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老年人的护理措施范例(3篇)

来源:网络 时间:2024-06-15 手机浏览

老年人的护理措施范文篇1

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腰部酸痛(61.1%)、尿潴留(22.2%)、形成血肿(7.0%)、拔管综合征(5.4%)、造影剂不良反应(1.1%)这五种并发症,经对症护理后均予以纠正。结论: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有助于做好预防性护理,从而为降低并发症几率奠定基础。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

冠脉介入术又称冠状动脉血管形成术,是当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逐渐成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1-2]。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自身的机体素质较差,在接受冠脉介入术这种侵入性的治疗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因此,需要及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3-4]。为进一步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为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冠脉介入术手术指征,其中男性患者13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在63-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39±5.42)岁。

1.2方法本组患者均在局麻下行常规穿刺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选择冠脉介入术的具体术式。术后进行常规抗凝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本组185例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有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五种类型,其中腰部酸痛发生率最高,为61.1%。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老年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可能出现腰部酸痛、尿潴留、形成血肿、拔管综合征、造影剂不良反应这五种并发症,下面本文将详细介绍每种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1)腰部酸痛。原因: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床面冷且硬,加之老年患者自身伴随不同程度的腰肌劳损和骨质增生,治疗后患者腰部会出现明显酸胀感。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在拔管后6h可适当翻身,帮助按摩其腰部,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或进行热敷。(2)尿潴留。原因:多数老年患者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术前未进行卧床排尿训练或紧张情绪都会诱发尿潴留。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术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卧床排尿训练,通过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形成血肿。原因:血肿形成原因较多,穿刺、拔管都有可能造成血肿,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血管脆性较强,操作不当就会导致局部血肿的形成。护理措施:细致观察患者拔管后有无皮肤发绀、苍白、肿胀、渗血迹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遵医嘱处理。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术侧肢体,以免出现活动性出血。对出血局部血肿的患者需要采用50%的硫酸镁湿敷局部,必要时予以抗生素。(4)拔管综合征。原因:拔管刺激和穿刺后重压局部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拔管综合征。护理措施:拔管前应当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因过度紧张造成迷走神经兴奋。拔管过程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保持静脉通路顺畅,如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需及时遵医嘱处理。(5)造影剂不良反应。原因:老年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对造影剂的耐受性较差,使用造影剂药物可能使其出现全身发热、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遵医嘱使用止吐、抗过敏等药物,鼓励患者术后经常饮水,确保术后4h尿量>1000mL。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适当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刘颜.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9):60-61.

[2]杨丽君,闫海平,周翠香,等.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1):71-72.

老年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细节护理干预;手术室;老年;腹腔镜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老年患者可以开展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功能退化严重,实施手术治疗极易产生严重心理障碍。因此,手术室护理工作成为保障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疗效的关键。笔者旨在通过将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以保证护理人员能够更贴近患者感受、重视患者心理状况。现将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5例,女36例,平均年龄(65.4±9.3)岁,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43例、直肠CA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4.9±9.5)岁,手术类型:胆囊切除术41例、直肠CA9例;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病例纳入标准[1]:①完善术前检查,符合手术指征;②75岁以下;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病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疾病;②精神障碍者;③临床资料不全或配合度较低者。

1.2方法对照组予手术室常护。观察组在常护基础上加用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术前全面了解患者病史资料,行麻醉前,护理人员同麻醉医师之间行正性心理鼓励,护理人员询问麻醉方式及难度,麻醉医师专业回答并强调麻醉操作顺利或患者体质较好麻醉效果好等;待患者麻醉苏醒后,护理人员与病房管床护理人员行正性心理暗示,病房护理人员询问手术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答主刀医师经验丰富,这一类手术驾轻就熟,手术进展顺利;②术中细节护理:帮助术中保暖,护理操作轻柔,保护患者隐私;术前告知注意事项,术后告知常见并发症;针对性实施术后护理措施,3d内进行回访。

1.3观察指标[2]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量表共分20个项目,采用四级计分制,满分100分,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性。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细节护理可以反映护理服务质量,注重细节护理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呼唤纠纷。由于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心理、生理承受能力较年轻患者差,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术后康复速度更慢。因此,针对性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手术室护理工作细节漏、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可帮助老年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研究指出[3-4],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缓解焦虑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从而显著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5]。本研究结果说明,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拉近医患关系,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可体现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心与重视,从而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护理质量,护理工作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

综上所述,手术室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体现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关心和重视,有利于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护理质量,获得患者及家属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艳春,李冬梅.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2):366-368.

[2]梁丽琴,鞠成蓉.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11(2):458-460.

[3]张玉霞.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及细节护理对患者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4,11(32).

老年人的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跌倒;课题小组;护理管理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种机能不断降低,即使没有疾病,老年人也常常会出现生理功能的低下,其中跌倒/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带来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跌倒后发生骨折,80%以上的老人股骨颈骨折是由于跌倒所致[1],骨折后的长期卧床会加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降低;另一方面,即使跌倒后未发生骨折,也可能因为跌倒时的惊吓使老人对自身的移动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发生跌倒后综合征(postfallsyndrome)。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每年约有1/3老人发生跌倒1次或多次[2],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更会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为有效预防跌倒,本老年病区于2007年7月成立课题组,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1方法

1.1成立课题组

挑选老年病区心血管科、神经内科、肿瘤科、骨科、呼吸内科等跌倒高危科室的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组成课题小组,对全病区老年患者进行资料收集。

1.2确立管理理念

把国内外最新的有效预防跌倒措施引入我老年病区预防跌倒的护理实践中,结合老年病区的特点,努力提高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方法和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1.3专项理论培训

选派小组成员参加部级及省级预防跌倒护理知识培训班,学成后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讲授,以点带面将学到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压疮护理实践中。同时对国外医院预防跌倒资料进行翻译和整理,结合国内具体情况选择性学习。

1.4设计老年跌倒评估量表

课题小组通过查阅文献,参照相关资料和临床经验,采用自行设计老年跌倒评估量表,此量表由两部分组成:跌倒因素评估表和跌倒预防措施表。跌倒因素评估表是一种多级评价的量表,评估项目包括:住院时间、年龄、跌倒史、平衡能力、精神状态、一般情况、视力、表达能力、药物治疗、慢性病等9项,量表计分方法:量表核心条目采用有序分类变量,应答得分由正向到负向排列,对应分值为0分~3分。评定总分0~9分低度危险性;10~20分中度危险性;21~33分高度危险性。跌倒预防措施表根据划分的跌倒危险级别列出相应措施:0~9分低度危险性老年患者从病床、病房、病区环境、行动工具、家具设备、沟通理解等方面进行干预;10~20分中度危险性老年患者从活动能力、脚和鞋、大小便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21~33分高度危险性老年患者从风险标识、用药、病情观察、用具安全等方面进行干预。老年跌倒评估量表信度评价:量表9个条目总Cran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为0.901。

1.5建立管理流程

1.5.1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或转科后24小时内由管床护士使用老年跌倒评估量表对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如病人病情变化时也应进行再评估,以确定是否为易跌倒患者。

1.5.2健康知识宣教与环境预防

向所有护理人员、老年患者和家属提供教育与训练,使他们具有防跌倒意识,主动使用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辨别高危人群,并依据得分情况选择相应干预措施。护士应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用尊重和诚恳的态度对待老人,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心理状态,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其交谈,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能听从护士的宣教,配合护士的工作,互相合作,以防意外的发生。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防跌倒健康教育,能提高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的认知,采取预防跌倒措施,降低跌倒发生率[3]。病区内各个病房统一布局,病室保持整洁,照明充足,调节病床高度至合适,配有床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通畅,不堆物,设有扶手;厕所、浴室使用防滑地砖,安装呼叫器。厕所使用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时跌倒;病房做清洁工作时,设置醒目的标志,使患者提高警惕。

1.5.3设立风险标识

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评估总分>10分,都在病历和床头标明“中/高危险性跌倒”,悬挂相应的预防措施,并给予持续性评价并列入交班内容。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有中、重度危险性的患者,护士长在24小时内与经管护士、医生(必要时)共同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力求内容客观真实,并检查护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确认无误后上报科护士长。

1.5.4逐级上报制度

完善“护理部―护理安全小组―护士长”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来探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预案及其实效。

1.5.5应急预案

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护士立即至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初步判断摔伤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同时填写跌倒事件报告单,逐级汇报。

1.5.6资料保存归档

对每一份跌倒病例登记表输入计算机保存,以供分析、综合评价和信息反馈。

2效果

课题小组自成立并对预防跌倒护理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来,研制了老年跌倒评估量表,为老年人跌倒风险的预测提供了测量工具,为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每一位有跌倒风险的患者能得到课题组提出的最为适合的护理方案。3篇;组织举办了跨地区医院的“预防老年跌倒的研讨会”,并作预防老年跌倒的护理管理专题报告6场。

3讨论

3.1使预防跌倒的程序规范化,跌倒预防知识普及,跌倒发生率下降

跌倒的预防护理方法多种多样,常常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的合理性及科学性,需要得到证实。而由循证护理制定并通过测试的老年跌倒评估量表可以准确的指导预防跌倒的措施。我老年病区住院期间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1.8%降至3.4%,有显著改善。

3.2老年跌倒量表的使用加深了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增进护患沟通

老年跌倒评估量表评估总分>10分,都在病历和床头标明“中/高危险性跌倒”,可随时提醒护士和患者预防跌倒,加深了老年人预防跌倒的意识。悬挂于患者床头的预防措施不仅用来指导护士预防跌倒的护理工作,而且作为患者读物之一,可起到健康宣教的作用,使患者了解自己跌倒的风险大小,及预防的方法,提高患者满意度。

3.3加深了科室间的合作,促进信息的交流

课题小组加强了与临床各科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协调。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科室和不同专业,医疗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对每一个跌倒案例都与科室护士长、护士、医生(必要时)、患者及家属一起商讨,提出较全面、合理的防治护理方案。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医学分科细化,以课题小组形式进行护理循证实践和管理可以不断深入和推广,利用课题小组的力量去解决更多护理问题,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ProvinceMA,HadleyEC,HornbrookMC,etal.Theeffectsofexerciseonfallsinelderlypatients:Aprepalnnedmeta-analysisoftheFICSITtrials.JAMA1995.273(1):134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