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蝗虫羹作文1700字

来源:收集 时间:2022-03-06 手机浏览

捉蝗虫篇1

记得那次大姑开着车带着姐姐和我来到了奶奶家,因为奶奶家在农村,有一点远,所以我们坐了近半小时的车。到了奶奶家,我们玩了一会儿捉迷藏后,我们这两个调皮鬼又开始讨论玩什么了,我们想了一想,异口同声的说:“捉蝗虫”。

好吧,就玩这个吧。我们先定好了游戏规则:时间半小时,谁抓的蝗虫多谁就赢,一场激烈的比赛开始了。

我睁大眼睛在草丛里来回侦察,一连抓了好几次都没抓到一只,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和草丛颜色几乎一样的大蝗虫,好你个“变色龙”,我心里暗暗窃喜,机会终于来了,我轻手轻脚的靠近它,慢慢张开双臂,突然向前一跃,来了一个“饿虎扑食”,一下就把它罩在掌心,成了个瓮中之鳖。姐姐也不甘落后,前捉后扑,一连抓了十几只蝗虫,我很着急,姐姐渴了,回奶奶家喝水去了,我想,这是一个好机会,绝对不可以错过,我突然看见一只非常大的蝗虫从我的眼前闪过,我马上又有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就急着扑了过去,不愧是大蝗虫,身手果然不凡呀,我抓来抓去竟然都没抓到它。就在我快要抓住它的时候,它突然伸出了它那美丽的翅膀飞了起来,我想到:这样不是更难抓了吗?真是自作自受呀!我终于发火了,我先观察确定了它的落点,然后悄悄迂回到它的后边,趁它还立足未稳,又来了个“饿虎扑食”,嘿!那只大蝗虫竟然一下就被我抓到了。

当姐姐急忙赶回来的时候,发现我已经抓了许多的蝗虫,看见自己抓的那几只蝗虫,姐姐对我瞪了瞪眼,说道:换个地方吧这里的蝗虫太少了。我说:不行……,姐姐说到:你要是不听话,我就不和你玩了。我只好和姐姐到了一个蝗虫多一点的地方,姐姐说道:这下行吧!这里多,好抓。我们又争先恐后的寻觅起来,到处侦察着踪迹,抓着抓着,不知不觉我已经抓了三十多只了,而姐姐才抓了二十多只。还有五分钟就游戏结束了,我笑着看着手表对姐姐说,时间快到了,姐姐仍在追逐着一只健壮跳跃的蝗虫......

最终还是我赢了,我们都把自己抓的蝗虫放在一起往回走,哈,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啊!

临海咏叹调——正月十四吃灶羹(中)篇2

正月十四那天,大人们整天都忙着切灶羹配料,动作快的家里,到下午五点左右,第一锅灶羹便做好了,孩子们就端起热腾腾的碗,开始稀里哗啦,狼吞虎咽。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也不知道什么味道,也不知道吃了几碗,就知道把羹直灌满到喉咙口,然后就小心翼翼地抱着个像充了气的青蛙肚,生怕打个嗝就会将满到喉咙口的羹喷出来。这时,大人们就颁布了特赦令,让孩子们去满街疯。

孩子们就幸福的灿烂起来,天还没黑,便像雷雨前的黄蟮急着出洞似的,各家各户的门洞里就探出一个个小脑袋。大的手举花灯,小的就跟在后面屁颠屁颠的,这一路就踩着欢天喜地,寻找志同道合去了。随着天色的翻黑,大街小巷便闪烁起一片花灯的星空。据我报道,这一夜如有飞机经过临海上空,十有八九会发生空难。因为驾驶员都会认为自己把飞机开倒了。是呀,谁都知道星空是在头顶上方的,那脚下有一片星空,不就是飞机开倒了吗!

举着花灯的孩子们,没有方向,没有目的,就这样满街满巷地疯癫。小小的临海古城,就这几条街,就这几条巷,条条街巷通罗马。还没疯癫几步,各街巷的志同道合们就像滚雪球似地,都滚在一起,越滚越大,疯劲也就越大了。

此时,孩子们在街上疯,大人们又在干什么呢?他们还在搞灶羹,他们先把家里所有能装灶羹的器具都找出来,碗、盘、盆、桶······,摆满一桌。(不过请放心,洗脚盆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哦。)不久,一锅锅的灶羹便把这些盆盆罐罐都装满了,人也累趴下了。(当然,也不排除被灶羹吃撑的动不了了。)

什么?你说我在吹牛?还说临海人疯了?谁家搞那么多灶羹干啥呀?对了,你真聪明,怀疑到点子上了。但这绝不是我吹牛,更不是临海人疯了,而是因为这儿有一个淳朴的民俗,不知道吧?那就听我说。

哦,从哪儿说起呢?好吧,就从灶羹说起。你别看灶羹这东西黏黏糊糊的,其实它主要的原料还是水,由于它味道实在太好了,不得不让人每次都吃的胀了肚子走不了路,但转眼间又不得不让人老往洗手间跑,等你跑了两次洗手间,肚皮就又贴到肩背上了,你又得吃。可是,正月十四是什么日子呀,那可是一年才一次的舞龙跳狮子、闹花灯的大喜日子呀。谁还会到街上去玩一下,又跑回家吃几口,又跑出去,再回来吃,再跑出去,就这样把自己折腾的,你说累不?是呀,谁家都有孩子,谁家的大人都爱自己的孩子,那怎么办?干脆家家都把灶羹多搞些,把门开大些,谁家的孩子疯够了,玩累了,就近找户人家端碗就吃,管你是熟悉不熟悉,谁来吃都行,就这样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吃出一片温馨,吃出一片和谐,吃出一片红红火火,吃出一片热热闹闹。把十四夜闹得满城就像一个家。就为这,临海的灶羹也就越搞越好。不是吗?大人们都是最爱面子的呀,孩子回来说谁谁家的灶羹特别好吃,当父母的脸往哪儿搁呀?所以大家都暗暗使着劲儿比着呢。这还不够,还的鼓励大家大胆去吃,因此临海的祖先们就传下话了,谁要是在十四夜能吃过七家的羹,他的眼睛就不会近视了,而且还特别明亮。这就是我在第一篇文章开头说的第二句话的来历。

多美好的民俗呀,但这都是听我爷爷和爸爸说的,那么现在的临海还是这样吗?我不得知,因为我不在临海生活,但愿这美好的民俗,不会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埋葬。阿门。

现在你们知道,临海人是怎么欢度正月十四的了,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临海人要在正月十四吃灶羹?灶羹又是谁发明的呢?哦,时间来不及了,那就等下一篇再给你们说吧。

蝗虫羹篇3

这故事发生在21世纪。你可别以为2l世纪就万事如意,无忧无虑了,你瞧这故事的开头,就是一个:

蝗虫大部队。黎明,凉风吹得露珠在草上打滚,沼泽的雾气弥漫在田野上。但是,这宁静里却伏着凶狠的杀机。看,刚刚亮起来的天空又暗下去了。伴着可怕的“嗡嗡”巨响,蝗虫来了:它们不顾远行的疲劳,搜索着,盘旋着,张大贪婪的眼睛,拼命撕咬着树叶、草茎。刹那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满耳只有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咔嚓”声。

“唔,着实厉害!”我坐在观察车里,看着这些强盗的胡作非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几次最大的蝗灾,蝗虫过处,不但颗粒无收,连老鼠、麻雀也找不到了,窗户纸、草席被咬得一干二净,就连婴儿,它们都敢袭击。

紧急会议。“情况是这样的……”我用投影屏幕向专家介绍了情况,大伙一致认为情况紧张,十万火急。我们经过分析计算,蝗虫将在我国广西、云南一带入境,我们必须布下天罗地网,将其及早一网打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起治虫办法,可真是百家争鸣,王教授提议用复合有机农药,张老说以虫治虫,许工程师念念不忘其老本行--基因工程,竟提出改造蝗虫的第二代。“去去去,什么馊主意!”立刻被我们否决了。“等改造好了儿子,老子早把庄稼吃得颗粒不剩了!”最后,终于商量出了最佳方案,以高分子材料覆盖成熟粮食,然后向蝗虫喷洒神经阻断药诱杀。

“慢。”门推开一道缝,食品研究所的老马探进头来。他使劲摇着脑袋说:“不要用药,不要诱杀!这是一笔很好的买卖嘛!听到消息,我就粗略地算了,营养价值相当于上万吨优质牛肉啊!来,咱们商量一下,你们把庄稼盖好,那饿急眼的蝗虫就不由它不往我的粉碎机里钻...”

好,一举两得。我们立刻乘专机飞往边境地区,并请求空军支援。只见临时机场上,灯火通明,夜航机频频起降,把速凝的高分子材料喷洒在一望无根的万顷农田上。这种高分子材料能放出一种特别的气味,使蝗虫不敢靠近,这样就在距庄稼20厘米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保护层。

子夜,指挥执行任务的空军大队长接着脸上的汗向我跑来报告:“已经全部喷洒完毕。”

忽然,西南面远远地传来轰鸣声,地平线上一片黑鸦鸦的影子。我看看表,对大队长说:“来者不善啊,这是先头部队。明天天亮就会大举入侵,咱们快做好迎战准备吧!”

吓人的开头

“铃……”电视电话呼叫器响起来,我一看是卫星地面站的“热线”,赶忙要通。“啪”,一张农业卫星拍摄的彩色照片出现在屏幕上,跟着传来技术员小金的话音:“所长,这是07号卫星20分钟前拍摄的,图上的黑点为一罕见的蝗虫群,约有150亿只,正从南非大陆向我国一带飞来,蝗虫群于昨日过了印度半岛,所到之处,寸草不留。而且这批蝗虫是完成了自然远缘杂交的,生命力极强,‘抗蝗557'已经试用,无效……”

我一面听着汇报,一只手已按住了各科研小组的“O级状态铃”。只见蜂鸣器上红灯交烁,整个大楼立刻紧张起来。我刚挂上电话,又响起悦耳的门铃声。外面齐齐整整地站着我的全部“人马”:遗传工程组的,矮化培育组的,工厂实验组的,以虫治虫组的……一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到那边看看。”我想亲眼观看一下。

“勇士们”的下场。那特意留出的100亩麦地,是食品公司买下,专做蝗虫诱饵的。此时,这些不知死的家伙像发现了新大陆,正拥挤着拼命往那里飞去。

一溜大机器在地边,这是食品公司的“昆虫粉碎机”。要知道,21世纪的食品构成中昆虫蛋白已与别的动物蛋白平分秋色了,这玩意儿便宜,繁殖快,营养丰富,何乐而不食呢!

强大的真空吸盘机怒吼着,蝗虫身不由己成千上万地被吞进去,至于里面复杂的工艺流程就不一一讲述了。但我对另一头生产出的罐头倒颇有兴趣。老马给我们打开一盒,嘿!上面画着蝗虫一家祖孙三代在跳舞!这个老马,够绝的。

嗯,味道真不错,跟猪肝酱似的。老马又顺手递给我一张报纸,上面有他们的广告:

“本公司新产品蝗虫羹,系非洲蝗虫为原料精制而成,蛋白质含量达78.3%,另外还有多种人体必需的钙、铁、磷等。本产品营养丰富,香甜可口,价格优惠,欲购者从速前来联系”

哈,原来没听说天上掉馅饼,这回可亲眼看见天上飞来罐头了。“有你的,老马!”我捶了他一拳,大笑起来。

蝗虫的谎言篇4

蝗虫的谎言

这天,一只小鸟在屋外捉到了一只蝗虫,可那只蝗虫可怜的说:“求求你,放了我吧!我可是一只好蝗虫啊!米粮和小草都可以替我作证呢!”无知的小鸟信以为真,就放了蝗虫。和它做了好朋友。

小鸟把蝗虫带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鸟妈妈,鸟妈妈并没有训斥它,而是对它说:“好孩子,无论什么事,都要证明一下,否则就会上当受骗!”小鸟听了,认真的点了点头,就和蝗虫出发了。

它们来到田地里,小鸟问米粮:“米粮妹妹,你能证明这只蝗虫是好的吗?”蝗虫恶狠狠的瞪着米粮。米粮不怕,说:“这个大坏蛋,每天都带好多好多蝗虫来吃我们,把我们咬的遍体鳞伤,疼死了!”

它们又找到小草,小草一看到蝗虫,气的涨红了脸:“这只讨厌的蝗虫,每天都来吃我们嫩嫩的细叶。你看,我全身上下都是它咬的洞洞。”蝗虫一边磕头一边说:“求求你,说句好话吧!”小草理都不理。小鸟这下全明白了,把蝗虫连拉带扯得叼回家。

鸟妈妈笑着说:这下你明白了吧!蝗虫的坏处可多了,它咬菜根、咬小草、吃米粮……

晚上,小鸟一家,美美的吃了一顿蝗虫肉!

临海咏叹调——正月十四吃灶羹(下)篇5

明朝末年,倭寇横行。这些倭寇就像海涂上的螃蟹,到处横行霸道,屡屡侵犯我国沿海地区,搞的老百姓终日人心惶惶。当时就有一位爱国名将叫戚继光的,他就带着戚家军开进了浙东地区,要和倭寇决一死战,彻底将倭寇赶下海。

那一年,戚家军来到临海城。为了抗击倭寇,他要在临海修筑一条长城。将近一年的时间,一条雄伟壮观的江南长城即将竣工,把坐落在金子山和北固山中间的临海古城团团围起。就只差北固山东侧的一段(而今烈士墓边的那段)还没筑好,因为这段山势特别险峻,戚家军的战士们连筑了几十次都失败了。这事可把戚继光急坏了,他整天冥思默想,费寝忘食,就是拿不出好方案。那天深夜,由于连日来的忧愁和疲劳,他就伏在案几上睡着了。

忽然,戚继光觉得有一股狂悍的西北风从天边疾奔而来,裹挟着棉球似的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天地山河,顿时银装素裹,把漆黑的夜空映照的一片银光闪闪。戚继光见到此景,正要仰天长叹,却觉得眼前一亮,只见一只金光闪闪的梅花鹿,从铺着厚厚白雪的北固山麓向他奔来,到了那段建不起城墙的地方就停住了,并向他频频点头。戚继光觉得奇怪,正想追上去,梅花鹿却转身跑了,它左拐右弯,一直跑上北固山顶,不久就消失在茫茫的雪天中。

奇怪,在这满天飞雪的时候,哪来的梅花鹿呀?再说了,临海这地方也从来没听说有梅花鹿呀?正当戚继光在纳闷时,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门抽了一下,一个莫名的念头闪了出来:我的长城筑不上去的地方,为什么梅花鹿能跑上去?那么,我就依着鹿的脚印建不就行了?哈哈,我太有才了。他激动地猛拍了一下案几,却把自己给拍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呀。

梦中醒来的戚继光,此时的心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了。他情愿信其有,也不愿信其无。他急忙走出军帐,突然一道白光刺痛了他的眼睛,等他适应过来,眼前的景色确实让他惊呆了一个世纪。看那皑皑的白雪,不正是梦中所见?他急忙跑到梅花鹿出现过的地方,这是真的?哇塞,还真留下了一行弯弯绕绕的梅花鹿的蹄印。这是神灵的护佑?还是上苍的开眼?管不了那么多了,现在他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立刻召集士兵,沿着梅花鹿的脚印再建长城。

长城建好的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十四的晚上。临海的老百姓沸腾了,他们倾城而出,为戚家军送来了五花八门的慰问品。戚继光也兴奋地下令,让军士们大吃一餐。这可急坏了火头军。天都黑了,又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菜,怎么来得及烧呀?这时,一位炊事兵对班长说:“班长,我看这事儿好办,眼下大家都只图个高兴,对吃是无所谓的,我们何不将所有的菜都切细了一起下锅,然后包子也别做了,把面粉也一起倒入锅里绞合绞合,不就可以了。”“行吗?”“肯定行.”“那就赶快干吧。”

临海人在正月十四夜吃灶羹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由于那只美丽的梅花鹿,由于那个美丽的传说,从此,临海又多了个美丽的名字叫鹿城。

我的故事讲完了,如果不信,就去问临海人吧,他们肯定会说:真的,真的。

上一篇:竹楼情作文9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