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气象局作文700字
参观气象局篇1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蒙老师要组织我们四年级的小记者去气象局参观学习。我高兴极了!因为是下午去,我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不容易才等到下午。
午读后,大家集中大队室,蒙老师带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从学校出发大约20分钟就到了气象局。
我们跟着蒙老师到会议室看录像,从录像中我们看到气象技术的发展,如何预报天气等等。
看了录像,蒙老师和气象局的叔叔、阿姨带我们进自动观测站。蒙老师说:“请大家小心点,有很多重要仪器埋在地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地雷”。我们看到地面上平放着三支温度计。阿姨说:“这是地表温度计,可以测量地表的温度。”阿姨又指着插在旁边泥土里的三支温度计,告诉我们:“这是地温计,一支是测量5厘米深的地温,另外两支分别测量10厘米和15厘米深的地温。”我指着一个箱子问:“那是什么?”她说:“那是雨量筒,下雨时测量降雨量用的。”我过去看了看,箱子的中间有一个玻璃瓶是装雨水的,旁边还有一个自动雨量筒。听阿姨说,自动雨量筒下雨时能自动测量雨量。我们又来到一个像照相机一样的设备前,阿姨介绍说:“这叫辐射器,用来测量太阳的辐射,如果太阳光越强,里面的纸颜色就越深。”这时,叔叔把手指向天空,说:“这是风向标,用来测量风向和风速,你们看,那个很像一个个汤勺啊!”大家不约而同地叫道:“是啊,还真像汤勺呢!”我们又往右边走,阿姨大声说:“大家看这是百叶箱,你们猜猜这是拿来干什么的?”不知哪个同学说:“是用来测量气温和湿度的!”她高兴地说:“你好聪明啊,猜对了!”
参观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局。在路上,我默默地想,今天的收获真不少,我懂得了许多有关于气象方面的知识。
2010-3-23
《参观气象局有感》篇2
参观气象局有感
参观气象局的半日里,让我终身难忘,因为在这短短的半日里,让我真切的感受到知识是多么广泛,更是让我了解了科技带来的无限乐趣!
那天下午我们步行来到扬中市气象局,一路上风景优美,同学们在路上兴高采烈,有说有笑、路边的小草不住的点头,好象是知道我们去气象局而祝贺吧!大树也挺着腰杆显出一副威风鼎鼎的样子,就连小河也是清澈见底,河里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着,好不自在!
不知不觉,扬中市气象局就显现在我们的眼前。于是大队部的陈老师请到了气象局的冷叔叔为我们讲解有关于气象仪器的知识。冷叔叔带领我们来到放仪器的地方,首先为我们讲解的是百叶箱,他说:“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温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里面有两种仪器,一个是温度计,还有一个是毛发湿度计”。于是冷叔叔打开百叶箱,只见里面的东西五花八门,看起来象是高科技,就拿毛发湿度计来说吧,它主要是靠未成年人(15~18岁)的女性头发来测定温度的,因为女性的毛发更灵敏,测量的温度也准确些。说道这儿,又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浓浓的烟雾笼罩整个城市的事,冷叔叔回答到:“这是因为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汽车尾气的排放,第二种是农民烧稻草严重”。哦,原来如此,接下来冷叔叔又介绍了量筒,用来测量雨的度数,中间有一个漏斗型的储水器,量筒外有几毫米的量尺,这样在下雨时,雨就顺着漏斗型的储水器往下滴,到第二天,工作人员们只要看雨水顶到几毫米就能准确的测量出雨水的度数。最后冷叔叔依次又向我们介绍了蒸发皿、日照仪…。.。
至此我们又浏览了工作人员们的工作室,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然后我们告别了工作人员们。
这次参观气象局虽然结束了,但令我回味无穷!也令我们受益非浅,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里一定要加倍努力才是啊!
参观气象局篇3
参观气象局
潭津中心校朱锦烨
今天是世界气象日,蒙老师要组织我们四年级的小记者去气象局参观学习。我高兴极了!因为是下午去,我觉得时间过得好慢,好不容易才等到下午。
午读后,大家集中大队室,蒙老师带我们出发了,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从学校出发大约20分钟就到了气象局。
我们跟着蒙老师到会议室看录像,从录像中我们看到气象技术的发展,如何预报天气等等。
看了录像,蒙老师和气象局的叔叔、阿姨带我们进自动观测站。蒙老师说:“请大家小心点,有很多重要仪器埋在地下!”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地雷”。我们看到地面上平放着三支温度计。阿姨说:“这是地表温度计,可以测量地表的温度。”阿姨又指着插在旁边泥土里的三支温度计,告诉我们:“这是地温计,一支是测量5厘米深的地温,另外两支分别测量10厘米和15厘米深的地温。”我指着一个箱子问:“那是什么?”她说:“那是雨量筒,下雨时测量降雨量用的。”我过去看了看,箱子的中间有一个玻璃瓶是装雨水的,旁边还有一个自动雨量筒。听阿姨说,自动雨量筒下雨时能自动测量雨量。我们又来到一个像照相机一样的设备前,阿姨介绍说:“这叫辐射器,用来测量太阳的辐射,如果太阳光越强,里面的纸颜色就越深。”这时,叔叔把手指向天空,说:“这是风向标,用来测量风向和风速,你们看,那个很像一个个汤勺啊!”大家不约而同地叫道:“是啊,还真像汤勺呢!”我们又往右边走,阿姨大声说:“大家看这是百叶箱,你们猜猜这是拿来干什么的?”不知哪个同学说:“是用来测量气温和湿度的!”她高兴地说:“你好聪明啊,猜对了!”
参观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局。在路上,我默默地想,今天的收获真不少,我懂得了许多有关于气象方面的知识。
2010-3-23
参观气象局篇4
今天早上淮南小主人报又举办了一次活动----走进气象局。时间是早晨9点到那里集合。我前几天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网上查了相关气象的资料,还列了提纲,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这一天。
早上,吃完早饭后,妈妈送我和姐姐去淮南气象局。到了那里,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一件件鲜红的我们小主人报小记者们专用的红马夹。我们飞速跑过去,同学们已经站好了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纷纷上了楼。
随后,老师又带领我们进了会议室,大家都坐下来观看一台电视机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知道了干旱是没有风而造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由中国和欧亚大陆猛烈碰撞而形成的。
看完整段录像后,老师又让气象局里的一位王叔叔为我们讲述气象局的历史背景,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王叔叔耐心的解答。从王叔叔的解答中我也有不少收获。如:
1.天气预报从以前人工观测到了现在的自动观测。
2.在预报天气的时候有4个步骤。
3.预报天气分为三类,预报出的天气天数也不一样。
4.在以前画一张天气预报图大约需要30分钟,而现在可以通过网络,不到3分钟就可以发出去,很节省时间。
解答完同学们的问题后,我也向王叔叔提了一个问题“天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王叔叔的回答是:“因为地球是旋转的,旋转能产生风,让空气在国土上拐弯运转,地球周围的大气产生变化,也就使天气发生了变化。”
我看录像看得很专注,忘了拍摄,但我的笔记本却记得满满的,看完三段录像后大家又排队在气象局的院内集合,老师用手中的照像机为我们拍下了最灿烂的一刻。
今天我收获多多,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同时我也知道了想收获到丰富的知识,要用眼去观察、用大脑去记忆、用耳朵去聆听、用手去写作,今天我不但玩得很开心,还从玩中收获了知识!
参观气象局篇5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中尽情飘动,舒展着自己纤细的腰肢。迎春花张开了报春的小喇叭,向我们报春。蓝天上,一朵朵柔柔的微云在漂浮。今天,老师带领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气象局,我们高兴极了!
老师带我们绕来绕去,一路上,迎面吹来一阵阵凉爽的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我的衣襟,纯净的,柔柔的,吹得我心都醉了。下午4点25分才到达山顶——气象局。
一位阿姨过来欢迎我们,为我们简略地介绍了一些气象知识。随后,我们上了一个楼梯,又有一位阿姨来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探空仪器”。工作人员通过收到“探空仪器”的数据,由于现在的气象设施先进了,每天的工作人员由4个到了3个。
这时,一个叔叔来给我们介绍“地面观测场”,在“地面观测场”上,有“风塔”、“风杯”、“雨量器”、“百叶箱”、“蒸发器”、“采集桶”、“风向标”等,都是专门通过地面探测天气的。
通过气象局门口的那些资料,我了解到了许多的气象知识,如闪电的:闪电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出现同时伴有雷声,也称之为雷电。雷电是雷雨云中放电通道形成的强光现象,闪电有黄白色,金黄色和紫红色……
这次参观气象局,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气象知识,我真高兴!
参观气象局篇6
今天,我们兴高采烈地去参观了慈溪市气象局。虽然下着小雨,可我们的兴奋依然不减。
我们首先跟着一位阿姨去参观了观测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风速仪和风向标,这两样在十几米的柱子上运转。下面,我们去看百叶箱,里面有一些测量一天当中最高以及最低的温度的仪器,因为正在下雨,阿姨没有让我们把雨伞凑过去。最后,我们又看了日照计和地表温度计,要不是阿姨说这是日照计,我还以为那东西是小型望远镜呢!地表温度计有的平放在地面,有的则斜着放进了地面,平放在地面的有三支。放进地面的,有的放进了5cm,有的10cm,有的15cm,5cm5cm的加深。
然后,我们上了二楼,一位大姐姐让我们理解了气象常识。我们之后又去了气象预报制作室,密密麻麻的机器映入我的眼帘,我才明白,这些叔叔阿姨的工作多么枯燥和繁琐。
最后我们去了三楼,看了雷电天气的避险常识,我看得心惊肉跳,原来雷电是那么危险啊!
我今天懂得了许多气息知识,真好!
四年级:胡茗茗
参观气象局篇7
参观气象局
今天的小记者活动是参加温江气象局。
这座气象局坐落在温江城区边缘,环境十分优美。大门两旁有红扑扑的鸡冠花;有紫色的芦苇,像一缕缕紫雾,带着梦幻色彩,仿佛来到了仙境。沿着田间小路,我们一行小记者来到室外观察的地方。
瞧!那三个又细又高的东西是什么呀?原来,这是测风向和测风速的。咦?这两个像灯的机器是啥哟?哦!原来是用来测温度和湿度的。那有一个机器是L波段雷达系统,是一次性的。它由能飞到3万米高空的气球带上去测风向、风速,这些数据则由L波段雷达系统天线接收。风向和龙卷风的来龙去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次台湾的龙卷风时速是每小时80多公里,破坏力极强。在美国,龙卷风每年的的死亡人数仅次于雷电。
我们一边听着叔叔精彩的讲解,一边好奇地观察着这些仪器。我心想:大自然的奥秘真是无穷无尽啊!
参观气象局篇8
今天,爸爸带我到位于杭州馒头山山顶的杭州气象局进行第二课堂的参观。
到了气象局,盖了章,我们便进了体验馆。从中,我懂得了许多气象知识,知道了空气结晶碰到0℃以下的温度就会变成雪。在北方,还会遇到暴风雪,就是大雪碰到暴风。它们夹杂起来卷向村庄,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损失;
闪电是一种自然界最大最强的放电火花。它的功率很大,可达到几亿甚至几十亿千瓦,比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电视台的发射功率还要大几百万倍。所以,在几千千米甚至一万千米以外的地方也能收到雷电发射的电磁波。后来,我们还玩了“风力自行车”和“抢答游戏”。抢答的都是气象知识,有些题目让我望而却步。因此,只得了个“良”。
这次来到气象局,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的气象知识,还有效地考验了我,收获真大!
参观气象局篇9
于跃
11月12日上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气象局,参加小记者协会的采访活动。
我们在院子里等了一会儿,听到管理员叔叔说:"可以进去了。"我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噌"的一声窜到里面。采访开始了,首先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机制:即每县一个气象站,检测本地的天气数据,然后报到北京统一发布。接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看着电脑上错综复杂的线,我心想:原来叔叔阿姨们的工作这么不容易啊!通过向他们提问,我还明白了在电脑里云层显示图上云层用颜色表示,颜色越深云层越厚,还有温度、雨量等许多气象知识。他们还向公众承诺:一,气象数据发布及时、准确;二、使用规范的天气预报用语和统一的天气符号;三、解说词通俗易懂并体现出季节和本地特色;四、主持人手势合理、语言自然流畅、着装适宜;五、画面生动、可视性强;六、自觉接受公众监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他们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我,我要向气象局的叔叔阿姨们学习,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
参观气象局篇10
参观气象局
今天,我们年段要去气象局参观,我高兴极了,因为是下午去,我觉的时间过的好慢,好不容易才等到下午,我急匆匆到了教室。
不一会,老师来了,“快点出去排队!”老师大声的说,我们赶紧去排队了,我们要出发了,我们一路上欢声笑语。来到的气象局,我们又重整了队伍,钟老师说:“一二班的去参观,其他的班去大榕树下休息!”我们就来到了大榕树下,我就在和李治宇玩,这时,有人抓到了蚂蚱,他正在吓唬女生,然后,有个胆大的女生说:“这不是蚂蚱,它有毒!”那人听了,脸色苍白,赶紧把“蚂蚱”放了。我还看到了一个人在挖坑,我问:“你在干吗啊?”他说:“我在挖东西吓唬女生啊!”他挖到了一个卵,他手拿棍子把卵捅破。里面立即有绿色的汁液出来。我们还去了一个地方,上面有一个一米高的墙,我坐在上边,不知谁把我推了下去,我就掉了下去,不过,我反应能力比较好,还是安全的着了地,老师喊到:“五(4)班的来集合,我们赶紧跑了过去。
老师和讲解员带着我们进去了,老师说:“小心点,有很多重要仪器埋在地底下!”有个人说:“看来重要仪器是地雷吧!”我们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到“地雷”。我们来到一个放有温度计一样的东西,讲解说:“这是地表温度计,可以知道地面的温度。”然后又走到了测地下的温度的,讲解说:“这是地下温度计,因为它很长,所以有象手臂一样,不然人要拿起来很麻烦!”我也点头称是,随后我和李煜?N同学一起把自已的手伸直碰来碰去,讲解员又向后面走去对着一个象垃圾桶一样的箱子说:“那是雨量筒,用来下雨时测量降雨量的。”我从同学们之间挤过去看了看,箱子的中间真有一个象话筒一样的东西,傍边还有一个自动雨量筒。听讲解员说,下雨时能自动测量雨量,当下雨时,里面一个象汤勺一样东西,汤勺盛满后就会自动将水倒入下面的容器里,这时降雨量为一毫米。讲解员说完又往右边走,来到一个象话筒一样的设备前,说“这叫辐射器,用来测量太阳的辐射,如果太阳光越强,里面的纸颜色就越深。”我们又和讲解员一起来到了一个小水池,讲解员说:“这是蒸发器,可以用来测量水分的蒸发量。”这时讲解员把手指向天空,说:“这是风向标,用来测量风向和风速,你看,那个很象一个个汤勺啊!”大家不约而同地叫到:“是啊,还真象汤勺呢!”讲解员又往左边走,大声说:“大家看这是百叶箱,你们猜猜这是拿来干吗的?”不知哪同学叫到:“是用来做测量温度和湿度的!”那讲解员高兴地说:“你好聪明啊,猜对了!”
参观结束了,我恋恋不舍的离开的气象局。今天的收获真不少,使我懂得了许多有关于气象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