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作文(4篇)
青岛优秀作文篇1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唱着这首轻快地歌,我和爸爸、叔叔、姐姐、哥哥的青岛之旅拉开了帷幕。
我们来到了高232米地青岛首创电视塔,当来到大厅,这里所有的壁画都与奥运有关,难怪这座电视塔被称为奥运大厅。坐着电梯,来到了226米地顶层,我一下就看到了一个不太大的'光球,将手放上去,从球心射出的光竟然跟着我的手动了起来,真是太神奇了!
整个顶层呈环形,有趣的东西多了去了。瞧,那是“t”字之谜,我上拼下拼,左凑右凑,还是拼不出t字,嘛,那还有个拼图,这回我算是能大展身手了,呀呀呀呀……好了,一个方方的长方体出现了。
这次电视塔之行,我又涨了一点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青岛优秀作文篇2
去年,暑假的时候爷爷带我去美丽的青岛旅游。
我看到了大海,远远望去,海是湛蓝的,无边无际的,海与天空一样蓝。是青岛的海映蓝了青岛的天,还是青岛的天照蓝了青岛的海?海天一色,美不胜收。
走近-看,海水清澈见底。浪花互相追赶着跑上岸边,又嘻笑着跑回去,那些海浪不断抚摸着沙滩,海浪上岸时,总会带上一些小贝壳,白的、红的,每个都小巧别致,玲珑可爱。
我慢漫地走进了大海的怀抱,海水向我在海里的双腿涌去,又再次回来,感觉非常凉爽,非常舒服,我-不留神,倒在了海里,我尝到了海水的味道。哎呀!海水又苦又咸。
海边有许多的小朋友,有的在玩堆沙丘,有的'在玩堆城堡,还有的在捡贝壳……真热闹呀!
玩了一天,我们就在海边息。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染红了大海,红彤彤、蓝盈盈,好似进入了仙境。突然,涩的夕阳像跳水运动员一样,“扑通”一声跳到一望无际的大海里,消失在海中。
青岛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我爱青岛。
青岛优秀作文篇3
暑假,我参加了20xx年青岛国际英语夏令营。短短15天的时间,青岛给我留下许多回忆,令我难以忘怀。下面请大家跟随我的日记走进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吧。
20xx年7月24日星期六晴
今天,青岛的天气格外晴朗。一大早,我们便乘车前往青岛的旅游圣地??崂山参观游览。以前,我从蒲松龄小说《崂山道士》中知道了崂山。今天,真的来到崂山,才知传说中的崂山不仅是一座道观,而且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深谷幽洞,飞瀑流泉,树木遮天,那山、那水、那石就好似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令我惊叹不已!
夏令营带队的老师终于说完了他要叮嘱我们的话,我和另外一个小营员就像两只飞出牢笼的小鸟,快速向崂山顶飞去。一路上,我们时而攀石,时而涉水。路边五颜六色的小花在微风中不停地向我们点头,好像在说:“欢迎你们??远方的小朋友!”
崂山真美呀!清澈的溪水在我脚边淙淙流淌,山路随着溪水曲折迂回,险峻的悬崖奇峰怪石随处可见,更妙的是还有一些又大又漂亮的蝴蝶在我身旁翩翩起舞,令我陶醉。当前方发出巨大的流水轰鸣声时,我快步飞奔到崂山第一瀑布??潮音瀑前,只见那泉水飞流
直下,跌入深似大缸的洞湾,溅起了朵朵水花,让人觉得浑身舒展、心旷神怡。不知不觉到了集合的时间,我急忙往山下走去。虽然这次我和伙伴们没有爬到山顶,但崂山的美丽还是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里。
车开动了,我们还在兴奋地谈论着崂山的迷人风光。下次我还要再来青岛,最好是20xx年,我一定要爬到崂山顶,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国的奥运健儿!
20xx年7月31日星期六晴
15天的青岛夏令营生活今天就要结束了,我们先来到石老人景点。导游阿姨指着海面上那座酷似老人的高大礁石,讲起了石老人的传说故事:东海龙王看上了这里远近闻名的渔家姑娘牡丹,派虾兵蟹将抢亲不成,便使毒计骗走了她。牡丹姑娘的老父亲闻讯赶到海边,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日夜凝视着波涛汹涌的大海,盼望着远离亲人的'女儿能挣脱牢笼,早日平安归来。这样年复一年,他逐渐化成了一个面向大海屹立的石头老人。我被这个很美、很美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也更强烈地想念北京的爸爸妈妈,真想立刻扑到他们的怀中,述说这些天的感受。
之后我们来到青岛海洋馆。海洋馆就像一个公园,很大。我们先进入海底生物展览馆,那里有许许多多奇异的海洋生物标本。又来到海底世界,那里陈列着一些危险的鱼类,有凶猛的鲨鱼,有会放电的
电鳗,还有许多我叫不上名字的鱼。沿着海底隧道我们一路前行,头顶和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漂亮鱼儿。更妙的是水里陈列着几艘沉船和许多金银珠宝,两旁还有大-炮和观赏海底用的窗户。最后我们观看了海豚表演,海豚们精彩的演出,令我眼花缭乱,我再次感到了动物们的友好,我们一定要善待动物,它们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离别的时刻到了,难忘夏令营,难忘青岛。
虽然短短的两篇日记还无法让你全面地认识青岛的美丽,来年的暑假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青岛,亲身感受青岛的红瓦绿树和碧海蓝天。
青岛优秀作文篇4
20世纪60年代,农村孩子能到青岛玩一玩,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因三姨在青岛市区工作,我便有了这样的“奢侈”和便利。
儿时逛青岛,印象最深的是青岛的大海、栈桥、中山路,还有三姨家居住在台东的小屋子。在童年的记忆里,青岛市内的老街道,很难分清哪条路是东西向的,哪条路是南北向的,惟有中山路觉得有些向阳,于是便认为中山路是条“南北街”。南北街上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无垠的大海,回澜阁下的防浪石与深蓝色的海水,碰撞出难以忘怀的美丽浪花。
小时候去青岛,一般都在正月间。因为平日里得上学读书,放学后还要割草放羊、挖菜喂猪,既没有闲暇的时间,也拿不出更多的路费来青岛玩。正月里,冰天雪地的没有农活可劳作,寒假的作业也很少,便可以借着给三姨“拜年”的机会,和哥哥一起来青岛玩几天。
三姨家住在台东八路大陆市场。说是大陆市场,但周围似乎并没有什么繁华的市场,倒是一步之遥的台东三路比较繁华,那里有百货商店、新华书店,还有澡堂子。每当来青岛,三姨都会给我们几角零钱,让我们哥俩先到澡堂子里去洗个澡,然后让表哥带着我们到威海路一侧的电影院去看电影,晚上再用猪肉炖粉条、蘑菇炒白菜、干煎小黄花等款待我们。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已经是非常奢华的了。
三姨一家四口居住在一间半低矮的小屋里,里面的一间约有10平米,除去一方土炕当床睡,再放上一只五斗橱和一台缝纫机,已经没有闲余的地方了。外面的半间当灶房,用一口大铁锅烧煤做饭。姨父的腿脚不好,一辆大金鹿自行车是他上下班的“专车”,得等到晚上吃完饭,才能推到锅灶间存放。
房子非常窄巴,但乡下来人来客还得接待,姨父便在小屋的上方搭了一个“吊铺”,做了一架小木梯子供上下攀爬使用。吊铺上平时放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有客人造访时临时整理一下,铺上干净的被褥作“客房”,亦算方便。
从三姨家出去玩,三姨会给点儿零花钱,好买车票门票什么的。可为了省钱,我们哥俩一般不坐公交,由台东先去中山公园,然后再去汇泉湾、水族馆、鲁迅公园。等逛完了栈桥,人走累了,肚子也饿了,仍不舍得在中山路上买饭吃,这才去坐公交返回台东三姨家。
这样玩下来,除了动物园、水族馆的门票和返程的车票之外,其余的'基本不用花钱。我们把省下来的整钱如数还给三姨,倘有零币,就留下来买几个本子,好回家上学用。
20世纪70年代当兵去了外地,很长一段时间未再光顾青岛。这些年儿子在青岛定居了,我又有了逛青岛的机会儿。再到台东,大陆市场的棚户区早已荡然无存,三姨家的小屋子也已被鳞次栉比的高楼所取代,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总让人留连忘返。
然而,不知是现在的高楼大厦太多太繁感觉已不新鲜,也不知是上了点儿年纪的人总有怀旧的心理在“作祟”,现在的新青岛、大青岛,总也覆盖不了儿时的旧青岛、老青岛。50年前的老青岛形象,一直印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播放着黑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