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优秀作文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小学音乐教师教学随笔(整理2篇 )

来源:网友 时间:2024-01-16 手机浏览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篇1

本学期我精心设计了一年级《过新年》音乐综合课,并在一年级(一)班授教。在本课中我有一些小小的感触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过新年》一课是人教版小音第一册第六课,要根据这一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安排《过新年》这一课,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节奏明快的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反复模拟了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初步认识鼓、锣、打击乐器,逐渐熟悉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锣鼓节奏。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过新年》,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情感目标: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过年、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注重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表达对新年的愉快心情,能够大胆的进行歌表演。

本课的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句,以及出现的锣鼓节奏。

本着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对音乐充满信心和浓厚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页界面和课堂的每一处声响中。

小学音乐老师教学随笔篇2

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其教学目的不外乎:一是通过范唱或播放录音等形式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并实施美育目标;二是通过聆听,让学生熟悉必要的乐理知识与歌唱技能、技巧。

即使在现代小学唱歌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还是由老师进行范唱或聆听录音为主。也可言之为:即“听唱法”。它的优点是:学生可以直接地、简便地学习歌曲,同时可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歌曲的情感和韵味的体验及表达上面,比较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能较多地练唱歌曲。但是,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造成“鹦鹉学舌”,虽然歌曲很快会唱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过于单一,不利于采用多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音乐才能,并且难以适应比较长、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尤其是合唱歌曲。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旋律引导、图示比较、难点突破、综合能力训练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唱《小小音乐家》这首歌时,先采用“旋律引导”,让学生模唱歌曲的旋律,进而要求学生自己把旋律换成歌词。这就在“听唱法”的基础上减少了老师逐句歌唱的过程,增加了学生动脑思考的活动及学生与旋律的接触,对培养学生识谱及乐曲感受能力都有帮助。其次采用“图示比较”法,将曲谱中旋律的高低变化用线条表示出来,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结合起来练唱,对歌曲中各乐句间出现的重复、模进和内在联系进行辩唱,以加深记忆。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乐感、创造思维都有很大的帮助。再用“难点突破法”,将歌曲中难以掌握的部分,先重点练会,再练唱全曲。最后通过“综合能力训练法”,将歌曲的主题、节奏型难点及歌唱声音的`要求编成短小的辅助练习,分别通过唱、听、记、看等练习方式,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来领悟歌曲旋律,歌词的内涵,这对于歌曲整体的把握及情感体验有很大帮助,既完成了会唱歌曲又提高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

长期教学实践说明,这些方法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想像以及对音乐形式的感受和音乐审美等综合感受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和探索歌唱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艺术审美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