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范文 > 教学反思 > 案例分析:如何预防与矫正孩子的“任性”

案例分析:如何预防与矫正孩子的“任性”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7-04 阅读: 字体:

  欣欣在家从不肯自己吃饭,一定要爸爸妈妈追着喂;爸爸批评她,她开始发脾气:“不要你个臭爸爸,明天不上幼儿园。”如果爸爸说原谅她了,她就会说:“爸爸真好。”  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案例中,欣欣的行为突出体现了这个幼儿在个性、情感、自控力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如果认识清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及早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  不难发现,要改变欣欣的行为偏差,关键在于理解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要想改善欣欣的行为表现,我们需要真正了解孩子的独特性、客观认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重视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做榜样,不能什么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应对孩子的行为做正确的引导。比如,带孩子去超市,为避免孩子见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想要,提前就商量好:“今天出去不买玩具,但只看看就行了。假如看上了想买的东西,回家后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再来买。”最好“提示在先,奖励在后”。  再次,注重在生活中训练孩子的控制力。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并请家庭成员一致执行。比如,每次吃饭,在吃饭前~1分钟提醒孩子,让孩子提前有心理准备;家庭成员固定时间、地点,营造良好的进餐环境;进餐时不批评孩子,也不迁就溺爱孩子,坚决不能追着喂饭。根据孩子的表现,适时地鼓励,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家长客观认识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才能为孩子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真正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基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时间短、精力旺盛、好动、情绪变化快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引导措施。  第二,做孩子的玩伴,多带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一方面通过做游戏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通过户外体育运动,疏导孩子过剩的精力。  第四,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多为孩子创设和提供各种社会交往机会。社会交往是幼儿观察、体验、感受、处理情绪的重要途径,增加社交机会有助于孩子学会理解、控制和管理情绪,这对于更好地适应家庭、幼儿园与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对幼儿影响最早、最远、最深的终身教育。现在,独生子女“任性”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重视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的影响,预防与矫正“任性”行为是需要重视的一个内容。首先,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处处给孩子做榜样,家庭成员间的教育态度与观念要一致,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控制情绪的榜样。其次,及早进行正面行为教育,让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标准。对孩子正确的言语、行为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不正确的言语和行为不迁就,抑制“任性”行为的萌芽。

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