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特色范例(3篇)
制药工程特色范文
江南大学药学院是我国培养生物制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品牌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实施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本硕博生源遴选基地,学院建有“制药工程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突出生物制药特色,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全心致力于拔尖创新制药人才的培养,业已成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培养制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大、准入门槛高,未来发展前景光明,毕业生可选择进入大型制药企业、药物研发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药事管理部门以及医药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药物研发、生产经营、药品使用和监督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http://www.wzu.com)
制药工程特色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生物化学工程特色文献资源开放获取
一、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1.生物化学工程及发展简述
生物化学工程简称生化工程或生物化工,是生物化学反应的工程应用,是应用化学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生物技术的实验室成果经过工艺及工程进行工业开发的学科。它既可视为化学工业的一个分支,又可认为是生物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生化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业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关键,也是化学化工技术的主要前沿领域。生物化学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是最初的生物工程学概念,基因重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工程等在21世纪整合而形成了系统生物工程。发展生物经济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措施。生物技术是我国需求最迫切、技术与国外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我国将把生物技术作为当前科技发展的重点,把生物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把生物经济作为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点。在我国的“十二五”科技战略规划研究中,生物技术和产业化将是“十二五”布局的重点,突出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努力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1]
2.食品生物技术及发展简述
食品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应用的一个学科。它包括食品发酵和酿造等最古老的生物技术加工过程,也包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食品原料加工品质的基因、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制造食品添加剂、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培养,以及与食品加工和制造相关的其他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状况表明,食品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展望21世纪基因食品的发展,未来生物技术不仅有助于实现食品的多样化,而且有助于生产特定需求的营养保健食品。[2]在与环境协调的粮食生产方式方面,生物技术将降低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并使农作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目前人们之所以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存在争议(如对人类健康、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等),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目前的基因食品管理体系不够信任,科学家与公众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因此,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随时公开基因食品的研究成果,以博取信任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沟通。
3.生物制药技术及发展简述
生物制药技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生物药物制品的技术。生物制药现状:生物药物的阵营很庞大,发展也很快。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特别是合成分子结构复杂的药物时,它不仅比化学合成法简便,而且有更高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3]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将从100多个新药中遴选出10多个,作为重大新药创制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可能成为打入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新药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其中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质药物、抗癌药物等均有。
二、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4]是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集应用文科、应用理科、工科及艺术学科于一体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6500余人。学院设有管理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生化工程、机械工程、印刷工程、应用外语7个教学系部,开设有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低空无人机操控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水环境监测与保护、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生物制药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商务英语、涉外旅游;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包装技术与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30个专业。“食品生物技术”等3个专业被评为市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食品微生物”、“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等7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在我院的7个教学系部中,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占有重要比重,是我院的重点专业组群之一。其中开设的8个相关专业,占到全部专业的26.7%。因此,根据我院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教学的需要,学院图书馆建设具有生物化学工程特色的开放存取文
[1][2][3]
献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由于纸质文献购买成本较高,采购资金相对紧缺,难以保证年购进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新书数量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单凭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距离满足我院生物化学工程类教学和读者的需求差距较大。因此,图书馆应依据生物化学工程类专业文献建设和读者需求及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开发利用互联网生物化学工程类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生物化学工程类纸质文献资源不足的缺陷,从而更好地为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类教学服务。
三、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
.开放获取运动与文献资源建设
开放获取是一项学术共产主义运动,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使所有用户都可以自由免费地获取所需要的学术文献信息资源和科学技术成果。年月-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这也是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举办。它的召开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同时也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我国生物化工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力争到年实现生物技术的跨越发展,使生物技术研发水平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生物新产业,形成~万亿元的产值,力争使中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我国生物化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化工职业技术教育及大量生物化工类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力支持,因此,与生物化工类有关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我国开放获取大发展的这一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生物化工类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大力加强生物化工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符合本院包括生物化学工程类在内的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逐步建设起各种类型的生物化学工程特色的文献资源及其数据库,逐步完善馆藏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生物化学工程特色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建设举要
制药工程特色范文篇3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医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人们对“药食同源”功能性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与此同时,食品工业和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具有中医药背景的食品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因此,目前国内有多所中医院校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等。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体系是西化的,其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中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正处于探索阶段,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如何发展,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中医药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近两百所左右,但各校由于办学基础和办学理念不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课程设置存在很大差异,没有统一模式。而由于食品专业在中医院校开设时间较短,没有经验可循,在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方法探索过程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1。我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是按照工科类课堂教学方法培养,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没有学到系统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培养的本科生缺乏中医药特色。
1.1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开设现状
湖南中医药大学自2009年9月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是依托于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生物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等基础专业上建立的新专业。结合我校自身特点,在发挥湖南省地理优势的同时,利用湖南丰富的中药材及食品原料资源,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中医药的特色融入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办学体系之中,这是缺乏中医药特色的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所不能比拟的。共开设《高等数学》等18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等21门专业必修课。另外,还开设《中医药膳学》等17门专业选修课。
1.2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开设存在的问题
1.2.1人才培养方案存在问题,专业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在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上虽然也开设了一些中医药相关课程,如《中药学》《中药制剂学》《药食兼用资源》,但存在着中医药特色还不够突出。问题主要有:开设的所有课程里中医药相关课程比例较低;有些重要课程没有开设,比如《中医亚健康学》;有些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践时间过少,如《中医药膳学》,《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课时少,也没有实验环节;必修、选修课的定位不够合理等。因此,在中医药背景下,将传统中医药的精华融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迫在眉睫。1.2.2中医药院校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运行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学学科2,要求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目前,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运行实践教学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首先中医药院校缺乏工程类的科研教学人员。目前学校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太合理,工程实践技能较强的人员往往因为学历达不到要求被拒之门外,导致实践教师数量不足3。其次没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由于中医药院校是以培养传统的中医药专业学生为主,对于新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投入相对较少,短时期内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校内实习工厂。另外学校与食品企业联系较少,除食品专业教师自身外,其他人对食品行业了解较少,校企之间缺乏沟通,校外实习亦难上加难。因此,针对中医药院校的自身不足,必须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很好地完成我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2.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初探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就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改革。
2.1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针对原课程里中医药相关课程比例较低、有些重要课程没有开设的问题,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以中药保健特色为核心,增加了原有课程《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药食兼用资源》等课程的课时量,同时,新开设了《中医药膳学》《中医亚健康学》等专业选修课。课堂讲授的重点着力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穿插中药与保健食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把握食品与中药的双重特点,逐步做到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特色人才的目的。
2.2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结合我校自身特点,重新制定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加大了原有的实验课程,如《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的实验课课时量。另一方面,新开设了《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实验》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综合大实验》两门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我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更符合具有中医药背景的专业特色。
3.结语
如何培养合格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专业人才,是我们各大中医药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与传统工科类大学的食品专业相比,由于不同学校定位不同,课程设置也会有差别。我们只有顺应时展潮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科学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中医药背景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才能办成具有一定特色、显现良好生机和活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参考文献:
[1]陈卫卫,陈明伟,李媛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实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4):107-109
[2]夏明,管婧婧.关于在高等中医院校建设食品专业的SWOT分析———基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实践[C]//2007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