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起你我心中的2008作文100字
2008年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之一《为了心中的童篇1
为了心中的童年
我身着蓝色的运动套装,一顶米色的鸭舌帽扣住我飘逸的长发,两只“蝌蚪”将时尚动感的音乐传入大脑,一双白色的球鞋蹦蹦跳跳,那灰黑色的双肩包更是彰显着青春的活力。我,为了心中的童年,将一颗藏匿城市的心放向自然,回到那个绿树环合、碧水相抱的故乡。
家门前的那棵树,早已不见我摇曳着金色童年的秋千,但那树枝上淡淡的绳痕证实着它曾经的存在。踱步到另一棵多枝的树下,我熟练地蹬爬,不多会儿就稳稳坐在一根合适的枝头上。惬意的微风吹来,我沐浴到了和童年一样凉爽的滋味。
仲夏的阳光洒在地上,我却在树林的荫庇下来到小河边。我在岸边的石板上坐下,风中又多掺杂了几丝淡淡的腥味和水草弥散的清香。近岸的一丛鱼儿无忧地嬉戏,我像小时候一样捡起小石子扔下,看鱼儿慌乱地逃走,河水激起的涟漪顺便荡开了我会心的微笑。
傍晚时分,漫步田野上纵横的羊肠小道,看滚滚麦浪传递丰收的气息,心里忍不住一阵欢欣。我看着这美好的一切,让记忆中的景物与现实完美结合:记忆中的水泡被现实的抽水机灌满,记忆中的树枝被现实的清风摇曳,记忆中湛蓝的天空上,飞过几只美丽的青鸟,传播着希望的讯号……
已是繁星密布的夜晚,知了停止了夏的曲调,青蛙又开始了夏的吟唱。那是的我们,总是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相约,痛快游戏,畅快玩耍,月亮这时候也会粉墨登场,为我们所共同留下的美好回忆的背景,画上点睛之笔。
为了心中的童年,我特意地回乡寻找。尽管现在仍处在满眼铅华的城市,无法触及乡下纯纯的泥土,但我相信,心中怀着纯真,留着回忆,童年会保留在记忆深处,永不褪色!
心中的2008篇2
在1908年,我国的《天兵青年》杂志曾向所有的中国人提出过三个问题:一,中国何时能派一名选手参加奥运会?二,中国何时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三,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对于今日的中国人而言,前两者我们早已实现,但,究竟何时,我们才能圆了举办奥运的梦呢?我相信,2008。
尽管我不擅长绘画。但,我仍希望用语言为大家描绘出一幅属于2008的画面。在我心中,2008是三色的,红,黄,绿。
红色,是跳动的火焰,它代表了奥运圣火。这圣火,自公元前在古希腊神殿前燃起后,就从不曾熄灭。人们常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曾经说:“我们的国家深深的仰慕有贵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他们同时也是全人类的财富。”同样,奥运圣火虽燃起于欧洲大陆,却属于全人类,属于我们的地球村。特别是自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它更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见证;就是这圣火,经历了战争与黑暗,依然纯洁;就是这圣火,每每燃起,让人久久不能自已,喜泪盈眶;就是这圣火,让多少人,上下求索;梦寐以求。
百年奥运,风云变化,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文精神。在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内涵是不朽的底蕴。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动力凝聚着全人类向往前进的心声。在“Higher,Faster,Stronger”的口号下,奥林匹克运动所真正倡导的是“团结,友谊,进步”。
黄色,代表了我们,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长期以来都是奥林匹克运动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北京人申奥的热情,更是巴黎,大阪,多伦多或是伊斯坦布尔所望尘莫及。歌德曾经说过:“光有意志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见诸于行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北京申奥的科技实力是引人关注的。那么,就让我们到北京城里看一看吧!磁卡电话遍布全市;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体育场馆引入纳米技术;交通管理实现电子监控。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己经比首次申奥具备了更强的科技实力。
绿色,代表了环境,是地球村的色彩。科技一日千里的今天,人们并没有忽视对环境的爱护。在地球村的理念中,绿色是永恒的主题。近20年来,奥运也顺应时代,强调奥运与环境相结合。因此,北京要办的奥运是绿色的奥运。一方面,市民们自愿出力建设奥运林,为古长城增添新景,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修建“五河十路”绿色通道,为北京又添绿衣,到2000年为止,全市绿色覆盖率以达36%,人均公共绿地达9平方米。北京用双手建造了一个绿色的家园,更期盼一个绿色的奥运。
选择了色彩,或许有人会问我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2008,绿色的地球村将迎来又一个全人类的体育盛典,火红的圣火走进了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这时,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将高唱同一首歌《NEWBEIJING,GREATOLYMPIC》。
燃起你我心中的2008篇3
燃起你我心中的2008
2008来了,
是中国的辉煌,
是人民的希望。
2008来了,
如一只苍劲的雄鹰,
等待着潜力的迸发。
2008来了,
是奥运健儿的能量,
得以释放的长空。
2008来了,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
是改革开放、国家富强的充分体现。
啊!
加油吧,2008——
让世界看到你的脚步,
让人民听到你的呼声,
共同燃起你我心中的2008!
放飞你我心中的和平鸽篇4
妈妈为了让我能够对二战历史有个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为了感受和平的真正内涵,为了珍惜现代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特意领我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勿忘国耻,发奋学习,振兴中华”“建设强大中国,保持世界和平”“中华之兴衰,华人之重责”……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株悼念亡者的松树上,挂满了几百张观众留言。
步入纪念馆大门,迎面的大型群雕《古城的灾难》,以残破的城墙、断裂的军刀、受难者不屈的头颅,再现了上世纪30年代古城墙下举世震惊的人间惨案。沿着石阶走向史料陈列厅,一路上,“遇难者300000”的黑色大字、镌刻着遇难者名单的“哭墙”、受害者的累累白骨,诉说着当年侵华日军的血腥暴行。在遇难者遗骨陈列室里,一株两米高的松树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地参观者的留言,大量珍贵的文物史料与座座纪念雕塑在震撼着我的心灵!来到纪念馆的参观者有很多象我这样年龄的中学生,陈列室墙上挂满了日本爱知县东邦高等学校、日本大阪府立箕高等学校等日本学生向遇难者敬献的千纸鹤,一句句“中日和平”“世界和平”“和平祈愿”的留言,表达了这些日本学子的心声。
作为对那场罪恶战争的反省,一些日本人也在纪念馆留下了忏悔、赎罪的感言。在史料陈列馆的门前,有一座书写着“赎罪、慰灵”的石碑,署名是“日本一老人”。据纪念馆管管理人员介绍,这位老人名叫横山成。1937年,他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上海、南京的杀戮暴行,在84岁那年,他连续7次来到纪念馆赎罪。他说:“我活了这么大,该做的事都做了。唯有一件事放不下,就是代表日本人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忏悔。”与横山成的赎罪碑排列在一起的石碑还有日本新制作座艺术团的“绝不让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紫金草合唱团的“不忘历史,面向未来,和平的誓言”。
含泪参观完这个令人震惊的、有证据的、惨绝人寰的历史纪念馆后,由悲伤而起的愤怒越来越强烈,血淋淋的史实,我似乎看到了30万冤魂死不瞑目的双眼......阵阵骇人的残暴,直逼我的心脏与灵魂。二战是一场噩梦,亿万人付出的生命唤醒了人类对和平的呼唤与渴望,“法西斯”得到了应有惩罚与下场,人类用无法弥补的代价又一次捍卫了正义的尊严。
二战已经结束60年了,当时的英雄烈士们相继去世,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在浑然不知的状态下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有谁能感受到那战火纷飞年代的惨烈?有谁能为那些曾经维护人类尊严的战士们献上崇高的敬意?又有谁能体会到那场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人类浩劫?
如今胜利了,和平了,平静了,铭记历史的歌声传遍了和平大地:
“我多想抚平战争的创伤,我多想找回失去的时光,我多想战争的记忆永远在博物馆里珍藏,我多想耶路撒冷的哭墙能有美丽的笑容绽放,我多想中东的黑色黄金不再为贪欲流淌,我多想不同肤色的人们同享巴厘岛的阳光……”
平静了,安逸了,可是,透过平静与安逸的生活我们却感到阵阵的动荡!
我不能理解我们的友邻日本国的首相为什么还要去参拜二战的甲级战犯?日本右翼势力为什么企图利用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曾经饱受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苦难的亚洲各国人民会不会深深的担忧?
我深思了,我懂得了自己应该怎么样去做了,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世界的和平与自由,为了国家与民簇不再遭受“法西斯”的屈辱,为了担负起历史的天职,首先就应该完成自己的学业,加倍的努力学习与提高自身素质里含有一切的光荣!
历史不能忘,和平鸽带我们一起去飞翔。
燃起你我心中的2008(随笔)篇5
2008来了,
是中国的辉煌,
是人民的希望。
2008来了,
如一只苍劲的雄鹰,
等待着潜力的迸发。
2008来了,
是奥运健儿的能量,
得以释放的长空。
2008来了,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
是改革开放、国家富强的充分体现。
啊!
加油吧,2008——
让世界看到你的脚步,
让人民听到你的呼声,
共同燃起你我心中的2008!
2008年荆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之二《为了心中的“篇6
为了心中的“青铜菊花”
题记:听你宣布解散的时候,心似乎空了。只记得,日渐苍老的你,露出菊花般粲然的笑容。
王菲在耳畔悄悄地唱,“有时候,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别离,都有时候。”生命真像一场无止境的漫游,相对于承载着我们飞奔的时光来说,我们是静止的,而稍纵即逝的繁华胜景,又似乎在证明,我们正义无反顾地前行。
我们的老班姓张,是个约摸40岁的男子。他留着很年轻的西瓜皮式的头型,几绺紧贴在脑门上佯作团结状,几绺又很不羁地翘起。他很瘦,肤色呈青铜色,一副刻板的模样。然而其衣着风格又极其多变,每当看到他极单薄的身躯在宽大的耐克T恤衫里荡悠,我就忍不住想到虬枝的大树,快被吹倒的旗杆,我就忍不住要发笑。
老班讲课很富有激情——虽然他教数学。每当讲到激情澎湃处,便很是潇洒地一挥手,一跺脚,再扬一下那较常人而言太小在他这样干瘦的身躯上却十分适宜的头。要是动作幅度太过夸张,还得扶一下那宽大而厚重的眼镜,然后余兴未减地敲一下讲台或者黑板。
最难忘是老师的笑容,是青铜铸就的花朵。
老师很少笑得开怀,笑得粲然。当他宣布解散的那一刻,他笑了。脸上少得可怜的皮肤皱在一起,形成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像是青铜铸成的菊花,动人,而且刚毅。然而也就在那时,我忽然发觉,老班真的老了。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他把自己的青春融化成血汗来浇灌我们成长。曾经以为那样高大的人,似乎只在一瞬间就变得佝偻而且矮小了。
为了心中的“青铜菊花”,我们一定会加油。我希望老班知道,我们已经不是不懂他的孩子,我希望老班知道,他的辛苦,他的付出,会有回报。我希望老班知道,虽然你与我们都是不善表达的人,但为了你的笑,我们可以尽心尽力做到最好。老班,愿你的生命中常开“菊花”!
“相聚别离,都有时候”,等到把风景看透,老班,我们回来,陪你看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