,速效钾ak含量采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som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

每个土样进行3次重复测试,取3个重复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

2结果与分析

2.1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土壤容重、渗透性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它们不仅影响土壤孔隙度与孔隙大小分配、土壤的穿透阻力及土壤水肥气热变化,而且影响植物生长及根系在土壤中的穿插和活力大小[6-9]。一般说来,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渗透率大,表明土壤比较疏松,结构良好,有益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的活动;反之,土壤容重大、孔隙度小、渗透率小,则土壤紧实,土壤结构差。

由图1可知,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土壤容重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调理剂a下降约17%,调理剂b、c下降约19%;但同种调理剂不同施用量下,土壤容重无明显变化。土壤渗透率均比对照有明显增加,其中对照组土壤基本无渗透率;但调理剂a渗透率约为0.25mm·min-1,调理剂b渗透率约为0.20mm·min-1,c渗透率约为0.56mm·min-1,故c组渗透率明显优于a、b两组。因此,调理剂c更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

2.2土壤调理剂对淋出液全盐量、ph值的影响

2.2.1土壤调理剂对淋出液全盐量的影响图2是各调理剂不同使用量下,土壤全盐量随淋洗累积用水量(淋洗时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可知,不同处理下土柱试验的淋洗液含盐量变化规律表现相同,即在整个淋洗过程中,淋洗液含盐量逐渐减小。淋洗初期,随淋洗用水量增加而显著减小,之后则随用水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但不同处理间盐分的淋洗强度与淋洗用水量有所不同,其中盐分淋洗强度与调理剂中石膏添加量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石膏添加量越高,峰值越大,即20%调理剂a>20%调理剂b>10%调理剂a>20%调理剂c>10%调理剂b>10%调理剂c>对照;盐分淋洗强度与调理剂用量则呈现负相关,10%调理剂c处理经35l地下水淋洗后淋洗液全盐量降到0.3g·l-1以下。由于在淋洗初期土壤溶液盐浓度很高,淋洗速率很快且淋洗效果明显;随着土壤溶液盐浓度逐渐降低,淋洗效率也逐渐降低,所以淋洗后期的脱盐效果并不明显。

2.2.2土壤调理剂对淋出液ph值的影响图3是不同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下吹填土的淋出液p

h值随淋洗过程用水量(淋洗时间)的变化。由此可见,不同土壤调理剂用量下吹填土淋出液ph值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即均先显著升高、后缓慢升高并逐渐趋于稳定。其中,10%调理剂c、20%调理剂a处理下ph值大小差异较为显著,其它处理ph值大小变化不显著。此外,由表2可知,淋洗结束后,a1、a2、b1、b2、c1、c2各处理ph值均在8±0.06上下浮动,适宜植物生长,而对照土壤经淋洗后严重碱化,ph值上升至9以上。

2.3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养分含量、离子组成的影响

由表3可知,对照养分含量在灌水淋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tn和olsen-p下降程度较大,分别为53%和49%;an和som分别下降30%和23%,而ak下降较少,约为19%。但添加调理剂的各处理养分含量虽经淋洗却也有所升高,其中a1、a2、b1、b2养分含量略有升高,c1、c2养分含量显著升高,这与土壤调理剂中诺沃肥、蘑菇棒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土壤调理剂不仅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而且还可以增加淋洗后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调理剂c表现更为显著。

淋洗结束后,土壤的离子组成情况如表4所示。由表可见,添加土壤调理剂后地下水淋洗有显著的脱盐效果。与原始土壤相比,各处理全盐量明显降低,对照、a1、a2、b1、b2、c1、c2的脱盐率分别为73%,86%,85%,86%,85%,87%,88%。从土壤盐离子组成来看,原始土壤属于典型的氯化钠型盐土,而可溶性盐离子的累积对植被生长有很大的毒害效应,且na+含量过高对土壤结构破坏也很严重。因此,降低土壤中na+和cl-含量是改良的方向。由表4可知,试验土壤中除co32-含量不变,hco3-含量增加外,其他阴阳离子含量都明显降低。与原始土壤相比,对照、a1、a2、b1、b2、c1、c2的na+含量分别降低93%,98%,99%,98%,98%,98%,99%,cl-含量也均降低95%以上。说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地下水淋洗起到了很好的改良效果,但同一调理剂不同使用量淋洗效果无明显差异。

3结论与讨论

淋洗过程中,各处理淋洗液全盐先急剧减小,之后逐渐降低最后趋于稳定,ph值均先显著升高,后缓慢升高并逐渐趋于稳定;淋洗结束后,a1、a2、b1、b2、c1、c2各处理土壤ph值均在8±0.06上下浮动,而对照土壤ph值上升至9以上。

经土壤调理剂掺拌改良和室内土柱淋洗相结合,滨海吹填土的理化性质得到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土壤容重减小和渗透速率明显提高;an、tn、olsen-p、ak和som含量增加;土壤离子组成改变,k+、na+、ca2+、mg2+、cl-、so42-含量均明显降低,hco3-含量明显升高。对本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佳土壤调理剂为c。

施用土壤调理剂可以有效降低吹填土盐分含量,但考虑土壤调理剂成分组成,添加过多也可造成盐分的累积、淋洗水量的增加和淋洗时间的延长。因此,要根据吹填土的基本理化性质添加适量的土壤调理剂才能达到最好的改良效果,本试验土壤调理剂较佳添加量为10%,最优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对盐土在淋洗过程中ph值升高的原因,陈邦本、殷仪华等[11-12]根据jurner和hinrich等[13-14]关于ph值与caco3沉淀溶解理论,认为盐土脱盐ph值上升是由于对土壤进行淋洗造成ca2+流失,土壤中ca2+的流失造成caco3水解加速,进而提高hco3-含量以及ph值。因此,可以说适量的ca2+有助于改变土壤酸碱性。

参考文献:

[1]刘莹,王清,肖树芳.不同地区吹填土基本性质对比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3(4):197-200.

[2]张万钧,郭育文,王斗天,等.滨海海涂地区绿化及排盐工程技术探讨与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1,3(5):79-85.

[3]邹桂梅,苏德荣,黄明勇,等.人工种植盐地碱蓬改良吹填土的试验研究[j].草业科学,2010,27(4):51-56.

[4]王承君,魏剑,苏亚勋,等.滨海吹填快速脱盐技术的初步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6):52-55.

[5]李凤霞,杨涓,许兴,等.烟气脱硫废弃物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土壤,2010,42(3):352-357.

[6]李跃进,乌力更,卢永兴,等.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改良碱化土壤田间试验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4(s1):10-15.

[7]韩凤朋,郑纪勇,李占斌,等.pam对土壤物理性状以及水分分布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4):70-74.

[8]任坤,任树梅,杨培岭,等.caso4在改良碱化土壤过程中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4):77-80.

[9]张海军,李跃进,陈昌和,等.脱硫石膏改良碱土过程中特征值变化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7):165-168.

[10]斯格尔,李跃进,崔智勇,等.脱硫石膏改良碱土5年后稳定性跟踪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73-76.

[11]陈邦本,方明,胡蓉卿,等.江苏滨海盐土碱化可能性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10(2):76-81.

[12]殷仪华,陈邦本.江苏滨海盐土脱盐过程ph值上升原因的探讨[j].土壤学报,1991,22(1):5-7.

[13]jurnerrc,brianlm.thephofcalcareoussoil[j].soilsci,1965,82:337-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