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配音技巧范例(3篇)
初学者配音技巧范文篇1
演奏姿态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演奏时的姿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随意的倚靠、无精打采的低头哈腰、甚至左摇右摆,会直接导致演奏者气息不畅,发音不稳定,尤其是演奏者以一个萎靡不振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舞台上,也会影响听众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演奏者最科学最完美的姿态其实就是最自然最放松的姿势,但是此自然放松非以上所提到的这种,而是强调演奏时的手法松缓、气息平缓、自然直立,肩部松弛,眼睛直视,站立或者端坐于凳子的前三分之一处,上身保持挺直,整个姿势给人一种“备战”的感觉,实践证明,这种姿势不但能够展现演奏者良好的个人气质,而且在气息饱满通畅的情况下从容自然的发挥出最好的成绩。
二、演奏发音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乐器演奏中基础训练是很重要的一环,务必要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以达到牢固掌握乐器演奏的各种技巧和基本功,为以后的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到游刃有余、完美的演绎每一个作品。
(一)基础发音
在基础发音练习阶段,由于吹奏管乐练习的起点为发声练习,主要的演奏工具为号嘴、笛头或哨片,这些都是铜木管乐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这一环节的训练对初学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吹奏效果。在这个阶段的练习中,双唇和口腔要尽量调整到相对松弛的状态,从而保证发出正确的音响,而如果过于压迫,紧咬发音部位,就会导致身体的紧张,进而影响呼吸,因此这是初学者在进行管乐演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练习。总之,初学者一定要从最简单的入手,扎扎实实的反复练习,从简单的音节里体会演奏技巧,并在潜移默化中慢慢过渡到难度较高的练习曲目上,要脚踏实地的遵循从理论的理解把握到实践再到体悟总结这个科学循环中,从而达到卓越演绎的效果。
(二)基础运指
掌握科学的运指技巧是正确演奏管乐的前提,恰当的运用技术就是善用技巧,而过火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在音乐演奏中技术和技巧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演奏水平。
在运指训练中,首先要保证手臂与手指的松弛度,这与身体的姿势以及气息的调整息息相关。要保持手臂的自然支撑,手指保持自然地弯曲,不能够过于松弛无力。在演奏过程中要用指肚敲击触键,敲击触键的中间部分,保持适当的距离。指尖的力量要平衡,稍微紧扣一些,同时指肚靠后部分要控制好吃力情况,反映较迟钝为好。总之,在控制发音的过程中,运指要
紧密配合节奏、气流的频率,防止出现手指僵硬的状况,否则会连带着整个身体的紧张,也会影响到气流的状态。减少这种状况的方法之一就是眼睛盯着自己的手指,观察是否保持匀速的起落,指法是否平衡一致。这种方法应用于木管乐器的弹奏尤为必要,因为木管乐器按键较多,由于运指与发音息息相关,保证了指法的统一,才能保证演奏过程中的流畅和谐。
(三)气息使用
初学者在气息使用方面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人归结为肺活量小的原因,实际上气息的调整和科学运用有着很大的学问。人在紧张的状态下就失去了平衡运气的能力,摸不准力点,不平稳的呼吸也使恰当的运用气息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要改变气息僵直的不良状态,须做到:力从丹田发起,用下腰、小腹和横膈膜收缩之力推动气息,由相对放松的双唇中央集合气流带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禁用胸、肩、背的僵固力和撑胀力带动发音,需通过耦合的状态,激发共鸣管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又反过来使声源体振动离开自己的固有频率,而以空气柱本身基因或泛音来发声。吹奏时,口腔需保持呼吸过程中的打开状态,这样既可保持气息的力感和深度,又保证气流的进出均衡,从而使气息对流,里外结合,对立统一,形成协调的演奏整体,只有气息上下流动通畅,才能吹奏出均匀流畅的音色。
1.气流速度与气流量气流速度指气流的快慢强度,气流量是气息的宽窄度。气流速度适当减慢,同时气流量适当增大,软腭适当配合下降调整,得以吹奏出宽松、浑厚的低音;气流速度适当加快,同时气流量适当减弱,软腭适当配合上升调整,则形成明亮、宽敞的高音。由此,方能保证用通畅的气息演奏音符。
2.暖气流与冷气流寒冷冬季,人们会“哈”气暖手,“哈”之刹那,身体自然松弛,口腔与喉腔保持完全打开状态,此时暖气流缓缓而出。如果演奏者激烈地呼出气流,这样身体在僵持紧张状态下给出的是冷气流。吹奏管乐时应该用暖气流方式发音,但需持续不断且集中“呼”出气流,将口腔与喉腔完全释放,身体完全松弛,声效自然悦耳动听。
三、结语
西洋管乐器演奏中基本功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强化基础练习,并保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积累技巧,使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并不断从实践中提炼理论,并不断循环往复,使演奏技巧良性化发展,演奏素质完整性提高;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促进演奏技巧与情感体验的完美结合,使音乐真正活起来,细腻丰满起来,利用情感使音乐的精髓真正深入人心,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演奏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兵.如何区分管乐演奏中的技术与技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
初学者配音技巧范文
关键词:声乐学习心理活动心灵的歌声
声乐艺术是人的艺术,它通过人的思想、感情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而获得成功。它的整个过程,既是技能方法上的过程,又是充满了心理意识的过程。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共鸣的嘹亮,声音的优美,色泽的圆润,以至个性、风格、色彩,激情演绎,无不从心理意识上打动人心。声乐学习从开始学习发声到表演,处处都离不开思想意识和心理准备。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谈笔者对声乐学习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学习从感觉入手是很有效的方法
模仿的运用
歌唱与发声技能技巧离不开歌唱者的感觉。对于初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些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很难用语言描绘,即使语言能描绘清楚,初学声乐的学生也很难理解。此时,就需要有一种最初级最直接的、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声乐学习的方法——模仿的运用。
对于声乐的学习来说,模仿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手段,恰当的模仿可以很快达到学习的目的。早在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他说:“从蜘蛛那里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天鹅和黄莺等鸟的歌唱我们学会了唱歌。”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只是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教师的示范极其重要,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如“声音位置的感觉”“声音共鸣的感觉”“气息控制感觉”等,如果从心理、意识上着手,运用模仿手段,就会变得简单、容易,心理意识使复杂的肌肉运动过程自动实现。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模仿,学生才能对“难以理解”“难以控制”的复杂过程得到感知。由此可见,模仿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出自人的本能,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音乐艺术的规律和人的心理特征,它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产生的,也是人类“呀呀”学语本能对位性的显现。
灵敏的听觉训练
初学声乐的学生,总是要不断认识歌唱的科学规律,一切声乐技巧都靠意识来统治发声器官,使它按照预定要求进行动作的结果。意识指导正确与否,通过声音效果和演唱效果来进行判断,耳朵最先对这种效果进行感受,通过听觉反应,经过思维的分析、综合,便形成一个正确的心理及科学意识,进而指导肌体动作。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歌唱的欲望非常强,张口就唱,对听觉反应没有任何心理意识,没有内心的自觉意识,演唱盲目,这是非常错误而有害的。灵敏的听觉反应是声乐之舟的导航器,它可以让你感受声音的刚、柔、强、弱,节奏时值的长、短,声音的喜、怒、哀、乐。灵敏的耳朵不但要聆听“优美、动听”的科学声音,还要听紧张、虚散等不对路的声音,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正确声音的路子和方向。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听别人的声音,分析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存在,别人的优点自己如何学习借鉴。通过灵敏耳朵的聆听来进行自我观察,逐渐提高对歌唱发声技能技巧的认识能力。
声音既不像文学所用的语言那样具有清晰具体的语言性,也不像雕塑所用的形体那样具有鲜明实在的造型性。声音在现实中缺乏原型,造成了它的朦胧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通过听觉,我们却可以掌握它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可以根据相应的感受作出肌体的反应。所以,耳朵的听觉反应,是声乐学习者的良师益友。
二、声乐学习要注意分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声乐学习中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歌唱技能、发声技巧等)的指向和集中。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的几种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实践证明注意分配是可能的。如歌唱家在舞台上表演时,眼睛看着观众、耳朵听着伴奏、嘴里唱着歌词、手在表演,注意还指向速度、节奏节拍、技巧、情绪和情感、人物形象等等。
声乐学习中要合理分配注意的能量,没有反复的、长时期的训练是不可能做到注意能量的分配进而达到自如运用。认知心理学家把注意的能量分配看作“聚光灯效应”,即:“在灯的瓦特数不变的情况下,聚焦大小与灯的亮度成正比”。当注意心理指向多种活动或一个系列的运动时,注意的能量就会有意识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分配问题。
人的注意分配技能是后天培养和训练出来的,我们能否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几种活动上,必须依靠一定的条件。同时进行着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至少有一两种活动是已经熟练和自动化了的,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声乐学习是多种活动的训练,如呼吸训练、打开喉咙训练、吐字训练、表情训练、放松下巴训练、歌唱姿势训练、表演训练、情感体验训练等等。当这些活动都很生疏时,把注意同时指向各种活动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分别练习、各个突破,经过长时间的磨练,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反射系统,演唱时才可以不费力气地同时完成各种活动。
三、声乐学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与积极的联想
想象与联想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通过积极主动地想象与联想,能生动形象地间接概括歌唱的发声特点。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是无限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声乐学习者的进步。
积极主动的想象与联想是声乐学习的必需方法之一。音乐家史开勒斯说:“在唱一首歌的时候,是思想把歌儿唱起来。”歌唱者本人就是自己的“乐器”,在操纵自身乐器的过程中,人的声音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观察,是种抽象的物理音响。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声音、习得演唱方法,会用上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语言,例如用比喻性词语、某种场景的写实或夸张性的描述等等。学生依据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展开想象与联想,想象与联想越丰富,对音乐、发声技巧的感觉力就愈加敏锐、愈加强烈,对抽象声音、技巧的概括重组就越快。
想象与联想为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发声技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哼鸣”练习,要求口腔里像含着一小块糖,脸部保持含蓄的微笑,声音靠前,集中在鼻腔,像小声哭泣般送出来,学生通过以上的语言引导,通过积极想象,联想“伤心、小声哭泣”的情景,便可以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以及面罩感。再如“闻花式”吸气,为了让学生在吸气过程中能充分打开鼻咽腔而又不至于提气,要求“把花的香味闻到肚子里去,甚至更深的丹田周围去”。通过这样的引导启发,学生加以想象联想的积极配合,不但能打开鼻、咽、口腔通道,还能很好地稳定气息,达到更好地演唱的目的。
转贴于
四、声乐学习需要坚强的意志行动和自信心
意志行动
“意志”在《辞海》的解释是为达到既定的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在每一个声乐学生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学好,唱好。在这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中,所谓“自觉努力”,应该是指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强烈的歌唱欲望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来到声乐课堂,看见老师,看见钢琴,内心就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想唱”“我很想唱”,把老师所讲的歌唱方法在内心进行意念式练习,从无声的气息练习开始,从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始,就要表现出这种兴奋状态。在演唱或发声之前,演唱和发声的效果已经作为行动的目的存在于大脑之中。通过意志的心理调控,带动意志的行为调控,促使肌体肌肉微妙恰当协调,这样,口、咽腔打开了,气息顺畅了,声音通道建立了,声带的张力精确了。随着音高的逐渐增高,意志的支配力量也越强。
实践证明,意志坚强的歌唱者克服歌唱发声中缺点和错误很快,接受正确方法也较快。意志力薄弱者,不仅克服歌唱发声中的缺点和错误较慢,接受正确方法也较慢。歌唱家卡鲁索毕生刻苦磨练,意志坚强,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出身贫苦,小时候做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还在流动剧团当配角,由于酷爱声乐,刻苦好学,毅力超人,唱作俱佳,表达歌曲入木三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具有崇高的国际威望。声乐学生运用意志心理进行声乐学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方法。
声乐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但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还要求学习者有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一般来说,基础训练并无速成的诀窍,一个技术、技巧的获得,声音观念的树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歌唱的技术、技巧只有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在对与错中反复感觉、分辨,才能理解进而掌握。
“自我意识”与自信心
声乐学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强烈的歌唱欲和表现欲是十分重要的,没有信心就不会有饱满的热情,更谈不上学好声乐。多唱(歌唱欲望)、敢唱(表现欲望)对声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在歌唱的“不自然”阶段,有些学生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离老师的要求较远、有差距。一段时间内仍没有找到理想的声音,缺乏学习声乐应有的耐心、恒心,以至逐渐失去了歌唱的信心,认为自己唱不好,对自己的声音没把握,便不愿去练,不敢开口,纵使是开口唱了,也是被动、消极应付,久而久之便产生歌唱恐惧心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多唱、敢唱的目的,并不是去炫耀你的声音有多么好,而是通过多唱、敢唱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就是歌唱中的“自我意识”。通过这样的自我意识,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结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当自己的心理意识评价与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相矛盾时,学生就应该对自己的心理意识进行实事求是的检查,从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多唱、敢唱为别人和自己提供了正确评价自己歌唱能力的良好途径,这对于提高学生歌唱发声的认识能力,培养和发展歌唱发声正确的心理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五、多种记忆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声乐技巧的提高
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通过演唱实践感知过的技能技巧、思考过的内容、练习学过的动作、体验过的情感等等,在演唱完毕后,并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仍会在大脑皮层留下演唱兴奋过程的痕迹。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多回忆演唱感觉,勤做声乐学习笔记,不失为声乐学习的好方法。笔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唱某个高音的肌体感受,对好与不好的声音色彩的听觉感受、气息运用的控制感受、酝酿某种歌唱情绪的心理过程、咬字吐字方式方法、自己的某些演唱发声想法等等。通过多回忆、勤笔记的方式,就能使在声乐课堂上习得的歌唱技能技巧得到进一步强化。歌唱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要依赖反复的练习,反复强化才能暂时巩固神经联系,识记的东西才能得以保持。声乐笔记可以很好地帮助学习者进行歌唱技能技巧的重现、再认、巩固并保持下来,逐渐积累成演唱经验。
正是由于音乐记忆,才使声乐学习者的歌唱技能技巧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单调到丰富。在声乐学习中,必须运用各种记忆方法,把知识巩固起来,否则永远是个“新生儿”。
六、声乐学习需要加强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不是反映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侧重表现自我内心的情感、精神体验。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人们必须通过各种音乐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假如把歌唱完善的技能技巧比作一棵大树,歌唱者的文化素养就是装饰这棵大树的绿叶,它对于歌曲演唱的内涵表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同的一首歌曲,为什么有些人唱起来像一杯白开水,而有的人却唱得叫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文化素养体现在歌曲中的理解力和表现力。
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建立起稳定的声音通道,声音色彩调整俱佳之后,在歌曲演唱方面的要求更多的就是怎样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表现这种“自我内心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自我”的感悟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此间二度创作过程正是检阅歌唱者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过程,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有精湛的歌唱技能技巧,更要有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演唱一首声乐作品,只有深入地分析其内涵,理解其内容,才能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演唱歌曲《黄河怨》,为了恰当准确表现“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深重苦难以及“清算血债”的决心,演唱者首先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了解此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曲家的生平,甚至要去欣赏相关的影视资料,如《南京大屠杀》等,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演唱时通过内心积极想象联想,心潮澎湃,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就一定能很好地表现这首声乐作品。
可见,学习声乐不但要有好的嗓音、乐感和良好的声乐基础训练,还应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相应的文化水准,这里且将其统称为文化素养。要通过文化素养来加强情感体验,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悟性、理解力和表现力。因此,声乐学生在歌唱技能技巧提高的同时,不要忘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歌声真正成为“心灵的歌声”。
参考文献:
初学者配音技巧范文
一、钢琴演奏应掌握的基本的技术技巧
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钢琴的表现技巧是演奏者的思想情绪通过灵巧、有力的手指动作而制造出各种音响的能力。
1、钢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性
音乐是以声音为载体、以节奏、节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演奏技巧是弹奏钢琴必须具备的能力。钢琴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技巧是不可能用你的双手去表达优美抒情的音乐的;有时看到有好多人初学钢琴或者琴法和技巧根本没有过关,就一味的去弹奏一些感觉好听的乐曲,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是不利于钢琴演奏的学习的。钢琴演奏单单靠手指的灵活程度是不够的,演奏技巧是弹奏者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总体体现。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阶段,必须掌握的就是技术技巧,逐步积累完善弹奏功力,努力学习乐理及文化艺术知识,培养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没有娴熟的弹奏技巧,就无法诠释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有了对音乐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如果没有演奏技巧,音乐的表达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2、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钢琴中共有八种基本技术问题:均匀跑动技巧,这个指音阶式跑动和琶音式跑动,把二十四个自然大小调的音阶和琶音都弹得滚瓜烂熟,速度力度完全均匀。初级手指独立技巧,指五指范围内平稳均匀的颤音。一个八度范围内,非连续性的三、六度双音技巧。八度技巧,包括抒情性的八度和技巧性的八度。八度技巧包含二十四个大小调的八度音阶和八度琶音,以及分解八度和八度震音。有力的,深沉的,饱满的和弦技巧。人的一只手五指最多能奏出一个九和弦,当然双手齐用的话奏出十五和弦都没问题。双音技巧。包括二十四个大小调的连奏三、六度音阶,双音半音阶。复调技巧。要求一只手能清晰地演奏出两个以上声部的技巧。特殊技巧。包括大跳,重复音,长颤音,双音颤音,双音刮奏,高难度手指独立等。
二、钢琴演奏应具备的优秀表现力
1、乐感是演奏者对音乐的心灵感受
乐感因人而异,有先天的、有后天培养的。乐感对于音乐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对音乐有深刻的感悟,才能演奏好一首音乐作品。学生在平时的音乐学习当中应多接触音乐、多感受音乐,多倾听音乐,与乐感好的人多交流和沟通。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逐渐感受到音乐的迷人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层次性、乐器的音色、作品的内涵和形象。在音乐的学习中,要善于感悟和积累,培养乐感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是急于求成的。乐感的培育在音乐教育中不是唯一的,但却是一切音乐爱好者、各类音乐人才所不能缺少的。有了灵敏和丰富的乐感,会使你接触到美的音乐作品时,在心灵上反响更大;反之,耳闻仙乐却无动于衷,那就是缺乏灵敏和丰富的乐感。
2、情感是演奏者对音乐内容理解的升华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音乐是美的产物,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的。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的奇妙在于能描绘出让人心动的意境和让人心醉的情感。音乐是感情的艺术,钢琴演奏是通过音乐旋律来表达情感。我们在欣赏钢琴演奏时,常常被演奏者饱含热情的演奏所感动,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如果演奏者没有丰富的情感孕育在作品当中,听众就会产生枯燥、乏味感。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者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意境也是不一样的。只有细心的对音乐作品进行领会、感悟,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融入钢琴演奏中去,才能使音乐作品更加饱满和丰富起来。
三、钢琴演奏需要音乐与技术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