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工作范文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范例(3篇)

来源:其他 时间:2024-07-04 手机浏览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普及,计算机实验室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平台,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满足各类专业、课程的不同需求而被频繁使用,导致软硬件故障时常发生,无形中增加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修的难度,所以对采用何种有效措施能够避免问题的发生进行探索,进而确保计算机实验室功能正常发挥尤为重要。

1.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的意义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具有很大的综合性和开发性,不仅要满足全校专业课程的日常教学安排,课后还要全面开放,供全体师生使用;除此之外,还需承担一些诸如培训、考试类的活动。所以高校的算机实验室具有使用频率高、受众范围广的特性,同时也受使用者素质的影响,计算机设备的受损、误用的程度较高。如果不能进行及时维修将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2.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使用现状

2.1软件种类繁多,用户需求复杂

由于学科专业的不同需求,需要安装到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类型较多。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软件需要经常要进行升级改进或者软件更换。还有一些教学软件需要有更高的还原性,比如关联数据库的课题设计,学生实验时需要的系统环境要完全开放,如果系统关闭重启,之前所做的实验记录将会丢失。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开放性,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学生的错误使用很容易使系统环境遭到破坏,致使系统崩溃。

2.2操作不当造成硬软件损害

一些学生使用计算机时,由于恶意或者无意操作,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如今多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运用交互教学模式,交互教学成为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要特征。交互教学模式中,教师机牵制着学生机进行教学内容演示,此时鼠标、键盘等计算机设备容易遭受一些学生的恶意损害,甚至有学生利用管理漏洞对计算机进行加密;有些上机者将个人文件放置在服务器或者硬盘上,不仅降低系统运行的速度,而且有时还会携带病毒使计算机受到感染。

2.3工作环境质量差

由于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运用频繁,大大降低室内空气质量,计算机受到大量灰尘污染,电路板损坏老化情况严重。同时由于室内空调机的使用,增加室内空气的干燥度,容易产生静电,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出现故障。

2.4管理不到位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维护知识、技能和责任心。对于室内一些插头、电线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对于设备损坏、丢失等情况没有相应的处罚制度。

3.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的可行性措施

3.1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优化职工队伍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着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管理者不仅要有专业的管理维护技能,快速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自身技能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和热衷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力塑造一支业务过硬、素质高尚的管理队伍。

3.2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实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依据,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比如管理人员工作条例、上机人员使用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卫生及安全制度、计算机实验室财物赔偿制度等等。在制度制定的同时还要注重规章制度的落实实施情况,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发挥。做好设备管理维护的日常记录,对每台设备建立维护档案,准确记录设备故障的发生、维护情况,详细记录设备零件的更换情况。

3.3强化计算机硬软件的管理维护

3.3.1硬件方面的管理维护

输出输入设备、运算设备、控制设备以及储存设备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目前的计算机实验室的机器设备多为台式,需要进行维护的部件为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板、硬盘、内存、光驱、CPU、显卡、声卡、保护卡、网卡等,做好这些基础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十分必要。经常做好这些设备的防尘/防潮工作,注意设备的运行常态,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维修,并掌握基础的维修养护知识,对于简单故障能够及时解决,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3.2利用保护卡实施系统软件保护

在计算机内安装具有还原功能的保护卡,在计算机重启后,对于先前文件的删除和修改能够进行恢复。使计算机系统软件能够正常使用。此外,保护卡还具有数据克隆功能,可将教学软件安装好的电脑设为母机作为发送端,并于接收端自行连接,当作为接收端电脑打开时可自行完成与母机的连接。这种方法令局域网系统的构建简单快捷,并且使系统的管理水平和维护效率得到提高。

3.4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

鉴于计算机设备的精密性,对工作环境的质量要求较为严格。首先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和湿度,计算机实验室的温度应当适中和较低的湿度,才能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可在实验室内配置空调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其次,实验室内的防尘工作也非常关键,做好防尘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另外室内空气的流动性要好,经常换气通风确保空气的清新度;严格做好实验室的用电,积极做好防雷、防火的管理工作。

结语:事实证明,做好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摸索与探究。不仅需要重视环境构建、软硬件的维护,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树立先进的思想意识,借鉴成功的工作经验,利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指导思想,为实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维护的科学、稳步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实验室开放

作者简介:李叶妮(1982-),女,福建南平人,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师;陈水宣(1980-),男,福建厦门人,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福建厦门361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205336)、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502Z2012303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89-02

随着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部通过“211工程”、“985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和“财政专项资助实验室”等项目大大加强了高校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力度,使得实验室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好地改善,但是随着实验室建设的迅速发展也使许多问题凸显出来。

作为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科研发展的摇篮,实验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厦门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与试点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从实验室的大力开放,安全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提高,引进科研项目、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1-3]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需要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和体制多变等问题,对实验教学关注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对高校评价不高甚至存在偏见。通过前期的调研与实践工作,对实验室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4]

1.实验室开放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与管理机制

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项目,必须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并以相应的鼓励措施与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一方面可以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学生指导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进实验室学习的热情,又要确保实验室财产的安全管理。

2.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各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关注较少,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投入不够,实验人员地位较低,职业规划缺乏,实验队伍缺乏活力。由于实验人员培训少导致其知识老化、缺乏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等。学校应该积极引进或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实验技术人才,这样可带来先进的学术理念,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创新发展观念。

3.专任教师与实验室互动较少且科研项目不多

近几年厦门理工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较快,设备引进很多,但是利用率较低,专任教师进实验室较少,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工作的摇篮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本项目旨在针对实验室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和难点,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服务社会的实用型人才,使实验室成为高水平科研和成果创新的基地,成为厦门理工学院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

二、实验室运行机制改革要点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国内外各高校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工作进行充分的调研,提取精华,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室为研究试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本着以生为本,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集中对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养以及科研项目积极引进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适应厦门理工学院的合理可行的实验室管理改革方案,为厦门理工学院实验中心及专业实验室管理提供参考。

1.探索以生为本的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机制

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实验室从目前相对的封闭式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管理转变。[5]

(1)专业基础实验室开放管理。如机械零件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等可与相应课程同步开放,作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基地,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可每周设置答疑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他时间实验室应全天候开放以供学生自行研究学习。这样一是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学习更加直观顺利;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知识。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以此为契机,将学生引进实验室。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学分制度,从制度上提高实验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应以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目前实验学时为8学时,从实践的经验看,学时太少,无法完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学科知识的高度融合,可将多门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学校对此已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时间在半年至一年之间,研究效果较好。

(3)实验室要24小时开放则会涉及到实验室安全问题。可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帮助教师在实验室值班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安装门禁考勤系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刷卡签到管理;可建立相应机制对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团队

针对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关注少、投入少等问题,需要打破传统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团队。目前已经有许多高校开始关注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实验教师职称制度、实验室工作绩效机制,在发展教师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大大受益。[6]

(1)以人为本促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从制度上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将实验人员定位为教辅人员的状况,从根本上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据实验室的性质可将实验人员分为实验教师岗与实验管理岗。

实验教师岗的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总量等同专任教师,实验教师可由实验员与教师组成。从人性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应鼓励实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其提供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座谈会、讲座等,积极推动实验技术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学生。实验管理岗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项目统计、低值易耗入库、配合教务处工作等,可参考行政人员管理。

(2)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委员会,可由院分管实验室领导、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教师组成,对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可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中进行学习、调研,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生产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积极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目前,厦门理工学院机电实验中心已开设近十项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人数每学年超过120人,遍及大一至大四。通过开放性实验的锻炼,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机电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从设计、选型到加工、装配的整个过程都亲自动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地锻炼平台。

3.以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课题带动实验室教学与实践工作

面对知识技能的快速更新换代,工科学生要想与科技发展同步,提高就业率,降低社会对自身的能力偏见,就应当积极引进科研项目,以具体的科研项目带动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实践,从而发展自己的应用创新能力。[7,8]

(1)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带入实验室,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目前,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没有规划,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引方向,采用科研项目分组的方法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

(2)结合校企合作课题,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予以工程实践指导,以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课题。一是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学生可以学到前沿的知识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带动了实验室教学,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四是通过与企业导师的互动,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三、前期试点研究

第二,通过近三年的试点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专业,通过引进科研项目以及开放性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毕业设计等,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平台。通过开放式的管理方式,指导教师的跟踪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实验中心从2011年至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CAD建模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累计21项,申请专利8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培养学生55人;申请开放性实验项目14个,创新性实验项目13项,创业项目2项。

四、结论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该问题进行探索改革。通过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肖玉巍,高智琛.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21-123.

[2]薛曦.全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1,(11).

[3]陈水宣,易际明.基于企业攻关课题的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研究与试点[J].中国电力教育,2012,5(15):53-55.

[4]薛冰,姜学波,李振峰.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新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34-236.

[5]才喜忠.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70-281.

[6]潘国俊,沈惠平.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2(10):89-93.

[7]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27(2):1-4.

[8]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478-1480.

[9]白广梅.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对策

作者简介:刘星何(1975-),女,汉族,陕西乾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讲师,管理学学士,从事实验室管理研究

1概述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日益重视,职业类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尤其是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类专业,而这类专业是需要加强实际演练和操作实验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实验室投入和管理的[1]。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在社会的办学声誉和可持续发展。

2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及问题

2.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低。大部分高职院校实验室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教学均由系部管理,系部各自为政,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性和全局意识,管理上松散。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在实验室设备的协调利用上,实验室的各管理部门相互推诿,最终导致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实验室主要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场所[2],但有的教师占用实验室的资源给学生上理论课,导致学生不能按计划进行实验。实验室也只有在学生上实验课时使用,造成实验室的利用率低下。

2.2实验室管理人员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大部分职业院校重理论而轻实验,在人才引进上,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忽略实验室的人才建设。实验室的技术力量很薄弱,实验室管理人员学历学位普遍偏低,研究生学历占有的比重较少。二级教学单位重视教师的再培训,忽略实验员培训,实验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管理水平很难再提高[3]。

2.3实验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室无法购置先进的设备、仪器,无法建立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无法购置正常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及易损耗品[4]。

2.4实验室安全管理有漏洞,存在安全隐患。每个高职院校实验室基本都张贴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安全规定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一些计算机实验室电源线乱拉、插座严重负载;尤其是一些化学实验室危险药品的使用问题更为突出。还有部分高危易挥发药品,使用也太不规范[2]。

3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研究

3.1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实验室功能。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学科发展,统筹考虑长期建设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将实验室分为以实验教学为主的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以科学实验研究为主的科研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创新平台、实训基地;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将实训中心进行调整、优化和整合,改变设置小而全、分而散的状况,避免重复建设的弊端[2]。推进实验室中心化管理模式,在学校层面上设立实验中心,实验人员和实施经费相对独立,统一管理系部实验中心。涉及2个以上专业使用的实验室均成立中心,由学校或系部统一管理。

3.2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科学化、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关键因素。只有建立和完善制度,才有可能使实验室有效的运行。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的实验室管理条例,联系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易毒物品的登记和使用制度等,并公布具体实施细则,要求全院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实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制度化。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重中之重的任务,应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建立资产管理卡片,做到有物有帐[3]。实验耗材要按照着“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耗材的浪费。化工实验所需化学药品和试剂种类相对较多,若各个实验员单独管理,则工作较为繁琐,建议学院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和采购部门。

3.3加强实验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在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充分重视实验室人员在教书育人、设备维修、管理协调、资源配置、科技攻关和对外开放服务等方面起着理论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引进实验系列的高学历人才或相关专家做实验带头人;给优秀实验员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邀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和仪器厂商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辅导和各种培训,以开阔其知识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考评及进出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管理队伍。

3.4增加实验室运行经费。要保证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学校需要持续投入实验所需的材料经费、仪器设备的维修维护费用、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费用和实验管理经费等。为确保实验室有序、高效运行,高职学校应制定规范的实验室运行经费投入制度及绩效评估制度,按需提供足量的运行经费。在每学期末,各实验室要做好本学期实验室运行经费的审核与汇总,做好下学期实验课开课计划、预期实验室开放情况计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运行经费的预算,报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并在下学期实报实销。

3.5进一步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对有毒有害的药品要重点强调,并给予安全警示标识,随时培养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实行实验指导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责任制。危险废弃物应统一安排、妥善处理,严防污染。实验室的仪器要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教师要首先按照规程操作,对于违规操作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人或事要进行相关处理。在每天下班之前实验员要再一次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是否漏关,确保实验室一定安全[1]。结束语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受到建设资金、运行经费、管理者和生源质量等诸方面的影响,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只有密切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同时借鉴国内外一些高校实验室成功的管理案例,才能跟上时代更新的步伐。高职院校还要加大加强实验室改革力度,切实加强其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设,构建创新性与开放性实验平台,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保证高职院校向综合型大学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陈曦.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2:67-68+94.

[2]张彦.提高高校实验教育管理水平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实验室管理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43-144.

[3]李以明.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