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
文学名著读后感篇1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著,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也有《格列佛游记》,并且已经读了好多遍了。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那么多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我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明白一个大概的意思,仅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资料,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在幼年读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时,我曾一度认为这是一本童话,之后又认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普通小说。今年暑假里,我再次品读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才感受到原先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真正的灵魂。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72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的讽刺小说。
乔纳森?斯威夫特讽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愤怒、疯狂、怨恨、嫉妒、__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仅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我不明白十八世纪英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究其原因,彼此在不一样的国度,承着不一样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我国家的从小就了解,别的国家的很少去触及,并且没有必须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
《格列佛游记》的主题思想是经过在四个国家的奇遇,反映了十八世纪前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文学名著读后感篇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位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一段意义非凡人生,是一首革命英雄的颂歌。
这本书以十月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穷苦的不懂事的少年,在战争爆发后,意外邂逅了一位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他不但教会了保尔英式拳击,还培养了保尔对革命的热情。之后,保尔加入了红军,为革命事业付出了自我的青春,自我的健康。最终,当他双腿瘫痪、双目失明,仍不愿放弃自我,用惊人的毅力创作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并拿起纸笔继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保尔曾这样问过自我:“为了挣脱生命的枷锁,为了能够重新战斗,为了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是否尽了的努力了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尽了的努力!”是的,他真的尽的努力在工作。上级派下的每一次任务,他都认真地出色地完成。为此,死神的黑翅曾先后三次碰过他。在三个月内修好铁路的如期修通、依法洛在法庭上的辩论胜利、与各种“歪风邪气”斗争成功,这些都是他的奋斗写照。正如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个问题我也曾问过自我。然而,回首往事,有多少岁月在消遣娱乐中逝去,而又有几许时光我在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呢!我不禁陷入沉思。虽然当今社会不用再为革命出生入死,可是我们能够尽的努力去实现自我的梦想,能够尽己所能为世界做出一份贡献,来让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是啊,虽然我曾无数次对时光从我身边走过视而不见,可是从此刻开始,我要一点一滴地珍惜时光,不再让他们白白流逝;我要跑起来,不再在追梦之路上止步不前;我要炼成钢铁,不再让梦想在我心中一片迷茫。度过的年华虽无法在挽回,但今后,我的未来由我做主,由我百炼成钢,去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讲仅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这本书最精彩的一句,也是最振奋人心的一句。这句话就像我的导师,鼓舞我、鞭策我努力实现自我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同时,它还告诉了我人生的意义:人生可谓短暂,在这短暂的岁月里,仅有努力丰富自我的人生,才不枉这次“人间之游”。
愿再次回首往事,我不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文学名著读后感篇3
《茶花女》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玛格丽特是一个穷人的女儿,为生活所迫,沦为青楼女子。最初,她的生活一向放荡不羁、糜烂颓废。可是阿尔芒的感情改变了她,让她为感情宁愿放弃自我奢华的生活,为感情她甘于平淡。但她的完美愿望并未成真,最终,为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她放弃了自我美满幸福的未来,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对她进行了无情的报复。最终,这位姑娘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茶花女》中最为感人的地方是阿尔芒和玛格丽特之间的感情,这感情纯净如水、纯洁如雪,虽然发生在一个青楼女子身上,但它同任何伟大的感情一样值得人讴歌、赞美。玛格丽特在身体上是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是贞女,她比其他人更高贵、更高尚、更纯洁。正因为如此,她才为感情宁愿改变自我,也为他人宁愿牺牲自我的感情。玛格丽特真正明了感情的真谛,那就是,牺牲、牺牲、再牺牲。
《茶花女》中最为悲惨的地方就是玛格丽特的惨死。她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没有关怀,没有安慰,也没有金钱,仅有一个孤单无力的女友,她孤零零的走了,心中虽然有阿尔芒,但阿尔芒不在眼前。
书中最让人厌恶的是玛格丽特的陪伴,那个靠玛格丽特吃饭的女人,玛格丽特辉煌时她如影随形,玛格丽特贫困潦倒时她无影无踪,并且在玛格丽特死后还编派谎言,坑阿尔芒的钱。这个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的表现,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也会找到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绝不会绝迹。
另外,本书中对阿尔芒感情细节上的一些描述也十分成功,一个陷入感情中的男人的种种细腻感受使我们如同身受。阿尔芒是个纯洁的人,感情上也圣洁,但他不成熟,不懂得保护自我所爱的女人。事情发生后一味嫉妒,不择手段的报复,虽可理解,但过于偏狭。如果阿尔芒是另一种人,懂得成熟的处理问题,也许事情的结局不是这样。
最终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写的十分高尚,虽然写青楼女子,但写得十分干净,也十分高尚,也许这就是世界名著区别于其他作品的原因吧!
文学名著读后感篇4
星期天,我阅读了《三国演义》这本古代名着。当我合上书轻轻放到书桌上,书中描绘的三国鼎立的一幕幕浮此刻我的眼前。在三国时期的各路英雄中,我最喜欢的是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对蜀国忠心耿耿。他从20岁起就追随刘备南征北战、奋勇杀敌。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动摇那份忠心,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他一生中立下了无数战功,为蜀国的江山社稷耗尽了心血,堪称忠义的楷模。
赵云勇冠三军,是赫赫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单骑救主,他在十万大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许多曹军名将与他交手,却奈何不了他。在许多危机关头,赵云挺身而出,凭着一身好武艺和过人的胆识,反败为胜,击溃了敌军。赵云勇猛无敌,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赵云不仅仅有勇更有谋。他多次陪伴刘备和诸葛亮外出,无论遇到多么危急的情景,他总是机智应对、化险为夷,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马谡大意失街亭时,赵云奉诸葛亮之命断后,他沉着地带领后卫部队,成功地击退了二十万追兵,还缴获了大批物资,令诸葛亮和众将喜出望外。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数不胜数。
赵云赤胆忠心、智勇双全,令敌将闻风丧胆,他的英雄事迹千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