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的作文范文(10篇)
石磨的作文篇1
长着么大,第一次推石磨,我兴奋极了!
今天,我们去三泉湖游玩的时候,在半山腰处看见一个亭子,亭子里面有一个石磨。我迫不及待地想推推它,走到跟前一看,两块圆圆的大石头摞在一起,高高的,最下面的是更大的一个大圆石,只是没有上面的厚而已,石磨上面还系着一根很粗的长长的木棍,看起来像一个数字“9”。刚开始我把手放在木棍上,用力推,怎么推也推不动,我把浑身的力气都使出来,累得满头大汗,才推动了一点点。这时,旁边的一位老爷爷笑着告诉我:“推磨是要用巧劲,并不是直直地硬推,腰稍微向前挺,两臂伸直,左脚向前站稳,右脚用力蹬”,听了爷爷的方法,没费多大力气,就把磨转动起来了。从中我也悟出一个道理,干什么事都有技巧和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这时,站在一旁的妈妈和阿姨都笑了。我和妈妈一起推,更轻松了,因为有妈妈在帮助我,真的太有趣了!回到家里,我告诉姥爷今天的趣事:姥爷笑着说,在他小时候,人们吃的面、五谷杂粮,都是用石磨辗压出来的。在那年代,根本没有机器,全是人工推磨。后来,慢慢地人们养牲畜,用驴蒙着双眼拉磨,随着时代的进步,石磨被机械取缔了。我们现在吃的各种面粉,全部是机器磨出来的,我听了老爷的一番话,心里真庆幸,我居然能看到古代的器具,古代人可真聪明啊!发明出了这么好用的器具,我要像古代人学习,做一个聪明的人!
这次推磨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石磨的作文篇2
中秋节回家,看到村里的空地上,有一盘废弃的石磨,便引起了我对石磨的记忆。
石磨这件古老的器具伴随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算得上从石器时代沿用时间最长的家用物品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人们,对它有着太深的情感和记忆。
几千年来,石磨被用来加工粮食,没有它的帮助,人们很难吃到细粮食品。石磨可加工各种粮食,如小麦、玉米、瓜干等。主要是把原粮磨成细粉,为蒸干粮或做汤做准备。
小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推磨成了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负担。白天大人们下地干活,晚上、早上还要推磨磨面。孩子们也不得不抱着磨棍帮大人们推磨。记得有时候早上还没睡醒,就被叫起来推磨,只好闭着眼推边睡边推。石磨很重,推起来很费劲,只好几个人一起推。记得上初中、高中时,星期六回家,先要推磨,磨上瓜干面,背到学校,再自己蒸窝窝头吃。粮食中最难磨的是小麦、黄豆、玉米等。一般要磨三、四遍才磨细。中间还要用箩筛好多遍。虽然辛苦,但当吃到用细面幹成饼或香甜的干粮时,推磨的辛苦便一扫而光了。况且家家如此,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石磨磨出来的玉米馇子做粥是最好吃的。经过石磨的磨压,玉米粒成了不规则的小颗粒,放进大铁锅里文火熬煮一两个小时,就成了香甜可口、令人流口水的玉米粥了,每人盛上一大海碗,就着咸菜,吃得大汗淋漓,浑身舒坦。在那经济条件差,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算得上一次大解馋了,吃着比现在的山珍海味还香。
石磨推出的炒面更是令人难以忘记。把小麦炒熟,加上枣肉,磨成细粉,就可以用凉水冲着喝,香甜可口,既解渴又充饥,至今还记忆犹新。虽然现在超市也有卖的,但总喝不出原来的味道。大概是现代化的磨面机在磨面时温度高所制吧。
石磨中还有一种叫水磨,是专门用来磨豆腐,磨杷谷、煎饼糊糊用的。往往是富裕家庭才有,大多数家庭要借用别人家的。平时用得少,过年、过节时用得多。
随着时代的变迁,石磨逐渐谈出了人们的视线,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城里人大都到超市或粮店卖面粉,而广大农村普遍采用把小麦投到馒头房,凭存粮本到馒头房拿馒头的方法。
现在的孩子们恐怕只知道吃馒头,想象不到过去人们推磨的艰辛吧。
石磨的作文篇3
每每独处,在记忆深处,总有一架缓缓转动的小石磨萦绕在我的脑际,总是有一种悠长低沉的推磨声在我耳边回响。在这个时候,母亲那瘦小而苍老的背影就在我的泪光中闪动……
小石磨是母亲经营的资本。小时候,听父亲说,母亲出嫁时,没有嫁妆,奶奶临死时,遗留给母亲的,只是这架石磨。那个时候,家里的油盐酱醋,母亲都要从小石磨那里推磨出来,我们穿一双新鞋,母亲也从那里取得。要养活我们这一堆姊妹,母亲手中的小石磨就要不停地旋转,老实说,我们是伴随转动着的小石磨慢慢长大的。
小石磨很旧很旧的,简陋无比。整个磨身由两个筛子般大的青白石滚和一根老茶木组成,由于年深日久,小石磨周围已变得光滑,那磨柄特别显眼,细小而光亮。我想,那是母亲艰难岁月的痕迹。
小石磨不离母亲的手,母亲靠它拉碾出白生生的米浆,拉碾出金黄黄的玉米粉,经过她粗大的手,做出晶莹的凉粉、酥黄的甜粑。母亲除了拿去场上卖外,总不忘留下一点,给我们用作早餐午餐。凉粉到嘴里是一股清凉,甜耙到口中是一缕蜜香,然而落到喉咙里,是一股难咽的辛酸。
我的中学时光是在县城一中度过的,对于山里来的学生来说,学习最老实,然而对于伙食用费,是最头痛的事,在辛苦的父母面前,要低着头伸手张口。然而我,在母亲面前,即便低着头,也伸不出手张不开口来。母亲是那样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儿子对母亲的一片爱心,也知道儿子逐渐长大成熟后的自尊心,她不愿让儿子为生活费用而有半点忧虑。所以,在我还没有为下一步作打算的时候,母亲己零零碎碎地备好60元钱只等我回家取了。然而我知道,为这点用费,母亲又要推着小石磨气喘吁吁地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
假期里,白天我学习功课,做农活,晚上,我和母亲推磨,我们母子什么也不说。煤油灯下的母亲,显得宁静慈祥。小石磨缓慢不停地旋转,母亲微微地喘着气,她的脸庞显得更加焦黄消瘦,她那双布有血丝的眼睛含着凝思,好像很深远很深远。是的,母亲是想了许多许多,她的过去饱含着可泣可诉的`沧桑,可是她从来没有提起过那风风雨雨的经历,她只是无声无息、任劳任怨地不停地推磨,养育和抚爱着她的儿女。
母亲的心,是一条深山里的河,悠远而绵长,我们和母亲的感情,在这条心河里默契着。
母亲是寡言的,只有一句话,我至今仍然铭记,在我上县城中学的时候,她显得很激动,半天才沉住气说:“儿子,人贵有志,山里人也有出息。”呵,也许母亲不知道,她这句话对于千千万万的山民儿子,是多么深沉有力!
我紧紧偎着母亲,不知不觉地落下泪来,母亲回过头,深深地看我一眼,什么也没说。然而我知道,只那么一个眼神,就诉说了无尽的母爱。
小石磨回旋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母亲的手磨了厚厚的一层老茧,她已是满头银发,她的脸已皱纹巴巴。然而,母亲还是依守着小石磨,像依守一个孩子;母亲还是推碾那白生生的米浆,延续着她那慈母般的希冀。
终于,小石磨不再转了,像个衰弱的老人,疲惫地卧在大堂前。
我们姊妹们一个个成家立业,热热闹闹。后来搬家,母亲叨念小石磨,我们恭敬地把它抬进新房大堂。
是的,小石磨不再转了,然而母亲那瘦小而苍老的背影,已化为一块高大的石牌,矗立在我的心田。母亲是那样辛苦,母亲是那样坚强,在这贫瘠的土地上,不知有多少这样无声无息而又可歌可泣的母亲啊!
我们世世代代的母亲们,含辛茹苦,一步一步地挺了过来,一把土一把汗地养育着我们,使我们成为一个个像山一样壮实像地一样坦荡的汉子。母亲是沉默的,然而面对我们,她们的心何时不翻涌着激情。
面对母亲,面对一座座苍山一片片黄土,我的心在小石磨的回旋声中不停地跳动着……
石磨的作文篇4
我奶奶的家里有一个大石磨,那是用来磨豆腐的。
大石磨长得很笨重。它由两块大石头组成,上面小,下面大。上面的石头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孔,专门用来放黄豆和清水,石头旁还伸出一小根木棍,便于推磨。
奶奶常和我讲她和爷爷推石磨的情景。爷爷来推石磨,她来放黄豆、清水。奶奶告诉我,石墨转一圈就得放一勺水或两勺黄豆。奶奶还描述了她和爷爷推石磨的情景。爷爷推着沉重的石磨,奶奶手里拿着勺子,身边放着黄豆和清水。当爷爷推着木棍来到奶奶身边时,奶奶巧灵地躲开,等爷爷把石磨推到另一边,奶奶就在孔里放一勺水或者两勺黄豆,随着爷爷的手一伸、一缩,奶奶勺子的一勺、一放,浓浓的豆香渐渐溢出石磨,充满整个房间。奶奶爷爷的谈笑声,也融合在了豆香中,溢出房间。
就这样一勺水、两勺黄豆,一勺水、两勺黄豆的重复下去,白白嫩嫩的豆腐就磨好啦!虽然爷爷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软软的豆腐,他们也很开心了。
就这样,石磨的"嘎吱嘎吱"声,想
响了一年又一年,石磨慢慢旋转,时光也悄声无息地在这一推一拉中,在这嘎吱声中慢慢流走。奶奶爷爷从年轻力壮变成白发苍苍,而我,在这悠悠的老歌中,也从无知小童变成懵懂少年……
石磨的作文篇5
我家住在西部青川山区的一个小村子里。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草如茵,秋天硕果累累,冬天银装素裹,美不胜收。但是,我最不能忘记的是家里水箱附近的石磨。
小时候父母为了补贴家用出去打工,把我托付给姥姥姥爷抚养。我奶奶和爷爷都是川北正宗的农民,带我长大,老茧很厚。他们简单善良的笑容和和蔼可亲的话语也印在了我灵魂的最深处!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太多,尤其是水箱外的石磨,让我记忆犹新,因为那是我奶奶最喜欢的古豆浆机。多年来,我奶奶用那个石磨磨豆点豆腐,养了我妈,养了我叔,养了我嫂子,也养了我懵懂的自己。
我不记得我多大了。一天晚上,我和爷爷在院子里享受凉爽的天气。我奶奶熟练地在昏暗的灯光下把黄豆洗干净,然后用清凉的溪水泡在菜盆里,准备第二天的美食。
第二天,天还微微亮着,晨雾里山还在沉睡。奶奶早起穿好衣服,把前一天泡好的豆子拿到石磨开始磨。过了一会儿,我被石磨的声音吵醒了。我揉了揉眼睛,在卧室里看不到外婆,就跑到外面找她。外婆看到我跑出家门,笑着说,让我做她的小帮手吧。奶奶把装满泡过的豆子的碗拿到石磨,给我一把勺子教我把豆子和水一点一点舀进石磨上面的小洞里。我按照奶奶教我的用小手做的。小手舀起,奶奶的大手开始推着石磨转来转去,我们的爷爷奶奶和孙子们就这样互相配合。石磨由两个沉重的圆柱形青石组成,顶部有一个短的木柄来驱动石磨旋转。石磨旋转时相互挤压研磨,将小孔中放入的豆类和清水变成纯净的白色豆汁,沿着石磨的缝隙慢慢聚集到研磨槽中,最后从研磨槽口流入下面的桶中。
磨完豆汁后,奶奶把整桶豆汁倒进过滤纱布里,把豆渣过滤掉。然后把豆汁倒进锅里煮。一般用不了多久,豆汁就煮好了。这时候奶奶会像往常一样,一个人给我盛一碗豆浆,然后放点糖,味道很醇厚。奶奶用别的豆汁点豆腐。我奶奶用的是我们青川本地的酸菜汁。当时我问奶奶:为什么要点酸菜汁豆腐?奶奶回答我:酸菜汁豆腐最香。将酸菜汁倒入豆汁后,豆汁开始凝结成豆腐。奶奶把豆腐舀起来放在纱布里,用木板压实,等着豆腐成型。几分钟后,当纱布揭开时,豆腐已经成型了。没有任何食材,只要咬一口就已经很好吃了,更不用说在奶奶熟练的手里煎、炸、煮、烧成极好的菜了。
时间过得很快,日子一天天过去。去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已经上高中的家人去拜访远方的亲戚。中午吃饭的时候,亲戚热情的招呼我们留下来吃午饭。那天的菜很丰盛,其中一个是豆腐焖鱼。我妈拿了一块豆腐尝了尝。她问亲戚是磨的还是在街上买的。亲戚说是在市场买的。我妈慢慢放下筷子,叹口气说:“这豆腐!”还是少了点味道!一边笑,我一边暗自心想:那是因为妈妈和我一样,你最喜欢的食物就是奶奶做的石豆腐。
石磨的作文篇6
早餐桌上,有时会有一杯豆浆。一口灌下去,眼前总会浮现起外婆家的那口石磨。
小时候,一跑进外婆家院子,第一眼便见到位于墙边的大石磨。那时还小,对它能磨出豆浆的功能很是惊讶。所以一没事,我就喜欢抚摸那被打磨得无比光滑的磨盘。
外公那时才刚退休,还有点力气,转这个石磨还是很自信的。外公握着手柄转动那个石磨,卡拉卡拉响着,浓浓的豆浆便从下方的口子流了出来,滴在石磨下石凳上放着的盆里。
“来,给外公帮忙,把豆子放进上面的洞里去。”我抓了一把黄豆,踩在另一个石凳上,把几粒豆子放进去,豆浆就带着清香和顺滑慢慢地流了出来。这时,从屋顶上飞下一只鸽子,站在石磨顶端,两眼盯着豆子,用尖嘴啄了一颗,又挥动翅膀“扑啦啦”地飞走了。外公笑着说:“这鸽子真调皮啊!”一家人也都笑了。
有一次,表哥把他新买的遥控车用一根绳子绑在石磨上,找来了七颗黄豆,我开足马力。那石磨竟微微地转动,转了几圈后,便有几滴豆浆缓缓地滴入倒了碗中。
如今,外公老了,没力气了,那口石磨也被爸爸搬进了杂物间。可外公总是每周都会去擦拭一次,看着它,嘴里念叨着,还是这石磨碾的豆浆浓哦!
现在每一个早上,我都会喝机器打磨的豆浆,虽然方便,但是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是亲手付出劳动的那一份情感,也许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转磨的快乐,渐行渐远的不仅仅是石磨,而是我们的整个童年,整个曾经的亲情世界。
石磨的作文篇7
清凉的秋风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来临,又悄悄地送走那个炎热的夏天。
秋风吹落了那棵老柿子树上枯黄的叶片,我漫不经心地走在那条小路上,一片金黄却又掺杂着一丝绿意的柿子叶,从我眼前像仙女打转儿似的飘落下来,轻轻地落在了树下那张竹椅旁的石磨上。
石磨已经很久没人用了,是那么陈旧和肮脏;竹椅也已经开始腐朽,竹子都变成黑色的了。我的心突然抽搐了一下,猛地觉得那台石磨如此崭新,如此令人亲近,竹椅也如此坚实,好像看到了往日在石磨边玩耍的我和磨米的奶奶。。
小时候,家里没什么零食,经常磨些糯米做甜点吃,隔三差五,我就和奶奶到村头老树下磨米。一次,快要到节日了,妈妈便吩咐奶奶:“妈,你有空就拿些糯米去磨吧,好让这些孩子有些东西吃。”奶奶应了一声,便大手拉小手地带我去磨米了。我在前面一蹦一跳地跑着,奶奶拎着米走在后面,我边走边采野花,时不时地停下来让奶奶闻闻香气,顿时,奶奶那张枯黄而又布满岁月给她下皱纹的脸,露出了慈祥的微笑,那么幸福,那么满足,我永远都会记得的。来到树下,奶奶把米放在椅子上,用瓢子舀着米放到石磨的孔里,放些水,弯拱着腰转着石磨,手拿着那个柄,一圈又一圈地转,那弯拱的腰对我来说,充满了无限的爱和关怀。那磨出的米浆,都散发着奶奶疼爱的芬芳,像乳汁一样的米浆,溶入了奶奶酝酿已久的心血,浓浓的,纯纯的,在心间飘绕着。
有时,我在旁边数着石磨转的圈数,“一圈,两圈,三圈……”,当我数错时,奶奶就会点着我的额头说,傻瓜,数错了。那一指之间,不知包含了奶奶多少的怜爱。有时,奶奶在石磨边磨米,我在磨下玩蚂蚁,还多手多脚地拿一些米浆给蚂蚁品尝,等到他们吃饱喝足了,我又把它们放到水里,或拿棍子玩弄它们,最后弄得半死,才放过它们,奶奶又瞪着眼看我说,那么调皮的一个女孩子。那一个眼神之间,不知包含了奶奶多少的疼爱。有时,我又拿着木棒打树上的柿子,落下了一个,我就高兴地欢跃,拿着小刀切割着,玩起了“做家家”,妈妈责问时,奶奶便悄悄地帮我瞒过去。
那一言一语之间,不知包含了奶奶多少的关爱……。
石磨啊,你是我记忆的一部分。石磨啊,你在我心里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转,唤起了我对奶奶点点滴滴的思念。
石磨的作文篇8
家楼下的菜场被商场所取代了,我的绿苔青石磨曾在那儿。
绿苔青石磨,读来不免有些拗口。我似乎觉得像是失去了什么似的,但它从未属于过我。我会记得,放假闲暇时,常光顾的那家摊位。摊主是一个和善的人,每一次在我吃早点时,他会向我露出欣慰的笑。渐渐地,我成了那家摊位的熟客。而豆浆是我到那家摊点每天早上必喝的东西。我记得在店里的那个伙计,他会熟练地推着那台长了青苔的石磨,石磨悠悠地转着,就像岁月在底下磨了出来。加一点黄豆,石磨转两圈,加点水,再继续转,转出来的豆浆用慢火细煮。喝的时候,黄豆微小的粒影似乎就会在其中漂旋。虽然豆浆入口时不像豆浆机磨出来的那样具有顺滑的口感,但是却显得十分有层次感,似乎还有一股天然的清甜,回味悠长。
一次去吃早饭,结账时发现忘记带钱了。记忆中好像是第一次出现那样的窘况,那时的移动支付还没有这么普及,我不禁尴尬地挠了挠头。老板朴实一笑,说要不让我推会儿石磨,用劳动换取报酬。这是我憧憬许久的活,毕竟我早就想亲身感受一下推动老磨子的那种成就感和喜悦,于是便愉快地应承下来了。
走到磨子前,细看那青苔,其实并不是常见的那种绒毛状的青苔,它们是紧贴在石磨的边壁上,和石磨严丝合缝,已经融为一体。摸上去完全是石磨坚硬的颗粒状凸起,不是青苔的绒毛手感,但手上着实覆上匀匀实实一抹绿,古朴而又生机勃勃。
推动石磨时,我才真切感受到什么叫沉,费尽全力才能让磨盘缓慢地挪到前面一点点。磨盘才转到半圈的时候,我的手臂就酸软了。想起电视里看到的拉磨子的毛驴,我还真有点想变成它们。摊位的老板和伙计见状都笑了,笑声中,我能听出他们发自内心的善意!
老板带着笑意地望着我说:“孩子,厉害,别说和你同龄的,就是比你大一两岁的人,也很难推动半圈。今天早餐免费了,就当圆了你推磨子的梦吧!”
如今,那菜市场已然关门,石磨也就不见踪影。但那抹绿色的青苔,仍时常在心中飘荡。
石磨的作文篇9
老屋真的老了。
小心翼翼踏着黛色石级上的几簇苔痕,轻轻推开那扇厚重而斑驳的木门,石磨静静地歪斜在一角,外表粗糙,如同奶奶那双粗糙厚实的手。
三岁那年,我坐在竹椅上。院子里,木头做的架子上摆放着石磨。“该做多少呢?”奶奶用杯子量好豆子,刚走几步,又折了回来。开始念叨:“还是多加些吧!”她又量了几杯倒入桶里。
第二天清晨,睡梦中一声声有规律的吱吱声从院子里传过来。我赤着脚循着声音跑到院子。奶奶一手推磨,一手添豆,身子一前一后摇摆,石磨也被推拉着一圈一圈转动。“奶奶,我也要玩。”奶奶转过头,惊慌失措地跑过来抱起我。大声嚷道:“感冒了怎么办?”边走边用她那双粗糙厚实的手不停地搓我的脚。
五岁时,院子里,看着黄豆在水的浸泡下,发涨了,变软了。我踮起脚尖,抬头仰望还是不见磨台。只好搬凳子站在上面。奶奶右手推磨,左手添豆,弓步站立,全身的力量聚集两臂。石磨转动,带水的豆子从磨眼中放进去,乳白色的豆汁从两片石磨中间流出来,挂在边沿,像天使脖子上围的白纱巾,更像天使的白褶裙,妩媚、动人。磨架下放着大盆子,豆浆出来,汇成一道涓涓细流流入盆里。生豆汁淡淡的香味随风飘来,我真想快快长高。
十岁,我长高了,奶奶老了,石磨也跟着人和时光一并老去。奶奶推着磨,汗水在她苍老的脸庞上肆意流淌,奶奶磨得很慢,石磨似乎也发着沉闷的喘息声。
而今,奶奶已不再有力气使用石磨了。孤单的石磨,在这空空落落的老屋里守着寂寞。上面满是蛛网灰尘,惟有那推杆手握的地方,虽是落满尘,却依旧光滑透亮……
石磨的作文篇10
春天来了,我们最期望的就是去春游。昨天,学校带我们去春游了,一路上大家欢声笑语,别提有多高兴了。
到了目的地,教官把我们带到一片空旷的草地上,那里堆放着许许多多石磨。我们以前没见过这新奇的东西,都在下面议论纷纷的说着,兴奋得不得了。教官向我们介绍了推石磨的方法后,拿了很多小小的黄豆分给我们,让我们自己试一试。拿到豆子后,我立刻去找了一个石磨,先把小黄豆放进石磨上的小孔里,接着往里面加了一点水,再放一个木桶在石磨下面接豆浆,然后开始推动石磨,一定要用逆时针的转动方法,因为石磨和石盘之间有纹路,反方向推才可以把豆子磨碎,它会混合着水流进石磨下的木桶,最后再拿去加热,豆浆就做好了。当我做完这些事情以后,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但是一想到这是我第一次使用石墨自己做出来的劳动成果,也就不觉得累了。
第一次推石磨很好玩。但是转念一想,以前的人们很贫穷,家里没有豆浆机,他们天天都推石磨也会觉得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