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梦想的力量课件(整理10篇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板书:梦想:
师:梦想是什么?
生:梦想是指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来说一说,交流交流。
生:(老师、科学家……)
2、师: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将它化作动力,在你的生活中不断激励你前进,并且能创造出无法想象的美好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梦想的力量》。(补完课题)
二、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词。
3、解决不理解的生词。
三、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最后打出了30口井,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
四、读自读提示,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自读提示,说说自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要求,要解决什么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2、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
生: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师:文章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生答:课文第一段)
师:你们觉得瑞恩的梦想怎样?
生:伟大……
师:是啊,是什么让瑞恩会产生这种梦想呢?
生:(课文第16自然段)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师:是啊,对非洲人来说,水,就是生命。(全班齐读这句话。)
3、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叙述顺序去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在旁边做批注。
4、全班交流。
(挣70元钱、筹2000元钱、筹钱买钻井机、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
5、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到文中找。
生:2001年3月,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为非洲的8个国家挖了30口井。
师:瑞恩当初只是想帮助非洲小朋友打一口井,而现在却为他们打了30口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生:因为有很多人帮助了瑞恩。
师:为什么会帮助他呢?
生:因为他们都被瑞恩的行为所感动。
师:他感动了哪些人?在课文中找一找。
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他们呢?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2
教学过程一、“梦想”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题说说你有什么梦想?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3.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4.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1)谁的梦想?(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二、“梦想”是什么,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领悟作者的情感。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三、“梦想”怎样实现的,在疑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学生自由讨论:(1)课堂交流。(2)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四、“梦想”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五、拓展,深化主题,提升学生的情感。学生交流谈体会: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2.资料展示。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学情分析“梦想”可是孩子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从题目来看文体很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孩子们心灵有许多美好的梦想。触及学生的灵魂。对学生来说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可以从解题入手。交流看到课题想到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实现了没有?“梦想的力量”怎么理解?这样学生可以接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和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解决办法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表达的方法。2、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和积累语言。
教学策略
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一、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梦想之因
1、谁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交流朗读。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坚定)指名读、齐读。
3、瑞恩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梦想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4、拓展想象: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这样的生活情景让瑞恩心痛了,听了老师的话,他是怎么表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瑞恩的表现,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1)“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迫不及待”“冲”字表达瑞恩内心无比的急切。)
(2)“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一整天,“70元钱一口井”一直在瑞恩的脑子里转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下定了决心。(体会瑞恩内心的坚定)
齐读。
三、实现梦想
人不能仅有梦想,否则这梦想只能被称作胡思乱想的梦而已。那么瑞恩又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他做了些什么?(他做额外的家务活。)
2、他做了哪些家务活?(比如为地毯吸尘、擦窗子……省略号在这的作用是什么?)
3、他在劳动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4、当他得到70元时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5、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是的,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赢得了家人、邻居对他的帮助,但这70美元能实现他的梦想吗?(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一口井需要20xx元。)
7、当听到需要20xx元时,瑞恩是怎样说的?
出示: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8、他为什么那么兴奋?怎么读?
9、瑞恩是怎么筹集到20xx元的?请大家自由读第9至10自然段。
(他的行为和毅力感动了一位阿姨,阿姨通过媒体帮助他募捐,很快20xx美元就凑齐了。)
10、20xx元打一口井需要20个人干10天,太辛苦了,工程师告诉瑞恩需要买钻井机。
当听到需要一台钻井机的时候,瑞恩怎么说的?
出示: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11、他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小,但是又那么坚定?
12、谁来读一读?
13、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是什么让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14、当瑞恩和父母去看打的第一口井时,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他们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朗读第14至16自然段。
出示:“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谁把它改为陈述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包含着作者的、包含着瑞恩的父母的、包含着非洲孩子的、包含着非洲的人民的、也包含着我们这些读者的情感。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一幕,你想对瑞恩说什么呢?如果你是非洲人民中的一份子,你又想对瑞恩说些什么呢?而瑞恩又会怎么说呢?
四、梦想力量
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唤起人们的爱心,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
五、拓展延伸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xx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xx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xx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xx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六、师总结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为自己鼓起了前进的风帆,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快速默读课文、补充介绍背景等了解瑞恩的梦想及梦想产生的原因。
2、通过认真读文,明白瑞恩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
3、感受梦想给瑞恩的力量,体会瑞恩善良、坚定执着的美好心灵。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梦想的一篇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2、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二、围绕“梦想”,感受梦想的力量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认真地去默读这个故事。根据这些问题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边读边划一划圈一圈。(屏幕出示)。
问题一:文中介绍了谁有什么样的梦想?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想?
(1)那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追问:板书:瑞恩。(几岁的瑞恩,板书:六岁)刚才这位同学找到了这一句做为他的梦想(出示第一句)。那,对于他的回答,谁还有补充?。出示第二句(我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对,你们找到的这两处都写到了瑞恩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还有没划出来的同学请补上。那请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两句话,通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你的观察真仔细!出示另一组。
(2)是呀,他的梦想从为非洲的的孩子挖一口井,到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喝上洁净的水,他的梦想在不断的变大。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3)那瑞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梦想呢?是呀,非洲是一个缺水大国,由于常年干旱,用水问题不断的恶化和蔓延,就如书上介绍的那样,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随着屏幕让我们一起去非洲感受一下吧!
(4)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们清晰得看到非洲的人们是多么需要洁净的水啊!
正因为这样,年仅六岁的瑞恩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也正因为这样,年仅六岁的瑞恩才有了这么一个梦想。让非洲的人们能(板书:喝上洁净的水),这就是瑞恩的梦想。那通过这两句描写小瑞恩梦想的句子,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小瑞恩有一颗怎样的心?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5)面对年仅只有六岁的瑞恩,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要实现这样的梦想,那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到文中找一找。
问题二: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6)引: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这里能看出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20xx元的一口水井,应该说这是瑞恩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为安格鲁小学社区挖的一口水井同样是瑞恩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觉得文中还有更具有说服力的地方。
你真能干!好,那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是呀,一年左右的时间……8个国家……30口水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是谁创造了这样的奇迹(指),那又是什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读题)一年时间就为非洲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我们有理由相信,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终将能够实现,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这段话。(再读这段)
(7)多么了不起的小瑞恩啊,老师也和大家一样,被小瑞恩能实现这样的梦想而深深感动。那仅仅只有六岁的瑞恩啊,能让这样艰巨而伟大的梦想成真,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吗?
问题三: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瑞恩做出的哪些努力深深感动了你?
(是呀,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呢?那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再次默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同学们可以边找边把你的感受写在相应的'句子边。)
(8)请同学汇报,并课件展示。
是呀……那(……)是写他在为了挣买什么的钱而努力呢?为了挣这70元钱,小瑞恩就做了这件事吗?他还做了哪些努力呢?
(课件演示:为地毯吸尘、擦窗子、捡松果、捡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帮助瑞恩实现他的梦想,母亲为他准备了一个饼干盒,并画上了一个积分表,上面有35个格子,每增加两元就可以涂掉一个空格,就这样为地毯吸尘让瑞恩挣了两元钱,一个格子被涂掉了……除了这些,瑞恩还可能做了哪些努力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是呀,小瑞恩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在瑞恩的努力下,35个格子终于都被涂掉了。
(9)从小瑞恩做的这些努力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除了这里,文中还有哪些瑞恩所做的努力深深感动了你?
20xx元,对于一个年仅六岁的瑞恩是多么大的一笔钱啊,瑞恩放弃了吗他依然……?
是什么让瑞恩这么执着地为了实现他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呢?其实,这就是……读题。
(10)梦想的力量不仅仅激励着小瑞恩(坚定不移)地努力着,他同样也感动了许许多多这样有爱心的人们,那在瑞恩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一段)
(11)当妈妈的一位朋友将瑞恩的事写成文章发表后,在报刊上许多人看到了这篇报道,互相传诵着瑞恩动人的故事,白发苍苍的老人知道了,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身患残疾的叔叔知道了……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都知道了,那他们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人,展开自己的想像写一写。(小练笔)相信你也是一个有着同样爱心的孩子。
(12)就这样,梦想的力量将爱心在慢慢地传递着,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心传递的队伍中去。(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小结:是呀,梦想的力量,激发了瑞恩善良、执着的内心,梦想的力量,唤起人们对于公益事业的关心和热爱,梦想的力量,更促进了非洲和加拿大人们之间的友谊。
(13)那就让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一起去感受那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吧!一起把文章14到16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三、总结、升华。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同学们也有美好的梦想,那希望你们能像小瑞恩一样,在自己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中,梦想成真。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下旬、募捐、水泵、筹集、吭声、颠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题“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我将引导他们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实现梦想的艰难与漫长,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梦想,并在梦想的指引推动下完成自己的梦想。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课题“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对比:课件出示两组非洲缺水的图片和另一组有水的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图片内容(有水时会怎样,雨水充足时又会怎样),并谈谈感受,教师相机介绍有关非洲缺水的资料。
2、再次出示: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指导朗读。
师:是谁的梦想让非洲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样实现的?(3)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下旬募捐水泵筹集吭声颠簸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讲述了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三、走进课文,了解梦想。
1、小瑞恩只有6岁,可他却为非洲人民打出了一口井,这可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小小的瑞恩为什么要去做这样一件伟大的事呢?请大家从文中找出原因,并说说哪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瑞恩的心?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找出文中有关瑞恩梦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3、知道非洲的孩子处境是这样的艰难,水对他们是这样的重要,6岁的瑞恩才会有这样伟大的梦想。请大家与老师一起依次读好这三句话:
师:于是刚一放学,他便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对妈妈说
生:.“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师:在学校里,他下定决心对自己说
生:“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师:当一位工程师告诉他:“如果有一台钻井机,凿井的速度就快多了”时,他声音很小,但很坚定地说
生:“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4、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瑞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善良、有同情心、有爱心)
四、研读课文,探究梦想实现的过程。
1.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挖一口井,还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谈何容易?要想把梦想变为现实,那就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梦想的第一步是什么呢?是怎样实现的呢?
生:筹集70元打一口井,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3.课文哪一段介绍了他为梦想而努力的过程呢?指名读。
4.课件出示:瑞恩为攒够70元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师:他都做了哪些家务活呢?
生:为地毯吸尘、擦窗子、捡松果、捡树枝、取得好成绩……
师:除了这些,让我们设想一下,小瑞恩为了筹集这70元钱,还做了些什么呢?
生:捡废纸、、捡塑料瓶、发传单、拖地……
师:在这些事中,除了瑞恩自己的努力,还得到了谁的帮忙呢?他们为什么要帮助小瑞恩呢?
生:爸爸、妈妈、爷爷、邻居,他们被瑞恩的行为感动了。
师: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去体会瑞恩的辛苦。
师:为了筹集这70元钱,其实瑞恩是从1月份开始做这些额外的家务活,他一直坚持到(4月下旬),也就是说,瑞恩整整坚持了4个月。在这4个月里,他放弃了玩的时间,放弃了玩的机会,遇到困难,瑞恩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说
生:.“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5、做了4个月的额外家务活,终于攒够了70元钱,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还没有)当他得知自己辛苦攒了4个月的钱只够买一个水泵,而挖一口井需要20xx元时,我们的瑞恩并没有放弃,于是他又有了梦想的第二步,那就是
生:筹集20xx元。
6、20xx元,是个不小的数目。如果让瑞恩通过干活来攒够20xx元,实在是太难了。可是后来,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瑞恩居然就筹齐了打一口水井的钱。这是因为
生:他还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支持。
师:请在课文中找出你的依据。
生:(1)妈妈的朋友;
(2)寄支票的好心人;
(3)老师与班上同学;
(4)还有爷爷、邻居和爸爸。
师:他们又为什么帮助瑞恩?从他们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被感动了,感受到参与瑞恩梦想的人越来越多。
7、师:当瑞恩得知人工凿井工作非常艰巨,而如果有一台钻井机速度就快多了时,小瑞恩又有了他梦想的第三步,那就是:
生:筹钱买钻井机。
师:我们猜测一下一台钻井机要多少钱呢?
生:5000元,10000元……
师:一台钻井机的价钱可能是5000,也可能是10000,甚至更多,但不管多少钱,我们的小瑞恩都会尽全力去实现他的梦想,从这儿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坚定执着,坚持不懈…...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瑞恩与工程师的对话,感受瑞恩的坚定执著。
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讲述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呢?
生:事情发展的顺序。
师:除了事情发展顺序,本文还按什么顺序来写呢、
生;时间顺序。
师: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生:1998年、4月下旬、20xx年7月......
师:这样写的`好处是让故事更清楚明了,结构更为清晰,平常我们写作文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师:瑞恩的梦想感动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以他才能迅速地筹集这20xx元,说明瑞恩的梦想成真靠的不单单是钱,更重要的是
生: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8、从70元,到20xx元,再到买钻井机,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变大,难度也在加大,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用“越来……越”说一句话。
生:筹集的钱越来越多,瑞恩的梦想实现起来困难也越来越大。
生:被瑞恩感动的人越来越多,参与瑞恩梦想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五、感悟“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功的喜悦。
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建成了。20xx年7月,瑞恩和爸爸妈妈坐着卡车,一路颠簸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2、说话练习。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井旁,看着清澈见底的井水,你会说些什么呢?
师:如果我是瑞恩,我会说
生:真是太好了,你们终于能喝上水了!
师:如果我是瑞恩的父母,我会对瑞恩说
生:瑞恩,你太棒了,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师:如果我是非洲安格鲁的孩子,我会对瑞恩说”
生:瑞恩,谢谢你让我们喝上清澈的水,是你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
3、课件出示: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1)齐读,想一想都有谁流泪了,为什么流泪?
生:瑞恩,瑞恩的父母,所有的非洲人民,他们被彼此感动着。
(2)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体现在哪里?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多口井。
(2)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还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3)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为了梦想而努力坚持不懈的人。课件出示两句名言,让学生在名人事迹的影响下,树立自己远大的志向。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小结、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1、梦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梦想是勇往直前的源泉。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吧!
2、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6
教材简介:
《梦想的力量》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17课。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并感染和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一颗善良、坚定执着、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着力体现一个悟字,读中蕴情,说中表情,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内涵,指导学生深入细致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教育学生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3、领悟作者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出示课题)交流各自的梦想。
师: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
2、了解非洲缺水情况。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师边播放课件边叙述)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学生交流各自的梦想后,播放非洲缺水的短片。在非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到在干旱边缘挣扎的动物和人,多媒体手段的呈现让学生沉浸在非洲人民严重缺水的悲惨中。突破课堂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动人心的音乐激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再现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世界。强烈的视觉冲击给学生创设了下一步学习的情感体验场,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此时,他们的内心已经激起了情感的波澜和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自主学文,感知课文内容。
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受来自梦想的力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漏字,不多字,不结巴)。
2、学生边快速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课件出示):(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设计意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3、全班交流反馈。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了解怎样的梦想。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2)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3)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感悟梦想的力量,明晰梦想之路
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生回答)
瑞恩的井终于成为现实,这将意味着更多的人不再流离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亲人不再失去生命。此情此景,不禁让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出示句子: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设计意图:围绕重点句让学生深入课文探究理解梦想的力量,从而明晰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3、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1)梦想让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出示句子: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创设情境,想象思考。这些额外的家务活对小瑞恩来说太不容易了!让我们想像一下当时的场景:他费力地挪动着笨重的吸尘器,认真地干着,每个角落也不落下。十分钟、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他的手磨出了血泡,脚累得再也抬不起来。同学们,想一想,假如是你,可能会怎样?让我们设想一下,在干每一件事的过程中他可能遇到过什么困难?
挖掘梦想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瑞恩如此坚持不懈,只源于心中一个梦想。当他看到一名儿童正从干涸的洼地中取水解渴时,瑞恩心里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他看到许多儿童因脱水和营养不良而在生命线上徘徊时,他想的是这句话──(一生读);当瑞恩坚持不懈地做着每一件事时,他的心里想的还是这句话,让我们一起读出瑞恩的心声!(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引读的方式让学生在一叹三咏的朗读中,体会到瑞恩的梦想是那样的伟大。教学中,通过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学生被无声的语言文字带给学生又一次情感的激荡,使学生走进文本,明白瑞恩如此坚持不懈的动力来源与这个梦想所产生的无穷的力量。
(2)梦想感动许多人,让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xx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①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出示资料,感受瑞恩的贡献。
5、总结,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和句子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瑞恩的这个梦想,不但是他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懈努力,还得到了社会上许许多多像瑞恩一样的具有善良、热情的`人的帮助,他更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给人以生存的希望!正是因为这种善良,这份爱心,这种坚持不懈,才会使所有的人感动和流泪!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四、畅谈感受,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或收获,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老师知道同学们心中都揣着美好的梦想。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吧!向瑞恩一样带着你的梦想扬帆起程吧!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心中的梦想比较课前的交流都有了变化,深化梦想的内涵。让学生明白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六、作业: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七、板书设计:
17
梦想的力量
挖井
坚持不懈
共同的梦
感动
设计意图:利用简单明了的线条和文字1、概括梦想的力量巨大,让瑞恩坚持不懈和感染、带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从而让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井,好让他们都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变成大家的共同梦想;2、体现了瑞恩坚持不懈、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品质。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能力目标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板书“梦想”。
2.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3.“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做出努力。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4.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
5.现在就请你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扫清阅读障碍。
学生提出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的字词障碍,教师集中解决具有代表性的字词障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合作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说一说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
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
四、探究学习
1.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
2.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
3.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要顺势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使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立起来。
五、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了事情的经过。
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xx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爬山,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梦想,瑞恩的善良,瑞恩的同情心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需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法。
要引导学生认真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归纳,不要包办代替。
五、拓展与延伸
1.谈谈对你对题目——梦想的力量的理解。
2.谈谈自己的梦想。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
师:“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结:肯定学生的梦想,并激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板书,完成课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4、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募捐:广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
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
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出示非洲孩子的生活资料。(录像、图片及文字。)
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
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
⑴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
⑵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
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六、拓展,深化主题
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如果你现在就是5000多名非洲孩子中的一位,你会对瑞恩说些什么?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你以后应该怎样做?
2、资料展示:
瑞恩·希里杰克被人称为“加拿大的灵魂”。2001年,在加拿大国际发展协会的帮助下,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2002年9月30日,他接受了加拿大总督克拉克森颁发的国家荣誉勋章,10月,他作为唯一的加拿大人,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这一切来自于他6岁时的一个小小的愿望──为非洲儿童挖一口井!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然后亲戚、朋友、邻居也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帮助瑞恩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人们纷纷解囊相助。到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有七十多万加元,已经在非洲挖了七十多口水井。
2003年3月15日,瑞恩去日本参加“第三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组邀请瑞恩和他的妈妈到中国做客。瑞恩和他的妈妈通过《实话实说》节目与中国广大观众见面。在这次节目即将结束时,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9
【教材简析】
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
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及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筹集70块钱,二是筹集2000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作者是如何将这三次筹款写清楚、写具体的,这正是学生需要向作者学习的表达方法。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本案设计从质疑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然后通过读、思、议、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梦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使他们读懂并理解课文,在阅读有趣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与教育,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阅读江菲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的原文《梦想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你有什么梦想。
2、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梳理归纳:
⑴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⑵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⑶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二、速读课文,理解梦想
1、自由快速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⑵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⑶那我攒钱买钻井机吧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补充非洲缺水的资料:
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外的一处池塘。这里常年有1/4学生患有霍乱、伤寒和其他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3.1万多居民,却没有一名医生,1/5的孩子在5岁前就死掉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11亿人口缺水,而南非洲就有2/3的农村和1/4的城镇近3.3亿人口缺水,整个非洲缺水人口达4亿,占非洲总人口的66%。近年来,非洲旱灾频发,因饮用不清洁水引发的各种疾病,每年都要夺走数以百万计非洲人的生命。有关专家估计,非洲缺水问题还有可能继续恶化和蔓延。
这一资料的补充,能震撼学生的心,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瑞恩的心。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指导读出瑞恩的决心大,语气坚。
三、再读课文,明晰梦想之路
1、加拿大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⑴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⑵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
3、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⑴瑞恩为攒够70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想像:6岁孩子为地毯吸尘干两个多小时,会累成什么样?
③思考:要做那么多额外的家务活,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干了4个月。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坚持4个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⑵瑞恩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更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A、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她决定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B、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C、瑞恩的老师没想到使瑞恩和同学们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想像: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三段话。
4、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一过程的呢?
四、感悟梦想的力量
1、再次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梦想成真的喜悦和激动。
2、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想些什么?
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3、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默读课文,深入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4、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五、畅谈感受,深化主题
读完这篇课文,同学们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六、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梦想的力量
竟有如此之大!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活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
2、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在这两个多小时里,他是怎么度过的呢?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雨过后,邻居们去请他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得了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这省略号里还会有什么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什么梦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请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建议】
本文为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先自读自悟,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做一些批注,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全班交流,明确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读实践的。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2、能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感受人们对非洲人民的同情和爱,能画出有关的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瑞恩说的话。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了解非洲缺水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二、“梦想”是什么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
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又干净的水喝。”
◇“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
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三、“梦想”怎样实现的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
(1)瑞恩为攒够这七十块钱,做了很多额外的家务活。
①在课文中找出瑞恩做家务活的句段,大声朗读。
“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瑞恩把得到的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②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瑞恩还是一个孩子,是什么使他放弃玩耍的机会,做那么多的家务活。当时瑞恩心里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瑞恩的同情心感动了很多人,得到了同学、老师和其他很多人的支持。
①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一周以后,瑞恩受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瑞恩筹齐了大一口井的钱。”
◇“瑞恩的老师没想到……是瑞恩和同学们更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②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听到瑞恩的故事后,他们会怎么想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3、再次默读课文,深入地思考:是什么是瑞恩的梦想成真?
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四、“梦想”的力量
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到底有多大的力量?
2、课堂交流。
(1)打好了瑞恩的第一口井。
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
②当瑞恩来到非洲后,站在“瑞恩的井”边时,他会像些什么?
③瑞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而激动?为什么而幸福地流泪?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是啊,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已经为非洲打了30口井。
3、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
梦想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心,能够为非洲人民带来生存的希望,能够为非洲建设作出贡献。
五、作业
1、摘录瑞恩说的话。
2、瑞恩满怀希望的去募捐,当他得知七十块钱只够买一个水泵时,幼稚的他并没有失望,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虽然这非常非常难,但瑞恩依然执着地做着。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的一位朋友。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他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参考题目:《执着的瑞恩》、《瑞恩的梦想》、《瑞恩的井》……也可以自己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