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勋章发布仪式观后感(精选4篇)
“八一勋章”发布仪式观后感及感悟篇1
一身的戎装,守土一方,一样的热血方刚,一样的似水年华,只是迷恋那雄鹰般的飞翔,心中的梦想不过是“平安”二字,让百姓平安,人民平安,祖国安康,这是中国军人—中国军魂。
何为军人?军人就是刚强,就是永不言弃,就是“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豪迈,淡薄了名利,站到了荣誉的后方,当祖国需要,人民盼望时,就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哪怕是流血负伤,甚至是付出生命依然义不容辞,这就是军人—中国军人。
烔神的双眼永远凝视着前方,坚挺的身躯撑起一片蓝天,撒下永恒的阳光,当握起那柄寄托了人民和祖国的希望的大枪时,就懂得了坚强,知道了责任,明白了这一生的方向。
祖国和人民不曾忘记,面对滔滔奔腾而至的洪水,谁与争锋?是军人,中国军人,在枪林弹雨中,又是谁置生死于度外,勇往直前,誓死报国的?军人,还是中国军人于是乎,燃烧的导火索映山红了董存瑞的脸,火舌穿过了黄继光的胸膛……一幕幕壮举在悲壮中上演。
曾有说说:“再苦,苦不过当兵的。”其实他们错了,相比开下,是他们的人生失去了方向,执着的灵魂已在安逸中死去,而军人却恰恰相反,远离了尘世间的追金逐利,让年轻的心在绿营中砺炼的血气方刚,离开小家,溶入大家,日日夜夜为祖国,保土安彊,无数个孤独的夜晚,望着满天闪烁的星光,默默地眺望着家的方向,身为人子,又岂能不牵挂着家人与故乡呢?但离愁不能动摇,他们刚毅的心,只因为他们明白:“大家不存,小家必亡”的道理,祖国的兴盛,人民的安康,让他们更坚定心中的梦想。
有了傲骨的精神,便可保一方平安,这就是—中国军魂。
有了不朽的信仰,便可保国安彊,这就是—中国军魂。
有了神圣的职责,便可使正气长存,这就是—中国军魂。
“八一勋章”发布仪式观后感及感悟篇2
回头看看这段日子,那抹轻松猛然间触碰到了什么,迅速转成了凝重。我知道,那是我对神圣军魂浅浅的探知。
曾以为所谓军魂是高深到不可触碰、无法知晓的东西。接近军人,渐渐了解他们,发现军魂并不神秘,它就驻足在每个人心底那块圣洁的净土上。而军人之所以值得敬佩,正是因为他们用无可比拟的惊人的毅力遏制了“恶”,将“善”无尽地发挥。他们用对孤寂夜晚的忍耐,用为祖国镇守边疆的热血,用对严明纪律的恪守,用承担责任的勇敢,铸就了赤诚的军魂!
站在秋日的骄阳下,绷紧了全身每一根神经,一千多张还显稚嫩的面庞抬起来骄傲地注视着前方,对抗着太阳示威般的炽热光芒。每个人的额头都汗水涔涔,偶尔有人晕倒,小憩了片刻就毅然归队;每天的军姿都站得太久,感觉双腿在挑战极限一般地硬撑着站立着,也许每个人都想过放弃,却终于说服了自己继续站立……坚持,这是你吗,军魂?
因为男生反对“巾帼七连”的口号,加上几天来的训练几乎没什么进展,教官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不发一言,转身离去。此刻,大家开始协商,男生们放下了成见,女孩们抛开了娇气,于是,整个训练场上方都响起了“巾帼七连”的口号。没有人在意其他班嘲笑的目光,没有人在意自己渴了一上午的'喉咙已经干涩,没有人在意头顶的骄阳。那一刻,我们都不再只是自己,而是一个真正的集体!团结,这是你吗,军魂?
闲暇的时候,教官会给我们讲他们的故事。虽然他语调平淡,但那一幕幕清冷的画面,一个个孤寂的日子,仍使人深深震撼。那就是军人啊!他们舍去了青春时光的多彩,坚守军营的孤寂,有的甚至用了自己一辈子的时间,把全部的热血都洒在了祖国的边陲。寒意袭人的晚上,在外面站岗的军人一定很冷吧?而枯燥寂寞与对亲人的思念之苦更胜冰雪之寒。每天在训练场上奔跑跳跃的军人一定很累吧?只训练了9天的我们都一个个叫苦连天了。部队严明的纪律一定很苛刻吧?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去遵守吧?……可是,他们还是坚持了,忍受了,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祖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不受到干扰,他们都默默承担了!奉献,这是你吗,军魂?
军魂,应该还有很多很多含义,我已无法再妄加揣测它神圣的内涵了,因为它的崇高与丰富着实超出我贫瘠的语言所能及的表达层次。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说:“向着军人,向着军魂,致敬!”
“八一勋章”发布仪式观后感及感悟篇3
小时候,我总喜欢问外公,他为什么会选择做一名军人,而不是找一份更为轻松的工作。
每次,外公的表情都会渐渐严肃起来,他没有回答我的话,而是久久凝望着窗外蔚蓝的天空,瞳孔中仿佛又影映出了那面闪闪发光的红旗,在红旗前庄严宣誓的那个青涩的小伙子。
外公闲暇之余喜欢写写随笔,摆弄一下家里的那些小玩意,偶尔也会去西湖边钓鱼。谁也不会将这个悠闲的老头与几十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战士联系在一起。听外婆说,外公当年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在部队里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名人”,体格健壮,一个人能举起三个人才能举起的重量,也不会感到吃力。由此我推断出外公当年是一名“武将”,但外婆毫不犹豫地否认了这一说法。她还告诉我,外公也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不时能写出几首琅琅上口的小诗来,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我还是不太相信外婆口中的那个外公,于是展开了一次绝密的`调查行动,开始研究起了外公的参军之路。外公平时写下的日记变成了我重要的线索,在经过漫长的寻找后,我终于在外公的书柜深处找到了一本年代久远的笔记本,虽然封面上布满了灰尘但依然可以清晰的看见外公用钢笔工工整整写下的名字,即使在岁月的磨砺中也不曾失去那份端庄。这几天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我心中一阵窃喜。
我坐在窗边,借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专注地看了起来。
卷首,外公是这样写的:当岁月匆匆流逝,我已从那个青涩的小伙变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卸下那身军装到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吧。现在只想用文字记录下那段艰辛与快乐并存的时光。
在这些字里行间中,我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时的外公和外婆还很年轻,参加工作还没有多少时日,那时的外公总是干劲十足,全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才会去休息,当时他们的任务是绘制地图,要将每个地方的详情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让看者一目了然。可是要想达到这一标准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测量位置,不能出一点差错,对于细心的外婆来说并没有多大的难度,但对于比较粗心的外公来说却要倍加小心。多年后的外婆曾经以此事来调侃外公,她告诉我们,那时的外公在绘制地图时比上战场还要紧张,那表情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就摆在他面前似的。
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外婆的那番话并非夸大其词,当年的外公确实是一位能文能武的优秀战士,但我始终不明白为何会与现今的外公有如此之大的差异。
日记的最后一页解开了我的疑惑:
转业后的几天,我一点也不适应这种生活。没有了每天早上的军号,也没有了每天早上规定的晨跑,生活的节奏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但当我看到那套一直挂在我床头的军装时,就会打起精神了,虽然离开了部队,离开了战友,但我依然是一名军人,军人的纪律永远不会改变。也许以后的生活会有许多的改变,只要我坚信自己是一名军人就足够了。
外公的话打动了我,生活本就是随时会产生波动的,也许这些变化会让你措手不及,但你总要学会适应,只要你心中的信念不曾改变那所有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后来,我听外婆说。其实那天我离开房间后,外公回答了我的那个问题:“因为它是我生活的信念!”
“八一勋章”发布仪式观后感及感悟篇4
谈起军人的灵魂,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忠诚”两个大字。当230万个忠诚汇集在八一军旗下时,它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每名军人的信仰,这支军队的共同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军人,注定他不会有非凡的成就:吕布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鼠目寸光的他没有治军理念和志向,寄人篱下,最后不仅被曹操所杀,而且还留下一个三姓家奴的千古骂名。反观刘备,他就很有自己的理念:民心所向者,才会众望所归。最后取四川、夺汉中、建立蜀汉王朝,成就了一时霸业;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人民军队,她的足迹遍布雪山草地,用双脚去丈量25000里的漫漫征途;她也曾在枪林弹雨中用信念支撑了22个春秋。她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是落后的,但却没有输过一场战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遥看历史的天空,我们总能发现曾经的虎狼之师如璀璨明星般挂在天边闪闪发光:从秦国扫六合的战甲方阵到成吉思汗弯弓搭箭的蒙古铁骑,从凯撒的罗马军团到二战时期的德意志机械化部队„„这些曾经称雄一时的虎狼之师的制胜法宝无外乎先进的武器装备、严格的奖惩制度和军纪。像人民军队这样用意志和信念来武装自身的军队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是没有的,这些战士为了胜利,他们可以前赴后继,勇往直前。面对敌人的枪林弹雨,团长牺牲了,一批人倒下了,营长顶上去,另一批人跨过尸体继续冲锋,就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即使战到最后一个人,也会倒在冲锋的路上。曾几何时,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也爱惜自己的生命。
而他们一个个倒下时却并没有想过这些东西,只是想着这样的结果只不过是他们最终的归宿而已,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久而久之,信仰就成为了一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它能使一名普通战士瞬间变为英雄,也能使一名英雄逐渐转变成伟人。当无数的英雄都聚集在一起时,自然而然,这支军队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许她的武器装备会相对落后,但是这支军队的士气和意志会对它的短板进行弥补,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联合国军”法国希尔将军说:“鸭绿江的冬季战役,我的部队一次战役下来,损失惨重,我从士兵眼神中,看到的不是怒火,而是恐惧!”。
国防大学金一南将军也谈到了他在访美期间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很是尊重。这还不是缘于中中国军人作战的勇猛?时至今日,从美国士兵每一分尊重中,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些长眠于异国他乡的先烈们对今天中国军人地位所做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