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英雄读后感(精选4篇)
当代英雄读后感篇1
作者先通过第三者的口述间接描述毕巧林,接着通过作者的亲眼所见直接刻画毕巧林,最后通过毕巧林的日记,进一步描画了毕巧林这个人物的形象。
毕巧林是一名到毕加索服役的贵族青年军官,他有着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但都消耗在半真半假的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他玩世不恭,以玩弄别人的感情,造成别人的痛苦为人生目的。贝拉,妖女,微拉,梅丽公爵小姐与他之间的感情纠葛,贝拉不爱他,他费尽心思让她爱上了自己,然后又不爱她了,害她忧郁至死。偷运犯妖女,他迷恋她的美貌,明知道有危险还去赴约,差一点死在妖女手里。最后妖女和自己的爱人走了,他还后悔了,不应该坏了她们的好事。这就是毕巧林的矛盾之处,他空虚,找不到人生目标,靠征服女人也不能让他快乐。他自私自利,只要自己舒服就行,不管他人的死活。微拉因为嫁给了别人,偷腥让毕巧林和她的关系长久了一些。梅丽公爵小姐,美丽,单纯,追求者一大批。这引起毕巧林的兴趣,利用经验追到了梅丽公爵小姐。但公爵小姐要和他结婚时,他又拒绝了,因为他要自由。
人人心中有上帝,人人心中有魔鬼。这种人性的两重性在毕巧林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是个孤独的人,没有人了解他,他每每想通过对外部的征服证实自己的力量和价值,然而却无法征服自己的内心。他想对世界进行报复,然后受到报复的却最终是他自己。毕巧林有思想,有才能,有使命感,他愿意在战场上勇敢的作战,愿意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工作,但社会没有给他机会,不接纳,让他看透了社会与世俗,也看透了自己,慢慢的他沦落了,变得玩世不恭,这是一个近乎悲剧的人生态度,也让他成了一种社会上多余的人。毕巧林在日记里写到,我为什么活着?我生下来带有什么意思?……但具体的目标无法找到,他只好自叹自艾:目的肯定是有的,我肯定负有崇高的使命,因为我感觉到心灵里充满了使不完的力量,但我不知道这使命是什么?……
通过对毕巧林这个优秀人物心理的剖析,为读者展示了19世纪30年代俄罗斯贵族知识分子想要反抗高压政策,不愿与统治集团同流合污,渴望有所作为,但又因为阶级性的软弱,不断的退缩,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一切生活道德规范的那个时代的深刻揭示。
为什么说是一部心理分析小说呢,因为主人公毕巧林通过日记,来剖析自己的心灵。日记是人物的自白,在这里,毕巧林对自己整个内心世界,自己整个复杂、矛盾的内心的精细分析,有对周围人物的细心观察,以及对时代和社会事件主观评述,使人物从外貌到内心完全彻底的展现出来,里里外外暴露无遗,读者对毕巧林这个人物更加清晰明白。
作者用〈当代英雄〉作为标题,可能就是让读者了解每个时代产生的英雄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遗憾一下,我们读书会的读友们都觉得莱蒙托夫去世的太早,27岁就能写出100多年还不断出版的经典小说,堪称绝世之作了。如果他还活着,那给读者带来怎样的精神盛宴啊!
当代英雄读后感篇2
最近,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星光在闪烁:当代英雄谱”。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
“星光在闪烁:当代英雄谱”这本书共有二百五十六页,讲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优秀共产党员、女工程师华怡”等二十二人的感人事迹,他们处处以人民为重,却都在年轻时为了国家的发展而牺牲了,临死之前还想继续为人民服务。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属他了—“光辉的榜样—雷锋”。
以前,我只知道雷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做了不少的好事,其余的也不太清楚了。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以后,让我知道了他还很节约,只要一碰到为人民服务之类的事,就会立刻奋不顾身地答应。事事大公无私,处处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但是,他却在二十二岁时,被晒衣服的木杆子砸到头,不幸去世了。二十二岁,多么年轻的一个生命呀!为此,大家都很伤心,自动戴上了黑纱和白花,怀着沉痛悼念的心情,护送着雷锋同志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雷锋入伍两年来,记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嘉奖多次;被评为艰苦奋斗的节约标兵,少先队优秀辅导员,模范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一九六二年二月间,雷锋以特约代表的身份,出席了沈阳部队召开的首届共青团员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他获得的奖项可比我们学校所有人获得的奖项还要多呢!
当我每次读到雷锋感人的事迹时,就会反反复复地读很多遍,每遍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当我读到雷锋为了帮一位老人找到孩子,为了两个小时的地址时,就会在心里暗暗的发誓:我也要像雷锋一样做好人好事!
一次,我读到了雷锋说的那么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儿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我觉得这段话非常有道理。因为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如果做任何事都抓紧一点,就会有时间去做别的事。
小伙伴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像雷锋一样做好人好事!
当代英雄读后感篇3
我从来没想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英雄?我总是觉得,英雄是必须拥有超能力的,而且,英雄必须要拯救世界,这样的才能算是英雄。可是,但我翻开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越来越感觉到,其实,英雄也没什么,英雄就是有一颗愿意帮助人民的心,英雄就在我们这个小小的江城里。
我觉得,在这本《城市英雄》里,我觉得最感动的还是英雄特警——谭纪雄。
记得那一次,我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了同一条消息:武汉大学行政楼内发生一起持枪劫持人质事件。谭纪雄和战友闻警即动,火速赶赴现场参与战斗。针对歹徒扬言随时杀害人质的情况,下午2时40分,为确保人质安全,现场指挥部决定寻机实施营救人质行动。谭纪雄主动请战,化装送饭人进入现场,瞅准时机,奋不顾身扑向持枪歹徒,为安全解救人质赢得宝贵时机。但此时穷凶极恶的歹徒扣动扳机,将谭纪雄头部击伤,设伏在外的特警队员闻声冲入室内,果断开枪将歹徒击毙。谭纪雄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我现在想想都觉得很害怕,冒着被打死的危险,却要奋不顾身的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危机第一线,而且,头部还中了子弹,如果说那个人是我,我一定会打退堂鼓的,这么危险啊!我觉得,我还特别佩服《城市英雄》里的一个人:农民工——管春喜。
当时,有一名小偷溜进了管春喜楼下的家庭,准备盗取钱财,可是被管春喜发现了,他忙追出去,小偷发现了,于是就拿起菜刀,可是,管春喜在小偷不注意的时候把他手上的菜刀打了下来,把小偷按着,谁知,小偷,从身上又拿起了一把长达20厘米的匕首,往管春喜身上拿起刀就往管春喜身上捅了9下!此时,管春喜还是坚决紧紧捏着小偷的衣服!可是小偷脱了衣服就逃跑了,而管春喜也因为失血过多而晕倒了。旁边的'人紧急拨通了“110”,后来医生给管春喜缝49针才好。
真是让人感动啊!以上的两位英雄为我们和我们这座城市都作出了很多的贡献,很让我感动,当然,还有许多许多的英雄们都默默为大家付出。我想,我们的城市被这么多人保护着,我们怎么会受到伤害呢?
当代英雄读后感篇4
有时,我觉得英雄这个词离我特别遥远;有时,又感觉到它离我很近。英雄,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肃然起敬,一听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势。
小时候,我的心中,英雄大概就是这样的:他什么都敢做,什么困难都不怕;他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坏人只要看到他的眼神就会没了气势;他有着一颗热血的心,帮助所有受难的人,为他们送温暖。只不过,那是小时候。
很多人都说历史上有很多的英雄,说他们的壮举如何如何,英雄难道都活在历史?不一定。这些只是人们心中一成不变的想法而已。其实真正的英雄有很多,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默默地付出,不为得到些什么嘉奖,只想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吴天祥就是这样的人,他十分热心,对待受难的人毫不吝啬;邱建军就是这样的人,她用她最真诚的话语,改变了很多“失足少年”;鲁素珍就是这样的人,她默默地传播着爱心,将服务对象视为亲人;桂贤娣就是这样的人,她用真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谭纪雄就是这样的人,他临危赴命不怕流血牺牲。
这一串串响亮的名字,这么多的英雄,这就是我们的城市英雄。
“妈妈法官”邱建军做过这样一件事:一少年杭涛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找了一帮人打伤了班上的一同学,后来十分悔恨,希望能够给他一个机会重新改过,并愿意接受惩罚。最后他们全部判处缓刑。但是他的学校将他开除了。一家人没办法,只好找邱建军来帮忙,邱建军不厌其烦地找到领导去解释、谈判。校长问道:“你是杭涛的什么人?”邱法官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她说:“我是一名少年刑事法官,和学校老师一样担负着教育的责任。你们是在培育走正道的苗子,我是把走歪道的苗子扶正。如果杭涛不能回到学校,他有可能会自暴自弃。但学校给他一次机会,说不定就会浪子回头。”这番话感动了校长,杭涛终于回到了学校。
看,这就是真情,这就是英雄!“法官妈妈”愿意相信这个孩子,并用自己的真心去帮助他,我想,这个少年即使当时并不是特别的悔恨,后来听了这番话也一定会改过的吧。
城市英雄,没有那么强的势力,随随便便就可以帮助很多很多的人。因为他们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人追求不平凡,其实这正是平凡人的表现;平凡的人明白了这点道理后,为了不平凡,于是便不再追求不平凡,可是这样仍是平凡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