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中优秀作文

李开复的书籍读后感(精选4篇)

来源:整理 时间:2023-08-20 手机浏览

关于李开复的书籍读后感篇1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书的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

叙述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

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李开复的自传读起来像是小说,偶尔一些惊险,故事性很强。而唐骏的自传富有很多哲理其中,大多是处世哲学,这也是坎坷中沉淀的智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3岁的公关高手,终生不抽烟的原因》。对于唐骏,有人评价其: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人见人爱。这么说绝不是奉承,这与他的办事风格有关,除了能说会道,还是有他自己令人折服的独特之处。正因为这样,才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多么有个性的话语!发人深省,让人奋进。这充分体现了他参透了生活真谛,懂得了如何创造生命价值,如何让短暂人生绽放异样的光彩。

这是本自传,刚阅读的时候,就因他是一个读理科的人居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底,而让你吃惊。书的经历叙述虽然平实但却很吸引人,让你爱不释手。随着阅读的深入,你又会因他在职场中对很多事情的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而时时让你停下来思考。阅读完这本书后,你还会感叹:李开复确实是一个年青一代学习的楷模、典范。

第四篇:李开复文章读后感

上了大学后,我想很多大学生跟我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失去学校、老师和家人的强制约束后的一种泛滥。行为上的泛滥,心灵上的泛滥。而我读了李开复先生的一篇文章《当迷惘在大学泛滥成灾》后,心中的感触更是不少。

在还没上大学之前,我们都对大学怀抱着很多憧憬,不过,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在想着到了大学该怎么享受吧。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因为在我眼里,大学,我们不需要像在高中一样过的那么苦,也不用整天埋头做习题。在这里,我们应该学会享受大学给我们的资源。可是,在大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一个详细,可循的规划,你会过得很痛苦(这是我的感受)。每天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回宿舍上网。。。。。。浑浑噩噩得过日子,而且这些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可是我平时很少花时间去学习,这让我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感到忐忑。

是的,大学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因为毕业后我们就要出到社会找工作或者创业,经受社会的洗礼。这样,在大学期间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了。可是,刚上大学的懵懂,对大学生活的不适从,让我感到很迷惘。上课时间的不规律,每天除了上课时间就没再打开过书本,回到宿舍第一时间就是打开电脑上网,这样的日子我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空虚”。踏进大学的门槛,我少了一个能让我努力奋斗的目标。不像在高中,每天虽然要面对很多习题,但却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考上一个好大学。考上大学后,我整个人就像是泄了气的

气球,没了干劲,真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真的让我很懊恼。

李开复老师写的那篇文章《当迷惘在大学泛滥成灾》就是道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很多现状,值得我们好好反思自我。也让我明白,要想成功,大学这四年不能虚度,做一个苦行僧也未必是个坏事。到了大学,意味着我们逐渐脱离父母的保护伞,我们要学会成长,思想要变得成熟,考虑问题要懂得为他人着想,我们是一个成人了,不能再任性,要有能力克服自己的惰性。

关于李开复的书籍读后感篇2

【人物事迹】

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中国台湾人,现已移居中国大陆北京市。

1966年,李开复在台湾就读小学,1972年,李开复跟随哥哥至美国田纳西州橡树岭就读初中、高中,1983年从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毕业,1988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90年到1996年,李开复在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历任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等职位。1996年到1998年,李开复在美国硅谷图形公司SGI电脑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1998年7月,李开复加入微软并在中国创建并领导微软中国研究院。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将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李开复将负责其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谷歌(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宣布离开谷歌,创立“创新工场”。开辟了中国风险投资和创业的一个新模式。主要的领域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不幸的是,因为长期熬夜工作以及过大的工作压力,李开复于2013年9月被证实罹患淋巴癌。由于养病的需要,他慢慢淡出了公众视线。

【相关评述】

一个人,自己成功了,还努力地做一些事去影响别人。给学生的几封信,教育了很多年轻人,当然总有人不喜欢说教的,能对一些人起到积极作用就足够了。创建创新工场,给年轻人更好的创业环境,改变一种创业理念,无论成败,他努力了。我觉得,很伟大。或许他不完美,但他在当代已经很优秀了。——某网友

开复待人真诚,在青年学子中有号召力,更难得的是在技术领域出类拔萃,而又能在企业管理上独辟蹊径,这在留美华人中是个典范,在海归志士中更是榜样。开复教给青年学子的,无须多言,书中每章都做了总结。只提一点,即所谓毅力或抗压力,有人认为智商到了一定的地步,就可以弥补毅力的不足,其实不然,智商高,所处较高社会层级的概率也高,不同的社会层级,需要承受不同的社会压力和工作环境压力,而对抗这些压力的良药便是个人的意志品

质,开复跳槽Google,被微软诉讼,这个中滋味不是当事人想像不到,就连开复自己都要适时的接受心理医生的辅导。因此,如果想成就点什么,别管你身份卑微,还是大众偶像,拿出点毅力来。——豆瓣评论

【应用思考】

李开复的经历可以说是比较励志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依靠着良好的环境,从一个小小的“程序员”走到了今天,有人说他是“打工皇帝”,但他显然已经成了一名成功人士。他写《世界因你不同》这本自传,也是想激励更多的中国青年,坚持自己的理想。

但是这本自传除了励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上作出选择。书名“世界因你不同”就是李开复坚持的人生信条。他讲到”用你的梦想和理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引领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这些,因缘会给你一切你所应得的。是的,我一直觉得好状态决定好心情,好心情决定好运气!不管你遇到些什么困难,挫折、只要你勇敢,乐观地去面对,看到好的一面,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不管是多大的困难,多深的伤痛,都会过去,明天会有新的太阳,依旧会美丽,灿烂。李开复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抛开《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李开复博士最近的遭遇也能给我们莫大的启示。

现年52岁的李开复,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人物。但当癌症袭来之时,所有的荣誉和成就的重量远远不及那小小的医学诊断证明。追求成功、努力工作没有错,但是一旦沉迷于追逐功名利禄而赔了健康,牺牲未免太大,也似乎本末倒置。财富的最大功能,应该是改善生活,提高社会地位,实现理想和抱负,否则,财富只是存在银行里的一个数字而已,对自己和对社会的贡献都不大。我们需要的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而不是真正地用健康和生命去换取某种成果的拼命,没有了健康,甚至没有了生命,一切的辉煌与灿烂都是苍白惨淡的„„

希望李开复博士可以战胜病魔,他的精神也会激励着我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关于李开复的书籍读后感篇3

相信内心的声音,梦想是发自内心的渴望,选择源自改变世界的梦想!而重新选择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圆梦。是出自他“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是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的事情!李老师开始了从童年到现在这段时间的追忆。写的非常真实,使我感到自己已经融入他的生活,和他一起经历了他丰富多彩,富有传奇色彩的生活!

李开复这个世界级的传奇人物,以其聪明过人的天赋,良好的家庭熏陶,别具一格探索新奇的个性,加之后天的勤奋和努力,演绎了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总是能很理智的分析自己内心需求,很大胆并且适时地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超越平常人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新领域,总是充满挑战和激情。

李开复有幸在11岁时留学美国,当时台湾的传统教育过于死板,能够前往美国接受先进教育当然是件不容错过的事。只有11岁的他,鼓起勇气前往美国,或许这就改变了他的一生。11岁的他,必须努力学好英文才能适应美国的生活,他就每天跟着小伙伴,听他们说话,不懂就打断他们,问清楚,小伙伴自然也很乐意去帮助他。就这样,李开复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正是有着这样坚持不懈、有困难就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的精神,使他能够在未来的路上不断打败困难,创造出无数奇迹。

李开复,将自己经过岁月沉淀的宝贵职场经验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自传的形式授受给后人,希望能带给更多人的启示,按照自己成长的道路,将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你或许会感到惊讶,为什么李开复竟然在那么多知名企业都担任过重要职位?李开复绝不是一个自满的人,他的追求永无止境,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事。许多人满足于眼前的利益,而迷失了自我。李开复总是“追随我心”,他会时常问自己:“眼前的一切是自己想要的吗?”。这种从“心”选择的精神,才让他辗转于苹果、微软、Google等知名企业,最后还回到中国,为了中国大学生而奋斗。

当我阅读完这本书时,我彻底被李开复这个人触动了。这样一个能够不管眼前是利益、是麻烦、是官司,总是“追随我心”,不断改变自己的定位。不断改变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最后创造无数奇迹。当你达到一个目标时,你会骄傲自满吗?当你成功完成一件事时,你会沾沾自喜吗?当你已经取得成就,你会就此罢休吗?李开复的回答都是否定的。

我们绝不能够只满足于现状,我们要去探寻生命的意义,努力创造、拼搏、进取,到寿终正寝时,我们要知道我们曾今活过,而且活得有意义。正如《瓦尔登湖》里面有一句名言:“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所谓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富有的人。而李开复正是这样一位成功者,他的成功来源于他良好的教育背景,来源于他辉煌的职场经历,来源于他坚毅理性的精神,来源于他总是追随着他的理想,更是来源于他内心的一种从容平静的快乐。他的生活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但是这种快乐让他在任何情况下,都把握着成功最本质的东西。

关于李开复的书籍读后感篇4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开复推崇的人生态度,就是这样影响着万千学子!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个选择背后都隐藏着一片新的世界。开复的从心选择,让他走上了一段段正确的道路。放弃终身教授而加入苹果,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放弃最成功的微软而加入谷歌中国,经过苹果、SGI、微软、Googe四个世界顶级公司的历练后毅然选择帮助中国年轻人圆梦!他的一次次选择都源于他的智慧:向人生更远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嚣所迷惑!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就像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和无助,雄心勃勃却无能为力,渴望成功却遥不可及!辛辛苦苦奋斗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学,猛然间才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所有美好的憧憬都消失不见。新的起点,一切又充满了诱惑。被动的等待,虚幻的假想,只能使时间不断溜走!虽然未来依旧茫然,但我已明白,我要的是什么。开复说,要使自己的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著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然而此刻,我思索的不是从优秀到卓越,而是从平凡到优秀!目标长远固然是好,但也要符合实际。不管是从平凡到优秀还是从优秀到卓越,都是个人能力的提高,而在这方面,个人觉得实践和引领也很重要!虽然开复在事

业上很成功,他的经验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模仿,都可以踏上他走过的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向、观点、为人处事态度、能力等等,所以我们只能去学习他的智慧、经验和领悟!所谓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谢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开复把这句话写在自传的最后,我也把这句话写在我读后感的最后!我随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