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8-07-11 阅读: 字体:
文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教学中,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文本对话,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情感。创设情境,链接诗篇,启发想象,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情之深,爱之切,体会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一、揭题,知背景。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古诗,首先让学生了解诗人。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题的意思,从而引导学生走近诗人,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 础。】1、大声读一读这首诗,做到字正腔圆。  3、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读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反复中不断提升,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的特点。】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上记号。出示地名,师简单介绍。【设计意图: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读懂诗的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思考、讨论,达成对诗意的理解。】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涵着一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3、集体交流。(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他们为谁流泪呢?(为失去亲人、为百姓流离、为国家动荡、为山河破碎……)(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指名读,评点,再读。(点评:谁说杜甫“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今天你就是杜甫的知音。)一悲一喜,都变得真实可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既理解“泪”的含义,又了解诗人的苦难经历,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做情感铺垫。】(1)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从此以后,不用颠沛流离,远走他乡,怎能不喜?读——【设计意图: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妻子儿女的不同表现,诗人漫卷诗书的样子,一家人的对话等。通过这一方式寻找一条感悟诗情的通道,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同时,教师及时地点拨、引导、启发,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表达。】(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读五六句。指名读,评议读“哼歌——唱歌——放歌,饮酒——纵酒”,读出“放歌纵酒”的感觉。(点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设计意图:深刻解读文本,找准对话的切入口,在朗读中,通过师生轻松幽默的对话,教师不着痕迹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哼歌——唱歌——放歌,饮酒——纵酒”的不同感觉。在朗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出示:司马光《洛阳看花》)师:在处处牡丹、户户天香的洛阳,牡丹品种各呈娇态,城内居民蜂拥往观,万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如痴、如醉。群花竞放,可以比以锦绣,反过来,人们又在织锦描绘时把花的美好形象绣进去了。 自己读一读。(3)洛阳真美,你们看见了吗?看见了什么?请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阳春三月的洛阳美景用两三句话写下来。学生读自己描写洛阳美景的句子。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设计意图:闻讯之后,诗人首先想到的是重返故乡,返乡的喜悦瞬间溢满心胸。洛阳美妙春光的再现,引导学生了解洛阳,激发学生对洛阳的喜爱之情,与诗人一同感受故乡的魅力,走进诗人的心里。借用李白的诗句,引导学生涵咏关键词句,体会诗人归心似箭。】4、当年,杜甫随着浩浩荡荡的逃难人群别离了故乡,历尽千辛万苦。现在,他又要和千千万万还乡的父老一起重归故里。这份喜悦,只是诗人一家人的喜悦吗?还有谁的喜悦?【设计意图:诗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和人民群众在一起,与人民同悲同喜,惺惺相惜,用诗表达人民的心声,这是杜甫诗歌的特点。教师站在文化视野的高度,引导学生感受人民诗人的人民情怀,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体现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今后学习杜甫的诗歌打好基础。】1、你读懂了一个怎样的杜甫?(爱国 爱人民)3、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诗人!承袭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齐读诗句。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