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德范例(3篇)
弘扬中华美德范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抗御外族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它完整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可以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和传家之宝!
然而在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变得淡薄、冷漠,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际关系,缺乏彼此的互谅关怀,完全没有温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发的伦常悲剧,差不多每天都可在报纸上读到,在新闻报导中儿女一朝飞黄腾达后,便对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餐风露宿的事已屡见不鲜;人们的浮夸作风,自以为是、吊儿郎当的处世态度随处可见......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作为教师,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学生“成才先成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我们的教育来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氛围,将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那么如何实施传统美德教育,我认为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国人修身经世之本,其价值永恒不朽,历久而弥新,是学校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开发和利用文化经典,对提升在校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把《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唐诗》、《宋词》等文化经典列入校本教材,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从“学而知”到“知而行”,逐步达到“行更知”的道德教育途径。
二、通过校园文化设计进行熏陶
学校要在校园内形成传统美德教育的浓浓氛围,善于设计。利用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融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内容,让学生深受熏陶,时刻警示做中华美德的传人;同时在各种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品德课程,尤其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炼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
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
2、师长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四、通过开展各种节日庆祝活动进行行为训练
对传统美德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讲古人、学古人的层面,要赋予传统美德的时代内容,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节目――节日。
弘扬中华美德范文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时代新风,传承中华美德》。
同学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有很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
最美司机吴斌。在2012年5月29日,吴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闪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和最美司机吴斌一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还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2012年5月8日20时38分,在佳木斯市胜利路北侧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本可以躲开逃生的张丽莉,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不幸被碾到车下,造成双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以至生命垂危。同样的人,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个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但吴菊萍的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这些难道不是一种品质吗?
同学们,我们要在学习知识中感悟真理,生发爱国情感,凝聚民族力量,增强美德意识,弘扬时代新风;在生活中锻炼品质、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使我们成长为具有高尚美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人和接班人。
弘扬中华美德范文篇3
【关键词】传统美德;热爱劳动;教育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道德水准开始下降,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生暗长。使校园这一块净土,也已不在纯洁了,孩子们的心灵被污染。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从小就应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
一、结合教材特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传统美德是一种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是要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美德,培养传美精神。我们都知道,劳动本身并不自发地具有教育性,必须与思想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使劳动具有教育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立志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感情,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美德。综合实践课具有实践性、技术性和教育性三统一的特点。教师要根据综合实践课教材特点,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既掌握了劳动技能,又受到了教育。例如,讲授《包粽子》一课时,教师首先播放一段介绍爱国诗人屈原生平的录相片,让学生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然后引起课题。通过简洁明了的导言,渗透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教师又运用录像手段演示讲解包粽子的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最后比赛看那组同学包的棕子多、质量好。操作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撒在桌上的米粒收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热爱集体及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等传统美德。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结合教材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想内容,才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劳动技能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传统美德的教育目的。
二、在实践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综合实践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喜欢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人民、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是十分有效的。例如,教《钉纽扣》一课时,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妈妈在灯下钉纽扣,旁边的孩子在酣睡的投影片,学生看懂了图意后,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试着钉纽扣,结果有的同学控制不好针,有的纫不好线,不的安放不好纽扣的位置,有的扎破了手指。教师让学生体会钉纽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后,开始运用录像手段将钉纽扣的方法演示、讲解出来。学生学会了钉纽扣的方法,教师又启发学生谈谈钉纽扣的体会。有个学生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扣子掉了,都是妈妈帮我钉,那时觉得钉纽扣很容易。今天,我亲手学会了钉纽扣,感到钉纽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我懂了,妈妈每天要做那么多事实在太辛苦了,以后我要帮妈妈多做些家务。”许多同学都纷纷表示:今后要帮长辈、父母、同学、弟弟妹妹钉纽扣,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及自我服务能力得到培养,也感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真正体会到劳动是光荣伟大的,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学生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达到孝敬父母的教育目的。
三、加强传统美德教育,使传统美德教育渗透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全过程
在综合实践课中培养传美精神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是我国人民的光荣传统,继承传统美德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全过程都应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美教育。以《圆形彩灯》为例,教学中,我注重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传美教育渗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是每一节课渗透传美教育的首始环节,也是一堂课的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在新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就必须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导入方法,因为趣味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利条件,是激发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一种动力。它会使学生带着兴奋、激动的情绪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来学习和思考。兴趣能左右学生情绪,使学生迫切地感到“我要学”。
上课一开始,教师便运用录像手段展示出正月十五花灯汇的场面,同时设计这样的导言:“国庆节就要到了,各大商场、饭店等教悬挂起各式彩灯进行庆祝。到了元宵节灯会,各种彩灯更是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出示教具)这是老师用吹塑纸制作的圆形彩灯,同学们喜欢吗?这节课我们学做《圆形彩灯》一课。”这样开头,既导入了新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自然渗透了热爱祖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的思想,有利于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研究学习
这是综合实践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理行理论知识传授的最佳阶段,此环节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本课我运用“拆-装”法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下列问题:①圆形彩灯由哪几步骤制作的?②制作中应注意什么?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圆形彩灯?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的“拆-装”演示,将放大的教具按制作顺序逆向拆开后,再重新组合起来。在学生操作时,“组合”一步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建议同桌合作,同时强调注意安全,讲究卫生,使“组合”一步顺利完成,有的同学还捡来别人剩的材料做成五彩圆灯,非常漂亮。
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归纳能力,以及团结友爱的思想,同时让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除吹塑纸外,废旧纸板也可以做圆形彩灯,从而培养勤俭意识,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才能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光大,才能达到传美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梅.浅谈传统美德教育在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25-25
[2]秦凤权,田刚.对传统美德教育的一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2(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