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要素范例(3篇)
地理信息要素范文
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对信息素养的标准、表现指标和成果做出如下规定:①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有能力决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具体地说,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确认信息需求的产生时间和明确表述该需求,并能评估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②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具体表现为,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设计一定的检索策略、通过一定研究方法和检索工具的运用找到所需信息,并对所获取信息实施相应的管理;③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对获取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并将处理加工后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具体表现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从获取的信息中总结要点、对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相关指标作出评判、确认信息相对原有知识和价值观的增值、通过多方讨论验证自我对信息理解和诠释、将新的有价值的信息融入个人知识体系;④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实现特定目的,具体表现为,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运用信息解决特定问题或进行某种产品的创造和改良;⑤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悉信息使用的相关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使用信息,具体表现为,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了解、遵守信息获取、使用的经济范畴、法律范畴和社会范畴的规定和政策,引用信息时,表明出处。
英国2011年新版的信息素养核心模型的7大指标分别为:信息需求识别、信息需求研究、检索策略计划、信息获取、信息评价、知识管理和知识展示与创新。这7大指标是在对原有指标按照科研和学习流程的重新规划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方面,它叙述了有信息素养的人在信息运用的各个阶段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按科研和学术活动开展进程罗列了信息素养的评估标准;另一方面,它又揭示了信息使用中的逻辑进程,7大指标环环相扣,实现了信息从需求阶段向物质成果转换的质的飞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信息素养框架中构建了6个核心准则,这些核心准则认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①能够识别信息需求和决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②能够高效地发现需要信息;③能批判地评估信息和信息搜寻的过程;④能管理搜集和产生的信息;⑤能将新旧信息应用到构建新概念或者知识创新中;⑥能在使用信息时,理解和遵守与信息使用有关的文化、道德、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包含7个维度、19项标准和61条具体指标,它涉及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管理、信息成果、信息创新、信息道德的方方面面。具体7个维度为:①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力量;②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③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信息;④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把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⑤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⑥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⑦能够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
2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标准对比分析
通过国内外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大多数已形成国内甚至是国际统一(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高校信息素养评估标准体系,用以指导各高校的信息素养评估和信息素养教育。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国内统一的评估标准体系,这就使得各高校的信息评估活动失去了统一的指导准则和行动指南。当然,各高校可以以北京地区的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为参考指南,设计适合自身的评估标准,但权威性、普适性的全国范围内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的建立,仍是今后国内信息素养评估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统一评估标准的建立,才能赋予各高校信息素养评估工作以统一的衡量标准和操作工具,才能增强国内各高校信息素养评估和信息素养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实现高校信息素养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虽然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只是区域性的统一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性。
①对比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国外所有相关评价指标从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到信息创新都被囊括在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范畴,该评估体系的全面性和高度概括性,是国内信息评估历程上的里程碑式标志;②对比以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评估标准,它加入了信息意识评估维度,简单地说,信息意识就是人们对信息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的认识,它是人们产生信息需求、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源泉和动力。缺乏信息意识,一切信息相关活动都无从而谈,信息意识评判对于信息素养评估不可或缺;③对比英国信息素养核心模型,国内标准加入了信息道德评价指标,信息社会中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实现合理、合法条件下的信息获取和使用,同样是如今信息素养评估和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信息道德建设对于世界各国来说,都应是一个需要不懈努力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3国内高校信息素养工作展望
地理信息要素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员;信息素养教育;素质教育;培养
信息素养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体现,关于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所创设的文献课,即有关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就是当代信息素养教育的雏形,只不过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越发的广泛,使得当代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相对于传统的图书管理员除了要整理图书馆的书籍、更好地将其进行分类之外,还要通过互联网来对各个领域与学科的有用的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学术信息和教育信息充斥在网络中的各个角落,由此便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搜集造成了很大地困难,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过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缺乏必备的信息素养,很难做好当代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因此可以看出信息素养教育对于整个图书馆的管理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从了十几年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时对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有一定的研究,以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养以及信息素养教育虽然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是仍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没有明晰其各自的内涵。
1.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指的是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搜集能力、归纳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进行培养的,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经过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人类从科学研究到具体应用现在只需要十几个月的时间,而之前人类的知识进行更新换代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人类近三十年来的知识增长量比之前两千多年的知识量都多,由此可见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寻找到我们有用的信息成了我们进行学习、生活、以及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因此信息素养被人们提到的也越来越多。具体来讲,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类对于信息知识的敏感度,即人类对于各种信息知识的感知力,这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是极其重要的,人们可以很迅速地对于自己身边的信息进行感知、搜集,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学习速度;二是人类对于信息的理解和甄别能力,身边的知识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对于感知到的所有信息都进行浏览和学习,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对于信息的理解和甄别能力,及时从众多信息中选择出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使我们能够更加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社会;三是对信息进行总结、检索、学习的能力,我们从众多信息资源中选择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之后,要对信息进行总结、检索和学习,构建自身的信息体系,以便更好地在然后进行应用。这三种能力对于高校图书馆人员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具备了这三种能力,才能做一名真正合格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
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信息素养教育就是要根据信息素养的要求对人们进行必要的教育,以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而对于高校图书馆人员来讲,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信息能力的培养,即培养人们对于信息的感知、甄别、学习、分类等等,使信息能够为我们所用。二是对于信息情感的培养,即培养人们对于信息的保密意识、传播意识、守法意识等等,使人们利用信息更加规范和有序。三是信息伦理意识的培养,即培养人们关于整个信息学习、利用、整理成为体系整个活动中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教育,通过这种正确价值观的学习和树立,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快地从众多的知识中进学习和选择,提高学习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如何加强信息素养的培养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信息素养对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和学院之间的联系。图书馆是高等学校中众多机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门,图书馆并不是孤立存在在,它与各个学院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对于高校的图书管理员来讲,加强和各个学院之间的联系是十分重要的。高校图书馆为各个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广泛地资源支持,而对于学生们而言,通过图书馆的信息检索也能寻索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应当加强与各个学校之间的联系,通过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教学与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各个学院在教学和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迅速地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更新,以便使教师和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和学习。
2.加快进行电子信息整合与利用。当代高校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多以纸质书籍为主,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只需要依照不同的类目对书籍进行整理即可,而且当时的书籍信息更新较慢,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任务并不繁重,而到了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来讲,电子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已经成了当今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我们应当积极地根据各个学院之间的知识信息反馈,来及时地更新图书馆的资源,不仅包括图书馆的纸质书籍资源,更重要的是电子信息资源,由于科技的进步,现在人们手中的手机终端、电脑终端可以很轻松地浏览电子信息,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我们要重视对电子信息的整合与利用,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
3.加强图书管理员自身知识学习。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只具备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够,因为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与各个专业之间的教学工作紧密相关,所以,高校的图书管理员除了具备相应的业务知识以外,还应当加强自己的知识学习,了解更多地与各学院教学相关的知识,只有对各学院的教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高校的图书管理员在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检索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而图书管理员通过加强自身的知识学习之后,同样也可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4.做好学生们论文服务工作。在高等学校中,学生们进行论文写作是整个学习体系中一项重要的任务,而高校图书馆的另一大作用就是要为学生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信息和资源上的帮助,因为论文写作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纸质书籍在辅助论文写作上并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相反新兴的电子信息资源由于自身更新较为简单,能够很好地与网络上保持实时同步,可以使学生们能够及时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更改,以便更符合论文写作的要求,因此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员,要努力地做好论文写作的辅助工作,为学生们的论文资源检索尽力提供帮助。总而言之,信息素养教育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来讲是工作中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进行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使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能够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师生的借阅大开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李素美,秦丽.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与读者信息素养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0:204+55.
[2]周开发,曾玉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的新趋势[J].图书情报知识,2016,06:54-61.
[3]刘冰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现路径探讨[J].图书馆研究,2014,01:117-120.
地理信息要素范文篇3
1.1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产物
1991年《美国素养法案》将“literacy”定义为个人读、写和说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和工作所必要的运算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还包括实现自我和发挥个人知识的潜力。素养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它包括基本素养和功能性素养。基本素养是指13岁以上具有阅读的能力或接受过至少7年的学校教育。功能性的素养是指个人拥有必要的技能以完成个人在家庭、社区、宗教或其他组织中自然设定的目标。功能性的素养完全依照社会的需要,来决定素养的内涵。20世纪末期,随着计算机、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整个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社会的来临要求人们具有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一词最早产生于信息产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美国,正是映证了这一观点。
1.2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推动了信息素养运动的发展
信息素养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在全世界推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素养概念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紧密相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国际活动,倡导终身教育思想。当前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的主导思想和指导原则。我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和方式: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前提条件。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1989年总结报告描述两者的关系为:……从根本上说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那些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组织、查找、利用信息。他们能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因为他们总能寻找到为作出决策的信息。正因为人们看到了信息素养对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各国教育界把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习作为教育目标。
1.3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加快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步伐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将不再直接取决于物质资源、资本,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应用。它以知识作为重要资源,将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因素。将信息转化为知识需要具有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决定了一个人创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能将事实、数据、信息转换为知识,将信息与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进行知识创造。澳大利亚学者DenisRalph利用如下的关系图表示信息素养与知识和智慧的关系。
1.4“信息爆炸”需要人们具有信息素养
技术引发了信息爆炸,计算机技术又使其发生连锁反应,结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信息爆炸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信息泛滥、信息垃圾、信息失真给现代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信息焦虑综合症。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求人们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筛选,具有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现代社会日渐向知识社会发展,没有信息素养的人会湮没于信息的海洋,饥饿于知识。因此,需要人们学会对信息处理的同时,还要学会从信息中构建知识进行知识创造,所有这些技能的获得都需要人们具有信息素养。
2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它有着不同的内涵。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信息学委员会报告中由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提出的“经过训练能把信息资源运用于工作中的人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学会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解决的技术与技能。”1989年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中总结报告的定义是:“具有确定何时需要信息、查找、检索、利用信息的能力”。Shapiro,Hughes的定义是: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和如何获取信息以便对信息自身的性质、技术基础结构、社会文化以及哲学内涵和影响作出理性反映的一种新的求知技能。
Doyle利用DelphiTechnique得出如下定义:信息素养是从不同信息源中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我国学者郑建明等认为:信息素质是属于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是人文社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接受教育、环境因素等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
澳大利亚学者Bruce从现象学的角度来阐述信息素养的构建过程,她将信息素养划分为七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理念(InformationTechnology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检索与交流;
第二层面:信息源理念(InformationSource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在确定了的信息源中查找信息;
第三层面:信息过程理念(InformationProcess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执行一个过程;
第四层面:信息控制理念(InformationControl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对信息的控制;
第五层面:知识建构理念(KnowledgeConstruction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在一个新的领域构建个人的知识系统;
第六层面:知识延展理念(KnowledgeExtension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将知识与个人的看法相结合,从而获得新的认识;
第七层面:智慧的理念(WisdomCon-cept)信息素养被看作明智地使用信息有益于他人。
从上面的有关信息素养的定义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信息素养,其侧重点均有所不同。正因为如此,许多学者摆脱信息素养定义的纠缠,转而定义具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的信息素养人。
3信息素养人的特征
Doyle认为具有下面的一些能力才能称为信息素养人:了解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决策的基础;了解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问题;识别潜在的信息源;能成功地构建检索策略;能检索信息源,包括以计算机或其他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源;能评价信息;能依据实际应用对信息进行组织;能将新的信息整合到现存的知识体系中;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利用信息并解决问题。Bruce总结出信息素养人的七个关键特征:
信息素养人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学习(independent,self-directedlearning);
信息素养人具有完成信息过程(Infor-mationprocess)的能力;
信息素养人能够使用多种信息技术和系统;
信息素养人具有促进信息利用的主观价值(Internalisedvalue);
信息素养人具有有关信息世界的全面知识;
信息素养人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
信息素养人具有个人信息风格(person-alinformationstyle)以便促进他或她与信息世界互动。
4相关术语及与信息素养的关系
在信息素养概念发展过程中,许多与信息素养概念相关的术语相继提出来。媒体素养(MediaLiteracy):解码、分析、评估并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播的能力。计算机素养(ComputerLiteracy):能在本专业范围内,智能地,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获得知识和经验。
视觉素养(VisualLiteracy):通过掌握基本视觉要求,来理解图像的含义和构成的能力。
技术素养(TechnologyLiteracy):美国教育部1996年下的定义为:计算机技能和使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以提高学习、生产率、成绩的能力。
网络素养(NetworkLiteracy):是从网络中确定、存取、使用信息的能力。
5信息素养教育内容
目前信息素养教育在国外教育中正在逐步得到提倡,并不断普及。1995年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针对信息素养提出一份信息问题解决技能课程基本培养计划,信息素养:信息问题解决宣告。信息素养课程基本组成如下:
确定信息需求;制定检索策略;找寻资源;评估与理解信息;阐释信息;传播信息;评估产品与程序。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Bruce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概括出如下几个方面:了解社会的本质;了解促进信息查询和利用的价值;能够完成识别信息需求和定位、检索、评价、综合所需信息的过程;发展高水平的交流技能包括与同事和信息专业人员交流的能力;培养信息源包括网络资源与使用策略方面的全面知识;通过合理使用,例如:字处理软件、电子数据表、书目管理软件来发展管理已获得信息的能力;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硬件、图书、报纸、视频、光盘、计算机和所有其他附属信息设备的技能。
我国的孙建军等认为:信息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包括3个层面:信息能力教育,信息理论、方法与技能教育,培养面对和迎接信息化社会挑战的能力;信息意识教育,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更新意识。核心是倡导与培养信息活动中信息行为的自主性、独立性及其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信息观念教育,核心是信息价值观教育、对信息来源、价值的认识,信息认识与信息态度。
6有关信息素养教育项目
6.1加州大学圣保罗分校信息素养课程
加州大学圣保罗分校把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纳入了教学大纲,成为公共基础课。图书馆为每类公共基础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详细制定了培养规格、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在基本技能课程中主要讲授图书馆的使用方法等,在数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主要讲授相关学科的基本信息源及利用,如何开展研究工作。在终身教育课程中主要讲授电子图书馆的有关知识。
6.2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计划
由图书馆和教学艺术研究所集体合作对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和信息素养教育。为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培养分别列出了具体的目标,并设计了七个系列的课程。四个系列的课程针对低年级学生,另外3个系列的课程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并在网上设计了图书馆资源供学生具体操作使用。
6.3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央大学信息素养教育
昆士兰中央大学图书馆与教师一道依据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标准》构建了该校的信息素养大纲用来指导教师把信息素养纳入课程中。一些学科在图书馆员的帮助下建立了信息素养教学模式。图书馆还开发了信息素养网络课件COMPASS,为学生、教师建立了真实的学习环境。
6.4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信息素养教育
该大学在其学校主页上列出了学术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等培训项目。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信息素养。但这些网上技能训练项目只对其在校学生开放。
7信息素养标准
7.1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2000年1月,由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通过“高等教育中的素养能力标准”共5条,其主要内容如下:
(1)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确定信息需求的性质与范围。
(2)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存取所需信息。
(3)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评地评价信息及其来源,把选择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与价值系统。
(4)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独自或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具体的任务。
(5)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了解信息使用涉及到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遵循伦理道德、守法地存取和利用信息。
7.2澳大利亚信息素养标准
自《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出台以来,在2000年10月27日至28日堪培拉(Canberra)会议上,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员协会通过了修改《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作为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标准》。该标准主要应用于高等教育中,也可适用其他层次的教育。
标准1: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确定信息需求的性质和范围。
标准2: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充分地存取所需的信息。
标准3: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批评地评估信息和信息源并把所选择地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
标准4: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分类、存贮、利用和改写所收集到的信息或生成的信息。
标准5: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独自或作为团体中的一员能结合以前的知识和新的理解来扩展、再组织或创造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