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大河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

> 教案 > 一年级语文教案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第1课3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周(第1课3课)教学设计

作者:邓勇 来源:整理 时间:2016-08-07 阅读: 字体:
本资料为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一、单元教材分析《春夏秋冬》通过情境图描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特点和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小青蛙》以儿歌的方式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构字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故事和讲故事,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够以洪亮的声音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二、学情分析三、课标要求: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词串、儿歌,背诵《姓氏歌》。4.初步了解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借助汉语拼音自主识字读文,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写字能力。8.通过学习姓氏儿歌、表示天气的词语等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10.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五、学段目标:六、单元教学重点、难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七、单元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语文园地一1.春夏秋冬………………………2课时3.小青蛙…………………………2课时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1课时九、教学方法: 讨论法 情景教学法 以读代讲 十一、教学过程:

课题识字1.春夏秋冬课时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短语意思,利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图字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教学目标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3.了解大自然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五个汉字,正确书写“春、风、冬、雪”四个汉字。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欣赏插图。

教学过 程 课前三分钟:古诗二级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3)游戏巩固:找朋友(把“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的图片连起来)。1.学生自读四个短语,读准字音,同位相互检查。3.引导学生发现四个短语和刚才学习的四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比较交流,师小结:不同之处是短语比词语多了一个字,这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指导学生朗读短语,并配上相应的动作,说说这四个动作的不同之处。7.学生交流记住这些汉字的方法。如:“霜”是一种天气,用了雨字头;“飘”好像是被风吹起来的,所以用了风字旁;“降”是左右结构,双耳旁(左耳刀)。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四、指导生字书写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识记方法和写字要领。4.师范写,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临写。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一、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二、选字填空。(只填序号)春风姐姐轻轻( )了一口气,大自然就醒来了。夏雨( )在池塘里,盛开了一朵朵小水花。雪花从空中( )下来了,真美啊!课时备课课时第二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课文插图和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短语意思,利用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图字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个汉字。3.了解大自然的常见景物,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结合课文插图和多媒体画面理解课文内容,巩固识字,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一年四季和美丽自然的认识。 第二课时1.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3.师配乐播放美丽自然的图片,生欣赏。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拼音认读课文中的词语和短语,与同位相互检查。3.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指名多生认读,全班齐读,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读正确。.师过渡:课文中是怎么来写这四种景物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四个短语。7.多种方式练习朗读短语:同位互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三、欣赏图片,拓展提升2.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看到的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大自然还有哪些景物,如:太阳、小河、大山、田野、蚂蚁等,师适当板书。四、指导汉字书写2.学生自主观察这三个汉字的笔顺,想想用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汉字的写法。4.师范写讲解,生观察并书空。“飞”字第一笔横折斜钩要稍呈俯势,“人”字撇短捺长。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一年四季: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 ( ) ( ) ( )( ) ( ) ( ) ( )小鸟 树林 一只只 飞入了

课题识字2.姓氏歌主备人孙丹丹周次第1周教材分析:《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因此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2.激发学生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兴趣。第一课时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3.板书课题: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木加子。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学生再次朗读:“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3.师范写讲解:“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生观察书空。.交流反馈,评议提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2. 姓氏歌木 弓 口 讠 彳 古

长 天 子 月 午 余女 ( )又 ( )课题识字2.姓氏歌主备人孙丹丹周次第周教材分析:《姓氏歌》这首小儿歌为学生列举了常见的姓氏,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中国姓氏文化的趣味,知道姓名也能帮助识字,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渠道。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级上半学期的学习,此阶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因此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拓展识字渠道,扩大学生的识字量,促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古诗二级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3.巩固识字。(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如:“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游戏进一步巩固: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示例:我姓钱,金钱的钱。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预设: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1.出示第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3.教师范写讲解:“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学生观察书空。.交流反馈,评议提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2.姓氏歌《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二次备课

课题3.小青蛙课时第一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目标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对比认识“清、晴、眼、睛”等12个生字。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一、激趣导入     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   3.出示漂亮的小青蛙。   4.说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   .导入:同学们真聪明!你们看,小青蛙还为咱们带来一首儿歌呢!(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你圈画的生字的读音。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学习第一句。    2.指生评议朗读。    4.相机学习生字"清、晴、眼、睛"。    (2)先引导学生小组内观察;然后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    ①导学: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把它们放回课文里读一读,再看看图,好吗?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浑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导学:谁能给"晴"找个相对的朋友?(出示阴天的图片)    "睛"的部首是"目字旁",表示与眼睛有关。我们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   ③想想还能给"青"加上什么部首,组成哪些字。(发现生字中的"请、情")   "眼、睛"都是"目字旁"。   ②请眨眨你们的小眼睛。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学习第二句。    2.相机学习生字"保、护、害、事、情"。     (2)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学习第三句。    2.指生评议朗读。    4.相机学习生字"请、让、病"。    (2)引导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几个生字。    (1)导学:把这些字宝宝放回句子中,你还能读准吗?  (三)巩固生字。    第一关:读读带拼音的生字。    第三关: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或老师。    第五关:开火车读,看看哪组最棒。  一名同学手中拿着一张生字卡片,其他同学要快速找到这个生字的形近字卡片,然后站在一起,同时要用自己的生字卡片上的字组一个词语。   二次备课

教学评价1.想一想 猜一猜眼睛 ( )问 ( )水 ( )天 心( )

课题3.小青蛙课时第二课时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难以对识字保持持久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目标1.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1.会写“青、清”等7个生字。一、复习儿歌三、指导书写   2.学生读字。    上下结构:青    独体字:气 生   (1)教师指导书写"青"。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竖在竖中线上,下面"月"的"丿"变成"丨",横折钩的横在横中线上。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青"字,教师巡视指导。    ⑥学生再写2个"青"字。    ①导学:想想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仔细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书写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每一次时机指导学生写字。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的书写,提升学生的汉字审美能力,再通过书空、描红等美观地书写生字,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同学们,学了这首儿歌,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交流怎样保护小青蛙)  设计意图: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可谓"一举多得"。

.