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家长的感悟范例(3篇)
家校合作家长的感悟范文
1.留心观察生活
留心观察生活是成就习作本领的第一关。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周围事物往往熟视无睹,而等到写作文时又没东西可写,对此,教师要着力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观察什么呢?①观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比如说校园生活,通过留心观察学校的常规教学活动、课后文体活动和校园环境等,学生会发现这里的生活丰富多彩。②观察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像万花筒,五光十色。学生不仅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情,而且还要观察当地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这样才能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2.亲身体验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既是他人生的财富,也是他习作的宝贵资源。如何引导学生把看似平常的生活变成有意义的生活呢?我认为,需要学生对生活抱有积极参与的态度,具体来说就是:①积极参与校园生活。如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德育活动、文体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②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如家务劳动、邻里交往、上街购物、探亲访友、休闲娱乐等,从中学会劳动,学会与人打交道。③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如到福利院、敬老院、医院等地方去探望需要帮助的人,学会帮助他人。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访问等形式,接触各种工作岗位的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社会的发展和人间的冷暖。只有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才能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精彩。
3.品味感悟生活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的范围总是有限的,如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品味和感悟生活呢?我认为,教师可在课堂上搭建一些平台,让大家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精彩内容拿出来分享。展示平台的形式主要有:①多媒体展示。教师可以收集各种适合学生学习和了解的社会信息,将它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播放,让学生开拓视野,感悟和品味多姿多彩的生活。②课前3分钟演讲。教师可以采用轮流的方式,每次语文课前让一名学生用3分钟时间上台演讲,演讲的形式不限。学生要做好这3分钟演讲可不容易,平时要经常看书、看报,了解各种时事新闻;上台时还要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收集来的资料,谈出自己的感悟。轮流上台,能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大家把自己有感悟的内容拿出来分享,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在交流中感悟了生活,开阔了眼界。
4.练笔描绘生活
通过留心观察生活,亲身体验生活和品味感悟生活,学生心中已积蓄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情感,此时再拿笔来描绘生活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对小学生来说,在他们刚开始练习作文时,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谋篇构段的技巧,只需要让他们回忆课文,进行简单的模仿即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领悟作文的章法技巧。另外,在写作内容上,也不要给他们太多的限制,让他们把自己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向往和追求,把参加各种活动的感悟和体验写出来即可。让学生对作文有了一定的感悟后,教师再进行写作上的具体指导。对于写得不错的学生作文,教师可以把它们推荐到班级的学习园地、学校的广播站等地方进行展示,让更多的同学学习和欣赏,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家校合作家长的感悟范文篇2
何家坤家住武汉市二七街韦桑路,父母都是武汉农业药械厂普通工人。1997年1月,不幸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何家坤的母亲汪永志因白血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13岁的他与50多岁的父亲何长江开始相依为命。
母亲患病多年,去世时何家已是一贫如洗,家中所有的现金凑起来才20余元。为了供养他读书,一开始父亲推着小推车,上街卖炒粉、炒面挣钱,后来又开过小饭馆、帮人打理洗衣店,辗转各地含辛茹苦地打工,终于让他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
2007年4月,何家坤大学即将毕业。为了实现为山里孩子点燃希望火种的教师梦,他与大悟县签订了三年的资教协议,成为我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中的普通一员。
不料,协议签订之后不到一个月,正在孝感学院准备毕业答辩的何家坤突然接到急电:“父亲突发脑溢血,人事不省!”回汉后,经何家坤一连数日细心照料,父亲终于苏醒,但因患上了脑梗塞后遗症,生活已不能自理。
是留在繁华都市,找份好点的工作,照料恩重如山的父亲,还是去大山深处资教?思量再三,2007年8月,何家坤将父亲托付给武汉的亲友照顾后,如约前往大悟县吕王中学。当年11月,何家坤又将父亲转送到汉口一家福利院内。
身在大别山麓,总是放心不下福利院中的父亲。为安心资教,2008年春节过后,何家坤将父亲从武汉接到大悟,带着父亲资教。
自从父亲来到身边,乐观坚强的何家坤更是全身心地扎根大山,所带班级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孩子王”。今年10月中旬,何家坤被评为孝感市“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何家坤同志是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生(特岗教师),2007年7月毕业于孝感学院,同年到大悟县资教,现任大悟县吕王镇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
何家坤在校担任班主任和数学教学工作。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在学校推广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所设计教案在全省教学设计中获奖。他注重用爱心感化学生,在班上举办“情感班会”,用亲身经历引导和鼓励学生,课外经常义务辅导学生,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成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近三年来,何家坤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多次被评为红旗班集体。2009年10月,何家坤被评为孝感市“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何家坤同志是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和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忠实践行者,是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基层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华民族敬老孝亲传统美德的继承者,是我省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模范教师,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榜样。为此,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向新时期模范教师何家坤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何家坤同志,就是
要学习他响应号召、投身农村、服务教育的崇高理想。何家坤同志坚定人民教师的职业选择,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自愿到山区农村学校工作,在农村中学的平凡岗位上辛勤耕耘,孜孜追求,把青春奉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一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何家坤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爱岗敬业、创新教学、关心学生的工作态度。何家坤同志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做到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踏实教学,认真工作,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他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关注留守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家长的感悟范文
一、挖掘教材的生活性
教学时,我们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悟生活。
(一)品味纯粹的生活味道
北师大版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中有诸多内容都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性。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教师设计四个步骤:找春天――绘春天――颂春天――唱春天。从这些步骤中不难看出,教师紧扣“春天”一词以“春天”为主线,设计了“找”“绘”“颂”“唱”春天,彰显了校园、公园、家园处处都是春天的美好景色。又如教学《可爱的动物》《美丽的秋天》等课,充满着浓厚的生活味道,教师要依据教材,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拓展和提高学生生活的基本技能,让学生的各种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高,品德行为得到较好的培养。
(二)品味动手实践体验味
体现动手实践性强的课程主要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我们造彩虹》《影子有多长》《植物生长的秘密》等课程。以《种子的探索》为例。教师设计了三大步骤。①认识种子的颜色――看一看、摸一摸。②认识种子的形状――想一想、说一说。③认识种子的位置――议一议、说一说。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展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在体验中感悟和收获。在分享中,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凸显家庭教材的生活性
(一)体现家庭亲情的生活性
这类课程主要有《我爱我家》《我懂事了》《父母抚育我长大》《我写我的家史》。教学《我爱我的家》时,教师的设计环节始终紧紧围绕着“家”展开。一是我爱我的的小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从全家福说起,让学生讲述自己家的故事,从介绍父母亲的名字、职业、饮食爱好、生肖以及齐唱《让爱住我家》,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爱,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二是我爱我的班集体。“家”不仅有小家还有大家,还有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三是我爱我的国家。家还有国家,那就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大家庭里有闻一多、钱学森等一批爱国人士的故事,学生不仅知道小家需要关爱和呵护,亲情需要相互的付出,同时还知道有的人为了国家舍去了小家,为了大家舍去与亲人团聚的时间,这就是“大家”的涵义。
(二)凸显主题活动的生活性
教学《我写我的家史》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谈话等形式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个人生活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根据文本的内容要求学生学写自己的家庭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家长的协作下,拟写一份情真意切、感人真挚的家庭故事。从一份份珍贵的“家庭史”的作业中,不难看出学生在调查采访的过程中的体验、感悟。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家庭的历史,与孩子们一起触膝谈心;有的家长拿出珍藏多年的传家宝,给孩子们讲述一段段过去的故事;有的还拿出当红军时所戴的红军帽讲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一桢桢珍贵的照片、一枚枚勋章都寄托着老一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学生通过看录像、照片,真切感受到我们生活环境的美好,体会家庭幸福的美好生活。
三、彰显校园的生活性
(一)以变化为主题,动手实践
有关校园变化的教材主要有《了解我们的学校》《校园变化真大呀》《团结友爱、热爱学习》等。以《校园变化真大呀》为例:(1)以变化为主题,具体呈现一份调查表。学生以采访和谈心的方式与爸爸妈妈促膝谈心,引导孩子从校舍面貌、教学设施、学校环境、铃声、教科书和桌椅进行对比。学生在对比、交流中了解了父母当年读书的艰难,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更懂得尊重父母,孝敬长辈。(2)以对比为主线,灵动展示学校几组照片。校舍:1949年在中山公园的铁皮屋、1953年2层的教学楼以及1997年建成的三栋教学楼、厚重与轻便的电脑设备对比、沙地操场与现在的塑胶跑道的操场对比、凤凰树周围的环境对比以及今非昔比的师生人数、教学班对比。一组组数据和照片的对比,再现当年读书的环境、学习条件和设备,对比教学的相关情况,学生不仅了解了校园的过去、现在,同时也从侧面了解校园发展的历史,进一步明白“今天我以实小为荣,明天实小以我为荣”的含义。
(二)体现校园的活动性
每年学校都要举办各种各样的德育主题活动,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以及大型的元旦、劳动节、国庆节、教师节等主题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主题活动的资源,抓住契机,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活动。
1.读书节――《书报是我的良师益友》
结合“读书节”重组《品德与社会》主题单元的《书报是我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阅读名家名著,举办读书交流会、向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好书、讲我与好书的不解之缘的故事、举办故事会,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好书交朋友的平台和机会,学生上台交流的不仅仅是一本好书,而是一种阅读者的感受与欣赏,是一种读好书的习惯。学生在对话中倾听、思想在倾听中碰撞、心灵在碰撞中感悟。这是阅读者的一种享受,一种欣赏。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活动并根据活动的内容精心设计活动的主题、形式和过程,力争每一次都能给孩子们一份惊喜、一份感动。
2.爱心义卖――《购物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