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道作文500字
经验之道
期待已久的教师资格证成绩终于公布了,结果虽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还是要学会接受这个现实。我目前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新心态,不要太伤心自卑了,看开一点儿,我们还有绝地反击的机会,一定要好好珍惜明年三月份的考试,争取一次性通过,早日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和结果。
每年的教资成绩都是提前一两天公布,就在成绩公布前几天我还在刷小红书才看到有网友发官方网站公布今年的教资成绩提前一天晚上八点公布。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等待着结果的公布。虽然我预料过很多个结果,但我都是希望它能一次性通过。
现实证明,理想和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而且我看我的窗帘这两天也是修了就垮修了就垮的,一共两次,刚刚好挂了两科。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描述自己此刻的心情。备考的时候也认真努力复习了,为什么结果会是这样,对比别人,我简直啥也不是,我好想哭呀!这该怎么向父母交代,他们对我们的期待那么大,而我呢?我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跟父母说了我的成绩。他们鼓励我多找找自己不过的原因,以他们之前考导游证的经历教我们怎样做,要我专心复习,下一次努力就好了。
从他们那里我也吸收到了很多经验和知识,把话说出来自己也好受多了。没关系,大不了再考一次呗,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只要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古诗中的作文之道
在中国数千年的灿烂辉煌的古典文学长河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瑰丽的一颗明珠。其涉及的社会生活之广泛、深入,对国家民族影响之深远、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无法睥睨的。它为后世的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可资借鉴学习的知识,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宋代陆游告诫自己儿子的肺腑之言。无论作诗、写文章,若要笔底生花、文采斐然,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社会阅历,是行不通的。他还明确地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这更是对自己文学创作活动的生动总结。想写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议什么问题,缺乏实践的态度,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研究过程,纸上谈兵,常常只会打擦边球。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宋朝陈与义的这两句诗,形象反映了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灵感?着名作家莫言说,我始终保持着一个好习惯,就是随身总带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随时把想到的、见到的可写的东西记下来。是呀,常常积累,时时做有准备的头脑,何须等到“安排句法”时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的积累是灵感不竭的源泉,是创作活动的土壤。要随时积累,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准备的人!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题旨,还须有好的语言来表达。炼字的功夫,一向为中国文人注重,更有甚者“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如此煞费苦心,怎不令人感动!那么炼字的标准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诞的才叫好?元好问说得好:“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能表达写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但生活语言与写作语言毕竟是两种不同风格的语体,如实辑录生活语言,那只是一种记录而非艺术,对生活语言加以适当的再创作才是艺术。因此写作须讲求炼字,但也须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要善于炼字,做一个对语言精益求精的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的龚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从宏观上总结作文之道,明确要求写文章要结构明晰,主线分明,如秋天的乔树,枝是枝叶是叶;文章的主旨要鲜明有个性,充分表现自己的主张,不可穿新鞋走旧路、取新瓶装陈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创作主张,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因此,要讲究谋篇布局表达个性,做一个独立思考、有大写人格的人!
艺术都有其相通之处,古诗中的这些道理,虽多就诗而言,但对于我们的作文同样有启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当做诗一样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会有一颗诗的灵魂!
《自然界之道》仿写
《自然界之道》仿写
丰台一小四(八)班陈??
一只小海龟成了群龟的生命,而因为我们,一些小海龟“光荣牺牲”了。“侦察兵”虽然得到了保护,但是却无意的扰乱了自然界的规律。往往我们知道怎样做了,却没有挽救的机会。在这次旅行中,我明白了:要遵守自然界之道,不去违背自然界之道。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有时好心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