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教案 > 一年级语文教案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作者:邓勇 来源:网络 时间:2016-09-03 阅读: 字体: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
作者:季俊杨转贴自:阜新市清河门区新北小学点击数:7

《司马光》教学设计三<:p>

作者:季俊杨.】<:p>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p>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p>

教学重点<:p>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p>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p>

课时安排<:p>

2课时<:p>

教学准备<:p>

多媒体<:p>

教学过程<:p>

第一课时<:p>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p>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p>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p>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p>

板书课题:司马光<:p>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p>

1.播放多媒体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p>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p>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p>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p>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p>

1.学习课文第一段。<:p>

(1)引读第一小节。<:p>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p>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p>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p>

2.学习课文第二段:<:p>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p>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p>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p>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p>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p>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p>

()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p>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p>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p>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p>

(学生练读、评读)<:p>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p>

4.学习课文第五段。<:p>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p>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p>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p>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p>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p>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p>

.学习课文第六段。<:p>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p>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p>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p>

四、总结全文<:p>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p>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p>

板书设计:<:p>

20.司马光<:p>

小朋友      司马光<:p>

慌了       没有慌<:p>

哭 叫 喊 跑   举 使劲砸<:p>

第二课时<:p>

一、巩固识字<:p>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p>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p>

二、指导写字<:p>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p>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p>

3.展示、评议。<:p>

三、背诵课文<:p>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p>

2.同桌合作背诵。<:p>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p>

4.指名背诵全文。<:p>

四、实践活动<:p>

1.积累词汇:<:p>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p>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p>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感谢您浏览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网址是..】<:p>

编辑短评:这组教案中的许多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便于教师借鉴和操作,有些教法和问题设计得巧妙,有利于拓展教师设计教学的思路。本组教案均可用,相比之下,《称象》《语文园地五》两份教案质量较好。(蔡玉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