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教学反思600字通用(精选5篇)
日记教学反思【篇1
对于学生们来说,蚕是他们最容易亲近的小生命,也是他们容易饲养的小动物,更是能使他们着迷的奇妙的小动物;所以很喜欢这项科学饲养活动积极主动投入其中。科学养蚕活动有助于孩子思维的开发引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素质提升。
下面是一个孩子的养蚕日记,从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一个生命变化时清晰的思维方式:充满欣喜和愉悦,既敏捷而有序,又全面而严谨。“蚕已经一动不动,也不吃东西了,它把头昂的高高的,我以为它快不行了,就急忙去问老师,老师笑笑告诉我:不要紧,这是蚕要脱衣服哩!哦,原来是要蜕皮了……过了一会,蚕宝宝有了动静,它的头先脱,接着身子变长(其实后半部分是旧皮)身体慢慢地左右摇晃着从旧皮里钻出来,最后尾巴甩了一下,把皮给甩开了,它蜕皮的时候也把嘴壳给蜕下了。”
多么仔细而又清晰的记载啊,不知不觉中孩子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教育三、获取科学养蚕方法
养蚕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尽责之德,感激之情,有益于儿童道德的养成,培育君子人格,在亲自动手参与实践,团队协作,互助互动的交流活动中,儿童不仅对科学活动越来越喜欢,养蚕的技术越来越精熟,热爱科学的情感越来越强烈,他们在亲近生命中了解了生命、感受了生命、体验了生命、也更加珍爱生命,认识到了责任的重要,他们懂得了自律、自强、自信、自爱,学会了谦虚,学会了感激,学会了与人共处、
日记教学反思【篇2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设计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地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地敏感。在第一则日记第一自然段中地“一定”一词是理解全篇的关键,作者对梦中的幸福感和对妈妈给自己买裙子的自信就是通过这个词表达的,后来小作者的失望和对妈妈没有给自己买白纱裙的埋怨也是由这个词铺垫和衬托的。可以说理解了“一定”一词在这里的作用,就理解了第一则日记小作者的心情。我在这一环节用了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作者做了个什么样的梦?她醒来后是怎样想的?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什么是“一定”。体会出作者非常自信的心情。尤其是后来,抓住“就是没有……”这一句式体会她在希望落空时的感受。这样一来,学生能较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对于增强语感有很大的作用。
日记教学反思【篇3
课文第四单元是让写观察日记,怎么引导学生写呢?学生一般会无话可说,有的观察得很不仔细,写起来也是寥寥几笔。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提前布置学生在家里养豆子和大蒜,并让学生仔细观察,过两天写一篇观察日记。为了便于孩子观察大蒜的生长,我让学生带了两头大蒜,放到教室里,和学生一起观察。
星期一,学生们很兴奋,向我说着他们大蒜的成长。我读了几篇比较好的观察日记,让学生一起观察教室里的大蒜,告诉学生怎样才能把习作写具体生动,并让学生继续观察,过两天再写一篇观察日记。这样子,学生一共写了三篇日记。最后,我让学生把这三篇日记整合成一篇写在大作文本上。引导学生每篇日记之间可以用“过了几天”作为日记与日记之间的连接。
本来以为学生把三篇日记连起来会写好多,但有的同学偷懒,只摘抄了一篇。有的学生很认真,写了两三张。有的同学能够把观察到的情况写具体生动形象了。有的同学写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对植物的变化着墨很少。这提醒我,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加强仿写训练和一些片段描写。
日记教学反思【篇4
《日记两则》一课生字较多,于是上课伊始,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及记字方法。这样学生从个体自学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上的主人。在小组合作中,我改变以往的做法,实行轮流坐庄,定期轮换小组组长,使每位小组成员都能过把瘾,都能亮亮相,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又推出“小组连坐”的管理方式,小组能否得到小标签,取决于小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实行后效果不错,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学习合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虽然小组“树”上结出了合作“果”,但我认为合作不仅仅是课内的事,课外呢,下课铃响之后呢,是不是就没有合作。我想这也是我们以后要做的。
日记教学反思【篇5
本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第一则日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所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
我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准确地体会和感受课文言语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朗读本课,要重点领会作者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并对日记的内容和写法有一个直观的印象。1.自由朗读。抓住“‘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2.在朗读中感悟。读第一则日记,要注意指导点拨学生,因为“我”的梦想没有实现,心里埋怨妈妈,因而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最后一段朗读的难度较大,要多指导。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如,“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并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读第二则日记,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同时指导学生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3.比较朗读。比较一下这两则日记内容上和情感态度上的不同。思考:妈妈没有给“我”买心爱的白纱裙,“我”的心情怎样?后来“我”为什么没让妈妈买白纱裙?4.教师出示日记格式,并启发学生:日记的写法比较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写出一天当中有意义的事或自己特别想记下来的话以及自己的心情等等。日记的篇幅可长可短,一定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