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范文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收集3篇)

来源:[db:出处] 时间:2024-08-16 手机浏览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篇1

进入新世纪,“全球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时髦话语,随着全球化作为一种物质实践进程的不断深化,其中日益显现出的价值差异与冲突也开始更多地为人们所关注。可以说,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偶然的历史过程,而其变动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它在分裂的同时也在推动着整合,在产生合作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冲突,在实现普及化的同时也在形成着特殊[1]。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当中,作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现象———西方体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已经进入到了世界的各个区域与领域。它以无与伦比的威慑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体育全球化趋势已然形成。本文拟从全球化的一般含义入手,对体育全球化的内涵以及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和发展进行分析。一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史后,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化概念最早是指经济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化时代的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往昔的特征。作为文化全球化产物的体育全球化,国际上众多学者进行了多元的评论和研究。其中一部分研究者所持的观点是:体育全球化就是指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体的全球化;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体育全球化应该是涵盖多种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与时俱进的体育文化生态系统。[2]不论对体育全球化的内涵怎样界定,也不管人们对体育全球化持什么态度,都表征为一个共同的事实———体育全球时代已经来临。作为文化全球化的产物体育全球化,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存在着许多歧义,有人把体育全球化局限于身体活动层面,即我们常说的世界整理的“肢体语言;有人理解为竞赛规则和运动项目及场地器材的统一;有人将体育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融为一体,也有人从内涵人手,把体育全球化归结为一种体育文化的模式、制度和精神内涵的全球化。诸多观点表明,人们在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价值态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和争论。首先,现代体育的全球化表现为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的内涵不只限于奥林匹克文化本身,它必然以自身文化发展的特殊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它与人们现实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突出地体现出深刻、复杂的综合文化内涵。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发展模式和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所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体育文化生存规则。其次,现代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表现为多元优秀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把不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放置于一个广阔的世界平台上,在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中形成多元规范,包含大量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内涵、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和多元价值标准,这实际上就是表征为以多元的发展体制或形式存在的体育文化体系。最后,“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其他优秀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生,形成一种富有深刻内涵,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与时俱进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2]。可以说体育全球化就是将多元体育文化回归,使多元优秀的体育文化在这一背景中实现不同层面的契合,从而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多样追求。因此,今天体育文化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奥林匹克文化的全球化。那种实现不同优秀体育文化多元化生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模式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经济一体化、科技一体化逐渐迎合了时展的主旋律,使不同的人群都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不可否认,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已成为世界上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现象。她所具备的古老内涵以及所具备的现代“更快、“更高、“更强的内涵都是给以人们奋进、进取的动力来源。“但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以及多元传统体育的文化结构转型和重建,一种契合未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必然会具备深刻的发展品质,成为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惟一方向[2]。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必然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巨大冲击,民族体育如何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母体文化的滋润下源远流长,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儒家和道家文化思想为精神内涵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和整体性,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地位。在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下,以及四年一度的奥运会逐渐成为人类欢庆的大舞台,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日益加大并逐渐扩张,渗透到各个领域,并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在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下有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如果说上世纪关于中西体育文化争论是中国体育学者对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警惕,一种从文化领域寻找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落后原因的企图,那么今天体育文化全球化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就是现实行为,—种应对奥林匹克文化和其他优秀体育文化冲击的现实行为,这种行为将成为未来中国传统体育基本的应对生存方式。那么,对中国传统体育自身而言,现代体育发展模式的确立与寻求自身生存和发展就决定了中国传统体育必须要关注现代体育全球化的进程。随着中国体育逐渐迈向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汇入体育全球化进程已不是理论探讨问题,而是必须现实应对的实践问题。面对体育全球化,民族体育文化全球化的问题是难题也是根本问题,因为对现代体育文化全球化内涵的价值认定和取向直接决定一个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态度和实践过程。可见现代体育的全球化对于各个民族除了带来一种特质文化的享受之外,所引起的最深刻的矛盾是不同体育文化的冲突和争论。二体育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走向深入,多元体育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本民族范围内,而是在全世界广泛的范围内进行着,它把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人们的现实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怎样对“自我和“它者给与辩证的思考,既以现代体育文化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身的发展,又坚持本土化、民族化以应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参与体育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以具有民族性的战略去应对,而不是毫无特色的被淹没在全球体育文化发展进程当中。近年来,体育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深深地触动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众多研究者开始越来越深入地考虑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抛弃了两个极端的方面:一是完全以西方体育文化中心为方向,将中国传统体育的现展纳入“奥运体系,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体系中的一极;一是以一种被动的狭隘的保护民族特色为理由,而过分强调对西方体育文化的抗拒,在一种不切合实际的自我封闭和膨胀的想象中,成为一种“另类生存着。这两种极端的方式,都是不可行的,都是在西方体育文化冲击下对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和身份丧失信心的极端表现。#p#分页标题#e#中国传统体育如何应对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如何确立自身在体育全球化中的地位,在中国引起了持续不断的争论。笔者认为,传统体育“本土化和世界体育“全球化的统一应是这些争论的终极目标和最恰当总结。首先,体育全球化一方面表现为—种单一化的过程,它体现为不同优秀的多元体育文化共同契合人类现代社会的发展内涵及精神,形成一种能够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体育文化生态体系,其价值观念逐渐实现趋同化;另一方面,与这种单一化过程相伴随的是“民族化和“多样化,即多样体育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体现世界体育文化体系的丰富性和多元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其次,“体育全球化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在整合奥林匹克主流体育文化的同时,也在整合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2]。具体表现为不同的体育文化逐渐积极地进入奥林匹克文化体系。从深一层看,“体育全球化和“体育本土化、民族化是现代体育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和基本规律,是既相对立又相统一、相辅相成的过程。而作为母体文明重要载体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发展是在冲突中融合,又在融合中产生新的冲突并进而达到更新更高的融合。在体育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各个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立性以及民族特色得到更进一步加强。最后,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带来传统体育世界化和民族化的统一。各个国家在接纳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国际准则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本国的传统和民族特征,都将这种国际准则和本国传统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民族内涵。如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奥运会的申办和举行过程中,都赋予了其新的民族文化内涵。2008年奥运会在古老的中国北京举行,仅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交接会旗仪式上,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体育文化就已展示给世界。大红灯笼、飞舞的彩绸、民族特色的舞蹈与音乐以及身着民族服装的太极拳表演等,都让世人耳目一新。而这在承办奥运会过程中,仅仅是个开始。不久将证明,古老的东方中国会使奥林匹克运动有更新的、更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民族特性,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在几千年农业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始终是以儒家、道家文化等母文化为发展主线,体育文化逐渐具备了一种“内敛式意识形态,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说渗透于体育中。在这观念影响下,中国体育文化强调整体,突出精神,形成一种蕴藏中华民族思想和特质的稳定形态。“追求的是一种内涵,一种境界,一种道德和精神升华的最高境界[1]。而西方文化则不同,西方文化发展根基于宗教和工业社会,文化基线贯穿的严谨和规则,逐渐形成“超越的价值观念,强调人的精神,突出实现人的主体,通过体育规则公正、公平地把内心欲望释放,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和超越性。西方体育文化强调肢体的外在表现,这一点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建立的对体格健美的客观测量标准就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在古希腊,身体的外在美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之一。东西体育文化自古代始所存在的差异,并非简单的优与劣、先进与落后、科学与不科学的区分和比较,而是民族特性的一种表现。有人称“中国体育文化为柔性文化,表现为‘柔’、‘儒’、‘和’、‘静’、‘文’。西方体育文化为刚性文化,表现为‘力’、‘动’、‘野’、‘武’、‘竞’等[4]。东西方体育文化是两种不同观念和形态的冲突,是本质的、深刻的冲突。两种文化的冲突碰撞带来了历史阵痛。但这种体育观念也为中国几千年的柔性体育文化注入了一种血液,一种活力。两极的冲撞、对峙和激化,会锻造出充满活力的富有现代性的体育文化。三“在国际交往日益扩大,多种文化相互渗透影响的现代背景下,渴望固守传统而拒绝外来文化,与期望驾驭外来文化以荡净传统文化一样,都是一厢情愿[4]。今天,任何民族的传统体育都不可能不接受外来文化(体育文化)的影响。而是在与多元体育文化对话和交流的框架中,既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又能使自身文化特质保持持续敞开性和长久交汇性。在“奥林匹克文化全球化和“传统体育本土化的二元对立中,“我们应以现代体育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并把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使人们感到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也是时尚的[5]。在本土化的过程中选择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是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和冲突,是体育文化发展和形成过程中的普遍性,两者是对话而非对抗关系,既不应完全抹杀各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性,以“全球化的名义形成新的单一的西方体育化;也不应固守“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来面目,在“本土化过程中及未来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中无休止的冲突和排斥。我们应通过不同体育文化的彼此借鉴,求同存异,在“奥林匹克文化和“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达到微妙的协调与平衡,化解矛盾冲突,增进了解融合,实现健康良性的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实施的体育发展战略与赛事制度对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及民族体育文化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参与世界体育全球化过程,与奥运会接轨,在世界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奥运会赛场上创造好成绩,争夺金牌,展示中华民族的实力和精神面貌,为国争光;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并将非奥运会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体育推向由基层开始的各个级别的赛场,让深受民众喜爱和欢迎的、富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舞狮、舞龙、赛龙舟,象棋、摔跤、太极拳等民族体育项目通过比赛、表演,在交流中提高与壮大。使有着悠久历史、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民族体育得以传承与发展。全国体育大会、农民运动会等为传统民族体育及体育文化提供了竞技和交流的大舞台。#p#分页标题#e#体育全球化对中国传统体育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意味着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难以割舍的东西。同时,会吸纳接受一些好的东西。今天,中国传统体育之所以感到困惑,其主要原因是运动项目表演性强,竞争性差,规定性不强。“作为传统体育文化代表的中国武术,其走势便是吸纳和创造性改造的证明[6]。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代表中国体育文化的中国武术,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各门派“十八般武艺,刀、枪、拳、棍、剑等分类精细,由于规定性不强多用于表演和健身。在传承与发展中吸收借鉴国际体操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制定了既继承武术文化传统又符合现代国际竞技特点的武术文化体系。随着赛制和规则的规范化以及武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中国武术已从古老的中国走向国际赛场,成为世界体育文化多元体育生态体系中的一元。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因此而发扬光大。全球化时代,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来说,应保持积极对话的立场,并在更高层次重新认识理解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利用这一机遇,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多元体育文化的对话中,实现自身与世界的融合。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吸取、借鉴、引进一切其他优秀体育文化的成果,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成新的体育文化。有“国球之称的乒乓球就是成功一例。它产生于英国并由西方人主宰大半个世纪。上世纪60年代后,我国对发展模式、技术、器材进行研究与改进,逐渐在乒坛显示出强劲实力,称霸乒坛数十年并引导着乒乓球发展方向,成功地与西方体育文化相互交流借鉴、珠联璧合,生成新的含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融进国际乒坛乃至奥林匹克大舞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体育文化体系中能否保持一种积极的对话身份,首先取决于一种正常的文化心态,即在世界体育文化转型的语境中,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同时又超越这一层面而透视到人类发展所具有的普遍性和共通性,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人类终极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其次,在东西方文化对话中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实现文化超越。中国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经历漫长岁月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经过历代传承已积淀了深厚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内涵。其核心和精华既形成了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个性的脊梁,又具有人类的普适价值。因此,我们在保护挖掘民族体育文化的同时,应向世界展示并积极传播辐射这些精华。如在世界各地,当人们看到似行云流水、刚柔相济的太极拳时都知道它来自古老的东方,是“中国功夫。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证明,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批判、继承、超越,否则体育文化就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就不可能适应发展变化的世界大势而在新的起点上得到传承。今天,应以中国在世界中的均势身份作为平台,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更为宽广的胸襟和视野来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和时代要求来重新审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维护其主体性、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择取其精华,抛弃糟粕,实现自身的超越发展。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绝对孤立的状态下存在和发展,交往与交流才有活力,完全封闭、绝对孤立的文化犹如死水一潭,最终只能走向消亡。因此,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借鉴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冲出“东西之争、“华夷之辩的思维误区,超越二元对立的僵化立场,立足于当代实践,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以一种“海纳百川的心胸去吸取一切优秀体育文化的成果。只要它符合时代精神,不管它是出身何处,都可以学习借鉴。总之,立足时代,着眼于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出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华民族又面向世界的新的体育文化,才是正确的选择。体育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不争的事实。以奥林匹克为代表的西方体育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给中国体育文化带来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我们应以平和的心态,开放的意识,宽阔的胸襟,从文化的高度和全球性的视角,对体育全球化及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客观分析和研究,正视现实,迎接挑战,使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体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并与世界不同的民族文化一起置于一个广阔的历史平台,在世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富有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奥林匹克文化与其他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和谐共存,多元化生。让民族体育文化内涵更丰富深刻,更有生机与活力,以新的姿态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生态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课程作用魅力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最终交结点,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学校体育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教学手段单一,缺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使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单纯的体质或技术课,而民族体育的引进就可以丰富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可使学生既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又得到健身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运动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在于它本身固有的魅力和人类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在促进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渗透程度广,社会意义大的特点、高校民族体育课程的建设是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实施予以论述,以便使人们能更好全面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结构访谈法。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特点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民族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其中导引、养生、武术、气功、太极拳等都属于民族体育的范畴。它具有很深的内涵和特性:其一,民族体育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自娱娱人的独特功能是任何体育项目不可相比的。民族体育以修身养生为主,以追求“健康”和“长寿”为目的,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为特点。讲究“内外之合”,提倡“神形兼备”尤为重视表现其“精、气、神”。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显示人格。其二,民族体育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本身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几千年至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接受。其三,民族体育种类很多,风格各异,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练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其四,民族体育不受场地、器械、不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易于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运动中的功效及作用

民族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在欢快的身体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量。久而久之,有助于人体的机能形态,体质体能向着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并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在参加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物质财富,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等内在的精神财富。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背景下,在高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体育建设是完全必要的。改革体育课程模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逐步形成体育学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即是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全面化,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凸显时代性、民族性以及学校的特色,而这一改革要求正给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提供了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功能和项目,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其教学功能是课程价值开发的有力补充。民族体育中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娱乐身心的运动中受一定的生理负担,从而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而且它强调形神兼顾,精气神结合锻炼,是一种主动性的自我调整过程。另外,民族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功能都很好的体现了现在高校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所以,高校民族体育课程的建设是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魅力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及道德伦理观念。其注重对人精神与心理的锤炼,寓德育教育于体育运动之中,不仅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还培养了习练者的民族情绪和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健身中的绝对优势。

(一)手段多样化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为高校体育课程提高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容易被学生们接受,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地域和经济条件的人的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篇3

摘要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功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锻炼方法。通过传播健身气功文化内涵,不仅加强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还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节了大学生的心里,增进了身心健康,提高其结合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健身气功高校教育文化

健身气功,本质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却包含了中国的传统哲学和中医学基础理论,心理学、儒家、佛家、道家等各家的思想及时期的文化内涵,健身气功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育人于己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将健身与育人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体育项目,更应该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教育。在国家的重视下,各高校不同程度开展了选项和选修课程,但这种课程的开展主要还是健身为主,却忽视健身气功更深的内涵。高校是文化教育培养主要领地,大学生本身又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更是中华民族文明继承和发展的主力军,所以我们要在高校中把健身气功本质与健身气功的内涵结合起来进行教育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健身气功的传承与发展。

一、健身气功文化的相关概念、特点、内涵

(一)健身气功的概念

健身气功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身气功以动作形态为主体,但其中包含了传统哲学和中医学基础理论,心理学、艺术、美学、儒家、佛家、道家等各家的思想及时期的文化内涵。

(二)健身气功文化的特点

1.健身气功内容丰富、锻炼全面,动作简单易学,动静结合,身心兼修,而且机动性强,不受时间和场地局限。其运动量适中,因此适合在老、中、青等各类人群中开展,是缓解身心疲劳、预防慢性病的有效的锻炼方法之一,是以健康养生为目标的保健身心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

2.天人和一的观点。“天人和一”,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健身气功是人体运动,要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练功实践中要心静体松,顺其自然,动静结合,遵循自然规律。

3.健身气功与传统中医关系密切。健身气功与传统中医学同属人体文化的性质范畴,并在同一文化范畴内互相渗透与融合,又共同丰富、升华与发展。健身气功理论来源于祖国中医思想。内养性情,外练筋骨,通经活络,内外兼修是中医学说的__养生思想和延寿之道。所以从健身气功的文化概念和内涵可知,我们对健身气功的判断不能仅从表面去看,而必须深入健身气功文化的内涵。

二、健身气功文化内涵对于健身气功的发展的重要性

如今一谈到健身、养生、保健,很多人就希望能够既轻松又省时,既舒服又高效地解决健康的问题,人们大多会想起健身气功这个项目,现在虽然国家正在进行重视,但却单单只重视了健身气功的强身健体功能,却没注重到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气功历经数千年发展到今天,不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成为全民健身的一种重要锻炼方法。健身气功锻炼的强身健体功能,不仅包含着形体的健康、还包含着心理健康;健身气功锻炼的养生康复功能,不仅能够“治未病”,还能够去病健身、延年益寿。健身气功是一项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体育运动,无论是从增强人民体质而言,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言,推广普及健身气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业,同样是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在健身气功中我们可以修身修心,可以了解中国更多的传统,道德,哲学,中医思想以及千百年来发展中的健身气功家智慧的结晶。

三、结论与建议

(一)健身气功文化内涵在高校的开展有利于健身气功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也是构成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文化的传承则是民族共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民族精神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对学生进行健身气功文化的教育,就是对健身气功文化的传承,并且使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民族精神意识、使其能更好的继承民族文化,传承并弘扬民族精神。

(二)健身气功文化内涵在高校的开展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

健身气功千百年来的风雨历程中,涵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融合了古代哲学、阴阳学、儒家、道家思想等等,在健身气功的身上可以找到几乎所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健身气功作为高校重要的体育内容,那么就更应该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三)高校对健身气功文化内涵的教育培养有助于健身气功世界性的传播和发展

高校是一个高等教育的学府,是聚集了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是文化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是一个与全国流的甚至国际流的一个窗口,健身气功作为我国的一个独有的特色项目,便成了高校中打交流开窗口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中对健身气功文化的教育培养更有助于健身气功在世界性的传播和发展。

(四)将健身气功文化内涵融入大学健身气功教育培养课程的措施

1.高等学校的健身气功课程是健身气功文化传播的最好途径,因为很多高校已开设健身气功选项和选修体育课程,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来传播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不仅弘扬和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更加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2.在高校中建立健身气功代表队,在运动队中不乏技术很好的学生,这样在实际的表演中,可以让校园其他同学们更客观近距离的对该项目产生兴趣。健身气功代表队可以和健身气功社团、协会相铺相成,在校外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技术交流和文化内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得健身气功文化能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开来。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健身气功知识荟萃(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