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精选6篇)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1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2
我的家乡在涡阳,都说:老子故里,道德之乡。如果你来到这里,也会觉得名副其实。家乡春节的风俗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我家乡的大年三十别有一番风趣。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一家是非常清闲的,妈妈就去菜市场采购年货,我呢也是在家里待着。等了许久后,妈妈回来了,买了那么多东西。晚上,开始包饺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后就帮妈妈包饺子了,包好饺子后,我们便把包好的饺子先拿出一部分吃,再把那一大部分放进冰箱里。
吃过饭后,妈妈带我去紫光公园看灯展了。我也非常的兴奋。到了紫光公园,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花灯使我眼花缭乱。它们的颜色也是五彩缤纷。每一个花灯的样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里玩了一会就要回家了,我恋恋不舍地和那漂亮的花灯告了别。
大年初一时,我很早起了床,吃过早饭后,就可以要压岁钱了。妈妈坐在板凳上,我给妈妈磕了头拿到了压岁钱。妈妈乐呵呵的,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为我家亲戚很多,所以到了亲戚家里又拿到了许多压岁钱,我也很开心,有那么多压岁钱,我可以成为一个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时,是要吃元宵的,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旁,吃着元宵看着元宵晚会,全家人团团圆圆的,我也特别开心的。过了元宵节,春节才结束。
家乡的春节可真热闹,习俗也非常非常有趣丰富。因为现在的民俗、风俗逐渐被淡忘,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要记忆和传承,不能让民风习俗失传。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3
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转眼间春节又到了,在春节里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收压岁钱,让我们来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贴春联这几乎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贴的,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是用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于桃木土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国的北方有一种习俗,就是吃饺子,饺子的谐音即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意味着对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种渴望。
春节里,我们更少不了要放鞭炮来活跃一下春节时欢欢喜喜的气氛了。放鞭炮在民间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时侯,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春节的时候就出来吓唬人,于是人们就想了个办法,用竹筒点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发出很大的声响,吓走了年兽,放鞭炮的习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随着环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经禁止放鞭炮了,估计以后这个习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见不到了。
过年收压岁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事了,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压岁钱就可以压住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4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江门,那里,每年春节,市民们举行的活动可多了!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除夕,江门习俗称过年。
除夕前人们就忙碌各式年货了:买鸡、鸭、鹅、鱼肉、衣饰、家具、器皿、画、春联样样都有。餐桌上摆的大鱼大肉和糖果,让人直流口水。
人们还会买柑桔、青橄榄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水果。
旧俗过后,男的必新理发,女的必挽面。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和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春节外出的家人一定要赶回来团聚。家里还会吃团圆饭。
如果是晚农家的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这样才能年年好运气。
农历二十三晚,俗称小年夜,人们为表示灶君一年来保护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的谢意,在灶君向玉皇大帝述职时,特地给他贱行。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棵带尾叶的甘蔗,还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就是谢灶。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花市上了。
临近春节,香港人都喜欢按照习俗购买年花,取其花开富贵之意。
那香港的花市和江门的花市有什么不同?人们可以趁到香港过新年的时候去人潮拥挤的地方年宵花市凑凑热闹,看看那金橘、水仙、牡丹、芍药的年花,以及近年流行的五代同堂,据说桃花能为未婚男女带来桃花运,连着叶子的柑桔则代表姻缘开花结果
哎!不说这么多了,喉都干了,喝点水,自己查阅吧!我们江门可是有数不清的习俗哦!~~
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篇6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