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传递能量演讲稿(精选3篇)
道德传递能量演讲稿篇1
在历史的新时期,要实现“强国梦”,成就“中国梦”,就要汇聚正能量。
成就“中国梦”,目标要明确。目标有多大,成果就会有多大,目标指向那里成果就生产在哪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贯彻十八大精神与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结合起来,与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人民想要什么,发展需要什么作为自己的奋斗方向,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置,咬定目标,毫不动摇,排除干扰。
成就“中国梦”,心态要阳光,树立什么样的信念,决定了一个人所能采取的行为方式与所能的工作成果,在改革开发逐步深化的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心态。修养,才不会迷失方向,才会清醒的认清那些自己该做。那些事不该做,要有进取心,敢于和强者拼,和快者比,要有包容心,多用善待的眼光看待事物,求同存异,维护团结:要有平常心,不抱怨,所处的环境,不埋怨,个人的境遇,乐观自信,守住底线。
成就“中国梦”,思维要科学,思路有多宽,发展之路就有多宽,在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的困难,这样就需要我们把关,重点始终放在“可能”上,而不要局限阻碍上,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一切能创造,打破思维定势,充分挖掘潜能,努力找寻更优的工作思路,更好的解决办法,创造性地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成就“中国梦”,作风要端正,作风问题关乎民心所向,在广东考察期间吃自助餐,住标准间,不搞封路,一切从简,赢得了人民群众一致称赞,也给各级党干部做出了表率,要按照中央八条规定要求,从改进文风,会风做起,进一步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入基层,了解民意,认真解决群众的艰难,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把人民群众的正能量汇聚起来,形成推动党的事业的巨大合力让我们团结起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道德传递能量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小事求大善,小节立大德”。
今天的这方舞台只给了我百秒的时间,不过,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刚才,我用了将近10秒的时间整理了我的衣装,并非常郑重地向大家鞠了一个躬。的确,我害怕超时带走我的得分,但我更害怕不甚整齐的衣领带走我给大家的好印象。超时影响的是我的成绩,但有失礼节的表现则会影响我作为一名中学生的形象。我从来自信是一个雄辩的人,但今天,我选择了首先用行动来证明——小事也要求大善,小节也能立大德。
我们都曾让苦思冥想寻觅到的解法葬身在计算过程中写错的一个符号上,我们也都曾将煞费苦心铺排出的作文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逐渐变得冷漠,心也随之变的冷调,厚厚的墙把人们的心灵隔开,一些传统的优良品质消失殆尽。
现如今,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受到高度重视,但彭宇案,许云鹤案等案件的发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害怕扶起老人
前段时间,73岁的老人赵月坤,不慎摔倒在路边,半小时里,没有一个行人敢扶他。见状,吕承阳赶紧把他搀扶到自己家中,吕承阳在老人手机里,找到他家人电话并打了过去,一小时后老人的女儿赶到,把老人接回了家。事后,家人提起这件事,老人乐呵呵的说:这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我走路还受影响,可心里很暖和。原来,那天天气很好,老人出门闲逛,不小心摔倒了。半小时里,身边无数人走过,但都躲的远远的,没有人敢扶他。我知道年轻人是怕我讹上他,可心里盼着有人能扶我起来。他说。
有人问吕承阳:你难道不怕老人讹上你吗?他眉头一皱,紧接着严肃的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人跌倒了把他扶起来,这是尊老爱幼思想的最真实写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必须给后人传递的正能量。这不光是道德,还是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他的话音刚一落,在场的人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他的事迹很快在当地传开,很多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一股正能量沁入了人们的心中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在传递着正能量,如: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丽等等。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社会,我们不能迷失了精神信仰。正能量需要大家共同传递,也许当你倒下的时候希望别人扶上一把;当你年迈的时候希望公交车上可以有人给你让座;当你丢失物品时,也希望有人拾金不昧
我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阳光普照、温暖如春的环境中,而不是生活在人情冷漠、冰天雪地的空间里。所以,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正能量传递下去,让正能量爆棚吧!
道德传递能量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很多事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美丽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