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教案 > 六年级语文教案 > 城市的标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市的标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6-30 阅读: 字体:

六年级语文下册《城市的标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城市的标识》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现在的城市已经逐渐变得雷同,失去自己的个性,唯有那充满活力而又各具特色的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置换的标志。表达了作者对环境、对我们生存城市的文化的珍惜。1、指导思想:本节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珍爱城市文化特色,重视城市人文建设的情感。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仔细体会文章用比喻、拟人、反衬等写作手法抒发思想感情,并在城市的“同”与树的“异”的比较中领会文章的主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城市文化的教育。 2、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自主探究、质疑批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树是“城市的标识”,读中感悟、交流发现、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城市的“同”与树的“异”, 分析感悟树是“城市的标识”的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城市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情感。1、多媒体;三、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带同学们观看一组《大美鄠邑》图片,请大家注意观察户县都有哪些特色文化,如果让你推荐户县的标志,你会选哪个?学生观看富含户县文化气息的图片,然后作答。你们的众说纷纭,到底哪个更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现代女作家张抗抗的《城市的标志》,学完课文你就能明确用什么作为户县的标志更合适。(二)课前预习检测:【作者简介】张抗抗,当代女作家。19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2年发表作品, 1988年被英国剑桥大学收入“世界名人录”。1998年获首届女性文学创作奖。代表作有《爱的权利》、《分界线》、《橄榄》等。她的作品中不仅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还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茫然(无)(措),(川)(流)不息,(蔚)为(壮)观千姿(百)(态),各具(风)(韵),(似)(曾)相识 课文描述了现代化城市严重雷同的现象,进而列举了树才是各个不同城市的唯一标志,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作者称树是“城市的标识”。3、激发自己热爱大自然,珍惜城市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感情。(1)提示独学要求,完成自主探究后交流。(1)用笔在文中标画城市的“同”;(3) 大胆质疑,求助帮扶。(先自学,然后同桌交流。分钟内完成)预设补充:城市本该各具风韵,然而快速的现代化城市进程却使得城市之间“似曾相识”“大同小异”,雷同现象大到建筑住房,小到生活垃圾。(3)重点品析描写杭州,北京的段落。(出示相关城市树的图片,学生欣赏感受各种树的不同特点)B北京是我们的首都,代表着我们的民族气质,民族精神,注意作者的用词,老师范读,学生体会。标志城市特点香樟树长春挺拔苍劲法国梧桐 xq喀什玲珑精致榕树北京秀气而坚韧(民族精神)椰树 小组研读1——17自然段,建议交流:(1)树被称作城市标志的原因。(3)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有树会随着生长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所以城市中树代表了城市的不同个性,所以作者说树是“城市的标识”。(3)提示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段,然后补充:“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所以作者以树的不可被置换性质作为城市标识的代表,呼吁人们珍惜树,其实就是呼吁人们珍惜城市文化,珍惜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相机板书:鲜活生命、不可替代、不可置换、独特个性)3、聚焦写法,练习仿写:仿写: 的城市,因为有了树而 ; 的城市,因为有了树而 ; 城市,因为有了树而 。A生汇报:先写“雷同”现象,后写树的“异”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体现出作为城市的标识的树的珍贵;4、小结全文,升华主旨:(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1)学生汇报,师点拨:户县又称“画乡”,“鼓舞之乡”……所以,在我们户县,农民画随处可见,因为户县农民画主要反映我们北方农村的生活,线条粗犷质朴,色泽艳丽的特点而在全国独树一帜,所以,农民画作为户县的标识无可厚非。结束语:这些代表着每个城市的不同文化、不同地理特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识,不论这些事物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还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我们都应该细心呵护,世代传承。(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把书本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深化学生体验的同时也深化了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城市的标识——树不可置换 独特个性 保护 教学设计亮点:2、教学及时提示探究交流的建议,梳理不同城市的树简洁清晰,有效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抓住关键点来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这节课从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再到提炼升华,层层推进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重难点在循序渐进中突破,也给学生以充足的品味内化时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