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例(3篇)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关键词:抽象思维;能力;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儿童,特别是0~6岁幼儿,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抽象思维能力较好的儿童往往在未来进入学校后,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孩子提高相关能力的引导者。家长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必然会对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很多家长对抽象思维不了解,因此认为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入手。
本文就是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提出建议,让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1.引导孩子读数字
孩子刚学习数字时会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找找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数字,让孩子读。比如,读读家里的号码本,读读街上的广告牌,在乘坐汽车或者逛街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读路过广告牌上的号码。这样既能让孩子在乘车和逛街时不吵不闹,对出行充满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2.陪孩子数东西
孩子学会数字之后,不仅喜欢读数字,还喜欢数数。所以我们也可以多让他们数一数周围的东西。1,2,3,4,5,...陪着孩子一起数,比如数一数小区里有多少盏路灯,有多少棵树,多少辆汽车,这会让幼儿很有兴趣。
3.带孩子唱数字歌
除了带着孩子读数字和数东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唱数字歌,从而加强幼儿对数字的敏感性,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和幼儿一唱数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筛鲅劬λ奶跬龋涣街磺嗤芰秸抛欤四个眼睛八条腿……”这不仅是有趣的亲子游戏,还能加深和幼儿之间的亲子联系,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4.教孩子打电话
幼儿天生对按键有着特别的兴趣,很喜欢按各种各样的按钮。并且,幼儿们对拨打电话总是有着莫名的兴趣。很多幼儿会背着父母偷偷去拨打电话,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电话有好奇心,他们想知道为什么按这些数字电话就会响,就可以和别人通话。如果我们和幼儿讲清楚电话会响的原因,然后让幼儿去学着拨打电话,这不仅可以训练幼儿读数字、认数字的能力,也会降低家长不在时他们乱打电话的次数。
5.带孩子整理家庭用品
有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幼儿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工作量,也可以借机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你可以把要洗的衣服交给你的孩子,让他帮你进行深浅颜色分类;也可以把洗完的袜子交给他,让他按大小进行分类,帮你分出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自己的。
6.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图形
幼儿们在家的时候总是喜欢到处翻,到处乱动,这为家长增加了很多工作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房间找图案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也是培养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好方法。我们可以和幼儿说:“宝宝,我们来找一找家里什么东西是长方形的,然后画下来给妈妈猜你找到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幼儿认识图形,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让幼儿画出所看到的东西,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关注和培养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幼儿的未来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家长要更多关注他们,发现生活中能借机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小事,从小事出发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希望各位家长可以从本文中受到启发,发现生活中的小事,从生活点滴做起,多关注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世琼.看图讲述课应注意培养幼儿抽象思维能力[J].幼儿教育,1987(3).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篇2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思维教学也是如此,授予学生数学结果,给与学生数学答案,告诉学生“这是什么”,不如授予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为什么要这样”。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能力,同时也是智力的核心。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其学习成绩、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方法才能得到自我完善和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便成为了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任务。下面就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作详细论述。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兴趣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应该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学生具有着积极的数学思维兴趣,能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和思考,所以才能在不断地练习和训练中形成并完善思想、锻炼其想象分析能力,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务必要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其在学习时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事物能够进行长久地观察和思考,敢想、敢做、敢发表意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1.课堂演示、操作
这里所说的课堂演示、操作要求教师在行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在正式行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图片演示、教师讲解以及学生实践等方式来完成教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可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既可直观地表达图片或图标涵义,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课堂教学中的操作,则主要是指师生互动。比如教师在讲解角和角的大小时,如果要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角,并思考和讨论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这种授课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还通过思维练习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2.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兴趣的一种,是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接触新事物,不断自主学习和思考的关键。只有好奇心充足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奇迹,突破不可能的成功者。鉴于好奇心对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好奇心的培养和保护。对于一些想法奇怪、好奇心过剩的学生,切不可表现出不屑或不耐,反而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比如一些学生不明白车轮为什么会是圆的,而不是方的。当其向老师请教时,如果老师嫌弃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只简单地介绍几句便打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难免会受到打击。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作业本上画圆形、方形,或者让学生用纸折出圆形和方形,比较两者之间的不同。随后给学生讲解具体原因,使其真正明白“为什么是圆而不是方”。这样既普及了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3.设计合适、合理的教学情境
大量实践证明,合适、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让学生随时保持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谈话、提问、实验操作等,创设良好的、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中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兴趣,从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注意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说明理由。要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首先是求异思维,要求学生打破原有的条条框框,不盲目跟从,对任何事物持质疑态度,并能够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去验证和质疑事物,大胆发表意见。数学思维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求异思维,并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地发展了求异思维,才能真正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因此,对于教学中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除了求异思维之外,还有立体思维也需要老师加以重视。
孩子的逻辑思维如何培养范文
陈亮妈妈
语言思维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您的孩子应该是在语言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比较欠缺。这时,您可以先培养他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然后在正确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把信息按照逻辑连接起来,再经过语言的组织,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试试下面的游戏吧!
3~4岁:考考你的眼睛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的能力。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看三组图片(图1)。首先,我们一起看第一组,一共是四张图,图画上面有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玩小汽车……可以引导孩子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观察一――卡片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周围环境。然后,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比如:这个小女孩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小汽车是什么颜色?她正在做什么呢?她在什么地方?她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吗?
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对每个单一图片有个基本的理解和判断,如果孩子能够知道图片的故事情节,并且能把任何两张(甚至两张以上)的情节互相连贯,进行简单描述.那就很不错了。
爱心提醒:
在这个游戏中,对于3~4岁的孩子,主要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图片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将重点放在让孩子理解图片的内容,然后再引导他发现四张图片的变化,寻找关系,将图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4~5岁:排序说故事
游戏目标:在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将图片排序,并说出故事的情节。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引导:你看看,这个小女孩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第一张图片(图1)上,她在栏杆边玩小汽车玩具,很开心的样子,到了第二张呢?我们可以问孩子:图片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张图片是有一个情节连贯性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它们联系起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图片打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来重新排序,讲一个不同的故事。比如,第一张图可以是小女孩的汽车玩具跑到了栏杆外面,经过了叔叔的帮助,最后她又很高兴地玩汽车了。
爱心提醒:
对于4~5岁的孩子,在观察和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导他将图片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同时,鼓励他按照顺序,清楚地讲出一个故事来,包括谁(人物),在什么地方(地点),做什么(事件)。如果孩子能够变换图片的顺序,来讲出不同情节的故事,并且加上一些自己的形容词,比如,表达情绪的高兴、伤心等,那就更好了。
5~6岁:故事大王
游戏目标:按要求将图片自由排序,编出多个故事。
我们引导孩子一起来看第二张大图片(图2):上面每一行都有数字“1”在不同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在每一组里,“1”是永远排第一的图片,而剩下的三张图片可以自由排序,请孩子自己来变换顺序,编出不一样的故事来。
比如第一组的四张图片,第一张是小男孩看到妈妈买回来很多好吃的东西,而第二张呢,就可以是小男孩先爬上椅子,第三张就是他踩在椅子上去拿柜子上的东西,最后一张就是他不小心把面包、糖都碰掉到地上了。这里面,除了第一张是固定不变的,其他都可以变换顺序,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力,讲出很多个小故事。
爱心提醒:
“看图片讲故事”,对5~6岁的孩子来说,是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游戏中,他不仅可以把故事按照不同排序来进行交叉讲述,而且在讲故事时,需要用到许多形容词,才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流畅完整。另外,也会用到身体语言:比如四肢的动作、面部的表情,这些都可以表现出孩子是否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比如生气、哭泣、兴奋、高兴、害怕等。同时,妈妈也可以做出一些行为和表情示范给孩子看,让他来学习、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