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外在与内在作文400字

来源:收集 时间:2022-03-01 手机浏览

外在与内在

听过一句话,大意是,你可以一天之内整成一个大美女,但不可能一天之内学成一个知识渊博之人。

当即只觉得很有道理。后来尝试着分析,才发现,这其实就是提到了人的两个需求,一个是对于外在的,颜值的追求;另一个则是对于内在的涵养的追求。

所不同的是,前面对于外在的,他的比方是整成,就是被动的,求助于他人的,且有速成的味道。

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那必须是要自己踏踏实实主动去学的,那并不是填鸭式的,别人塞给你就可以的。

这里也就包含了主动思考,主动做选择的意味。

选择美丽的颜值,是一个主动的行为,但后面就差不多是交付于他人了,自己对于成果其实没有多大的把控权。

选择内涵的话,那主动权几乎就是在自己手中了,你想要学多少,学多深,主动思索的程度、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你内心驱使你去做,做的越多,越努力,那得到的就会更好。

有人会抨击别人只有颜值当花瓶,但其实如果一个人是主动去变美,就像日常的运动与保养之类的,那其实也是全然的主动。

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任何一个想要变得更好的人,当然前提是如果他们都是主动且向上积极的行为,那就更令人欣赏啦。

外表与内在

外表与内在

说起伍佰,可能没人不认识他。

他本名吴俊霖,是华语区最知名的摇滚歌手之一,词曲创作人兼音乐制作人。“伍佰不是这个高度精巧包装的时代被打造出来的巨星,相对的,伍佰是以自己的音乐,成为这个时代的平民巨星。”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就说明了这19年来何以伍佰的声势始终居高不下。没有人会知道他的下一步会怎么走,包括他自己,让人意想不到,只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然而,我崇拜伍佰的唱功只占一小部分,占的更多的是伍佰的才华和精神。

伍佰不断的破坏和创造音乐力量。伍佰励志坚强诗的歌词中大多数都有着诗的韵味,而伍佰的“诗”中主要具有这样几种方式:励志坚强诗;借物言情诗;幻想虚拟诗。这几种特点更加体现了伍佰的才华横溢。

希望我以后也能成为像伍佰一样不只追求外表,更追求内在的人!

2005年湖北高考优秀作文:外表与内在

面对茫茫宇宙,你看到的是一片黑色背景上,繁星点点,很美。可是当你看到这眼前的一切,称赞繁星的美丽、月亮的传说时,你能了解到它的真实内含吗?眼前的繁星如此之小,你会想到小星星的体积大于月亮甚至大于地球吗?当你了解到这些后,当你再次观看星空时,你一定会为宇宙的玄妙而赞不绝口,那时你的评价不会再局限于某种外表了!

当然,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外表入手的,但表并不代表本质。有人外表美丽,内心却很污浊;有人肢体残缺,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演员出身的江青,她外表的美丽可以说倾国倾城,但在这美丽的外表掩盖下的却是一颗毒辣的心肠,一颗篡权夺位、祸国殃民的心肝。与其相反,高截位瘫痪的张海迪,凭借着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毅力,在病床和轮椅上依然抒写着自己璀璨的人生,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我想任何事物的内含都需要去分析,像茶一样去品味,品出其中的志趣、风格和精神,品出其内在的生机、兴旺和顽强,由此感染你,让你拥有更多的激情去投入生活。

品味人生,认识世界,要善于透过表面看内在。一朵美丽的花,必定有健康的内部结构;一个人的思想、意志,可以通过一个眼神、一次行动表现在外;一个自信的人,表面一定是面带微笑、昂首挺胸,一个团结强大的民族中,一定凝聚着无数善良、友爱、勤劳的子民。所以当一个人站在你面前,无需过分去在意他精致的五官,或高挑的身材,请你去观察他的眼神、表情、行为动作以及精神面貌吧!这样有利于你认清眼前到底是高致值得欣赏的真美;还是只限于外表却败絮其中的空壳了。

“入乎其内。出平其外”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入平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认识事物,必先入其内,这样才能接触到活生生的事物,才能获得第一手的素材。试想没有见过马的人,怎知骏马奔驰如风?没有吃过葡萄的人又怎知葡萄的酸味?只有深入鲜活的大千世界之中,才有对万事万物的感性认识。当我们有了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后,还应“出乎其外”。置身子万物之外,才能对事物进行比较,才能看到事物之间、生活之中的差别和规律,才能体味出对事物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这样才真正了解了生活的真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心去品味属于我们的生活世界吧!

【点评】:这篇议论文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准确地把握了命题意图,其思路层次十分清晰。“我们认识事物总是从外表入手的,但外表并不代表本质”、“品味人生,认识世界,要善于透过表面看内在”、“‘入手其内,出乎其外’是我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最好方法”这些观点都显示出作者的认识是层层深入的,一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心去品味吧”收结全文,明旨扣题,意味深长。可贵的是,在论证分论点时还选择了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论证,张海迪与江青的对比、马与葡萄的论说,使得道理明确而深刻。但是,事例欠典型,论证缺乏必要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