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室如何管理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6-27 手机浏览

初中化学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教学;初中化学;化学试验;酸碱盐鉴别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35-01

从当前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试验走进生活和社会是试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提升学生试验水平的新思路[1]。因为我国不同地区试验教学的不均衡,不同省份甚至是同一省份中城市和农村的试验教学水平也各有不同[2]。城市相对于农村而言,经济更为发达,学校试验的条件相对要好,因此教师试验演示能力以及学生的试验操作能力也相对较高。而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因为试验教学条件的薄弱,一些课文中的试验难以得到保障,甚至会出现试验流于口头讲述的情况。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期,在此阶段的教学当中进行可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要着重关注的。因此,选择农村初中阶段的化学试验教学作为研究内容具有实践意义。但,如何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化学试验能力还需在了解掌握当前农村化学试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进行剖析。

1.农村初中化学试验教学现状

1.1资源匮乏,何谈试验开展?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农村化学试验课程开设率相对较低,一些学校试验演示竟一半都未完成。而且,为了弥补试验的不足,教师主要以讲解考试中的一些试验题目为主,以此达到强化学生试验知识的目的,而不是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试验。另外,信息技术的薄弱,使得农村学校难以结合信息技术完成演示试验。而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农村初中学校化学试验资源缺乏,尽管一些学校有化学试验室,但是因为实管理人员的不尽责,导致需要做试验的时候找不到管理人员去做试验。甚至,有的学校的试验室仪器十分的简陋,设备不足、老化,药品不齐,这些都使得化学试验难以开展。正是如此,大多教师认为直接讲授试验流程要比想方设法的去开展试验更方便也更好。

1.2缺少交流,怎谈提高?农村教师同优秀或者一线教师展开交流座谈的机会还是较少的。因为,没有亲身去一些好的学校参与试验公开课程的教学培训,教师自身获得的体会和经验较少,也难以从一些高水平的试验教学中获得感触,自身的水平无法得到提升,也就难以更好地进行试验教学。

2.提升农村中学生化学试验能力的方式探索-以"酸碱盐鉴别"为例

家庭化学试验角活动的开展,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农村初中因为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也无法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实施试验操作活动。而为弥补这些客观因素的不足。学校以及教师可通过设置家庭化学试验角来提升学生试验操作能力。家庭化学试验角室通过使用生活替代品来进行试验的方法。而这一活动的开展还需由教师引导。以"酸碱盐鉴别"试验为例,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试验角仪器的准备。家庭化学试验角中的仪器可以收集也可以制作,一些比较特殊的仪器则可以少量的购买。根据仪器的种类和质地用不同的纸盒装好放到木箱中。这些都是生活中可以收集或者制作的。如,玻璃片、玻璃杯、筷子、小酒杯、胶头滴管、饮料瓶等。

(2)药品的准备。家庭化学试验角的药品准备可以使用玻璃杯或者家里的塑料药品装好,密封好后贴标签,注明名称和收集时间后放入到木箱中保存。一些危险的药品要注明其危害,教师告知学生如何进行特殊素的保管。试验涉及的药品有:酸碱指示剂(紫包菜汁液:取少量紫包菜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小苏打、Na2CO3溶液、NaOH溶液、稀盐酸。

(3)试验过程。使用紫包菜汁液滴入到分别装有的NaOH溶液、KOH溶液、稀盐酸的玻璃瓶中,观察颜色。呈红色的为稀盐酸。然后使用判定好稀盐酸滴重新滴入三个装溶液的玻璃杯中,冒气泡的为Na2CO3,没变化的则是NaOH。

3.结论

要提高农村初中生化学试验的操作能力除了要有可行的试验教学方法,教师理念、资金投入以及教师培训这几块还要做足。

(1)客观条件作为试验教学积极开展的催化剂,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对学校试验室的资金投入,配备好所需的试验室以及试验器材等。

(2)规范学校试验教学的管理,提高试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试验室开设情况作为学校学年考核工作中的一个指标,以此作为督促和动力。

(3)定期举办中学化学教师技能培训,实施中学生试验操作考试。

总之,提升农村中学生化学试验能力还需各方的帮助和引导。要实现新课程改革中中学化学试验的基本目标,对提升农村教师化学试验教学和学生试验能力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不断获取好的经验。

参考文献:

[1]李F,阎蒙钢.利用家庭实验角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探索[J].化学教学,2006,04:8-9+4.

初中化学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0.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于原子、分子层次的基础之上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而世界就是由物质组成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化学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不尽人如意,化学教学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其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化学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化学科学深刻的渗透在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当中。对于中学生而言,化学的学习效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息息相关。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初中,缺乏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设备,并且由于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还是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知识,因此,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首要手段,对化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1]。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教师方面、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方面、三、学生方面,下面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已经是初三,面临中考的关键时期,在化学的学习方面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初中的化学内容还比较简单,主要涉及的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设备、试剂、实验仪器的使用、简单的化学反应、O2、CO2等基本的物质,这些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师方面来讲,初中的化学教师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一部分较年轻的初中化学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教师个人的化学素质较高,但是普遍缺乏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而年龄较大的教师,尽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却欠缺专业知识。

从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看,初中化学的教学需要把实验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国初中化学普遍忽视实验教学,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的器材、仪器等,比如,初中课本中有实验室制氢气的内容,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是Zn+H2SO4=H2+ZnSO4,Zn+2HCl=ZnCl2+H2,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只进行原理的讲解,却没有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2]。同时,由于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在化学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量少,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组,普遍由那些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但是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教学的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质量。

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一点就是需要根据上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自身要改变错误的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时保证跟得上教师的授课思维和教学进度。由于初中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还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拥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够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第二,教师要在课前充分的备课,熟悉通透化学教学,做到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并在上一堂课中可以适当预留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第三,并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的课堂教学。比如,在CO2的内容方面,CO2是灭火器中的主要材料,其中干冰是CO2的固体形式,在舞台烟雾的制造中,采用的就是干冰,与生活中常见的冰有很大的不同,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化学的奥妙。

最后,从教学的设备方面来看,学校要加大对化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等,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转变化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式促使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4.结语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高中进一步深入进行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而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讲,尤其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室如何管理范文

关键词:初中;开放型实验室;创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186-02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记牢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方式,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最重要方法。科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的态度。科学课的两大要素是实验和探究,这两点都离不开开放型实验室的创设和管理。

一、开放实验的意愿调查

1、校内现状调查分析。我校三个年级共986位学生,随机发放400张调查问卷,回收有效卷387张。(调查问卷和汇总情况见附录一和附录二)从调查问卷分析可知:学生希望实验室随时开放的达91%,而我校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向学生开放;62%的学生喜欢做探究性小实验,19%的想做教师做过的演示实验,18%的希望重做学生分组实验,但是我校只能完成95%的演示实验和78%的学生分组实验;做实验时希望得到科学任课教师指导的达55%,希望得到同学指导的为20%;学生更希望自己组装实验器材,而不是用教师组装好的实验器材做实验。

2、全区现状调查分析。2015年我区教育技术装备检查时所反映的情况和我们课题组对周边几所学校调查的结果是:62%的教师反应初中实验教学的不足是余杭区科学成绩无法大面积提高的主要原因。我区初中科学实验室创设和管理的现状存在以下四点不足。(1)实验员配备不足:初中实验员大多数配备不足。有的学校一个专职实验员要兼管多个实验室,有的初中根本没有专职实验室员,而是由科学教师兼任。(2)实验员素质不高:由于过去一些初中学校对实验室不够重视,实验员大多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或教学成绩非常差的教师。他们自身的动手能力就非常差。有些还是带着不得志的情绪在工作。(3)实验场所等硬件不足:从区教育技术装备检查情况看,我区初中实验场所以及实验仪器设备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等情况较严重。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和仪器室个数或面积不足。从实验仪器设备上看,我区很多学校的仪器质量差,有的根本不能使用,有的只用过一两次就再也无法用了,只能当摆设。有的学校分组实验器材匮乏。(4)开放程度低:据检查结果了解到我区初中学校的实验室开放程度非常低,绝大部分学校只是为演示实验提供器材,开出一部分学生实验,几乎没有师生的探究性实验,更别说时间上、空间上对师生的全方位的开放了。

二、开放型实验室的作用

本文中的“开放”是指实验教学的内容、器材、时间、空间、人员上的开放;“创设”是指师生和学校层面一起参与的创设;“管理”是指学校、班级和实验员(专业实验员为主,任课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为辅)的管理。其作用如下:

1、提高实验室使用率:现在许多初中都存在实验室使用率低下、空置等问题,有些只用于上科学课,而其他时间都是空置的。由于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教学仪器已成“鸡肋”。

2、激发学生求知欲:很多科学问题由于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与平时观察到的现象不符。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下课后进入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结论。

3、撑科学拓展性课程:科学拓展性课程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一种学习科学的课程,其中实验室的开放为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究性小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手段。课堂演示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观察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能研究实验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更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放实验室可对课堂实验进行延续、扩展和加深,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放型实验室的“创”

实验室建设的好坏标志着学校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因此,实验室的科学创设成为各个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我校创设的关键词是“主体多元、途径多样、材料开放”。

1、创设主体多元化。开放型实验室的创设主体除开学校之外,还可以是社区、教师、家长和学生(含已经毕业的学生)等,我们的研究前调查中可知:94%的学生愿意把自己制作的实验器材与其他人分享。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家长的能力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

2、创设途径多样化。购买实验器材、自制简单实验器材、寻找替代性实验器材等途径创设;购买器材的公司除开教育局招标的之外,最方便的是网上购买,特别是小型器材。

3、实验室摆放开放式。开放式的橱柜放置各种器材和材料,方便师生随取随放。

4、开放型实验室的“管”

投放的材料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满足师生实验的需求,同时促进每个师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开放安排、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人员的设定、实践空间和形式上的灵活自主”。

5、管理人员立体化。投放的材料注重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满足师生实验的需求,同时促进每个师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开放安排、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人员的设定、实践空间和形式上的灵活自主”。

四、开放型实验室的“用”

1、实验内容开放化。研究浙教版科学课本中便于开放的实验内容。虽然我们研究前的调查可知62%的学生喜欢做探究性小实验。但是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探究性小实验基本上是课本上提到的,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科学课本中便于开放的小实验有哪些,应该准备哪些器材?

2、时间空间多维化。通过调查分析和行动研究,找到最适合本校实际的实验室开放的时间、空间安排。空间上指师生做实验的空间,如在实验室、教室、教师办公室、师生家里等。

3、开放形式灵活化。同时我们会在如何采取预约开放、定时开放或全天候开放等开放形式上尝试实践。

4、实验记录过程化。科学上的记录是对于我们学习认为有用的有价值的将其保存下来,以备将来所需。它不仅是思维的再化,还是证据的获得,更是评价的依据。我们将激发学生的记录兴趣,师生一起探索实验的记录方法,如实记录,让有效的科学记录成为开放型实验室中学生科学表现评价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