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卫生知识培训制度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6-22 手机浏览

卫生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中图分类号】G479R179R183

【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2-0227-01

【关键词】传染病;知识;师资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自2003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所有突发疫情中,发生在学校的占78.1%,学校是目前传染病疫情集中的高发场所。为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笔者对长宁区中小学校卫生教师进行了传染病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辖区内61名中小学卫生教师,其中小学25人,初中27人,高中9人。

1.2方法采用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统一问卷调查表,由卫生教师按需求完成调查内容,共完成调查问卷61份,有效61份,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分析用EpiData3.0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的61名学校卫生教师全部为女性,平均年龄(45.67±8.16)岁,最小25岁,最大57岁;平均从业时间为(15.49±8.74)a,最短1a,最长35a。卫生教师中11人为中专文化程度(18.0%),39人为大专文化程度(63.9%),11人为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18.0%)。教师的专业背景包括医药卫生类46人(75.41%)和教育类8人(13.1%),另有7人同时接受过医药卫生和教育类的专业教育。取得初级职称的有29人,占47.5%,中级职称26人,占42.6%,高级职称2人,占3.3%。

2.2培训需求情况培训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根据季节有针对性地强化培训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其中预防控制措施被认为是最需要的内容(68.9%),其次为根据季节的针对性培训(57.4%)、流行病学知识(34.4%),最后是基础理论知识(29.5%)。有6.6%的教师认为流行病学知识不用培训,还有19.7%的教师认为基础理论知识不用培训。

培训形式中,教育局组织、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人员针对性地集中讲解被认为是最好的形式(59.0%),其次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课件网络自学(42.6%)、模拟现场实战演练(24.6%)和区公共卫生中心继续教育系列培训(22.9%)。有14.8%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培训是不好的形式,还有11.5%的教师不认可网络自学形式。

对于培训时间和培训频次,59.0%的教师认为每次培训应以1h为宜,29.5%的教师倾向1.5h;82.0%的教师认为培训频率应根据需要而定。

针对培训师资的需求,临床经验、实践经验是教师们反复提及的,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强、有针对性也是教师对培训师资的要求。

对于是否需要根据学校性质分层培训,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学教师中,52.8%的教师非常同意,44.4%表示比较同意或同意,只有1人表示不同意;而小学教师中,只有20.0%表示非常同意,68.0%表示比较同意或同意,还有3人表示不同意。

3讨论

学校卫生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健康宣教,所以预防措施、针对不同季节的培训是与卫生教师工作最直接相关的,需求也最高。同样从卫生教师的工作需要出发,认为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更能提供具有实际说服力的需求信息和经验。由于绝大多数的卫生教师都有医药卫生专业的背景,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暴露出对传染病的理论知识认识不够,缺乏兴趣,这也印证了基础理论知识排在需求最末的原因。

本次调查还发现,长宁区中小学卫生教师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的有27人,占44.3%,30岁以下的只有3人,占4.9%。由于调查对象全部为女性,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所以对培训形式需求更倾向于工作时间集中讲解和专业部门提供课件进行网络自学,与其他成人教育培训需求相一致[1]。由于教育背景和学历的不同对继续教育系列培训和实战演练的需求态度也有所不同。

如果仅仅培训具体操作而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能是低水平的被动式工作,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缺乏科学有效的说服力。所以在今后的培训教学中不仅要列出重点、难点,强化实际工作中容易忽视的薄弱点、容易混淆的概念,内容要深入、细致,并要结合学校卫生实际工作需要,针对性、操作性要强,另一方面仍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少发、新发传染病基础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防病能力。

有效地加强学校卫生教师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将预防控制传染病关口前移,应做到及时就诊,避免“带病学习”,造成校内交叉感染[2-3]。目前卫生教师队伍无论从知识、技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防病工作和学生卫生服务需求。在吸收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培训[4]和规范培训效果评估的经验后[5],更好地在学校中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今后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施榕,朱静芬,谢庆文.上海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远程教育开展状况及其效果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8(15):1222-1223.

[2]张智,张吉慧,苏孟,等.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6,33(6):1005.

[3]李颖.上海市长宁区学校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79-180.

[4]孙晨光,张泽申.聚焦社区卫生改革、强化业务指导.社区卫生保健,2006,5(6):460-461.

卫生知识培训制度范文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原则。通过培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效,促进基本药物规范合理使用,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培训范围

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重点培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及培训教材

培训内容:解读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讲授《指南》和《处方集》有关业务知识。

四、培训任务

培训采取分级集中培训、指导培训、讨论培训等形式开展。

(一)市卫生局主要负责制定全市培训方案,组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师资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培训考核、效果评估及全市总结材料报送。

(二)各县(市、区)卫生局具体负责将培训覆盖到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体医务人员,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和培训,对辖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和效果评估,并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送培训工作总结材料。

(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组织管理本机构的培训工作,按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并组织好本单位医务人员基本药物临床应用的学习讨论和培训工作。

五、时间安排

全市《处方集》和《指南》培训工作从12月1日开始至年底前结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全覆盖。

市级培训:12月5日前,制定下发培训实施方案。12月10日前,组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和二级以上级医疗机构师资人员培训。

县级培训:12月20日前完成。

单位培训:12月30日前。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医疗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从维护病人健康权益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基本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的重要性,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的落实。

(二)科学组织实施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按照培训方案要求,科学谋划和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师资力量配备,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确保培训工作的效果和质量。要做好基本药物合理应用的宣传引导工作,普及基本药物知识,转变不合理用药习惯,正确引导群众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卫生知识培训制度范文

【关键词】预选卫生士官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11-02

卫生员教材自出版以来,历经多次修订,始终着眼于部队卫勤保障不断增长的需求,立足于卫生员训练,在部队培养基层卫生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用的2008年编写的卫生员教材是一部较好地处理了卫生员按纲施训中多方面关系,如深度和广度、现在和将来、初训和复训、课堂教学和岗位自学等的优秀教材,是基层广大卫生人员的良师益友。但在当前部队卫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卫生员训练模式转变、基层卫勤保障岗位对卫生员要求进一步提高等新情况下,该教材在实际应用中也开始暴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使得对该教材进行重新编写显得尤为迫切。纵观第十六次院校会议后部队体制改革和部队卫勤保障的变化,将预选卫生士官(新训卫生员)纳入院校培训,那么预选卫生士官教材如何编写,自然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一适应预选卫生士官院校集约化培训方式

十六次院校会议后,预选卫生士官纳入院校实施集约化培训,培训模式的变化给预选卫生士官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必将推动预选卫生士官培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基层培养更多的卫生人才。但是也要看到新的培训模式下遇到的新情况:一是师资的改变。以前是卫训队教员培训,现在是院校教员培训,而院校教员一直从事的是大专、本科甚至硕士、博士的学历教育,那么现在怎么教预选卫生士官,而现行的卫生员教材适合他们使用吗?二是教学资源的改变。院校进行集约化培训后,场地宽了,各种教学资源多了,预选卫生士官在大环境下的见闻也更加丰富了,那么现行卫生员教材怎么变化?三是培训对象的变化。预选卫生士官进入院校培训后,心理肯定会受到冲击,对知识的渴求成倍增长,那么现行卫生员教材需要拓展吗?以上都是预选卫生士官教材编写需要充分考虑和认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培训模式转变带来的变化,不断提高预选卫生士官培训质量。

二贴近预选卫生士官岗位特点和职业需求

在思考如何编写预选卫生士官教材之前,首先要对预选卫生士官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预选卫生士官是专门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士兵,而不是院校培训的两年制通科卫生士官;在知识结构上,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主要从事常见病防治、卫生防疫、战(现)场急救、训练伤防护、卫生宣教等工作,而不是从事专业的医疗技术性工作;在保障对象上,是坚持平战结合的原则,着眼战时,立足平时,以适应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需要,而不是单一地适应平时卫勤保障的需求。所有教材编写要注意减少理论知识分量,突出和强化实用操作技术,在保证工作中“必要”的同时,也要兼顾岗位发展需要,为今后自学和进修奠定基础。

三贯彻“三用、三性”思想

贯彻三用,即:够用为度、需用为准、实用为先。其中“够用”包含知识量(信息量)和知识难易度两个层面,知识量上的够用就是要完全包含军事训练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所遗漏,而知识难易度上的够用就是要难易适度,符合预选卫生士官的认知基础,要知道,医学知识浩瀚如海、博大精深,那么预选卫生士官教材的编写就要合理取舍,有的放矢,要吃透军事训练大纲内容标准,选取合适的编撰内容,还要注意使用教材的对象绝大部分只有高中文化水平,认知能力有限,那么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深浅要适宜,易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为预选卫生士官奠定宽广扎实的医学知识面,同时也适合预选卫生士官进行学习。“需用”和“实用”则是要求编写教材必须从预选卫生士官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出发,符合任职需求,达到知识实际、技能实用、基层需要、一线能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